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41.太陽系的巨行星與小行星帶

3741.太陽系的巨行星與小行星帶

2016.11.21

太陽系有四顆巨行星和四顆類地行星,在它們之間還有一個小行星帶。四顆巨行星分別為【木星】英文名: Jupiter 。木星是離太陽第五顆行星,而且是最大的一顆,它的質量為太陽的千分之一,但為太陽系中其它七大行星質量總和的2.5倍。公轉軌道: 距太陽 778,330,000 千米(5.20 天文單位) 行星直徑: 142,984 千米 (赤道) 質量: 1.900e27 千克木星(a.k.a. Jove; 希臘人稱之為 宙斯)是上帝之王,奧林匹斯山的統治者和羅馬國的保護人,它是Cronus(土星)的兒子。 【土星】 英文名: Saturn 土星是離太陽第六遠的行星,也是八大行星中第二大的行星:公轉軌道: 距太陽 1,429,400,000 千米 (9.54 天文單位) 衛星直徑:120,536 千米 (赤道) 質量: 5.68e26 千克 在羅馬神話中,土星(Saturn)是農神的名稱。希臘神話中的農神Cronus是Uranus(天王星)和該亞的兒子,也是宙斯(木星)的父親。土星也是英語中「星期六」(Saturday)的詞根。【天王星】 英文名: Uranus 天王星是太陽系中離太陽第七遠行星,從直徑來看,是太陽系中第三大行星。天王星的體積比海王星大,質量卻比其小。公轉軌道: 距太陽2,870,990,000 千米 (19.218 天文單位) 行星直徑:51,118 千米(赤道) 質量: 8.683e25 千克 【海王星】 英文名: Neptune 海王星是環繞太陽運行的第八顆行星,也是太陽系中第四大天體(直徑上)。海王星在直徑上小於天王星,但質量比它大。公轉軌道: 距太陽 4,504,000,000 千米 (30.06 天文單位) 行星直徑:49,532 千米(赤道) 質量: 1.0247e26 千克 在古羅馬神話中海王星(古希臘神話:波塞冬(Poseidon))代表海神。

這四顆巨行星被稱為氣體行星,因為比重較低,對此我有不同看法,因為依照萬有引力定律計算的星體質量可能存在錯誤。本文主要探討四顆巨行星和小行星帶形成的原因,所以不討論它們的質量問題。

四顆巨行星可能與太陽同期形成,而太陽與銀核同期形成,銀核與對偶類星體星系同時形成,中間只有幾萬年到十幾萬年的差距,而新星形成釋放的宇宙射線相對充沛,有利於它們的共同發育,所以形成它們的大塊頭。

木星曾經距離太陽最近,接受太陽宇宙射線最多,所以發育最快,逐漸拉開與其他行星的質量差距。當然,不排除還有其他原因,主要是太陽不同對偶層次化學元素的不同產生的偏電荷差距和發育差距,但是距離不同產生的物質能量交流上的差距不失為重要原因。

星際物質能量的交流包括正負電荷的交流和宇宙射線的交流兩個方面。正負電荷的聚變產生比例相對均衡的電中性光子和偏電荷光子,偏電荷光子向化學元素的聚變同樣產生比例相對均衡的正反氫、氦同位素,與主星性質相反的氫、氦同位素轉化為宇宙射線,比例可能高達百分之五十!正負電荷的交流可能存在對偶現象,宇宙射線的交流則是近水樓台先得月,太陽系的四個巨行星雖然同期形成,逐漸拉開質量差距也就不足為奇了。至於海王星、天王星的質量差距,可能還有其他原因。

小行星帶與光環都是發育不完全的星體,是系統內新星的孕育階段,與主星對偶層次是否發生物質能量的交流,可能要看發育程度,光環的明亮部分可能與主星對偶層次已經發生正負電荷的交流和化學元素的聚變,其他部分可能有所不同。小行星帶可能是夭折,或仍然處於發育階段的新星胚胎階段。木星、土星的迅速發育可能影響了臨近行星的發育,形成了木星、火星之間的小行星帶。或者與小行星帶對偶的太陽層次本身就不夠發育,存在不同化學元素形成區間的質量差距,偏電荷差距。

以上均屬個人看法,僅供參考。


推薦閱讀:

原來地球的形狀是「鴨梨型」
帶孩子去探索:太陽系的「全家福」-今日頭條
為什麼太陽系七大行星都叫「星」,唯獨地球要以「球」來稱呼呢?
其他的太陽系(圖)
太陽系第10大行星,Nibiru行星對地球的影響

TAG:太陽系 | 小行星 | 行星 | 太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