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因識果】----普賢十大願王的現實意義
普賢十大願王的現實意義 在藏傳佛教弘傳的今天《普賢行願品》的流傳極為廣泛,影響力也很深遠。讀誦本品成千上萬遍,對一個修密法者來說是很稀鬆平常的事。在漢地寺院的早晚課中讀誦《普賢行願品》中的十大願王和偈頌,也必不可少的。藏傳佛教的修行中,源於《行願品》中的七支供亦倍受重視,被視為一切法門的前行。所謂前行,即修法前的準備工作,包括集資和凈障兩方面。集資,是積累成佛所需的福德、智慧資糧;凈障,則是懺悔業障。我們之所以流轉生死,正是業力所致。由這些無始生命中造作的罪業,才使得我們流轉生死。也是障礙我們今生成佛修行的阻力。所以,在廣泛積集資糧的同時,必須徹底懺悔業障。
我們又如何在短時間內圓滿積集資糧,並清除無量罪障呢?漢、藏兩地的祖師大德們都提倡依《普賢行願品》修行。《行願品》的核心內容,為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廣修供養、懺悔業障、隨喜功德、請轉*輪、請佛住世、常隨佛學、恆順眾生、普皆迴向十大願王。發願,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在人生的各個階段,我們曾有過不同的願望,但這些願力在為了成佛的前提下顯得很渺小。而「普賢行願」所以被稱為願王,是因為每一願皆以廣大無限的盡虛空、遍法界、十方三世微塵數諸佛眾生為發心的基礎。 作為我們在今天該怎樣理解《行願品》的內容,他又如何指導我們修行?在現實中的意義有哪些?我談一下我對十大願王的認識。
一、 禮敬佛陀 禮拜對修行的意義很大,可以對治我們的傲慢,增強三寶在我們心中的位置,強化菩提心。佛經上說:福報是在恭敬中求得的,多一分的禮拜就多一分對佛法的受益。漸漸的就會由對諸佛菩薩的禮敬轉為對所有眾生的禮敬! 因為眾生都是未來佛, 將一切視為佛身和佛德的顯現,便能油然而生平等沒有差別的恭敬心。這樣一來,時時刻刻都能以清凈無染的行為、語言和思想禮敬眾生。禮敬諸佛必須要念念相續,要沒有疲厭的感覺。禮敬眾生也要如此。可是說實在的,當我們禮敬心被人家澆了冷水之 後,很少有不疲厭,很少有能夠相續下來的。對每一個眾生不管對方給什麼臉色言語,都要經受得起考驗, 不管對方如何,都能善於護持、護念自己禮敬諸佛的心。
二、 稱讚如來 我們稱讚如來,是因為如來有無邊智慧與無量功德。我們通過讚歎而時時憶念這些功德,從而生起與佛等齊、高山仰止的心,當身心完全融入這些功德時,染污的凡夫心也慢慢變得清凈。在讀誦不同經典中我們可以看到,不僅眾生稱讚如來,連諸佛菩薩之間也時常互相讚歎。 在實際修行時我們更要讚歎他人,這能幫助我們有效的克服我慢、我執和嫉妒。一個我慢或嫉妒心特別重的人,是不會稱讚別人長處的。眾生都有佛性,也都有合於佛性的言行舉止,都應該真誠的稱讚。還有修凈土的人經常稱念南無阿彌陀佛,也就是在讚歎阿彌陀佛的無量光、無量壽、無量清凈的慈悲歡喜。
