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威首部篆刻作品集正式出版!(內附珍貴的印譜收藏目錄,抓緊收藏!)

張威,字文仲,號冷玄。別署:眠琴館、散墨廬、聽秋草堂。一九七五年生於瀋陽。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遼寧省書法家協會理事、篆刻委員會委員、河北省美術學院特聘教授、國家藝術基金資助藝術家、篆刻先後師從張軍、甘海民、劉一聞先生。作品獲獎第三屆中國書法蘭亭獎 篆刻類最高獎(二〇〇九年)全國第十一屆書法篆刻作品展 全國最高獎(二〇一五年)全國第六屆篆刻藝術展 二等獎(二〇〇八年)全國首屆沈延毅書法獎 獲獎(二〇一三年)西泠印社大型國際篆刻選拔中原賽區 獲獎(二〇一三年)首屆省直書法展 一等獎(二〇〇二年)遼寧省首屆篆刻獎(二〇〇三年)遼寧省第二屆篆刻獎(二〇一一年)作品參展第五屆中國書法蘭亭獎書法展(二〇一四年)全國第八屆書法篆刻作品展(二〇〇四年)當代篆刻藝術大展(二〇〇七年)全國第五屆篆刻藝術展(二〇〇五年)全國第七屆篆刻藝術展(二〇一三年)遼寧首屆臨帖展 評委(二〇一一年 )遼寧第四屆蘭亭獎 評委(二〇一三年)第四屆中國書壇新人作品展(一九九八年)當代精·典印風邀請展 特邀(二〇一一年)蘭亭之星匯中原書法展 特邀( 二〇一〇年)長安中國書法節蘭亭之星書法展 特邀(二〇一〇年)第五屆中國書畫博覽會蘭亭獲獎作家邀請展 特邀(二〇一〇年)「上善若水」第二屆中日篆刻藝術展 特邀(二〇一五年)萬印樓國際篆刻名家邀請展 特邀(二〇一五年)作品收藏中國文字博物館中國篆刻藝術館蘭亭書法博物館遼寧美術館萬印樓

▲甘海民先生題簽

▲晏少翔先生題詞好金樂石。翰翁。

▲聶成文先生題詞浩浩長天濟濟才,何多秀俊湧出來。欣看瀋水虎龍地,奪目星光尤燦哉。賀張威印集出版。乙未冬,聶成文。

▲倫傑賢先生題詞印宗秦漢六書通,自製刀奪百代工。懷抱古今方寸地,道謀瓦甓問卿公。歲次乙未夏,口占為歌。張威印學有喜。傑賢。

▲王丹先生題詞張威印友室名眠琴館,嘗師從甘海民先生。篆刻以秦漢為宗,並取明清流派印風神,清新雋永,洗煉秀勁,法古而不泥表象,用刀而不落斧鑿,繁簡得宜,疏密合度,溫文爾雅,落落大方。承襲師風並轉益多師,富有趣味而了無痕跡。其境日臻精妙,多次奪得國展大獎,實不易也,且為家鄉贏得榮譽,更堪稱賞,故綴數語以表欽贊之情。溫文配篆問吟廬,漢質秦思兩不孤。琴館高眠醉關印,沖切泥拓韻如如。易齋王丹,二零一六年元旦。

▲胡崇煒先生題詞篆刻藝術,高峰凜凜。芒芒百代,幾人登臨。張威吾友,屢見奇勳。蘭亭大獎,攻克奪銀。成就之時,不忘師恩。張軍牽手,引入法門。登堂入室,問教海民。得其要妙,源遠精深。又履海上,拜謁一聞。溫文古韻,境顯方寸。師者授業,成者在人。藝高德劭,風骨精神。祝福冷玄,直上青雲。寥寥數筆,以寄情真。欣聞冷玄吾友佳作將結集出版十分高興,順口謅數十句以表兄弟之間之深情。歲次乙未臘月,胡崇煒。高質量回複評論贈書活動1、不論是獨特見解,還是個人感想,只要是原創的評論文字通通都可以,如發現抄襲將立即取消資格並在本帖中公示;2、由中國篆刻網組織人員共遴選出10位優秀回帖評論的網友,贈送《印壇點將·林爾》一本;3、本活動同時在中國篆刻網進行(查看網頁版「印壇點將·張威」),兩個平台共10個名額,您可以同時回復,但不能同時獲獎。遴選時由中國篆刻網取捨。4、評論請在2016年8月31日前回復,過期無效;5、成功獲得贈書的網友須提供地址、姓名及郵編、電話等資料。活動截止一個月內未提供地址等信息,視同放棄;6、獎品由中國篆刻網寄出,郵費到付,如有其他要求請告知工作人員。序劉一聞

