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師:持戒()

印光大師:持戒不可思議的功德利益(文白對照)

發布:四好[全部文章] 日期:2012-3-28

分享到: 5

 

持戒不可思議的功德利益

原文   梵網經者,如來陶煉一切若聖若凡,俾其究竟斷除三惑,親證三德,複本具之佛性,成無上之佛果之大法也。良由真如妙性,生佛體同,在凡不減,在聖不增。但以從無始來,迷而未悟,如金在礦,不得受用。如來愍彼一切眾生,迷衣里之明珠,徒向外以馳求。由是起貪瞋痴,造殺盜淫,以致輪迴六道,了無出期。縱或有斷界內惑,出離生死,然去佛地,尚大遠在。以故於初成正覺時,即為一切凡聖,說此大法。先令了悟自心,原是佛心,故曰,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汝是當成佛,我是已成佛。能如是信,決不至高推聖境,自處凡愚,上辜佛化,下負己靈,故曰,常作如是信,戒品已具足。然後令於日用云為中,起慈悲心,孝順心,閑邪存誠,克己復禮,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必使方寸之中,無少愧怍,三業之內,永絕瑕疵。則己立立人,自利利他之大體大用,兩皆具足。其居心,則沖虛清潔,猶長空之普含萬象,而了無障礙。其行事,則正大光明,若杲日之普照萬方,而絕無揀擇。由是四攝齊施,四宏普度,所謂先以欲鉤牽,後令入佛智,虛空設有盡,我願亦無窮。能如是,則尚何有人我是非,自私自利之心,況有破齋犯戒,及損人利己,相傾相戕之事乎哉。是知此經,雖屬出世大法,實為治世良謨,以故一切國王大臣,及出家四眾,在家四民,並諸鬼神,皆當受持也。若能受持,則如水洗器,即複本凈。如香熏衣,頓增芳馨。當此劫濁,欲為挽回,捨此一法,其何能淑。妙朗行者,宿具靈根,篤修凈業,每讀此經,不勝景仰,發願流通,普利一切。又每於讀誦大小乘經,及諸傳記,所示持戒要義,必節錄之,以為自他修持之法戒,亦附於後。俾閱者知持戒利益,近則三業清凈,三學圓明,遠則三惑凈盡,三德圓彰。犯戒禍患,近則三業污濁,三途永墮,遠則三障常現,三界莫出。佛自我作,獄由己造,如臨寶鏡,妍媸洞現。誰肯自貽伊戚,捨利益而取禍患乎。方井妯娌,奉先姑遺命,願出凈資,助印一萬本,成就其志,以期奉施於出家在家諸佛子。以此功德,用祝家門清吉,人眷安康,現生獲箕疇之五福,裔世納伊訓之百祥。又祈時和年豐,民康物阜,禮讓興而干戈永息,法運通而天下太平。爰為頌曰。   維我世尊,為諸法王,普令九界,同證真常。所說諸法,各隨其機,唯此戒法,凡聖同依。等覺菩薩,六道群萌,無有一人,不堪持行。由眾生心,與佛無二,因惑業故,致成殊異。其相雖異,其性原同,故說此經,令證大雄。既知眾生,皆有佛性,佛是已成,我實當證。譬如窮子,獲昔寶藏,得本無得,歡喜無量。既悟佛性,當行佛行,嚴凈毗尼,衾影致慎。發慈悲心,及孝順心,自利利他,同出苦輪。能如是者,名真佛子,凡佛所得,己亦當爾。須知此經,鑄佛嘉模,依之力修,即證無餘。願見聞者,同事受持,消除惑業,圓滿菩提。——《文鈔》之《〈梵網經菩薩戒集證〉序》印光大師 著述 譯文 《梵網經》是如來造就、培養所有的聖人和凡夫都能夠徹底斷除見思、塵沙、無明三惑,親身徹證法身、般若、解脫三德,恢複本自具足的真如佛性,和成就無上佛果的不可思議大乘深妙之法。因為清靜的真如妙性,是凡夫和如來所共有的體性,處在凡夫的境地也並沒有絲毫的減少,處在如來的果位也並沒有絲毫的增多。凡夫只是因為從無始劫以來迷失而未能證悟,如同在礦沙中的金子,不能隨自己的意願而受用自如。如來憐憫這些所有的眾生,如同受盡饑寒困苦的乞丐一般,不知道自己懷裡揣著無價的夜明珠,卻徒勞地向外面境界奔走、乞求。從此生起貪瞋痴之心,造作殺盜淫的罪業。以至於輪迴升沉於六道之中,完全沒有出離的時期。縱然有的人斷除了三惑中的見、思二惑,已經出離了生死輪迴,然而離圓滿佛果的地位還是相當遙遠。因此,釋迦如來在初成正覺的時候,就為一切的凡夫、聖人,宣說這個大乘深妙之法。先讓凡夫覺悟自己的真心原來就是佛的大慈悲、菩提之心。