四、 懺悔業障 每個眾生都具備和佛菩薩一樣清凈無染的心,但因為被無明煩惱所覆蓋,使自己清靜的內心變得污濁。佛陀在很多經典中為我們闡述了懺悔法門,以此清除業障,使重業轉輕乃至消除。同時,懺悔還能對治我們修法過程中的逆緣。懺悔時要觀想宇宙間有微塵數那麼多的佛菩薩圍繞我們,而我們以清凈的身口意三業,將自己融入佛菩薩的功德中,虔誠的向諸佛菩薩懺悔。這是消除罪業的最佳方法。若我們心中充滿佛菩薩的功德,不被貪嗔痴三毒所轉,三業隨時保持正知正念,我們本來的面目就會顯現。更重要的,還鬚髮誓將來不再造作罪業。否則的話,這種懺悔必定不是發自內心的,也就缺乏相應的力量。當知道某一件事應該怎樣做才對,就應立刻懺悔以前的錯誤,並且很歡喜的改進。對任何人和事物都要保持謙虛地態度,儒家講:一日三省吾身,就是提醒我們要發自內心的時刻檢討自己,承認自己的不足。
五、 隨喜功德 隨喜,即隨順、讚歎他人所作的善行、功德和成就。任何人作利益眾生的事,都應由衷地歡喜讚歎。以清凈心隨喜他人善行,也是在成就我們自身的善心。不僅如此,隨喜還能獲得與行善者相同的功德。我們要隨喜諸佛菩薩的功德,因為學佛修行的終極目標正是成佛,還要隨順十方一切眾生的功德。別人有什麼功德,很歡喜的參與,很歡喜地稱讚,很歡喜地投入。隨喜功德是最便宜最容易修的,因為別人可能費很大力量成就的一個善行,我們只要發真誠心,一念隨著他歡喜,為他慶幸,就等於和他有同等的功德。隨喜的修行不僅是稱揚讚歎,重點還在於向他們學習,並將心融入所緣境中。若只停留於口頭讚美,還算不上真正的隨喜。然而世人常被嫉妒心所得障礙,寧可受妒火的煎熬,不肯隨喜稱讚。這就好比別人放光時,自己偏偏躲到一個陰暗的角落,這是多麼不幸而可憐啊!所以隨喜可以對治我們的嫉妒心,同時增長福德和上進心。
六、請轉*輪 佛陀最初在菩提樹下悟道時,怕他所領悟的真理和世人說出也無人領悟,決定即刻入滅。此時,大梵天王降臨人間祈請佛陀宣說法要。佛陀因其一再祈請,才開始有了49年的說法度眾生,此為請轉*輪。孔子說「朝聞道,夕死可矣」的心聲,二祖「斷臂求法」的壯舉,都體現了對法的恭敬和尊重。因為請轉*輪,佛法才能流傳世間並利益更多的人。不僅對諸佛菩薩如此祈請,對世間的一切善知識也應當作佛一般,祈請他們長久住世,弘法利生。藏傳佛教特彆強調「視師如佛」,這本身就是非常善巧的修行方式。更深一層的意思是在我們內心時時都要思維佛法,用佛法的輪子碾平一切的煩惱無明。很多人內心常常生煩惱,好象內心常常轉著垃圾車。作為我們出家人要起慈悲之念,帶領眾生聽聞修習佛法,常轉自己內心的*輪,讓自己讓別人都能清凈歡喜。我們對佛菩薩的祈請不是一天、兩天,而是盡未來際,永不停息。這樣一來可以凈化我們的邪見和謗法的罪業,還能增益聞法的因緣。
七、 請佛住世 佛法之所以能在世間流傳,是因為有佛出現於世。沒有佛陀說法,我們也就無從了解佛法,更不能依法得解脫。在當今社會,邪師說法,邪教林立,因為沒有善知識的引導,我們沒有分辨是非的能力,正因為如此還要祈請善知識能夠常住在世間。深一層的意思,是當我們內心的貪念、生氣、愚痴,這些煩惱生起來時,可能說是我們內心的佛滅度了,而如果戒定慧生起來的時候,就是佛又出世了。所以請佛住世,也就是保持戒定慧常在心中。我們平常人動不動就愛發脾氣,就容易起貪嗔之心,處處都不明因果。這時候我們信仰的佛哪兒去了?修道求解脫之人不起貪嗔痴念,常常保持佛在心頭,這就是請佛住世的大願啊! 八、常隨佛學 說到一個常字,那就是永遠跟隨永遠不離開佛,永遠學佛的種種修法了。佛修的什麼功德,我們也修什麼功德,那怕怎樣的難行苦行,凡是佛修的我們就不能夠怕難怕苦,一定要至誠懇切的跟隨佛的教法學修。