▲與兩位恩師劉一聞先生、甘海民先生在眠琴館。眠琴館——這是十多年以前,張威首次自瀋陽來滬時,我在他留下的名片上所看到的書齋起名。雖說,當時我沒細問個中緣由,甚至直到今天我仍然不明白此間真正含義,但這十分合意於文人居所的雅緻名稱,倒也跟張威的外貌特徵及他的言談舉止頗相一致。那次閒聊中,張威談到了他早先學習刻印的經歷。說起來,他的老師我很熟識,是我多年的老友甘海民,而甘海民的老師劉建敏在遼寧省博物館工作,是我的同行,也是我的老朋友,與張威也多有交集。從創作上講,他倆出道很早且風格典雅純正,然而更重要的,是他們的口碑都好。也許正是基於以上原因,才使我產生了日後進一步接觸張威其人的意願。對所有初入門道的莘莘學子來說,師長輩的做派端正和言傳身教,恐怕要比通常意義上的學點本領手藝之類重要許多。從這一點上講,張威該是幸運的。在不短的時間裡,除了根本為人,他從老師那兒獲得了相關印章之學的完整知識,並為他日後的實際創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或許因為我國傳統書法的創作特點及其慣常展現方式之故,雖說曾經歷過十年之災,但人們對於書法的恆久熱情,並沒有因此而減退。篆刻一門雖因其小眾而略顯滯後,卻也沒從此失去規模。當時的情形是,除了京、津兩地及山東主要城市如濟南、青島外,全國具有聲望的篆刻家,主要生活在江、浙、滬一帶。在我印象中,那時的北方篆刻作者向來寥寥,而多屬不入格轍無師自通,尤其是東北三省,甚至難尋出名至全國的前輩印家。同時,在創作風格上,也大都因地域因素而顯出區別——如北方作者多崇尚吳昌碩、齊白石式的古樸粗獷,而江南一域,則熱衷於王福庵、方介堪和陳巨來的秀麗婉約一路。由此,無論從作者陣營還是從創作淵源看,南北兩地皆難能同日而語。二十世紀九〇年代之後,隨著社會的經濟騰飛和傳統文化的空前被重視,篆刻一域也因著書法、繪畫的日新月異,展現出勃勃生機。彼時,各地展事趨於頻繁,普及教育及專業出版物日見豐富,從此,藝術交流活動開始走出本域,資訊傳播不再囿於地區一隅。隨之而起的,是全國印社及印學團體的出現如雨後春筍。這一切,對我國印壇的前景展望,更可謂前所未有。如若按時間推算,張威的歲數,似乎恰好可以歸入這一既能目睹並領受現代篆刻繁榮、也可涉及古今印學研究領域的年齡檔裏。這無疑是張威生命中的又一次幸運。天底下任何行當,只有當人們明晰其本質之後,方能行之有效,得其要領,這自然是凡事登入門徑的關綮所在。在張威剛剛接觸印學之初,他便悉心於各類印譜及相關文本的搜羅,他深知這是得以窺清古來篆刻的一條必由之路。迄今為止,經過長期積累,他所收藏的印譜線裝原拓和西版印本資料,林林總總竟有五百種之多!且其中不乏《秦漢初古印聚》、《金薤留珍》、《吉羅居士印譜》和《黃牧父印聚》等稀罕譜籍。這當然是一個讓人吃驚的數字,這個情形,哪怕在全國範圍,怕也少見。寬泛地講,所謂文化收藏,既不同於購買百貨家什,更不像面對奢侈品市場,土豪們唯金錢在握揮灑自如那般簡單。此中由歲月堆積和由識見而至的不尋常經歷,唯當事者可知。在充分認識古今印章的同時,張威真像玩命似的沒日沒夜地埋頭於臨摹和創作之中。常常為了一方印作的滿意效果,他會錙銖必究的不下十來次地磨了又刻刻了又磨,這番情形,我想絕不只是他的兩位蒙師和同道好友知曉。同樣也是為了這門愛好,幾年前,張威甚至做出了使所有人都感意外的決定——他毅然決然地辭掉了讓許多人豔羨的某新聞機構編委總監之職。我曾試圖規勸他,是否可以在無礙正常工作之下來個兩頭兼顧的考慮?孰料他斬釘截鐵地跟我講,魚和熊掌不能兼得。倘若從我國篆刻藝術全面興起的二十世紀後期算起,張威大概可算是第三代或者是第四代印人了吧。在走過了漫長的求索之路之後,年方不惑的張威終於獲得了成功。在這些年的國家級展事和賽事中,他屢出佳績。繼篆刻展、蘭亭獎獲獎後,二〇一五年舉辦的全國第十一屆書法篆刻展,他又獲得了國內篆刻僅四名獎主的最高榮譽。回顧這一路的備受艱辛,對張威來說,豈止花開花落春江冷暖。在論及書法創作時,清代帖學名家梁山舟曾有過這麼一段話:「學書有三要,天分第一,多見次之,多寫又次之,此定論也。」這無疑是梁氏的心得之談,同時也道出了從藝者稟賦、識見及功力之間的關係所在。梁山舟雖然名列彼時帖學四家,然就成就而論他並不算突出。儘管如此,梁氏此說卻照樣能裨益於篆刻一域。藝術創作本無疆域,在此,讓我把這段話語轉贈給張威,並期與同道們共勉。二〇一六年三月二十五日於上海博物館

▲眠琴館小景技由心付 窮命持之張威

▲在遼寧省臨帖班任導師期間,為學員點評作品唐張懷瓘《文字論》有云:「從心者為上,從眼者為下。」王羲之題衛鑠《筆陣圖》亦云:「心意者將軍也,本領者副將也。乃知書為心畫,書不由心,難生魂魄。」西方之文化以建築為軸,東方之文化,以書法為脈。書法之於古人,堪稱首要,《筆陣圖》嘗云:「夫三端之妙,莫重乎用筆;六藝之奧,莫出乎銀鉤。」然「五四」以降,書法乃成奢業,至今日,時人皆十指敲字,三指幾不輕動,故書終成「藝」矣。書學一道,須經年累月,窮一生而為,方可窺其堂奧。孫過庭云:「初學分佈,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既知險絕,複歸平正。」此是分佈之道,亦是書學之道,人生之道。書之長進,亦如人之成長。先學規矩,而後不惑,終「從心所欲而不逾矩」,通會之際或人書俱老。因之,所學書體亦當循序而為,初從篆分真書,得之規矩,而後行而一放,方能草而有度。時見初學者沉迷於狂放神品,拙筆擬之,空有其狀而不得其質,更遠其神,詎知古賢狂而能穩,蓋幼而得平正規矩,放之亦亂中有序。故學書不可亂其序,知其流變方易得其筆。然朱和羹《臨池心解》有云:「意在筆先,實則不易,窮微測奧,通乎神解,方得此高妙境地。」故學書當須筆筆精研,務追形似,方能練得火眼,修得精心,乃知所書與先賢之距,方能有進。時人比之古人,眼界可謂大開,昔年諸賢巨跡,或秘藏於宮闈,或私玩於權貴,難得一窺。包世臣於《藝舟雙楫》中有記:《蘭亭》雙鉤拓硬黃十數過,方得古人抽毫之妙。乃知古賢之艱。今諸聖原色法帖隨手案頭,乃古之人不可想者。然所見者多,所惑者眾,時人多難志於一家而窮其技。常見流連諸帖而難深入者,三日旭素,五日羲獻。須知凡者欲精通一家,三五載乃可略得其技,技精始能生神,蘇東坡《論書》曾語:世間之貴皆因之難。因之,技不可輕。當代書壇曾多曲折,一度創新紛紛,奇怪生焉,然技不精熟,糙者頻出,廳堂一瞥尚可,難安坐靜觀其妙。近年入古之風日盛,當欣然。當代書者應須先錘技法,勿輕言創新。縱觀中國書法千載,諸賢德巨匠無不是於前人過之寸步,躍進者如宋吳說遊絲書,雖技驚人,終因太過超邁而失本源,故湮滅之。時人當引之為戒,小步徐行,不可輕率為新,或可久之。技之若成,則須修心。張懷瓘《文字論》有云:「不由靈台,必乏神氣,其形悴者,其心不死。」技之在手,則書之發乎於心。古之《蘭亭》《祭稿》《寒食》皆非書作,乃文稿。蓋三賢技已瞭然於胸,作書時唯關乎文字,故其書自然矣。然「手與神運,藝從心得」實難矣。書之技易得,心之境須終生修之。「腹有詩書氣自華」,此古訓人盡皆知,然時人多與此欠之。今書協之大展,長勉書家作自家文,以勵讀古之風,可堪長計。詩書胸臆,方通古賢之神,更易得古賢之技也。為藝者,更當終生持之,或可有小成。所謂「其志於書,軒冕不能移,貧賤不能屈,浩然心得,以終其身。」聞之冠冕,實則難矣。精品之極境便是動人魂魄。然動人之作常得乎?藝者往往窮盡一生,難得攝人心魄者,故當沉之澱之,筆耕不輟或有望得之。當今書壇,諸多早有聲名者,今已難尋覓,蓋因少天性欠才學而無象,終成過往。余學書廿載,於數年前悉辭俗務,安心作藝,不久乃有小獲,始知「捨得」之義。書法乃終生寂寞之道。天縱之才或可而立不惑有所風規。凡者,皆是晚歲方解微奧。軒冕貧賤若輕動之,絕難成大器,今於大展之先,有感於斯文,亦當自勉之。

