獨特療法調治鼻炎
熏 洗 療 法
熏洗療法是一種利用藥物趁熱在患部熏蒸、淋洗和浸浴的治療方法。用於治療鼻炎是藉助熱力和藥力的綜合作用,促進腠理疏通,氣血流暢,改善局部和全身功能,達到活血通絡行氣、祛除病痛的目的。熏洗法可分全身熏洗法和局部熏洗法兩種。本節主要介紹局部熏洗法。
操作
鼻部熏洗 將所選藥物煎湯趁熱倒入盆內,患者取坐姿,向前微傾,面向湯盆閉眼,進行熏蒸。
治療
1.慢性鼻炎 症見鼻塞不通,間歇性或持續性,鼻涕稀薄或黏稠,偶伴頭痛。
方1 參訶通竅湯
【組成】鵝不食草、玄參各30g 蒼耳子、訶子各10g
【用法】上藥用水煎取汁。熏洗鼻部,每日1次。
方2 蒼耳子湯
【組成】蒼耳子、辛夷、白芷、藁本、川芎各10g
【用法】上藥用水煎取汁,氣霧吸入,每日1次。
2.過敏性鼻炎 症見鼻塞不通,連續性噴嚏,鼻流清涕,鼻癢。
方1 通竅敏鼻湯
【組成】附子、通草、細辛各3g 辛夷6g
【用法】上藥用水煎取汁。倒入壺中,將鼻孔對準壺口熏洗。
方2 補脾通竅湯
【組成】人蔘10g 白朮7g 乾薑5g 細辛、炙甘草各3g 苯海拉明1.25g
【用法】上藥加水煎沸,取液加入苯海拉明。趁熱熏洗鼻部。每日1次。
方3 活血通竅湯
【組成】當歸、川芎各15g 細辛5g 薄荷3g 白芷、辛夷各10g
【用法】上藥加水煎沸,取汁。趁熱熏洗鼻部。每日1次。
注意
1.熏洗時間較久而葯湯稍涼時,可再加熱,以便持續熏洗。
2.夏季煎湯時不能放置過夜,最好用現煎的新鮮葯湯,以免發霉變質,影響治療效果,發生不良反應。
3.在冬季進行熏洗療法時需注意保暖,夏季要避風。熏洗後皮膚血管擴張,血液循環旺盛,全身溫熱出汗,必須待汗干後再外出,以免感受風寒。
自我按摩療法
自我按摩療法是我國自古流行的一種扶正祛邪、防病治病、健身延壽的方法。通過刺激自身穴位、經絡,疏通氣血、平衡陰陽,起到調理機體、緩解疼痛與不適、增強體質的作用。因其簡便易學、安全有效,無需特殊的器械設備,不受場地的限制,故深受大眾歡迎。休閑之時,自己進行一下按摩,或給家人按摩一下,即可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中醫認為,鼻為血脈多聚之處,十二經脈及奇經八脈中,直接循行於鼻或鼻旁者有12條,自我按摩法治療鼻炎有其獨特的療效。
體自我按摩
自我按摩的手法常選取自己能夠操作的簡單的按摩手法,常用的有:
1.指按法 術者用拇指或其他四指指面著力於體表治療部位上,做垂直向下的按壓(圖2-1)。
·圖2-1 指按法
手法
2.指摩法 術者掌指關節自然伸直,腕部微曲,用併攏的示指、中指、無名指指面附著於體表治療部位,隨同腕關節做環旋活動,頻率每分鐘120次(圖2-2)。
·圖2-2 指摩法
3.指揉法 術者用拇指指腹或示、中指指腹揉動體表的穴位(圖2-3)。
·圖2-3指揉法
4.拿法 術者用拇指指面和其他手指指面相對用力,捏住治療部位的肌膚並逐漸用力內收,將治療部位的肌膚提起,做連續的提捏或捏揉動作(圖2-4)。
·圖2-4拿法
5.指抹法 用拇指指腹或四指指腹在體表做輕柔的往返移動的方法(圖2-5)。
·圖2-5 指抹法
6.指推法 用指面著力於治療部位或穴位,做單方向的直線或弧形移動的方法(圖2-6)。
·圖2-6 推法
7.一指禪法 以拇指指腹著力於治療部位,運用腕部的往返擺動,使所產生的功力持續作用於經絡部位。每分鐘120次左右(圖2-7)。
·圖2-7 一指禪法
治療
各種原因引起的鼻炎
1.搓掌溫鼻:掌擦大魚際,透熱為度,迅速將雙手大魚際置於鼻翼兩側,溫熱鼻部,反覆5次。(圖2-8)。
·圖2-8
2.兩指由鼻兩側起推抹至太陽20次(圖2-9)。
·圖2-9
3.示指按揉迎香1分鐘(圖2-10)。
·圖2-10
4.示指按揉曲差1分鐘(圖2-11)。
·圖2-11
5.用一手拇、示指指腹沿鼻上的山根向下至迎香往返施推抹法10~15次(圖2-12)。
·圖2-12
6.拇指點按風池1分鐘(圖2-13)。
·圖2-13
7.拇指點按大椎1分鐘(圖2-14)。
·圖2-14
8.五指拿捏頸項(圖2-15)。
·圖2-15
9.示指按揉肺俞1分鐘(圖2-16)。
·圖2-16
10.雙手掌擦背腰部,透熱為度(圖2-17)。
·圖2-17
11.一指禪推合谷1分鐘(圖2-18)。
·圖2-18
12.一指禪推列缺1分鐘(圖2-19)。
·圖2-19
隨症加減
1.急性鼻炎
(1)示指按揉上星1分鐘(圖2-20)。
·圖2-20
(2)示指按揉印堂1分鐘(圖2-21)。
·圖2-21