所以在《梵網經》中如來說:「所有的眾生,都有佛覺悟的靈明自性,你們是未來成就的佛,我是已經成就的佛。」能這樣信向,便絕對不會過高的辭讓佛天的境界,而自己卻甘心永遠做愚魯的凡夫,以至於上辜負如來的化導,下辜負自己的性靈。所以在《梵網經》中如來又說:「能夠常常如此的信向,戒律的品類已經具足。」然後讓修行人在日常生活中,發起慈悲心、孝順心,遠離邪非、心存誠敬,使自己所做的每件事都合乎於禮法,種種壞事不要去做,種種善事要努力實行。務必使得自己居心行事問心無愧,身語意永遠斷除微小的過失。能夠這樣做,就是在自己立身行道和化導他人。而利益自己以及利益他人的本體和相用兩方面就都共同具足了。有了這樣的心行,便能恬淡清靜,猶如虛空普遍包容萬法,而絲毫沒有障礙;能夠這樣待人行事,便會正大光明如同艷陽一般平等照耀四方,而絕沒有取捨、揀選的分別之心。從此以後,用四攝法同時施行眾生,以四宏願普遍度脫有情,所謂先以眾生的需求作引導,然後漸漸啟發他們本有的佛心佛智。即使虛空有盡頭,而我宏深的誓願也沒有窮盡。能這樣做,那麼哪裡還有是非人我、自私自利之心,何況做出破戒犯齋以及損人利己、相互傾軋、相互殺戮的事情呢?所以說這部經,雖然是屬於出世間無上大法,實在是治理世間的嘉言、良策。因此,所有的國王大臣以及出家四眾同修和在家的士農工商各色人等,以及天地鬼神,都應當讀誦受持。如果能信奉受持,便如同凈水清洗器皿一般,即時就能恢復原本的潔凈;如同檀香熏染衣服一般,頓時就能增添芳香。處在這個劫濁的時代,要想挽回世道人心歸向於純凈純善,離開這個法門,怎麼能使得社會人心變得清和、秀淑? 妙朗居士,是一位未剃度而在叢林中帶髮修行者,他過去世修積了很深的善根,因此很誠懇的修持凈土法門。居士每每讀頌《梵網經》,往往生起無盡的景仰之心。他發願流通《梵網經》,希望能夠普遍利益佛子。又妙朗居士每每讀誦大小乘經典,以及各種佛菩薩大德傳記,其中所開示的持戒的重點和要旨,他必定細心節錄下來,以此作為自己和他人修持的法則和戒律。這些摘要,也附在了他所流通的《梵網經》的後面。以使得讀者能夠清楚持戒的功德利益,近的便能身語意三業清凈,戒定慧三學圓滿;遠的就使得見思、塵沙、無明三惑斷除乾淨,法身、般若、解脫三德圓滿彰顯。而犯戒的禍患,近的則身語意三業污濁,永遠墮落三途惡道;遠的則煩惱、業、報三障常常顯現、阻礙,沒有辦法出離三界輪迴。 佛果是由我自己的心修成的,地獄也是由我自己的心變現的,就如面對著大寶銅鏡一般,或美或丑照映的非常清楚。而誰又會不知好歹,自己給自己造成禍患,捨棄利益而就取禍患呢? 方井妯娌二人,遵從婆婆大人生前的遺命,願意出凈資助印一萬本《梵網經》,成就妙朗居士的志願,希望贈送給出家、在家的各位佛弟子。以這個助印《梵網經》的功德,迴向家庭清靜吉祥、眷屬安康,皇天降賜五福臨門,後裔詩書傳家百祥聚積。又迴向祈求時局平靖、年成豐收,人民安樂,國家富強,禮讓崇興而戰爭永遠平息,法運通達而天下太平。於是我為此祝頌道:想我釋迦世尊,是萬法中的無上法王,普遍使得九法界眾生,共同徹證真實常住的佛性。世尊所說的種種法門,各自隨著眾生選擇契合自己的根機以修持,唯獨《梵網經》這一戒法,凡夫和聖人都要共同遵守。等覺菩薩、六道群生,沒有一個人不應當信奉受持的。因為眾生的本性和佛的本性沒有二樣,只是因為煩惱惑業的障礙,致使受用如同天淵般的懸殊。凡夫和佛的相狀雖然不同,而本性原本相同,所以如來宣說這一部經,為使得眾生都能證得如同佛一樣的大雄。既然知道眾生都有佛性,佛是已經成就的眾生,我是還未成就的佛,我應當努力證得佛果。比如窮人,獲得了舊有的寶藏,得到其實本沒有所得,因此無量的歡喜。既然覺悟了自心本具的佛性,應當行持如來的行持,嚴格清凈的守持戒律,縱然身處在不為人知的地方也不敢萌生絲毫的惡念。發慈悲心,以及孝順心,利益自己和他人,共同出離猶如車輪一樣旋轉不息的生死苦果。能這樣做的人,叫做真正的佛弟子,只要是佛所證得的,他自己也一定能夠證得。要知道,這部經如同是鑄造佛的最好的模具,依照這部經修持,就能證得無餘涅槃。但願見到或者聽到的人,都能夠共同讀頌受持,消除煩惱惑業,圓滿無上菩提。——佛弟子敬譯