▲參加遼寧省第四屆蘭亭獎評審工作

▲在河北美院任教期間與李自軍、張信凱、孫萬民、孫長銘、王國柱合影作 品 欣 賞

▲魏晉風度25mm×25mm 青田菜花黃邊款:此刻甚得古趣,或不負此佳石矣。甲午,張威。印作之難在乎氣息之異,威弟此刻於刀筆從容間尤多入古之態,至足稱道矣。乙未冬至日,一聞記滬上。(劉一聞先生跋)。

▲虛心實腹 弱志強骨20mm×30mm 青田菜花黃邊款: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甲午秋月,張威。

▲溫其如玉21mm×21mm 青田封門青邊款:溫其如玉。甲午十月,冷玄刊石。

▲侯城司馬23mm×23mm 銀印

▲詎能盡如人意 但求無愧我心25mm×25mm 青田封門青邊款:乙未冬於侯城,眠琴館冷玄作。

▲穿越16mm×22mm 青田封門青邊款:此或得秦人之趣矣。甲午,張威。

▲伯武之印25mm×25mm 青田石邊款:甲午歲杪與信兄弟同客石門,余酒後得字文仲,信兄稱是,乃號伯武。伯仲之間,一文一武,相得益彰。余欣然請命,班門弄斧,刊此以奉,望信兄不棄。甲午將春,張威。

▲陳靖16mm×24mm 青田封門青邊款:乙未秋月,張威。

▲吉墨齋12mm×21mm 青田封門青邊款:類青銅器銘文拓片,略得天然之意趣耳。 乙未張威。

▲萬民12mm×14mm 青田封門青邊款:乙未夏刊此,張威。

▲食色性也25mm×25mm 青田石邊款:秦官印之難在安閒中時見奇詭,此作頗得秦人拙巧相生之意。乙未歲杪張威作。

▲王森16mm×24mm 青田封門青邊款:賀王兄朱陳之禧。乙未秋月,張威。

▲公生明 廉生威32mm×32mm 青田石邊款:公生明,廉生威。是印嘗刊十餘次,此或得北朝之趣。此格難在野中求平和,天真處見精妙。甲午秋月,張威。

▲雲惠堂5mmx25mm 青田石

▲柯雲瀚印25mmx25mm 青田石

▲朱憲民印25mm×25mm 壽山芙蓉石

▲胡崇煒印26mm×26mm 遼寧凍石

▲鳳農15mm×15mm 青田石

▲振凱14mm×14mm 青田石

▲宏衛之印25mm×25mm 青田石

▲趙延輝印25mm×25mm 青田石

▲泥延壽館19mm×19mm 青田石

▲馮若雯20mm×20mm 青田石

▲孤舟逸鶴30mm×30mm 青田菜花黃邊款:南齊官印文字雖有失古篆之雅,然得生拙矯飾之趣,偶作此以自娛耳。乙未秋月,張威。

▲西北望 射天狼25mm×25mm 青田石邊款:余作印多巧少拙,今快刀偶得,可當古拙二字,吟廬吾師稱是。辛卯伏月張威。斯印直取漢鑿法,頗得古味真率,亦有些許攘翁之流美韻意,可謂入古能出別趣,實屬不易。今人多彰顯肆意而少內韻,求內美且不失外趣者乃為大美也,威弟以為然否?時乙未年冬至後一日,吟廬記。(甘海民先生跋)

▲張威之印15mm×15mm 金印

▲張威19mm×19mm 玉

▲侯城令13mm×13mm 銀印

▲冷玄父18mm×18mm 古青銅帶鉤印

▲張威25mmx25mm 岫岩河磨玉

▲雕鈕作品21mm×21mm×74mm 壽山芙蓉石

▲雕鈕作品15mm×15mm×57mm 巴林福黃

▲藏品·古印張威年代:漢材質:銅規格:16mm×16mm×16mm

▲藏品·古印部曲將印年代:漢材質:銅規格:19mm×19mm×19mm

▲篆刻刀

▲靜觀閑坐七言聯92cm×17cm×2 篆書對聯靜觀散墨悟道法;閑坐竹堂聽秋聲。

▲《道德經》摘句29cm×19cm 楷書小品(釋文略)