(3)中指點按大杼2分鐘(圖2-22)。
·圖2-22
(4)大魚際橫擦前胸上部,以透熱為度(圖2-23)。
·圖2-23
2.慢性單純性鼻炎、慢性肥厚性鼻炎
(1)拇指沿印堂到神庭連線上來回推50次左右,力量均勻適中(圖2-24)。
·圖2-24
(2)示、中指按壓百會2分鐘(圖2-25)。
·圖2-25
(3)用兩拇指螺紋面緊貼在兩攢竹穴,做抹法,至太陽,5~7次(圖2-26)。
·圖2-26
(4)拇指揉少商1分鐘(圖2-27)。
·圖2-27
(5)實證加按揉尺澤1分鐘(圖2-28);虛證加拇指點按脾俞1分鐘(圖2-29);拇指點腎俞1分鐘(圖2-30);示、拇指按足三里1分鐘(圖2-31);按陰陵泉1分鐘(圖2-32)。
·圖2-28
·圖2-29
·圖2-30
·圖2-31
·圖2-32
3.過敏性鼻炎
(1)揉攢竹1分鐘(圖2-33);示指揉太陽1分鐘(圖2-34)。
·圖2-33
·圖2-34
(2)示指分推前額50次(圖2-35)。
·圖2-35
(3)雙掌上推面頰(圖2-36)。
·圖2-36
(4)按揉魚際1分鐘(圖2-37)。
·圖2-37
(5)掌擦手太陰肺經(肘以下部分,上肢橈側),以透熱為度(圖2-38)。
·圖2-38
手部自我按摩
治療
各種原因引起的鼻炎
1.捏拿大腦2分鐘(圖2-39)。
·圖2-39
2.拇指端點按額竇2分鐘(圖2-40)。
·圖2-40
3.拇指端推鼻1分鐘(圖2-41)。
·圖2-41
4.拇指平推按肺、支氣管,並對中指根部敏感點點壓5~10次(圖2-42)。
·圖2-42
5.拇、示指掐點頭頸部淋巴結1分鐘(圖2-43)。
·圖2-43
6.拇指按揉上身淋巴結2分鐘(圖2-44);拇指按揉下身淋巴結2分鐘(圖2-45)。
·圖2-44
·圖2-45
7.按揉腎1分鐘(圖2-46);按揉腎上腺1分鐘(圖2-47)。
·圖2-46
·圖2-47
隨症加減
1.急性鼻炎
(1)拇指點按感冒點1分鐘(圖2-48)。
·圖2-48
(2)拇指平推喉、氣管1分鐘(圖2-49)。
·圖2-49
(3)拇指平推扁桃體1分鐘(圖2-50)。
·圖2-50
2.慢性單純性、肥厚性鼻炎
(1)屈示指點按脾,並向左旋轉50次(圖2-51)。
·圖2-51
(2)拇指平推甲狀腺1分鐘(圖2-52)。
·圖2-52
(3)拇指平推頸椎1分鐘(圖2-53)。
·圖2-53
(4)伴頭痛、頭昏、記憶力減退等加揉壓大腦、拇指端點額竇(參照圖2-39、圖2-40)。
3.過敏性鼻炎
(1)順時針按揉脾1分鐘(圖2-54)。
·圖2-54
(2)拇指端點揉腦垂體1分鐘(圖2-55)。
·圖2-55
(3)掐按甲狀旁腺l~2分鐘(圖2-56)。
·圖2-56
足部自我按摩
治療
各種原因引起的鼻炎
1.將手伸展開,由足底端向足尖部來回搓壓,使足底各個對應區得到按摩。
2.用拇指尖按壓選定的反射區。拇指按壓足底時,其餘4個手指支在足背上,按壓足背時,其餘4個手指支在足底。將拇指關節在患者足部皮膚上彎曲成直角,著力點在偏離指甲尖端中點2~3mm處,垂直用力按壓,然後去除壓力,再行按壓,使按壓動作不間斷,有節奏、輕柔地進行,使刺激能量均衡地施於對應區內。
3.拇指按揉大腦1分鐘(圖2-57)。
·圖2-57
4.拇指端按揉額竇2分鐘(圖2-58)。
·圖2-58
5.示指按壓鼻3~5次(圖2-59)。
·圖2-59
6.拇指推按肺、支氣管,並在中趾根部敏感點處點按5~10次(圖2-60)。
·圖2-60
7.拇、示指掐揉頭、頸淋巴結1分鐘(圖2-61)。
·圖2-61
8.握足扣指法點腎1分鐘(圖2--62);拇指平推輸尿管1分鐘(圖2-63);點壓膀胱一分鐘(圖2-64)
·圖2-62
·圖2-63
·圖2-64
隨症加減
1.急性鼻炎
拇指端分點扁桃體1分鐘(圖2-65)。
·圖2-65
2.慢性單純性鼻炎、慢性肥大性鼻炎
(1)拇指點按甲狀旁腺,1分鐘(圖2-66)。
·圖2-66
(2)拇指推胸部淋巴結(圖2-67)。
·圖2-67
3.過敏性鼻炎
(1)點按腎上腺1分鐘(圖2-68)。
·圖2-68
(2)雙指鉗法或按揉法用於甲狀旁腺1分鐘(圖2-69)。
·圖2 -69
(3)拇指平推升結腸1分鐘(圖2-70);拇指平推橫結腸1分鐘(圖2-71)。
·圖2-70
·圖2-71
拇指平推降結腸1分鐘(圖2-72)。
·圖2-72
(4)提高免疫力加拇、示指按揉頭頸淋巴結1分鐘(參照圖2-73);拇指推胸部淋巴結1分鐘(圖2-74):拇指點揉腹部淋巴結1分鐘(圖2-75):拇指點揉盆腔淋巴結1分鐘(圖2-76)。