 

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2/117241.html

上一篇:達真堪布:智慧是在人和事之間磨練出來的

印光大師念佛答問:為何久坐不覺久念久不覺久(文白對照)

發布:四好[全部文章] 日期:2012-6-11

分享到: 0

 

為何久坐不覺久念久不覺久

原文

問,弟子無論居何地,清旦盥漱後,即披衣禮拜觀音大士,至精神睏乏後,即就地趺坐持名,有時過於勞倦,坐即昏沉,或胡思亂想,間亦有身心暢適,坐半時許,如數分鐘之短者;亦有時手捻念珠,不覺從頭至尾三百餘顆之念珠,斯須即盡,心亦似知朗朗稱誦,但不甚明了焉爾;亦有時持咒,忽忘所持之咒,不覺糊裡糊塗念誦佛號,此等畢竟是何境界,尤望發引。  答,坐久不覺久,念久不覺久,此繫心靜神凝所致。但不可以此為得。從茲努力做工夫,自可上進。若以此為得,則即此亦不得矣。況上進乎。持咒昏沉念佛,念佛昏沉持咒,此系意識隨妄心、正念轉變而現。初修者固多有此,若工夫有把持,庶可不致顛倒錯亂矣。然此顛倒錯亂,猶屬工夫所使。設無工夫,則並此糊裡糊塗之念亦不可得,況明白不錯乎。般舟三昧,非今人所能行。汝作此說,其好高務勝耶,抑真為生死耶。如真為生死,當依凡夫通行之法。若博地凡夫,妄擬效過量聖人所行之法,則必至著魔退道。且請息此念,庶可得益耳。光文鈔,意雖可取,文不足觀。蒙圓山,岡野二開士欲為流通,實深慚愧。然菩薩為利眾生,即頭目髓腦尚肯捨,況光之蕪穢語言,蒙二大士提倡,俾一般初學,信仰凈宗。則光亦可仗彼二大士之功德,消除罪業,增長善根,得以往生西方,實為莫大之幸。至於凡屬弘揚佛法之書,皆不得示有版權。若示則弘法之功德,不敵阻遏流通之罪過矣。光冗事甚多,不得常如此問。不但光學識有限,所知無幾,不能置答。即能答亦無此精神工夫也。——《印光法師文鈔》之《復恆慚法師書二》(節錄)印光大師 著述 佛弟子 敬譯

譯文

問:弟子無論住在什麼地方,清晨洗漱後,就穿上海青禮拜觀音大士,等到累了之後,隨即就地盤腿持名念佛,有時候過於疲倦,盤腿趺坐就會昏沉,或者會胡思亂想。有時候也能感到身心愉悅,坐半個小時的時間,就好像坐數分鐘一樣短;也有時候手持念珠念佛,不知不覺從頭到尾三百餘顆的念珠,一會兒就念完了,心裡也似乎覺得明明白白在稱念聖號,只是不怎麼清晰而已;也有時候持咒,忽然忘記了所持念的咒語,不知不覺糊裡糊塗地念誦起佛號來。像這些現象究竟是什麼境界相?懇請老法師指點。