▲臨甲骨文27cm×17cm 甲骨文小品告甲辰方征於□俘人二二日庚申亦□來□自北子王□求□其來□。

▲風聲月影七言聯68cm×15cm×2 隸書對聯風聲度竹有琴韻;月影寫梅無墨痕。

▲納蘭性德《夢江南》24cm×10cm 秦簡小品釋文:昏鴉盡,小立恨因誰?急雪乍翻香閣絮,輕風吹到膽瓶梅,心字已成灰。眠 琴 館 藏 印 譜 目 錄古璽印譜書名作者出版單位出版時間凝清室古官印存(原器鈐本)羅振玉輯清末民國秦漢初古印聚(原器鈐本)文雅堂1999年西泠印社銅印選(原器鈐本)西泠印社1980年黃賓虹藏古璽印(原器鈐本)朵雲軒2003年響庵古璽印存(原器鈐本)文雅堂2015年徐州楚王陵出土漢印印譜精選(原器鈐本)徐州楚王陵簾青堂藏古印選(原器鈐本)郭伯英簾青堂天津市藝術博物館藏戰國璽選(原器鈐本)天津楊柳青畫社1980年天津市藝術博物館藏漢魏官印選(原器鈐本)天津楊柳青畫社1980年天津市藝術博物館藏漢魏私印選(原器鈐本)天津楊柳青畫社1980年天津市藝術博物館藏箴言吉語印選(原器鈐本)天津楊柳青畫社1996年古代肖形印選集(原器鈐本)西湖藝苑1980年窺山樓存印(原器鈐本)私人傳拓金薤留珍(台北故宮藏古璽印·台版)國立(台北)故宮博物院民國六十年平盦考藏古璽印選(日版)臨川書店昭和五十五年有鄰館藏璽印精華(日版)日本有鄰館昭和五十年漢唐閣藏古璽印譜(日版線裝本)藝文書院2012年禾德堂印留(日版線裝本)藝文書院2012年湖南古印萃珍(線裝本、內有原印鈐頁)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年鐵琴銅劍樓藏印集(線裝本)廣陵書社2013年黃賓虹古璽印釋文選(線裝本)上海書畫出版社1995年秦漢南北朝官印征存文物出版社1987年故宮博物院藏古璽印選文物出版社1982年上海博物館藏印選上海書畫出版社1979年湖南省博物館藏古璽印集上海書店出版1991年吉林大學藏古璽印選文物出版社1987年南京市博物館藏印選上海書店出版社2005年陝西新出土古代璽印上海書店出版社2005年吉林出土古代官印文物出版社1992年山東新出土古璽印齊魯書社1998年陝西出土歷代璽印續編三秦出版社1993年陝西出土歷代璽印選編三秦出版社1990年天津博物館藏璽印文物出版社2013年蘇州博物館藏璽印文物出版社2010年浙江省博物館藏印·方寸乾坤浙江古籍出版社2009年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藏印續集(全三冊·港版)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1996年-2001年常熟博物館藏印集人民美術出版社1997年天津市藝術博物館藏古璽印選文物出版社1997年西藏曆代藏印西藏人民出版社1991年南海遺珠印譜(台灣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藏印)台灣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民國79年湖南古代璽印上海辭書出版社2004年滇雲印粹1986年西夏官印匯考寧夏人民出版社1982年金代官印集文物出版社1991年寒金冷石文字(王獻唐藏)青島出版社2009年風過耳堂秦印輯錄中國書店2012年故宮璽印選萃(台北故宮)國立故宮博物院民國65年印象深刻—台北故宮院藏璽印展(台版)國立故宮博物院2007年中國印譜全書·簠齋古印集人民美術出版社2012年戰國璽印上海書畫出版社2003年宋元古印輯存文物出版社1995年古代璽印輯存(港版)集古齋受命於天·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御璽紫禁城出版社2009年將軍印精萃上海書店出版社2001年中州古代篆刻選中州書畫社出版1983年金石千秋·故宮博物院藏二十二家捐獻印章紫禁城出版社2007年歷代璽印斷代標準品圖鑑吉林美術出版社2010年鴨雄綠齋藏·中國古璽印精選(日版)2004年中國古銅印之美(日版)篆刻美術館2012年鐵齋藏古璽印中國文化藝術出版社2010年大風堂古印舉西泠印社出版社2009年鑒印山房藏古璽印菁華河南美術出版社2006年新出歷代璽印集釋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1987年新出歷代璽印集錄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1982年盛世璽印錄藝文書院2013年戎壹軒藏秦印珍品展西泠印社2015年兩漢官印匯考上海書畫出版社1993年古璽彙編文物出版社出版1981年古玉印匯上海書畫出版社2013年古玉印集存上海書店出版社2002年漢銅印叢西泠印社1998年鐵雲藏印選西泠印社1990年西泠印社古銅印選西泠印社1999年十鐘山房印舉選上海書畫出版社1985年顧氏集古印譜西泠印社2000年甘氏集古印正西泠印社2000年訒庵集古印存西泠印社1999年花押印匯上海書畫出版社1995年秦代印風重慶出版社1999年秦漢魏晉南北朝官印研究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1990年遼海印信圖錄遼海出版社2000年遼代官印匯考遼寧大學出版社2010年簠齋藏玉印譜南美術出版社2010年考古發現的南越璽印與陶文廣州市文化局2005年中國古印·程訓義古璽印集存河北美術出版社2007年珍秦齋藏印——戰國篇(澳版)澳門特別行政區民政總署文化康體部製作2001年珍秦齋藏印——秦印篇(澳版)臨時澳門市政局/文化暨康體部製作2000年珍秦齋藏印——漢魏晉唐宋元篇(澳版)澳門基金會出版2005年中國古印譜集成——《周秦兩漢名人印考》《柿葉齋漢印萃》《集古印譜》(上、下)山東美術出版社2011年璽印精選(台版)(上、下冊)曾紹傑民國75年周叔弢先生捐獻璽印選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1984年臨淄新出漢封泥集西泠印社出版社2005年黃寶虹集古璽印存西泠印社出版社2009年十鐘山房印舉(上、下)中國書店秦漢鳥蟲篆印選上海書店出版1987年古圖形璽印匯(初集)河北美術出版社1983年古圖形璽印匯(續集)河北美術出版社1991年巴蜀銅印上海書店出版社1998年伏廬藏印上海書店出版社1987年傳朴堂藏印菁華上海書店出版社1999年兩罍軒印考漫存上海書店出版社2000年樂只室古璽印存上海書店出版社1999年樂只室印譜上海書店出版1988年十六金符齋印存上海書店出版1989年魏石經室古璽印景上海書店出版1989年齊魯古印攈上海書店出版1989年續齊魯古印攈上海書店出版1989年共墨齋漢印譜上海書店出版1991年澂秋館藏古封泥上海書店出版1991年雙虞壺齋印存上海書店出版1987年赫連泉館古印存上海書店出版1988年澂秋館印存上海書店出版1988年璽印集林上海書店出版1991年鶴廬印存榮寶齋出版社1998年漢銅印原西泠印社1996年中國印譜全書·周秦古璽人民美術出版社2012年古璽印考略紫禁城出版社2010年黃賓虹藏秦漢印拾遺榮寶齋出版社1997年中國歷代璽印藝術浙江省博物館/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2000年隋唐官印研究上海書畫出版社2014年漢印之美專題展西泠印社2014年印章陳列大觀西泠印社2000年敦仁堂藏古璽印2014年歷史印跡·清宮藏印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懷玉印室藏印選(小林斗盦藏印)2009年故宮收藏官印紫禁城出版社2008年戰國璽印分域編上海書店出版社2001年上海博物館·中國歷代印章館上海博物館道教印賞析時代文藝出版社2006年古代肖形印專題展西泠印社美術館2015年甘露堂藏戰國箴言璽文物出版社2013年風齋藏南宋瓷印西泠印社美術館2015年雲南古代官印集釋文物出版社2015年封泥部分書名作者出版單位出版時間中國古代封泥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秦封泥集山秦出版社2000年封泥彙編上海書店出版1984年新出土秦代封泥印集西泠印社2002年鑒印山房藏古封泥菁華河南美術出版社2011年歷代印匋封泥印風重慶出版社1999年青泥遺珍、新出戰國秦漢封泥特展圖錄西泠印社2010