·圖2-73
·圖2-74
·圖2-75
·圖2-76
耳部自我按摩
治療
各種原因引起的鼻炎
1.示指點壓腎1分鐘(圖2-77)。
·圖2-77
2.示指點壓肺1分鐘(圖2-78)。
·圖2-78
3.捏揉內分泌1分鐘(圖2-79)。
·圖2-79
4.示指端點掐外鼻1分鐘(圖2-80);示指端點掐內鼻1分鐘(圖2-81)。
·圖2-80
·圖2-81
5.示指端點壓腎上腺1分鐘(圖2- 82)。
·圖2-82
隨症加減
1.急性鼻炎
(1)捏揉神門1分鐘(圖2-83)。
·圖2-83
(2)示指點壓交感1分鐘(圖2-84)。
·圖2-84
(3)示指點壓扁桃體1分鐘(圖2-85)。
·圖2-85
2.慢性單純性鼻炎、慢性肥厚性鼻炎
(1)示指端壓揉膀胱(圖2-86);示指端捏揉大腸1分鐘(圖2-87)。
·圖2-86
·圖2-87
(2)捏揉頸椎1分鐘(圖2-88)。
·圖2-88
3.過敏性鼻炎 在主證基礎上重捏揉內分泌、外鼻、腎上腺3穴(參照圖1-10)。
注意
1.按摩前應選取舒宜的體位,解開衣扣,放鬆身心。
2.按摩手法應先輕後重,時間應先短後長。
3.按摩時以局部出現酸、麻、脹、痛等反應為宜。
4.體弱多病者應採用輕柔的手法,新病體壯者可用較重的手法。
5.足部按摩的節奏,應視患者的體質而定,體虛者節奏要慢,體實者節奏要快。
6.足部按摩的力度以按壓至略感疼痛為宜。
7.刺激開始時要輕,治療中間要重刺激,按摩結束前要輕刺激。刺激量可隨著療程的延長加大。
拔 罐 療 法
拔罐療法在我國已有二千餘年的歷史,並形成一種獨特的特殊的治病方法。古代典籍中稱之為角法。這是因為我國遠古時代醫家,是應用動物的角作為吸拔工具的。我國現存最古的醫書——《五十二病方》中,就已經有關於角法治病的記述:「牡痔居竅旁,大者如棗,小者如核者,方以小角角之,如孰(熟)二斗米頃,而張角」。其中「以小角角之」,即指用小獸角吸拔。至明清時期,拔罐療法的治療範圍已突破了歷代以吸拔膿血瘡毒為主的界限,開始應用於多種病症,並且作為一種簡單實用的治療方法廣泛地流傳於民間。
操作
閃火法:用鑷子夾著點燃著的酒精棉球或紙片或火柴,在罐內繞一下,或將蘸有酒精的棉球在罐的內壁塗擦一下,使酒精沾在罐內燃燒,然後立即將棉球或紙片或火柴棍抽出,並將罐子扣在應拔部位或穴位上。此法多無燒傷之弊病,但是吸力較小。
留罐:在治療部位上留置一定時間,這是最常用的拔罐方法,一般留罐10~15分鐘,大而吸力強的火罐留置10分鐘,小的吸力弱的時間適宜長一些。
起罐:一隻手拿著罐子輕輕稍微向一方傾斜,另一隻手則在火罐傾斜的對側火罐口附近肌肉上,用手指緩緩按壓,使罐子和皮膚之間形成一個空隙,讓空氣由此進入罐里,吸力就會逐漸消失,火罐就會自然脫落下來。避免強力取下,以防傷害皮膚。
治療
1.各型急性鼻炎 症見鼻塞時輕時重,噴嚏,涕清稀或黃稠,偶伴頭痛、惡寒、發熱。
【選穴】大椎 至陽 大杼 膈俞 風門
【治法】取坐位,頭前傾,兩手支撐床沿或椅背,裸露背部,在背部督脈和足太陽膀胱經循行部位塗一層薄薄的石蠟油。採用閃火法拔罐,先吸拔背部大椎穴區,然後手扶罐體沿督脈循行路線慢慢向下推移到至陽穴區,如此往返推移6~8次,使局部皮膚潮紅或瘀血,留罐於大椎穴區。將火罐吸拔於大杼穴區,沿膀胱經循行路線將火罐往返於大杼穴區與膈俞穴區間,留罐於風門穴區20分鐘,隔日1次(圖3-1)
·圖3-1
2.慢性鼻炎 症見鼻塞不通,呈間歇性、交替性或持續性,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流涕。
【選穴】迎香 印堂 足三里 肺俞 風門
【治法】病人坐位,取口徑1.5cm的玻璃罐,用閃火法在雙側迎香,印堂,雙側足三里穴,雙側肺俞,雙側風門,拔罐20分鐘,隔日1次,20天為1個療程(圖3-2)。
·圖3-2
3.過敏性鼻炎 症見鼻癢,噴嚏連連,流清涕,量多,鼻噻,鼻覺減弱。
【選穴】神闕
【治法】神闕每隔5分鐘拔火罐1次,共拔3次,每日1次(圖3-3)。3日後視病情隔日1次。
·圖3-3
注意
1.火罐口不能過熱,以免造成燙傷。
2.發現皮膚起泡或破皮,應該預防感染,保持局部清潔乾燥。條件允許可以塗抹紫藥水促進吸收。
3.在治療中,如果出現頭昏、噁心、面色蒼白,四肢發涼、應立即取下火罐,讓患者卧床休息,注意保暖,喝一杯熱糖水,按暈針的情況處理。
外 敷 療 法
外敷療法又名「敷貼」,是將藥物敷在體表特定部位來治療疾病的一種民間療法。