答:靜坐時間長,而不覺得時間長;念佛時間長,而不覺得時間長,這也是心清靜、神專註所致。只是不能夠認為自己已經有所證得了。從此之後,更加努力修持,自然能夠進步。如果認為自己已經有所證得了,那麼,就是這個功夫也會失去,何況進步呢?持咒昏沉念佛,念佛昏沉持咒,這也是屬於念佛之心隨著妄想、正念的轉變而出現的現象。初念佛的人固然往往會有這樣的現象,如果功夫能夠控制住妄想,才不至於顛倒錯亂。然而就是這個顛倒錯亂,仍然是念佛的初步功夫所致。假如沒有功夫,那麼,連這個糊裡糊塗念佛的念頭也不會有。何況念的清楚不錯亂呢? 般舟三昧,並非現在人的根性所能修習,你想要修持般舟三昧,是逞強好勝呢?還是真正為了求出離生死苦海呢?如果真正為了了脫生死輪迴,應當依照凡夫能夠做到的方法去修持。如果是實實在在的罪業凡夫,卻想要狂妄地效法出格聖人所修行的法門,那麼,必定導致著魔退道。還請打消這個念頭,這樣才能得到佛法的實際利益。 印光的《文鈔》,意思雖然可以取法,文采不足以看。承蒙日本友人圓山、岡野二位開士想要為之流通,實在令人慚愧。然而菩薩為了利益眾生,就是頭、目、腦、髓還能夠布施,何況印光蕪穢的言句呢?承蒙二位大士提倡《文鈔》,使得普通初學佛的人,能夠信仰凈土法門。那麼,印光也能夠仰仗這二位大士的功德,消除罪業,增長善根,得以往生西方,這實在是莫大的幸運。 至於說凡是屬於弘揚佛法的法寶善書,都不能夠標示有版權。如果標示有版權,那麼弘法的功德,則敵不過阻礙流通的罪過了。 印光雜事太多,不要常常寫信來問。不僅是因為印光學識有限,所知道的沒有多少,不能答覆。就是能回答也沒有精力和時間。

 

上一篇:劉素云:續佛慧命 從我做起(文字版)下一篇:慈心不殺,自他兩利:蚊子菩薩聽話記

印光大師:煩惱輕一分念佛功夫增一分(文白對照)

發布:四好[全部文章 空間留言] 日期:2012-6-19

分享到: 0

 

/* Generator: eWebEditor */p.MsoNormal, li.MsoNormal, div.MsoNormal {margin:0cm;margin-bottom:.0001pt;text-align:justify;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font-size:10.5p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div.Section1 {page:Section1;}

印光大師:煩惱輕一分念佛功夫增一分

原文  

手書備悉。法寶壇經,乃禪宗之要典。禪宗唯明自性,非吾輩鈍根所能得其實益者。若不深切力修,或致錯會六祖之意,則無益而有過矣。凈土法門,三根普被。未成佛前,皆當修習。我輩既不能斷惑證真,仗自力了生死。若再不以念佛求生西方為志事,則縱有所修,皆歸人天福報。欲了生死,當在驢年。(十二相中無驢)何況年已六十二歲,即壽登八十,亦只十七八年。而人之死期,誰能自主,故當汲汲以專修凈業也。自既修凈業,當教眷屬通修凈業。一以利彼,一以防己臨終,被不會念佛之眷屬破壞正念,致不得往生。今為汝取法名為慧耕。謂依佛智慧所說之凈土法門,自行化他而為耕耘。俾內而家屬,外而世人,同種善根,同修凈業。即伊尹耕莘,以先覺覺後覺之至意也。念佛在對治煩惱習氣。煩惱習氣減一分,即念佛功夫進一分。當時常自念自聽。大勢至菩薩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即注重於聽之一法耳。今為汝及慧止各寄凈土五經一本,飭終津梁一本。常誦凈土五經,則知凈土之所以然,不為一切經論知識所搖奪。閱飭終津梁,則知預防,而不得不令眷屬常為練習也。余詳文鈔,此不備書。又為汝二人寄凈土十要一部,以湊起一包,祈慧察。以後依此諸書而修,切勿來信。以光目力衰極,不能答覆故也。——《印光法師文鈔》之《復德培居士書一》印光大師 著述 佛弟子 敬譯

譯文

你寫來的書信都已經清楚了。法寶《壇經》,是禪宗的重要經典。禪宗只是教人明心見性,頓悟自心,不是我們鈍根凡夫所能得到實際利益的。如果不深切地極力修持,或許造成錯誤領會六祖的用意,那麼就沒有利益而有罪過了。