年封泥考略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3年秦封泥匯考上海書店出版社2007年古代封泥精品展西泠印社2015年新出汝南郡秦漢封泥集上海書店2009年酒余亭陶泥合刊(日版線裝本)藝文書院2012年明清篆刻書名作者出版單位出版時間吉羅居士印譜(原器鈐本)西泠印社清末民國黃牧甫印聚(原器鈐本、丁丑輯本)文雅堂1997年吳昌碩印集(原器鈐本)楊柳青書畫社1989年丁丑劫餘印存(線裝本)上海書店1999年西泠印社藏印選(線裝本)西泠印社1980年四知堂珍藏吳讓之印存孤本西泠印社2010年賴古堂印譜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學山堂印譜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飛鴻堂印譜人民美術出版社2011年陳鴻壽篆刻上海書店出版社2007年退庵印寄趙之琛重慶出版社2015年錢胡印范錢松、胡震上海書店2010年汪闗印譜上海書畫出版社1980年中國印譜全書·六吉盦印存人民美術出版社2012年中國印譜全書·谷園印譜人民美術出版社2011年中國印譜全書·雪廬百印人民美術出版社2011年中國印譜全書·荔庵印選人民美術出版社2011年中國印譜全書·胡匊鄰印存(上、下)人民美術出版社2011年中國印譜全書·黔山人黃穆甫先生印存(上、下)人民美術出版社2014年中國印譜全書·金罍山民印存人民美術出版社2011年中國印譜全書·善吾廬印譜人民美術出版社2013年中國印譜全書·趙撝叔印譜人民美術出版社2011年吳昌碩自鈴印譜五種《削觚廬印存(一、二)》《老缶印跡》《蒼石齋篆印》《鐵函山館印存》東京堂出版1991年吳昌碩印影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1992年王大炘印譜上海書畫出版社2001年吳昌碩印譜上海書畫出版社1985年吳讓之印譜上海書畫出版社1983年趙之謙印譜上海書畫出版社1979年胡钁印譜上海書畫出版社1991年黃士陵印譜(上、下)上海書店出版1993年徐三庚印譜上海書店出版1993年丁敬印譜上海書店出版1992年趙之琛印譜上海書店出版1992年錢松印譜上海書店出版1992年明清瓷器押印印風重慶出版社2011年錢君匋獲印錄·吳昌碩卷重慶出版社2012年錢君匋獲印錄·黃士陵卷重慶出版社2012年錢君匋獲印錄·趙之謙卷重慶出版社2012年錢君匋獲印錄·四十名家卷重慶出版社2012年吳讓之印譜上海書畫出版社1983年趙之謙印譜上海書畫出版1979年黃牧甫印影(上、下)榮寶齋出版社1996年鶴廬老人遺印西泠印社出版社2011年羅振玉印譜吉林文史出版社2012年西泠八家印選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西泠八家篆刻展浙江美術館2011年小石山房印譜湖北美術出版社2014年珍藏本原拓趙之謙印譜重慶出版社2008年西泉印存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14年滕王閣序印譜江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君匋藝術院藏印集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1992年陳介祺自用印存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15年近現代篆刻書名作者出版單位出版時間王福庵印譜(原器鈐本)西泠印社1999年然犀室肖形印存(原器鈐本)西湖藝苑1979年方介堪刻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原器鈐本)齊白石印影榮寶齋1991年齊白石印影(續集)榮寶齋1993年齊白石三百石印朱跡廣西美術出版社2012年白石遺朱聚石樓藏印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94年潘天壽印存(線裝本)西泠印社2007年傅抱石所造印稿(線裝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鄧散木印譜哈爾濱地圖出版社1989年中國印譜全集·喬大壯印蛻人民美術出版社2013年中國印譜全書·孔才印存人民美術出版社2013年方介堪篆刻精品印存上海書店出版社2001年士一居印存張樾丞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年劉雲鶴藏恩師印集方介堪、陳壽榮、沙曼翁學林出版社2013年易孺自用印存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年頤淵印集人民美術出版社2007年王福庵印存西泠印社2000年趙古泥印存西泠印社2000年陳巨來印存西泠印社2000年劉孟伉印存四川美術出版社2014年簡琴齋印存上海辭書出版社2002年趙叔孺印存上海辭書出版社2002年錢瘦鐵印存(上、下冊)上海三聯書店出版2001年羅福頤印選文物出版社1986年喬大壯印集上海書畫出版社1995年壽石工藏印天津市古籍書店1991年近現代名家篆刻象牙印選(上、下冊)西泠印社出版社2008年陳巨來安持精舍印集上海書畫出版社2013年沙孟海蘭沙館印式上海書畫出版社2013年凡將齋印存馬衡紫禁城出版社1990年朱復戡篆刻上海書畫出版社1986年朱復戡篆刻集上海書畫出版社2007年安持精舍印冣陳巨來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4年頓立夫治印(初集)榮寶齋出版來楚生印譜榮寶齋來楚生印存上海書畫出版社1985年韓登安印存西泠印社1995年韓登安篆刻毛澤東詩詞文物出版社2005年近現代篆刻名家印譜叢書尤無曲榮寶齋出版社2008年近現代篆刻名家印譜叢書陳半丁榮寶齋出版社2007年諸樂三篆刻集榮寶齋出版社1995年沙孟海篆刻集榮寶齋出版社1994年近現代篆刻名家精品·來楚生印集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1998年去疾印稿上海書畫出版社1989年蜨蕪齋印稿(壽石工)上海書畫出版社1985年榮寶齋藏三家印選榮寶齋福庵印綴中國藝術家出版社2010年陳巨來治印墨稿上海書畫出版社2009年金禹民印存湖南美術出版社1983年一足印稿鄧散木哈爾濱地圖出版社1987年方介堪自選印譜中華書局2015年袖珍印館·齊白石印舉上海書畫出版社2014年袖珍印館·徐新周印舉上海書畫出版社2014年袖珍印館·吳昌碩印舉上海書畫出版社2014年袖珍印館·韓登安印舉上海書畫出版社2014年袖珍印館·胡匊鄰印舉上海書畫出版社2014年袖珍印館·來楚生印舉上海書畫出版社2013年袖珍印館·童大年印舉上海書畫出版社2013年袖珍印館·鄧散木印舉上海書畫出版社2013年袖珍印館·徐三庚印舉上海書畫出版社2013年袖珍印館·吳朴堂印舉上海書畫出版社2013年袖珍印館·黃士陵印舉上海書畫出版社2012年袖珍印館·趙叔孺印舉上海書畫出版社2012年袖珍印館·陳巨來印舉上海書畫出版社2012年袖珍印館·唐醉石印舉上海書畫出版社2012年袖珍印館·王福庵印舉上海書畫出版社2012年袖珍印館·趙古泥印舉上海書畫出版社2015年袖珍印館·方介堪印舉上海書畫出版社2015年袖珍印館·錢瘦鐵印舉上海書畫出版社2015年袖珍印館·鍾以敬印舉上海書畫出版社2015年袖珍印館·易大廠印舉上海書畫出版社2015年二弩精舍印譜趙時棡重慶出版社2015年白丁印譜金仲白、費龍丁上海書畫出版社2015年青燈籀古集韓登安浙江古籍出版社2015年寶籀齋印存佃介眉西泠印社2003年趙古泥趙林父女印譜(日版)東京堂出版平成四年徐星洲印譜(日版)東京堂出版平成四年當代篆刻書名作者出版單位出版時間中華民族印譜(原器鈐本)劉一聞嘉平堂2013年別部齋朱跡(新加坡版)劉一聞藝林堂美術出版有限公司1990年劉一聞刻心經上海書店出版社2001年劉一聞印稿上海書店出版1990年得澗樓印選劉一聞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年中華民族印譜劉一聞中國出版集團東方出版中心2009年墨韻西湖劉一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