在遠古時期,先民就已學會用泥土、草根、樹皮外敷傷口止血;馬王堆漢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載有許多外敷方劑,用以治療創傷、外病等;晉代葛洪《肘後備急方》載用雞子白、醋、豬脂、水、蜜、酒等作為外敷藥的調和劑;宋代《太平惠民方》以地龍糞研餅敷在小兒囟門,治療小兒頭熱、鼻塞不通;明代《普濟方》用生附子研末和蔥涎為泥,敷湧泉穴,治療鼻淵等,說明本療法相沿襲用甚久。清代吳尚先《理瀹駢文》集敷貼療法之大成,標誌著外敷療法的臨床應用達到了更為完善的水準。外敷療法用於鼻炎,效果頗佳。
製作
應用外敷療法時,若選用鮮品藥物,自身含有汁液,只需搗爛外敷即可。若藥物為干品,則需將藥物研為細末,然後加入適量的賦形劑,如雞蛋清、酒、水、蜜糖等,調成糊狀敷用。
治療
1.慢性鼻炎 症見鼻塞不通,間歇性或持續性,鼻涕稀薄或黏稠,偶伴頭痛。
方1 蔥泥方
【組成】大蔥適量
【用法】大蔥洗凈泥土,剝去老皮。連須切碎,搗爛,炒熱。小兒敷囟會穴,外加熱敷,每次30~60分鐘。每日3次。成年人亦可於晚上直接敷鼻樑(下墊一層紗布),外用膠布固定,次日晨去掉。連敷數晚。
【說明】避免進入眼中。如不慎進入,立即用清水清洗,必要時及時就醫。
方2 蒼耳冰片散
【組成】冰片1.5g 辛夷花、蒼耳子各9g 白芷6g 薄荷9g 法半夏3g 川貝母9g 陳皮3g 三七1.5g 甘草6g
【用法】先將冰片置缽中研細。再與其他諸葯共研為細末,混合均勻,密封於瓶中。治療時用棉簽蘸葯末少許搐入鼻中。每日2~3次。
【說明】不可過量使用。
方3 冰片瓜蒂散
【組成】冰片1.5g 瓜蒂14枚 馬牙硝3g
【用法】上藥研細末備用。每次用少許吹入鼻中。每日1~2次。
【說明】不可過量使用。
2.急性鼻炎(風寒型) 症見鼻塞較重,噴嚏頻作,涕多清稀,頭痛,惡寒。
方 南星貼
【組成】天南星1枚
【用法】將天南星微泡為末,淡醋調塗紅綢上。用時貼鹵門,外熨之。
【說明】皮膚過敏者慎用。
3.過敏性鼻炎 症見鼻癢,噴嚏連連,流清涕,量較多,鼻塞。
方1 敏鼻貼
【組成】鵝不食草乾粉、凡士林各等份
【用法】將上藥調勻成軟膏備用。用時以棉簽蘸軟膏少許塗鼻腔,每日1~2次。
【說明】不可過量使用。
方2 芥子貼
【組成】白芥子50g 細辛20g 玄胡索10g 甘遂20g
【用法】將上藥研為細末,用薑汁和適量蜜糖調葯成糊,製成1cm×1cm大的葯餅。使用時,在葯餅面上撒少許麝香。敷貼穴位,初貼於百勞(雙)、肺俞(雙)、貼4~6小時取下;次日貼大杼(雙)、肺俞(雙)、腎俞(雙),貼3~4小時取下。
【說明】皮膚過敏者慎用。
注意
1.注意調好藥物乾濕程度,以及不易流脫而又可以黏著為適當。若藥物變干,則應隨時更換,或加調和劑調勻後再敷上。
2.在穴位敷藥時要盡量對準穴位。
3.皮膚過敏,易起血疹、水泡的患者,慎用外敷療法。如果敷藥後出現血疹、水泡等,則應洗去藥物,暫停外敷,並注意保持皮膚清潔,以防感染。
塞 鼻 療 法
塞鼻療法是將藥物做成團狀,塞入鼻內,通過鼻腔吸收,以治療疾病的方法。
塞鼻療法在民間流傳已久,名醫扁鵲曾以半夏末納鼻治產後暈厥。漢代張仲景《傷寒雜病論》記載納葯鼻中以治頭中寒濕。晉朝葛洪《肘後備急方》以塞鼻法救治「卒死中惡」。唐代孫思邈《千金要方》以瓜蒂、秫米、赤小豆內著鼻中治療黃疸。宋代《太平聖惠方》用塞鼻法治療鼻衄、小兒疳積。以後歷代醫籍均有記述,其治療範圍不斷擴大,如清代吳尚先《理瀹駢文》收載塞鼻方近30首,涉及臨床各科疾病達10餘種。由於塞鼻法使藥物直接作用於鼻腔,並可通過經絡,內傳臟腑,故可治療鼻腔以及全身的某些疾病。
方法
應用時,先用棉簽蘸生理鹽水或茶水清潔鼻孔,然後酌情選用以下塞鼻方法:
1.鮮葯塞鼻法 取新鮮植物葯,如屬草葉類可揉搓為丸;如屬根莖、果實類可搗泥為丸,或以刀削如棗核大小,塞入鼻腔。
2.藥液塞鼻法 將藥物煎取葯汁,或以酒浸取液,用棉球蘸藥液塞入鼻內。
3.散劑塞鼻法 將藥物研成粉劑,用消毒紗布包裹或用棉球浸濕後蘸藥物少許,塞入鼻孔。
4.藥丸塞入法 將藥物研細末,然後加入賦形劑,如蜜、醋,薑汁、水等,加工成小丸,每次1丸,塞入鼻內。
5.膏劑塞鼻法 將藥物研末熬膏,以消毒棉球或紗布裹葯如棗核大小,塞入鼻孔;或熬成硬膏,搓成條狀塞鼻。
治療
1.急性鼻炎(風寒型) 症見噴嚏、鼻塞,流清涕,可伴頭痛、惡寒、發熱。
方 通竅丸
【組成】乾薑末、白蜜各適量
【用法】將上藥共研為丸,如棗核大。塞入鼻中,每日1次。
【說明】塞鼻時不要過深,以免造成不適。
2.慢性鼻炎 症見鼻塞不通,間歇性或持續性,鼻涕稀薄或黏稠,偶伴頭痛。
方1 辛芷通竅湯