凈土法門,普遍適合上中下三種根機的人修持。未成佛前的修行人,都應當修習這一不可思議法門。我等既然不能靠自己的能力了脫生死輪迴,斷除煩惱惑業而徹證真如自性。如果再不以念佛求生西方為志事,那麼,縱然有所修持,也都是屬於人天福報。想要了生死,要等到驢年。(十二生肖中沒有驢年,意思就是說不可能的事情。)何況你已經六十二歲的老人了,就是能活到八十歲的高壽,也僅僅只有十七、八年的壽命。而人在臨終時,誰能自己做得了主,所以應當迫切地專心修持凈土法門。

既然自己修持凈土,應當教家裡人通通都修持凈土法門。一是使得他們都能獲得佛法的利益,二是以此防備在自己臨終的時候,被不會念佛的家人破壞念佛的正念,致使不能往生。

在此為你取法名叫做「慧耕」。意思是依照佛的智慧所開示的凈土法門,自己實行、勸化他人的努力耕耘。使得內而家人,外而鄉黨,共同種植善根,共同修持修往生凈土的事業。這也就是如同古代的伊尹躬耕於有莘一般,自己覺悟,又能啟發他人覺悟的意思。

念佛的要務在於斷除煩惱習氣。煩惱習氣減少一分,念佛的功夫就增長一分。應當時常自己念,聽自己念佛的聲音。大勢至菩薩的:「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就是注重於自念自聽的念佛方法。

在此為你以及慧止分別各寄去《凈土五經》書一本,《飭終津梁》書一本。就能知道凈土法門的所以然了,就不會被所有其他宗派的善知識動搖求生西方的意志。閱讀《飭終津梁》,就懂得預先防備臨終要務,而不得不令家人常常為之練習。

其他的開示,詳細熟讀《文鈔》,這裡不再細說。又給你們兩人寄去《凈土十要》書一本,用以湊足一包,請細心領會。以後依照這些書修行,不要再來信。因為印光眼力極度衰弱的緣故,不能答覆。

 

印光大師:人生只有臨終無法作假(文白對照)

發布:四好[全部文章 空間留言] 日期:2012-6-20

分享到: 0

 