14年吟廬印藝甘海民遼寧美術出版社2002年當代名家印譜·甘海民卷廣東教育出版社2008年吳子建印集上海書店出版1988年湯兆基印存上海書店出版1993年潘主蘭印選上海書店出版1989年茅大容印輯上海書店出版1993年石開印存上海書店出版1990年高絡園印存上海書店出版1993年葉潞淵印存上海書店出版1990年陸康印選上海書店出版1993年祝遂之印存上海書店出版1993年黃惇印集上海書店出版1993年吳頤人印存上海書店出版1991年江成之印存上海書店出版1990年白鵑樓印蛻上海書店出版1993年方介堪印選上海書店出版1986年韓天衡印選上海書店出版1985年韓天衡篆刻精選榮寶齋出版社1996年韓天衡豆廬印選上海書畫出版社2014年向石嘯傲·韓天衡篆刻新作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2年韓天衡篆刻近作上海書畫2014年徐正濂年度創作檔案(篆刻卷)中國篆刻出版社2014年陳子奮先生治印福建美術出版社1985年養豬印譜上海文化出版社2014年陳振濂印存中國文化藝術出版社2010年柯詩安篆刻集(台版)蕙風堂民國88年補硯齋書法篆刻林健海峽文藝出版社1991年容庚印存嶺南美術出版社2005年冶齋印存(丘思明·港版)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1994年李世偉篆刻作品選遼寧美術出版社1982年中國印譜全書·蔣維崧印存人民美術出版社2013年當代青年篆刻家精選集——劉彥湖(上、下)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當代青年篆刻家精選集——徐正廉(上、下)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當代篆刻名家精品集——王 鏞(上、下)河北教育出版社1990年當代篆刻名家精品集——馬士達(上、下)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當代篆刻名家精品集——石 開(上、下)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當代篆刻名家精品集——劉一聞(上、下)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王鏞篆刻選榮寶齋1989年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篆刻藝術院顧問研究員作品集榮寶齋出版社2007年蒼石橅古印存(日版)2002年蔣維崧印存中華書局1992年中國印譜全書c蔣維崧印存人民美術出版社2013年孫家潭藝蹤(上、下卷)西泠印社2013年安多民印譜西泠印社2013年可齋獨語孫慰祖中國文化藝術出版社2013年錢君匋精品印選天津市古籍書店1992年徐雲叔印集上海書畫出版社2005年范正紅篆刻集齊魯書社1993年孫慰租印稿上海書店出版社2000年曾紹傑篆刻選輯(台版)民國71年曾紹傑·二十世紀台灣書印典範(台版)台北市文獻委員會民國100年劉江篆刻選西冷印社出版社1994年李剛田篆刻精選河南美術出版社2006年玉局邨舍印存徐無聞重慶出版社2012年熊伯齊印選榮寶齋1994年李剛田篆刻選集榮寶齋出版社1996年林劍丹古璽文字印聯選上海書畫出版社2001年西泠印社中人·黃惇西泠印社出版社2010年李世偉書法篆刻集遼寧人民出版社2011年美石美刻西泠印社紀念孫中山先生篆刻集文物出版社1988年韓天衡篆刻新作集萃上海辭書出版社2003年當代中國藝術家年度創作檔案·劉一聞榮寶齋出版社2011年當代中國藝術家年度創作檔案·徐雲叔榮寶齋出版社2011年當代中國藝術家年度創作檔案·石 開榮寶齋出版社2011年當代中國藝術家年度創作檔案·戴 武榮寶齋出版社2011年當代中國藝術家年度創作檔案·王 鏞榮寶齋出版社2011年當代中國藝術家年度創作檔案·燕守谷榮寶齋出版社2012年中國當代青年篆刻名家作品精萃杭州出版社2003年中國當代篆刻名家作品精萃杭州出版社2003年當代著名篆刻家作品精選重慶出版社1992年遼寧篆刻作品集榮寶齋出版社1999年來一石篆刻選榮寶齋出版社1998年尹海龍篆刻選榮寶齋出版社2005年王丹篆刻選集榮寶齋出版社1998年陳大中篆刻選榮寶齋出版社1999年當代名家印譜·谷松章卷廣東教育出版社2010年祝遂之印譜西泠印社出版社2008年繩齋集鞠稚儒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說印用印刻印彭過村遼寧美術出版社2001年瀋陽篆刻作品集瀋陽出版社1991年當代名家篆刻·般若波羅密多心經中國藝術家出版社2010年蘇白朱跡上海文化出版社2013年茅子良篆刻上海書畫出版社2015年谷甫印選湖北美術出版社2014年吳子建篆刻價值觀印譜重慶出版社2015年印象·吳子建刻石文化藝術出版社2015年查仲林篆刻精品集河南美術出版社2015年陸康篆刻般若波羅密多心經上海錦繡文章出版社2007年契文齋藏印西泠印社2012年冰室小璽大眾文藝出版社2011年十二生肖印選上海書店出版社2000年心經印集上海書店出版社1999年萬國印譜東方出版中心2010年中國印章鑒賞上海書畫出版社1993年日本篆刻藝術上海書畫出版社1995年新印譜上海書畫社出版1973年全國首屆篆刻藝術展作品集江蘇美術出版社1988年全國第二屆篆刻藝術展作品集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91年全國第三屆篆刻藝術展作品集榮寶齋出版社1994年全國第四屆篆刻藝術展作品集榮寶齋出版社1998年全國第五屆篆刻藝術展作品集萬卷出版公司2005年全國第六屆篆刻藝術展作品集中國文聯出版社2009年全國第七屆篆刻藝術展作品集大眾文藝出版社2013年當代篆刻藝術大展作品集榮寶齋出版社2007年首屆國際篆刻藝術交流展作品集榮寶齋出版社1995年第二屆國際篆刻藝術交流展作品集榮寶齋出版社1997年眠琴館藏古文字工具書目錄書名作者出版單位出版時間正續漢印分韻(清)謝雲生編上海文瑞樓嘉慶二年璽印文字徵羅福頤編藝文印書館民國63年說文解字(漢)許慎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古璽文編羅福頤編文物出版社1981年古籀彙編(清)徐文鏡編台灣商務印書館1966年中國異體字大系·篆書編劉志基等編上海書畫出版社2007年鳥蟲篆全書徐谷甫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年戰國古文字典何琳儀編中華書局1998年金文編容庚編中華書局2012年金文續編容庚編中華書局2012年甲骨文字典徐中舒編四川辭書出版社2006年古文字類編高明等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金石大字典(清)汪仁壽編天津古籍出版社1982年秦文字編王輝等編中華書局2015年篆刻字典(日)中西庚南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年訂正六書通(明)閔齊伋編上海古籍書店1981年篆刻大字典王林編人民美術出版社2008年戰國文字編湯余惠編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楚系簡帛文字編騰壬生編湖北教育出版社2008年漢印字典孫寶文編吉林文史出版社2007年漢印字典徐潛等編吉林文史出版社2010年康熙字典中華書局1958年增訂漢印文字徵羅福頤編紫禁城出版社2010年作篆通假校補王福庵編西泠印社2000年繆篆分韻(清)桂馥編上海書店出版社2013年漢印分韻合編上海書店出版社1979年郭店楚簡文字編張守中等文物出版社2000年包山楚簡文字編張守中等文物出版社1996年睡虎地秦簡文字編張守中編文物出版社1994年張家山漢簡文字編張守中編文物出版社2012年馬王堆簡帛文字編陳松長編文物出版社2001年中山王厝(音)器文字編張守中編人民美術出版社2011年古陶字錄高明等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秦印文字彙編許雄志谷松章編河南美術出版社2001年帛書饒宗頤等編中華書局香港分局1985年後 記張威