【組成】蒼耳子、辛夷花各9g 白芷9g 薄荷3g
【用法】加水200mL,煎取100mL,蔥白頭適量搗汁沖入。以棉球蘸葯塞鼻,每次5~10分鐘,可左右交替使用。或用上述葯烘乾研末,紗布包葯末,每晚睡時塞鼻,5天為1個療程。
方2 通附丸
【組成】通草3g 炮附子3g 細辛3g
【用法】共研細末,蜜丸如棗核大。紗布裹之塞鼻,每日1~2次。
【說明】塞鼻時不要過深,以免造成不適。
方3 辛芎通竅散
【組成】草蒲3g 皂角3g 辛夷9g 木通3g 川芎9g
【用法】上藥共研細末。紗布裹之塞鼻,濕即換之。
【說明】如3日內不見療效,請及時到醫院就診。
方4 通竅散
【組成】鵝不食草(95%) 樟腦(5%)
【用法】研末和勻,瓶裝密封。以薄絹包裹葯末少許塞鼻。每天換藥1次。
【說明】不可久用。
方5 菊花膏
【組成】野菊花、蜂蜜、冰片各適量
【用法】取野菊花放在蜂蜜內隔水蒸,再將冰片研極細末放入蜂蜜調勻。用時沾少許塗鼻腔。每日3次。
【說明】如3日內不見療效,請及時到醫院就診。
3.過敏性鼻炎 症見鼻癢,噴嚏連連,流清涕,量較多,鼻塞,發作快,消失也快。
方1 薄荷通竅散
【組成】薄荷1.5g 硼砂3g
【用法】共研細末用紗布包之塞鼻。每日1次。
方2 辛附膏
【組成】細辛1.5g 蜀椒1.5g 乾薑1.5g 炮附子1.5g 吳茱萸1.5g 皂莢(去尖)1.5g
【用法】切碎,酒浸1宿,用豬油熬,以附子色黃為度,去渣待凝。紗布裹取適量塞鼻。每日1~2次。
【說明】不可久用。
方3 冰黃膏
【組成】魚腦石5塊 硼砂7.5g 牛黃2.1g 冰片1.5g
【用法】共研細末,以凡士林10g 甘油20mL,調上述葯末。用棉球蘸取油膏,塞入鼻腔。左右交替,每日2~3次。
方4 辛夷揮髮油
【組成】辛夷花200g
【用法】取辛夷花粉碎後入蒸餾瓶中,加水過葯面,蒸餾3~4小時,取出蒸餾液用分層漏斗5層,取得辛夷花揮髮油3mL,芳香水500mL,芳香水內加0.5%尼泊金防腐,加0.9%氯化鈉調至等滲過濾,取濾液加上原揮髮油,用5%吐溫助溶分裝於小瓶中,高壓滅菌後備用。用時將棉花浸濕塞入鼻腔,保留15~20秒後取出,每日1次,7次為1個療程,亦可用之滴鼻,
【說明】用藥1~2次分泌物增多,排出後通氣立即改善。
注意
1.要掌握塞鼻深度,過深容易引起打噴嚏,影響藥效,且容易滑入鼻腔深部而誤入氣道。
2.塞鼻藥物刺激性較強,須用紗布包裹,以減少刺激。
3.不宜於兒童應用,以免引起不測。
艾 灸 療 法
灸法,是指應用高溫(主要是艾葯或其他物質燃燒後產生的溫熱)或低溫,或者以某些材料(對皮膚有剌激作用的藥物或其他物質)直接接觸皮膚表面後產生的刺激,作用於人體的穴位或特定部位,從而達到預防或治療疾病的一種療法。它是針灸醫學的主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重要的傳統非藥物療法之一。由於臨床或家庭自療大多選擇艾絨為灸材,因此稱為艾灸療法。
灸法是我國傳統針灸醫學的一個主要部分。從總體上看,灸療法和針刺法一樣都通過刺激腧穴或特定部位激發經絡、神經、體液的功能,調整機體各組織、系統的失衡狀態,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但是,灸法又有著自己較為獨特的作用特點。和針刺法不同,灸法是通過溫熱、寒冷及其他非機械刺激的作用,來進行扶正祛邪,平衡陰陽,防治疾病,康復保健。尤其是灸法的防病保健作用在古代就受到重視。《備急千金要方》提到以灸療預防「瘴癘溫瘧毒氣」。《扁鵲心法》指出:「人於無病時,常灸關元、氣海、命門、中脘,雖未得長生,亦可保百餘年壽矣」。現代不僅已為大量的臨床所證實,而且得以進一步發揚。同時,對灸法作用機制也進行了較為廣泛和系統的探討。艾灸療法用於鼻炎,效果令人滿意。
操作
1.灸材 一般以艾葉為灸材,並艾條灸為主。這是因為艾條可以較好控制灸量,包括灸的時間長短、灸的溫度高低等。但並不局限,艾炷灸、隔物灸等亦可引發灸感傳導。
2.取穴 取穴宜少,但應選擇要穴。施灸順序:先灸上,後灸下;先灸背,後灸腹;先灸頭,後灸肢;先灸陽經,後灸陰經。
3.灸灼強度 灸灼刺激強度宜較強。具體要求為:手持點燃之艾條在穴區反覆上下左右移動,「上下來回,號稱雀啄;左右搖擺,有類飛騰」,以產生一種動態的剌激。這種動態剌激必須是連續的均衡的,也就是說整個施灸過程中,火力必須均衡,作用不能中斷,這主要有利於灸刺激量的積累,正是在這種刺激量積累的基礎上,才有可能出現灸的感傳。
治療