人生只有臨終無法作假

原文 接手書,知閣下宿根深厚,感得妻室兒女同皆篤信佛法,克敦孝道,欽佩無似。世人每每不修實行,專求好名。凡人在世,多多與常人無異,及其死,則稱述其平生心行,直是出格之賢人。閣下素務真修,諒不至粉飾其事。觀令夫人之臨終景相,則往生西方,可以無疑。至於扶乩所說,究不出理事判斷之外,可以無須疑豫。唯亡後只念半小時佛,即舉哀,放倒揩身,尚覺太早。光文鈔中,順人情,令過二小時後再舉行,尚屬太早。以恐人情耐不得,實則宜四五時方好。尚有經一日者,為尤好。閣下上有老母,當與兒女輩預講此義。臨終聞佛聲,心清凈,亦可隨念。聞哭聲,心悲痛,正念便失。孝子事親,當在實際上致力,不當在世俗派調上襲行。又宜於佛教會中,與同人講談。俾各各父母兄弟妻子眷屬之死時,成就其正念。彼有宿根,即可直下往生。縱有不生者,亦復承此功德,生於善道。世人所行,悉是落井下石之事。如未斷氣,即洗澡著衣哭泣,弄得身心痛苦難忍受,說又說不出,心中必定生瞋恨及情愛。由瞋恨情愛心生,必致墮落。又用葷以祭及待賓客,為一死人,不知殺幾多活物,以撐窮架子,謂為盡孝敬客。喪禮用素,儒教自古皆然,彼尚不知三世因果輪迴之道,蓋以人事而為法制。況今人悉知三世因果人畜循環,何忍為親殺生,令親與己同於未來以身償此撐窮架子之惡報也。其人不謂之為痴,無可名矣。常如是提倡,則所救生命多多矣。令夫人宿世大有栽培,故能一聞即信。其修持未能常時精進者,一以無人勸進。二以未實知其生死之苦,及佛法之益。臨終所說之話,頗合觀經三種凈業正因之第一條。文雲,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念二侄之未成立,屬十善業。無夫妻母子之情愛,亦屬十善業。有此正因,再加以正信心自念,眷屬助念,何慮不生。所不生者,由情愛一起,正念即失,斷不能生。勿道工夫淺,即工夫深亦不能生,以凡情用事,與佛聖氣分相隔故也。世間事事可以偽為,唯臨終不能偽為。既能起坐觀西方三聖像,口念佛菩薩名,不生西方,將何生乎。況死後身有異香,面貌如生,頭髮光潤,此皆系生西瑞相。若此事不實,則便難說決定往生。若一一是實,不須問乩,自可決定判其往生耳。至疑工夫淺,戒品未全,不知臨終一念之關係甚大。勿道向來做工夫,即向不做工夫之人,臨終果能聞善知識開導,及他人助念,己隨之念,其左右眷屬善巧將護,不使其起情愛及瞋恨心,皆可往生。善導和尚臨終正念文,當亦看過,何須致疑。生西方邊地,已得超凡入聖,了生脫死,何疑於不會寫,豈非笑話。不退轉者,謂其所修所證無有退墮,何得以臨壇說話而懷疑。將謂此即退轉乎。扶乩一事,非無實事,但假託者多。令夫人之事,據理了無疑義。豈須問乩,方始可決乎。兒女為母念誦,其功德母亦具得,而兒女自己亦具得。如以香奉親,自己亦聞其香,比不奉親,唯為己聞者無異。反是則為親殺生,自己具得殺報,親亦得殺報,如一人殺人,則罪歸本人,受人所使,並二人同意共殺,則二人同得殺人之罪矣。惜世人不知此義,每每以行孝而陷親與己於惡道,而不能出,可不哀哉。病發不省人事,因至誠念大悲咒,未終即清醒見佛菩薩。乃閣下之誠心,夫人之宿善根所致,何得謂為是魔。又何得雲感佛菩薩,何不即逝世。此種語,竟成無謂之極。只因自己不識邪正真偽故也。其臨終既念菩薩名,所言接菩薩,便不可謂為接地方神。凡事皆有因果,若念菩薩令接神,則因果不相符矣。書此順候禪安。祈上勸令慈,下勸兒女,同得此益是幸。(四月十一)——《印光法師文鈔》之《復章緣凈居士書三》印光大師 著述 佛弟子 敬譯