不能修修不修了,學學不學。這樣的話就不能夠說是常隨了,向佛陀學習,以佛菩薩因地的修行為榜樣,不斷向這一目標靠攏直至最終成就。《行願品》介紹了佛陀在因地的修行經歷,「剝皮為紙,析骨為筆,刺血為墨,書寫經典,積如須彌。為重法故,不惜身命」佛陀從最初發心開始,為追求真理和智慧,始終精進不退。不僅數次為法捨身,還曾將自己的皮膚鋪為紙,將骨胳折作筆,將鮮血作為墨,以此書寫經典流傳世間。佛陀在因地所寫的血經堆積如山,高如須彌。為表示對法的尊重,生命都不足惜。這讓我想到了玄奘為到西域求法而歷盡艱辛,鑒真為向日本傳法而六次東渡等等。我們常隨佛學,是盡未來際向諸佛學習,無論斗轉星移、滄海桑田,始終精進不退。
九、 恆順眾生 上求佛道,下化眾生是我們出家人的必需做的兩件事,前八大願王,引導我們上求佛道,而這一願便切實體現了下化眾生這一內涵。我們發心利益眾生,便應做對眾生真正有利的事。恆順眾生應以智慧為前提,確定我們的行為能否真正利益眾生。每一個人都有對自我的執著,認為自己是對的,是好的所以不肯順從別人。恆順眾生就是要轉變,消除我們對自我的堅固執著。有的人一開口就不考慮別人的意思,一開口就和人唱反調,象是要唱反調才能夠顯示自己比別人高一籌。這就是「我執」的堅固,沒有包容心。佛菩薩包容性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的,就象大海能夠容納百川,如大地承載萬物一樣。我們也要學習這種心量,也要隨順眾生。隨順就給人歡喜、給人方便就能夠隨順眾生、教化眾生。就要有這樣的特色,心地、言語都非常的柔軟,讓大家都歡喜接受。 十、 普皆迴向 就是從第一願到第九願所修的功德,完全的迴向給眾生,希望眾生同生極樂國,一起都成就佛道。迴向是很重要的事,所作的功德無論大小,乃至一毫之善,一塵之福,都可以迴向西方,莊嚴凈土。譬如我們對眾生說一句法,是一念好心功德,作一件好事,是一件好事功德。把這些功德,應該普皆迴向於大眾。
迴向可分為三種:1、回自向他:凡作一切事,全部迴向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像倒一杯水於大海之中,量即同海。為自己所積功德,其功德是有限量的。若迴向於法界眾生,則功德無有邊際。2、回因向果:將自己日日所念佛、持咒、禮拜、誦經的功德及所作的種種善行,為眾生迴向凈土,願一切眾生離苦得樂。3、回事向理:將我們的所作善事,不記在心裡應當放下,要知道所作的善事,無論世間出世間,大還是小,無非因緣所生,所以一一事都不要著相,自然理事圓融。如果眾生因造作惡業將遭受極大痛苦,我們發願代其承擔這份苦果。祝願他們早日離苦得樂。這種迴向是永不間斷的,因為發心無限,所得無限。
《行願品》對普賢菩薩的十大願王作了詳盡闡 述,其境界廣闊無邊。能按《普賢行願品》闡述的方法修行,即能成就並利益一切眾生,因其發心是為了一切眾生,是和無上佛果相應的。如果我們也能象普賢菩薩那樣發廣大願,行殊勝行,我們就是普賢菩薩的化身,因為他的願力已在我們內心乃至行動中得到了實現。
推薦閱讀:
※我國十大老夫少妻(附圖片10)
※男人變心的十大難言之隱(組圖)
※婚外情十大誘因
※中國十大名煙
※老祖宗留下的:人一生的十大天規!(不可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