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他晚年辭官,卻開明代狂草先河!

作為公認的吳門畫派先驅,劉珏的書法之名卻為掩蓋。

有文章指出,「劉珏不僅在繪畫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而且在詩歌、書法等方面也很有成就。他才氣橫溢,下筆不能自休。工五言詩他的古體歌行,氣勢奔放,想像豐富,逼似李白,而律詩絕句,亦近唐人。他又擅長書法,小楷精絕,行草皆佳,用筆之精妙,出人意表。劉珏喜歡寫狂草,其草書開明代狂草先河。」

劉珏(1410—1472)字廷美,號完庵,南直隸蘇州府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宣德中,蘇州知府況鍾舉為吏,不就,得補生員,正統三年(1438)中舉人,授刑部主事,遷山西按察司僉事,年五十棄官歸。卒年六十三。

此中有一段流傳的佳話,劉珏五十歲時厭惡了官場,於是辭官不做了。同僚問其何故,劉珏賦詩曰:「牧子驅牛去若飛,免教風雨濕蓑衣。回頭笑指桃林外,多少牧牛人未歸。」同僚亦感泣掛冠去。

明 劉珏《草書歌行》手卷 紙本 成交價782萬元

近墨堂法書叢刊(第一輯)刊出目前傳世僅見的劉珏書法手卷——《草書歌行》,全卷二百多字,長六米有餘,體現出劉珏辭官後晚年的大草水準。近墨堂認為,「將其置於前期任何一位以草書擅名的書家面前都毫不遜色。」

此件《草書歌行》書於成化戊子(1468)七夕節前二日,主要有以下四個特點:

一是強烈的節奏感使草書作品產生出運動力和衝擊力。書法的點畫線質表現其彈性產生運動力,運動的返急產生衝擊力,在這一點上劉珏成功地將力運用到書法點畫的變化上,使筆在絹、絞、紙上的運動過程中產生頓挫、仰側、奇崛、突變,使個性的張揚發揮到極致。尤其是一筆書,劉珏採用遠大於張芝、王獻之、張旭、懷素、黃庭堅等人作品的尺幅,給毛筆以更寬闊的書寫空間,整幅氣勢如飛瀑直下,衝擊澗鳴,又如輕風楊柳,炯娜多姿;充滿著激情的用筆,如同少林武僧,有屈鐵之力,揮棒生風。

二是前無古人的字法造勢。劉珏亦受時風影響,但能站在傳統基礎之上,破除舊有的模式,創建出一種嶄新的恢弘博大的圖式,使觀者無不領略其藝術的震撼力。造勢是劉珏書法的一個鮮明特點,如《草書歌行卷》,通篇顯現出變幻莫測的感覺,字勢左右歌側,筆致老辣,章法宕逸。劉珏在這一點上更向前邁了一步,進一步追求草書中險絕、突變、膨脹與內斂之勢,我們似可聽見字的點畫在運動中陣陣作響。

三是墨象萬千,酣暢淋漓。中國畫中有墨分五彩之說,利用墨之濃、淡、干、濕可使畫面產生出無窮的變化,顯現出生機勃勃的趣味。劉珏從中國畫中悟出用墨之道,並大膽地運用到書法創作中,從而增強了作品的視覺效果,把漲墨之法發揮到極致。其作品的衝擊力與用墨是分不開的,他書法點畫的流動感也與用墨緊密相關。

四是劉珏的獨特筆法。其筆法早年受二王影響,筆勢較為平和,行筆溫潤,他中年學米後,筆勢、筆法發生了較為明顯的變化。首先,其筆法變圓轉多變。劉珏在米芾筆法的基礎上,進而誇張運用,激蕩跳躍,方折勁挺。其次,劉珏書法的筆畫起筆處誇張其落筆形態,一反二王、米芾側鋒落筆,平勻鋪毫的慣式,而發展為落筆成點,翻毫平輔運行的方法,或圓點,或方點,或側點,與折角處突出的方折勁挺形態共同構成了劉珏的筆法特徵,加上筆畫的挺拔勁直,形成了其剛健的線質和激蕩起伏的用筆節奏。

從這首詩的創作狀態分析,此詩是在一種醉態中寫成。詩中「墨池飛出北溟魚,筆鋒殺盡中山兔」,正是詩人醉態狂幻氣質的表露。小小的墨池在詩人的醉眼裡被幻化成蒼茫的北海,書家狂書疾書的情景,似乎連中山兔都要殺完了。這種狂幻式的語言描寫,與李白一生好酒、嗜酒、常在醉態之中「斗酒詩百篇」的狀態有關。因此,這首詩的創作狀況和李白大量寫有酒的詩歌風格極其一致。

推薦閱讀:

四 一生勞苦  晚年無福
掌心存水,有此手相者,中晚年必然會發家致富,告別貧困的日子
中國歷史上七位不敗「戰神」,僅一位安享晚年,五位被皇帝所殺!
出生在這幾個月份的人,年輕時候越窮,到晚年必定財庫豐隆
[轉] 人到晚年

TAG:晚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