譯文 收到你寫來的書信,知道閣下過去世中善根深厚,因此感動得妻子、兒女共同都能誠信佛法,努力恪盡孝道,對此我欽佩不已。世間的人每每不真實修行,卻專門想要追求真實修行的好名聲。大凡一個人生在世間,往往和普通人沒有二樣,然而等到其人死後,則稱道他的平生心地和行持,簡直如同出類拔萃的英賢一般。閣下向來務實真修,想來不至於粉飾你夫人往生西方這件事。 以你夫人的臨終跡象推斷,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可以不必懷疑。至於扶乩所說,終究不會超出於理和事的判斷之外,這個可以無須疑慮不決。只是死後只助念半個小時的佛,就舉行哀悼的儀式,放倒亡人擦洗身體。這樣做,還是覺得太早了。印光《文鈔》中,隨順人情,教人助念亡人,等過二個小時後再舉行哀悼,是害怕人情受不了長時持念之苦,實際上死後念四五個小時佛才好。還有念一天的佛助念亡人,這樣做才更加如法。 閣下上有老母,應當和兒女們預先講說這個道理。以免得將來老母親往生時,做出不如法之舉。臨終聽念佛聲,心地才能清靜,也可以跟著念。臨終聽哭聲,心裡就會悲痛,往生的正念於是就失去了。 孝子侍奉父母,應當在實際的行持上著力,不應當在世俗人情的知見上沿襲。 又應當在佛教會中,和同修們常常講說這個道理。以使得各位的父母、兄弟、妻子、眷屬臨終時,都能成就其正念。他如果有宿世的善根,就可以當下往生;縱然有不能往生的,也能夠承蒙念佛的功德,往生於善道。世間人在親人臨終的行持,往往都是在做使親人落井下石之事。如果臨終人未斷氣,就給他洗澡、穿衣,對著他哭泣,弄得臨終人身心痛苦難忍。而他說又說不出來,心中必定生瞋恨心,以及對於兒女親人心生留戀。由於產生瞋恨、留戀之心,必定墮落三途惡道。 還有用葷菜祭祀亡人以及招待賓客這件事,為了一個已經死去的人,不知道要殺多少動物,以此講求空排場、支撐窮架子,以為這是在盡孝和敬客。喪禮用素,儒家自古都是這樣實行的,儒家還不懂得三世因果輪迴的道理,只是把人情事理做為準繩而已。何況現在的人都知道三世因果、人畜互相循環輪迴的真理,怎能忍心為親人殺生害命,使得親人和自己,共同在未來世以身體償還這個撐窮架子的惡報呢。這種人如果不說他是愚痴,也實在沒有辦法形容他了。能夠常常這樣提倡,那麼所救的生命就太多了。 你的夫人過去世中培植了大善根,所以能夠一聽到凈土法門就相信。她修持未能常常精進的原因,一是因為沒有人勸誘策進,二是沒能親眼見到生死輪迴的可怕,以及不知道佛法不可思議的功德利益。她臨終所說的話,非常吻合《觀經》三種凈業正因的第一條。經文說:「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她牽掛兩個侄子還未成人,是屬於十善業;沒有普通人臨終時對於夫妻、母子的眷戀情愛,也是十善業。有這個凈業正因,再加上真實的信心自己念佛,家人為之助念,怎能懷疑不能往生?之所以不往生的原因,是在於情愛心一起,正念隨即失去,如此一來,就絕對不能往生。不要說功夫淺,就是功夫深也不能往生。因為以凡夫的情見用事,和佛聖的況味發生隔閡的緣故。 世間人任何事都可以作假,只有臨終的時候沒有辦法作假。你的夫人在臨終時,既然能夠坐起來觀西方三聖像,口裡念佛菩薩名號,這樣還不能往生西方,要怎樣才能往生呢?何況死後身上還有異香,面貌如生,頭髮光潤,這都是屬於往生西方的瑞相。如果你說的不屬實,那麼就難說絕對能夠往生。如果你所說的一一都屬實,不必問乩,自然可以判定她必定往生西方。 至於說疑心她工夫淺薄,戒品未能具足,殊不知臨終一念的關係非常大。不要說向來修持有功夫的人,就是向來沒有修持功夫的人,臨終如果能聽到善知識開導,以及得到他人的助念,自己跟著念佛,其左右有家人善巧護持,不使臨終人生起情愛以及瞋恨心,都能夠往生。善導和尚的《臨終正念文》,你也應當看過,何必又再懷疑?即使得生西方的邊地疑城,也已經超凡入聖、了脫生死輪迴,何必懷疑你夫人不識字,就不能往生,豈非是笑話嗎?不退轉,是說其人往生之後所修所證沒有退墮,為什麼你夫人降臨乩壇說話而懷疑,就以為這是退轉嗎?扶乩這件事,並非沒有真的,只是冒名頂替的太多。你夫人往生的事,依據佛法道理勘驗,毫無疑議。難道必須問乩,才能決斷嗎? 兒女為母親念佛,這個功德母親也能得到,而兒女自己也能得到。比如用香供奉過世的親人,自己也能聞到這個香味,比之於不供奉親人,只給自己聞的毫無二樣。反之則是為亡故的親人殺生,自己也得殺報,親人也得殺報。比如一個人殺人,則罪歸於本人,如果是受人指使,二個人謀劃共同殺人,那麼二個人就共同都獲得殺人的罪報。可惜的是世間人不懂得這個道理,每每以落實孝行害親人和自己墮落於惡道,而不能出離,這怎麼不讓人感到悲哀呢? 你的夫人發病不省人事,因為閣下至誠念頌大悲咒,未到臨終就已清醒,見到佛菩薩,這是閣下的誠心,和夫人的過去世善根所致。怎能說是魔呢?又為什麼說既然感應見到佛菩薩,為什麼不當即就往生?這些話,終究是毫無意義的言語。只因為自己不認識邪正真偽的緣故。她臨終既然念佛菩薩名號,她所說接佛菩薩,就不能以為是接地方神祗。凡事都有因果,如果念佛菩薩而接神祗,就是因和果不相符合了。 寫到這裡順便問候禪安。請上勸導你的母親,下勸導你的兒女,希望將來都能共同獲得往生的利益。

 

印光大師:對不信佛者莫生嗔恨心

發布:欣求極樂[全部文章 空間留言] 日期:2011-7-18

分享到: 1

 