▲與夫人全青霞在迪拜度假想來刻印也有二十多年了,雖然常有作品發表,但自己從來沒想過要出書,甚至連本小折頁都沒印過。原因很簡單——一直覺得刻得還不夠好,不夠成熟。直到今年五月,朋友陪我過四十歲的生日,我突然意識到,自己的人生已經不知不覺走過了一半,儘管作品還是不成熟,但如果不出書,這些東西再過些年就都看不上眼了,也許就永遠消失了,但這畢竟是我年輕時的作品,有朝氣,有想像力、其中蘊含的很多東西也許在成熟後都會弱化,甚至消失了,於是終於決定要出這本書。一方面想通過它得到些同道師友的反饋和批評。另一方面也算給自己留一冊資料。想見待成熟時,再看這冊東西,也許會會心一笑。憶起我接觸藝術的這些年,還是很值得咀嚼一下的。不像很多家學淵源的藝術家,家父是個很有水準的機械工程師,母親是出色的語文老師,但兩人都與藝術無關。我也只是從小愛畫畫,直到上了大學,因為中文系有書法課,才第一次與書法有了接觸。後來因為要為朋友送個特別的禮物,就弄了塊石頭借了把刀給他刻了方印,算是開啟了我的篆刻之路。沒想到偶然的晚學竟讓我一玩玩了二十幾年,甚至現在還變成了我的生存之道。初涉書法篆刻那幾年,還算沒走太多彎路,儘管也曾在齊白石、來楚生的世界裡稀裏糊塗地陶醉了一陣子,但很快就通過親戚介紹認識了瀋陽的張軍先生,始知當印學秦漢,並開始有步驟地臨習漢印。在那段時間心不定性,追摩秦漢的同時,買了很多明清民國諸家的印譜,偶爾動手臨摹,雖然都是淺嘗輒止,但還算是開拓了眼界。其實現在想來,自己動手臨過的印很少,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讀印譜,或者從印譜裡面扒文字創作。之前曾經聽說有成就的篆刻家,有的苦臨古印幾千方,有的讀譜多動刀少,我顯然是屬於手懶的後一種。之後,迷戀上了甘海民先生的作品,並有幸拜在吟廬門下,成了他的第一個弟子。甘先生是個很直爽的人,對作品要求極高。這麼多年來,所示拙作,幾乎沒有得到什麼稱讚,說的都是各種毛病。從內心感受上來說,有時真是有些受不了,但後果是明顯的——學習的過程不僅是增加新知識,更重要的是修正老毛病。先生多年來的不停指正,可以說是讓我走了不少捷徑,很快改掉了很多問題,弄懂了很多規律。儘管如此,但那些年的進步還是很有限的,原因很簡單——沒有時間。那些年剛剛參加工作,正是創業的時段,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放在了工作上,一年也刻不了多少方印。不過現在想來,很多事的成功都不是單方面的。那些年在《遼沈晚報》當記者,最大程度地接觸了社會,最敏感地感知著社會的人和事。當記者的那些年,很快就找到了感覺,寫了大量轟動全國和震動當地的報導,幾乎把全國、省、市的新聞獎拿遍了。自己也深深地陶醉其中,並很快被單位委以重任。二十九歲那年就做了副處級領導,帶領著兩千多人的團隊。那一年好像一切來得太突然,有了專車和司機,有了秘書,有了很多人羨慕的財權人權……因為每天太忙,書法篆刻也幾乎被扔在一邊。當我沉醉在每日的俗務時,常常會有一種空虛感產生。時常懷念閒暇時活在藝術世界裡的愜意。直到那時,我才隱隱地感到,仕途上的這些俗物,並不能讓我真正開心。權力、位子……這些很多人要花四五十年才能追求到的東西,我卻早早地感受到了,並那麼早就知道了那些不是我真正喜歡的,這也許是我人生的一大幸事。那些年,憑藉著小聰明,也參加了一些全國性的展覽,但自己心裡很清楚,那點少得可憐的作品裡挑出的幾件東西能入選,憑的就是那點靈氣和運氣。很多藝術圈的朋友都說,我是個很厲害的「票友」,這話沒錯……但票友終歸是票友。在報社的工作是沒有閒暇可言的,報紙每天要出,工作就每天要做,回到編輯部後依舊擔任著很重要的職務——管理著報社的大批記者,每天僅主持和參加的會議就有四五個,有的時候在想,哪天是個頭?看看報社總編每天忙得說不上話,就似乎看到了我的未來。慢慢地,開始厭倦這樣的生活。那幾年,開始有意識地多給自己放鬆,擠出更多的時間搞藝術,甘海民先生也看到了我之前的狀態和當時的糾結,他很認真地說:「要幹成一件事,什麼都不想放手是不太可能的。」二〇〇七年,我還是靠著那點少得可憐的作品入選了當代篆刻藝術大展,這讓我很意外,也多了幾分自信。那一年我斗膽給上海的劉一聞先生寫了封信,希望能得到他的指教。劉先生是海民老師也極欣賞的一位當代篆刻的翹楚,很多年前就想向他請教,但總是覺得自己的水準還沒有資格向這樣的高手問道,直到那一年篆刻大展的入選,才鼓起了勇氣。很快,先生便回信了,儘管信中客套地說了很多肯定的話,但還是能讀出弦外之音——還差得很多。從那時起,便不定期地將印蛻寄往上海,並不時得到得澗先生的批改。隨著兩位先生一遠一近地輔導,我的進步很快,也對藝術越來越有興趣。更是越來越厭倦媒體沒完沒了的忙碌,開始醞釀著人生最重大的一次抉擇。二〇〇八年,在忙完了奧運報導後,我作出了一個當時讓很多人都不能理解的決定——辭去一切領導職務。那是報業正輝煌的時候,報業集團裏還沒有人做過這樣的事,當時還很是轟動的。這個決定不是一時興起,而是蓄謀已久的。因為我不想再做票友。那一年,我刻了一方印——勇於舍。辭官後,安心地在報社當了一名普通的編輯,終於有足夠的時間做我想做的事,那段日子我常和朋友感慨:「原來生活還可以這樣過!」其實,雖然有時抱怨當年的工作耽誤了藝術,現在想來也不儘然。慢慢地發現,藝術的上升是螺旋式的,其依靠的東西也是多樣的,比如社會經驗、處事技巧……這些都會轉換成藝術哲學,再比如自己對生活的熱愛程度,都決定著自己的美學高度。我是個很愛玩的人,平日裏喜歡K歌,喜歡電影,喜歡音樂,喜歡品酒,喜歡香道,喜歡游泳,喜歡打球,喜歡古玩……尤其喜歡美食,不僅到世界各地去品嘗,還喜歡自己在家裏做。經常在朋友圈裏曬自己做的菜,被朋友們戲稱為「印章刻得最好的廚子」。這些年,涉獵的愛好越來越多,其實都是在慢慢地滋養著自己的情趣和審美。上天似乎真的很想儘快肯定我的抉擇,第二年,我的作品就在第六屆全國篆刻展上獲獎了,這給了當時辭官後帶有極大不確定性的內心一個莫大的安慰。於是玩得更起勁了。很快,我的作品又在第三屆「蘭亭獎」評選中以最高票獲得了篆刻類的最高獎(當年的一等獎沒有篆刻),這讓我慶倖當初的選擇。人的慾望總是會越來越大,中國篆刻的最高平臺就是蘭亭獎、全國展和篆刻展,已經拿下了兩個獎,就暗自較勁,希望完成這個「大滿貫」。這些年,我從不參加任何小型展覽和地方展覽,只在遼寧省舉辦首屆「沈延毅獎」時參與了一次,並有幸獲了獎。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創作上,但很有趣的是,你越想就越得不到。我的印風一直是堅持走古典路線的,這樣不溫不火的風格,與極具視覺衝擊力的大寫意印風和元朱文印風相比,顯得太不起眼。接下來的七八年裏,我多次在全國展的初評中落選。朋友曾勸過我,不如改變一下印風,增加些視覺衝擊力,但我總是覺得,高級的東西一定不是張揚的,而是看上去尋常但卻是耐人尋味的。我選擇了堅持……那幾年,對秦印和魏晉南北朝官印很是癡迷,當年越覺得簡單的東西,越是複雜,這個領域自明清以來真正執著的人其實並不多,而且這幾段時期的印風頗合現代人的審美,很值得用心去研究一下。終於還是在這些領域找到了些感覺,創作了不少作品。直到四十歲這一年,我如願地完成了我的階段性夢想,完成了我心中的「大滿貫」,這一年還有兩件人生的大事:我迎娶了自己的愛妻;我決定要出版人生的第一本書。不久前,有朋友問我,你把中國篆刻領域所有的最高獎都拿到了,接下來還想怎樣?其實,這只是我的一個階段性的夢想。接下來要做的是,希望窮其一生弄出幾方能在百年後還被後人念叨的作品,這個願望也許一輩子也未必能夠接近,但人總歸還是要有一點點野心的。書裏選擇了這些年我攢下的不多的作品。還有給好朋友刻的一些印,見印如面,看到這些作品常會憶起朋友間的往事。作品裡大部分都是劉一聞、甘海民兩位先生認可的;還有少數印作,先生們意見不同,也選了進來,想聽聽大家的意見;也有幾件作品,自己還自認為不錯,但先生們不喜歡,也選了進來,也許過些年會理解先生們不贊的原因。作品裡面還包含了各種材料的印章,這些年嘗試過不同的材料,金、銀、銅、玉、瑪瑙、木、象牙、角、紫砂、陶瓷……希望用這些遠古就被大量使用的材料復製那個時代的輝煌,所以復製大都中規中矩,未敢造次;其中還有幾方早些年的舊印,儘管不是很好,但畢竟是那一時期自己相當滿意的東西,也放了進去以作為資料存念。當然,這又不是一本單純的印譜,內容很雜,包括了我的書法、收藏的刻刀、印譜、古璽印、雲遊的足跡……之前與主編李平先生聊過,其實這也是他的初衷——希望印譜能全面地反映印人的各個角度。我也希望通過這本書讓大家看到一個立體的自己。感謝恩師劉一聞先生為本書作序,恩師甘海民先生為本書題耑,聶成文、倫傑賢、王丹、胡崇煒諸先生為我題賀。還有已故百歲老宗師晏少翔先生多年前的題詞,在此一併叩謝。在作品整理過程中,很感激我的夫人全青霞女士的幫助,與我共同做了大量繁雜的工作。今天,我很努力呈現的,也許明天就會後悔——因為真的不夠成熟,不過那隻會說明我正在進步中……丙申將春,張威於眠琴館北窗燈下