1.急性鼻炎 (風寒型)症見鼻塞,打噴嚏,涕多清稀,頭痛,惡寒。
方1 鼻炎灸
【處方】艾條
【方法】取迎香、上星,艾條懸灸至局部發熱為度(圖4-1)。每天1次,2次為1個療程。
方2 麻黃灸
【處方】麻黃500g
【方法】將上藥研為極細末,貯瓶備用,施灸時取適量,以生薑汁調成膏狀,製成厚0.3cm大如五分硬幣的葯餅,上置艾炷灸之,取印堂或迎香每次灸5~10壯(圖4-1)。每天1次,謹防燙傷。
·圖4-1
2.過敏性鼻炎 症見鼻癢,噴嚏連連,流清涕,量較多,鼻塞,發作快,消失也快。
方1 敏鼻灸
【處方】艾條
【方法】取穴以足三里、三陰交、合谷、曲池(均為雙側)為主,同時選用相關經絡穴位。將點燃的艾條對準穴位熏烤,並將艾條上下移動(圖4-2)。每日1次,每次2~3個主穴,1個配穴,每次30~40分鐘,5天為1個療程。
方2 補肺灸
【處方】艾條
【方法】用艾條點燃,在肺俞緩慢移動地烘烤,以局部感到溫熱為止(圖4-2),時間約30分鐘。每天1次。
·圖4-2
方3 三伏天灸法
【處方】白芥子、細辛、甘遂以5∶3∶2的比例,共研細末,用生薑汁調和,做成直徑2cm大小葯餅。
【用法】將葯餅放在4cm防潮紙上,用膠布固定。選取肺俞、風門、厥陰俞、心俞,其中3個俞穴(均為雙側)貼敷(圖4-2),每次1~3小時,皮膚感覺灼熱即取下,小兒40分鐘即可。
【說明】 皮膚過敏者禁用。
方4 隔物灸法
【處方】徐長卿鮮根適量。
【方法】取上藥搗爛如糊膏狀,貼於迎香處,厚約0.5cm,上置艾炷灸之,每次每穴灸5~15壯,如局部灼痛,可隨即更換艾炷(圖4-2)。
注意
1.施灸前根據患者的體質和病情,選用合適的灸療之法。
2.施灸前根據病情,選准穴位,令患者充分暴露施灸的部位,並採取舒適的、且能長時間維持的體位。
3.腰背、腹部施灸,壯數可多:胸部四肢施灸壯數宜少;頭頸部更少。青壯年施灸壯數可多,時間宜長;老人、小兒施灸壯數應少,時間宜短,孕婦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施灸。
4.顏面部、心前區、大血管部和肌腱處不可用瘢痕灸,禁灸或慎灸穴位應慎用。
瀉 血 療 法
瀉血療法是用針具或刀具,通過刺破人體特定部位的淺表靜脈,放出適量的血液,以疏通經絡,調和氣血,促邪外出,達到防病治病,保健強身目的的一種傳統外治法。
傳說在遠古的石器時代就產生了瀉血療法。那時人們用銳利的石塊——砭石,向患病局部砭刺放血,來治療疾病。後來隨著金屬冶煉技術的發展,產生了金屬針,又根據醫療實踐的要求,砭石分化成了「各有所為」的九針,出現了專門用來作瀉血治療的「鋒針」。瀉血療法最早的文字記載見於《內經》中,如《靈樞·官針篇》說:「刺絡者,刺小絡之血脈也。」宋代人將瀉血療法編入針灸歌訣「玉龍賦」,擴大了放血療法的影響。瀉血療法用於鼻炎急性期,效果頗佳。
針具
瀉血療法的針具是三棱針。三棱針由不鏽鋼製成,分為粗細兩種,針尖部有三面三棱,十分鋒利。粗針長7~10cm,針柄直徑約2mm,適用於皮肉豐厚的四肢、軀幹放血。細針長5~7cm,針柄直徑約1mm,適用於頭面部及手足部放血。如當時沒有上述工具,也可暫用注射針頭、縫衣針、瓷器碎片、刮鬍刀片等代替,但要注意消毒,治療同時,可配合使用拔火罐以加強療效。
操作
使用時,將針具對準放血處,迅速刺入1.5~3mm,然後迅速退出,放出少量血液。如果血液流出不暢,可在針孔周圍推壓擠捏,幫助血液流出。
治療
各型急性鼻炎 症見鼻塞時輕時重,噴嚏,涕清稀或黃稠,偶伴頭痛、惡寒、發熱。
【穴位】大椎(圖5)
【方法】先在大椎行常規消毒,持用三棱針點刺局部2~3下,立即在針刺部位拔火罐,以溢血為度,留5~10分鐘起罐,以病人自覺癥狀消除決定治療次數,如病情不減輕,隔日再在其部位按上法施治,連續進行1~2次,待癥狀康復為止。
【說明】針刺時進針不宜過深。
注意
1.應用放血療法前,對病人要做好解釋工作,消除其對放血的顧慮。
2.針刺時應謹慎,不要進針太深,創口過大,損傷其他組織。可用消毒棉球裹住針身或刀身,露出2~3mm的針尖或刀尖,捏著棉球針刺。
3.局部應嚴格消毒,防止感染。出血較多時可用消毒棉球按壓片刻。
4.凝血功能障礙患者禁用。
5.過飢、過飽、醉酒、大汗、過度勞累禁用瀉血療法。
6.貧血、低血壓、孕婦及產後應慎用。
·圖5
口 罩 療 法
口罩療法是將葯炮製後裝入口罩中,平時佩戴以治療疾病的一種治療方法。口罩療法屬「聞香治病」法,通過鼻竅吸入葯氣,而獲治療功效。