印光文鈔三編卷四復卓智立居士書四

昨接來書,不勝嘆息。汝十數年來,完全不在自己心地上用功,但於表面上強支持。人生世間,各有職分。汝上有父母,中有弟,彼等既不能依汝,只可任之。自己但為父母弟等,與所殺之生,念佛超度。為父母弟等,解怨釋結,何可生此極大之瞋恨心乎。(孝弟之心安在)此心,即是墮惡道毒蟲之最猛利心。若是由此命終,汝不生毒蛇猛獸中,將何所生。學佛要解脫煩惱,(盡己心、不計人之依否、)汝反增長煩惱,試思汝若不聞佛法,還能與世異趣乎。(恐汝好殺好吃之心、更盛於彼等、)祈從此只究自心,不計他非。俗知見人,能勸化則善巧勸化,不能則一心念佛。只生憐憫彼等若殺生者若所殺之生之心。又鬚生欣幸心,我若不聞佛法,現在同彼殺食生類。將來墮於生類,為他所殺。生此二心,極力念佛,則瞋恨不生,善緣增長,前途必有大相應境,不至終日以佛法結惡緣。華嚴行願全經雲,(四十卷行願品中、)牛飲水成乳,蛇飲水成毒。智學了生死,愚學入泥犁。吾言止此。

 

http://www.xuefo.net/nr/article8/79945.html

------------------------------------------------------------------------ 。。。。。

那麼,如何改善命運呢?佛家認為,要福慧雙修。所謂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是修福,自凈其意是修慧。因為,智慧就是清凈心的起用。這就是學佛,這就是修行,這就是人生。

為什麼要福慧雙修呢?正如一位法師所說,福與慧猶如水和魚,要以福德之水養智慧之魚。凈空法師40餘年學佛的歷程便是明證。他40歲以後命運開始轉變,得到大福報、大智慧,得到健康、長壽,正是遵循佛陀的教導,弘揚佛法,利益眾生,造福社會的果報。明朝人袁了凡,以其一生的實踐,驗證了因果報應、命自我立、命由我造的真諦。因此,印光法師大力提倡學習《了凡四訓》。

印光法師在序文中說:「袁了凡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命自我立,福自我求。俾造物不能獨擅其權。受持功過格,凡舉心動念,及所言所行,善惡纖悉皆記。以期善日增而惡日減。初則善惡參雜。久則唯善無惡。故能轉無福為有福,轉不壽為長壽,轉無子孫為多子孫。現生優入聖賢之域,報盡高登極樂之鄉。行為世則,言為世法。彼既丈夫我亦爾,何可自輕而退屈。」

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3/126265.html-------------------------------------------------------------------

印光大師:如何得到一心不亂與念佛三昧

發布:清凈乃空[全部文章 空間留言] 日期:2012-6-21

分享到: 1

 

印光法師:如何得到一心不亂與念佛三昧

文鈔續編卷上復幻修大師書(民國二十三年) 念佛的宗旨,是生真信,(即信)發切願,(即願)專持佛號。(即行,信願行三,為念佛宗旨。)念佛用功最妙的方法,是都攝六根,凈念相繼。都攝六根者,即是念佛之心,專註於佛名號,即攝意根。口須念得清清楚楚,即攝舌根。耳須聽得清清楚楚,即攝耳根。此三根攝於佛號,則眼決不會亂視。念佛時眼宜垂簾,即放下眼皮,不可睜大。眼既攝矣,鼻也不會亂嗅,則鼻亦攝矣。身須恭敬,則身亦攝矣。六根既攝而不散,則心無妄念,唯佛是念,方為凈念。六根不攝,雖則念佛,心中仍然妄想紛飛,難得實益。若能常都攝六根而念,是名凈念相繼。能常常凈念相繼,則一心不亂,與念佛三昧,均可漸得矣。

 

下一篇:凈空法師:憑空發個虛願就能成就,哪有這個道理?

---------------------------------------------------------------------------------------------------------------------------------------

夏蓮居居士:一句佛號......

發布:妙音念佛[全部文章 空間留言] 日期:2011-7-18

分享到: 5

 

夏蓮居居士:一句佛號......

一句佛號;一部經反覆學習;不說話。做到這三點,利根一年成就,一般三年成就,鈍根最晚九年成就!

 

上一篇:印光大師:對不信佛者莫生嗔恨心

--------------------------------------------------------------------------------------------------------------------------------------
推薦閱讀:

永嘉大師《證道歌》淺講之(4)[4.0]
范古農:我之紀念印光大師
弘一大師年譜
大師教你論八字(四)
附 錄 大師的寶庫4

TAG:大師 | 持戒 | 印光大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