▲足跡中國篆刻網當代印人叢書之《印壇點將》系列由中國篆刻網策劃、駱培華總策劃、李平主編的《印壇點將》系列叢書是中國篆刻網服務當代印人的系列活動之一,叢書由廣州華雋文化傳播發展有限公司(中國篆刻網實體公司)編排設計,中國篆刻出版社出版。叢書作者採用定向約稿和投稿後專家委員會審定的方式確定。作者皆為當下印壇創作實力強,理論水平高,屢獲大獎的實力派印人。彙集他們的作品出版發行,既可起發掘印壇新秀,弘揚篆刻藝術的作用,又可供廣大篆刻愛好者學習賞鑒,充分體現了中國篆刻網「弘揚印學傳統,關注印壇創新,發掘印學資源,服務當代印人」的宗旨!該系列叢書每人獨立成卷,收錄作者篆刻、書畫等各方面的精品之作,配以生活創作場景、自述或師友評論文章,採用全新的編輯體例,力爭打造篆刻出版的新標杆!叢書每卷最低180P,多者接近300P,採用四色全彩,特種紙印刷,印製考究,裝幀精美,實為品讀閑賞不可多得的典藏精品!《印壇點將》系列叢書出版情況:已出版:邵 晨、倪和軍、江繼甚、王雲山、湯忠輝、劉洪洋、吳汥涌、陳明德、柳曉康、楊 華、張呈君、張 鈞、魏曉偉、李 平、戴 文、郭 晶、吳賢軍、張 銘、楊祖柏、吳頤人、孫佩榮、高 帥、劉 健、謝輝旺、張 威、林 爾即將出版:馬東生、翁石匋、周 斌、姚偉榮、程二軍、魏 傑、彭大磬、岐 嶇《印壇點將》系列叢書徵稿啟事地址:http://bbs.zgzkw.com/thread-225316-1-1.html《印壇點將》系列叢書銷售地址:http://shop.zgzkw.com/bbs/thread-660754-1-1.html高質量回複評論贈書活動1、不論是獨特見解,還是個人感想,只要是原創的評論文字通通都可以,如發現抄襲將立即取消資格並在本帖中公示;2、由中國篆刻網組織人員共遴選出10位優秀回帖評論的網友,贈送《印壇點將·林爾》一本;3、本活動同時在中國篆刻網進行(查看網頁版「印壇點將·張威」),兩個平台共10個名額,您可以同時回復,但不能同時獲獎。遴選時由中國篆刻網取捨。4、評論請在2016年8月31日前回復,過期無效;5、成功獲得贈書的網友須提供地址、姓名及郵編、電話等資料。活動截止一個月內未提供地址等信息,視同放棄;6、獎品由中國篆刻網寄出,郵費到付,如有其他要求請告知工作人員。


推薦閱讀:

布魯克納第九與冬雪
愛魔獸世界,就把它的舊伺服器買回家吧
【海柳】海柳為什麼適合收藏
35﹪的癌症是吃出來的!最全抗癌食物清單,值得永久收藏
一年賣掉10億美元畫,世界頂級畫商是怎麼工作的?|象外藝術經濟課

TAG:收藏 | 出版 | 篆刻 | 作品 | 目錄 | 作品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