口罩療法在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是以中醫學傳統理論為指導,通過辨證施治,根據患者的身體狀況,選用芳香開竅、化濕祛濁、行氣利水、調和臟腑、平衡陰陽等功效之中草藥,經過炮製之後,裝入口罩中。藥物經過呼吸直接作用於患處,促使頭部經絡疏通,氣血流暢,改善內分泌,加速新陳代謝,從而達到防治鼻炎的目的。
治療
各型慢性鼻炎 症見鼻塞不通,時輕時重,伴清涕或黃涕。
方1 通竅口罩
【組成】鵝不食草15g 白芷、山雞椒、大葉桉各9g 辛夷、藿香各6g 薄荷腦3g 冰片0.2g
【製法】提取揮髮油成分,調配為留蘭香味的藥液。
【用法】將配製的藥液,以小紗布吸附,每小塊紗布含藥液0.02mL,治療時用1~2塊紗布,塞入特製的口罩夾層,然後戴上,每天戴口罩的時間累計不少於2小時,每小時更換1次藥物紗布,3天為1個療程。
方2 鼻炎口罩
【組成】蒼耳子5g 白芷9g 辛夷6g 薄荷腦3g 冰片0.2g
【製法】提取揮髮油成分,調配為留蘭香味的藥液。
【用法】將配製的藥液,以小紗布吸附,每小塊紗布含藥液0.02mL,撒入人工麝香少許(研成粉),治療時用1~2塊紗布,塞人特製的口罩夾層,然後戴上,每天戴口罩的時間累計不少於2小時,每小時更換1次藥物紗布,3天為1個療程。
注意
1.使用口罩療法,臨床上沒有禁忌證,無不良反應,如發現藥物過敏者,則應停止使用。
2.由於口罩療法見效較慢,一般需長年使用,所以治療時應有耐心,堅持使用,方能獲效。
3.在運用此法治療時,還可配合其他療法同時進行。
葯 枕 療 法
葯枕療法是將藥材炮製後裝入枕中,睡時枕用以治療疾病的一種治療方法。葯枕屬「聞香治病」法,通過鼻竅吸入葯氣,而獲治療功效。
葯枕療法治療鼻炎,是以中醫學傳統理論為指導,通過辨證施治,根據患者的身體狀況,選用芳香開竅、化濕祛濁、行氣利水、調和臟腑、平衡陰陽等功效之中草藥,經過炮製之後,裝入枕中。藥物經過頭項部摩擦和微熱直接作用於頭面部,促使頭部經絡疏通,氣血流暢,改善內分泌,加速新陳代謝,從而達到治病的目的。
治療
1.各型慢性鼻炎 症見鼻塞呈間歇性或持續性,可伴清涕或膿涕。
方1 荊防通竅枕
【組成】荊芥、防風、薄荷、蒼耳子、辛夷花各60g 白芷l00g 桂枝30g細辛15g 川芎30g 白檀香20g
【用法】共研粗末,裝入40cm×50cm布袋內,縱橫縫紉。每晚將其當睡枕用,連續使用。
方2 桑菊通竅枕
【組成】桑葉、白菊花、薄荷、蒼耳子、辛夷花、廣藿香、白芷各60g 丹皮、陳皮各30g 冰片l0g
【用法】共研粗末,裝入40cm×50cm布袋內,縱橫縫紉。每晚將以上布袋當睡枕用。
2.過敏性鼻炎 症見鼻塞不通,連續性噴嚏,鼻流清涕,鼻癢。
方 防風抗敏枕
【組成】荊芥、防風、薄荷、蒼耳子、辛夷花各60g 白芷l00g 桂枝30g細辛15g 川芎30g 蟬衣30g 徐長卿60g 白檀香20g
【用法】共研粗末,裝入40cm×50cm布袋內,縱橫縫紉。每晚將其當睡枕用。
注意
1.使用藥枕,臨床上沒有禁忌證,無不良反應,如發現藥物過敏者,則應停止使用。
2.由於葯枕療法見效較慢,一般須長年使用,所以治療時應有耐心,堅持使用,方能獲效。
3.葯枕根據藥物不同,一般可用3~6個月,用時應經常保持乾燥,但不宜暴晒。
4.在運用此法治療時,還可配合其他療法同時進行。
刮 痧 療 法
刮痧療法同針灸療法一樣,起源於遠古時期,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刮痧治病,是中國勞動人民長期以來在同疾病作鬥爭的過程中總結出來的一套獨特的且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它以中醫基礎理論為指導,施術於皮膚、經絡、穴位和病變部位,把阻滯在人體內的病理代謝產物通過皮膚排泄出來,使病變的器官、組織及細胞得到氧氣的補充而被活化,從而預防疾病及促進機體康復。
刮痧療法是指應用光滑的硬物器具或手指、金屬針具、瓷匙、古錢、玉石片等,蘸上食油、凡士林、白酒或清水,在人體表面特定部位,反覆進行刮、擠、揪、捏、刺等物理刺激,造成皮膚表面瘀血點、瘀血斑或點狀出血,通過刺激體表皮膚及經絡,改善人體氣血流通狀態,從而達到扶正祛邪、調節陰陽、活血化瘀、清熱消腫、軟堅散結,從而達到治療鼻炎的目的。
操作
刮痧法又分為直接刮法和間接刮法兩種。
1.直接刮法 指在施術部位塗上刮痧介質後,然後用刮痧工具直接接觸患者皮膚,在體表的特定部位反覆進行刮拭,至皮下呈現痧痕為止。病人取坐位或俯伏位,術者用熱毛巾擦洗病人被刮部位的皮膚,均勻地塗上刮痧介質。術者持刮痧工具,在刮拭部位進行刮拭,以刮出出血點為止
2.放痧法 又稱點刺法,即針刺前先推按被刺部位,使血液積聚於針刺部位,經常規消毒後,左手拇、示、中三指夾緊被刺部位或穴位,右手持針,對準穴位迅速刺入1~2分深,隨即將針退出,輕輕擠壓針孔周圍,使少量出血,然後用消毒棉球按壓針孔。此法多用於手指或足趾末端穴位,如十宣、十二井或頭面部的太陽、印堂、攢竹、上星等。
3.擠痧法 醫者用大拇指和示指在施術部位用力擠壓,連續擠出一塊塊或一小塊紫紅痧斑為止。
治療
1.慢性鼻炎 症見間歇性、交替性或持續性鼻塞、流涕。
(1)採用直接刮法。以水牛角刮痧板為工具,介質採用紅花油。
(2)在百會、風池、風門、手三里、合谷等穴位處均勻塗抹紅花油後,用水牛角刮痧以刮出出血點為度。
(3)印堂用拇示指擠按法。連續擠出一小塊紫紅痧斑為止。
(4)上星和迎香嚴格消後用小號三棱針進行點刺放血(圖6-1)。
·圖6-1
2.過敏性鼻炎 症見鼻內發癢,連續噴嚏,流大量清涕。
(1)採用直接刮法。採用水牛角刮痧板,介質採用紅花油。
(2)在風池、肺俞、命門、脾俞、腎俞、足三里均勻塗抹紅花油後,用水牛角刮痧板反覆進行刮拭。以局部刮出出血點為度。
(3)迎香、太淵用拇指揉法,以局部酸脹為度。
(4)尺澤和偏歷嚴格消毒後用小號三棱針進行點刺放血(圖6-2)。
·圖6-2
注意
1.刮痧前要選擇一個好的治療場所,空氣流通清新,並注意保暖,注意避風,夏季不可在有過堂風的地方刮痧。
2.選擇舒適的刮痧體位,以利於刮拭和防止暈刮。
3.刮痧工具要經常消毒,防止交叉感染。刮拭前須仔細檢查刮痧工具有無毛刺、破損,以免刮傷皮膚。
4.施術者的雙手也應消毒。
5.在患者無凝血功能障礙的前提下,刮痧對人體無害,應消除恐懼心理,以免暈刮。
6.勿在病人過飢、過飽及過度緊張的情況下進行刮痧治療。
7.刮拭手法要用力均勻,以能忍受為度,達到出現痧痕為止。
8.嬰幼兒及老年人,刮拭手法用力宜輕。
磁 場 療 法
磁場療法簡稱「磁療」,它是應用不同類型和強度的外磁場作用於人體患部,經絡穴位,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目的的一種治療方法,也包括內服和外敷磁性藥物治病的方法。我國早在公元190年前就開始應用磁石(有磁性的礦石)治療疾病。此後,《神農本草》、《名醫別錄》、《新修本草》、《本草綱目》等歷代醫家名著中都記述了內服或外敷磁石治療內、外、婦、兒等各種疾病的驗方或治療器,同時也總結出延年益壽、預防多種疾病的保健方法,並在民間廣為流傳至今。
磁療具有止痛、消炎、消腫、降壓、止瀉等治療作用,應用時安全可靠,在治療過程中無創傷、無痛苦、不良反應少。磁療經濟實惠,易學好用。磁療器械中多以磁片為主,磁片的價格低,能反覆使用5年以上。正由於有上述優點,所以患者能堅持長期治療,達到根治疾病的目的,尤其是對慢性鼻炎等慢性病的治療更顯示出磁療的優越性。
操作
直接貼敷療法 是以膠布或傷濕膏將磁片或磁珠固定在治療部位。方法是用膠布條「十」字形固定。穴位貼敷時,一般選用患區或鄰近穴位,有時選用遠隔的穴位或循經取穴。貼敷用的磁片一般為直徑約0.5~1cm的圓形磁片,也可用方形或不規則形磁片。病變範圍較大時,可選用較大面積的磁片。
治療
慢性鼻炎 症見鼻塞呈間歇性或交替性,重者可呈持續性鼻塞,鼻涕不易擤出。
方1 貼敷法
【穴位】風池、印堂、上星、迎香、鼻通、合谷、大椎(圖7-1)。
【用法】用直徑1cm左右,表面磁場強度為500~1 500Gs的磁片貼敷於穴位上,每次選用3~5個穴位,5天交換1次穴位,連續貼敷l~2個月。
·圖7-1
方2 耳磁法
【穴位】耳穴:內、外鼻、肺、大腸、神門、腦幹、交感等(圖7-2)
【用法】將磁場強度為200~500Gs的磁珠(直徑為2mm左右)以小塊膠布貼壓在耳穴上:內、外鼻、肺、大腸、神門、腦幹、交感等。每次每側選用2~4個穴位,持續貼敷,15~30天為1療程。7~10天更換一側耳穴,也可隔1天換一側耳穴。
·圖7-2
注意
1.磁療法見效較慢,故要求患者不能操之過急,要有耐心,持之以恆,不能半途而廢。
2.用此療法治療時,可配合以藥物、針灸、按摩等療法,以儘快取得療效。
推薦閱讀:
※趙炳南--三種獨特療法
※好看洋氣的牛仔褲穿搭,帶來女人的獨特韻味,展現出不俗的品位!
※歐美流行的腕錶,富二代、大牌明星的獨特標誌
※作家蘇岑婚姻觀之獨特見解
※文雅還是幽默?測你性格魅力里獨特的閃光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