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商業「殺」古建 看日本如何保護古建築
過度的商業化,不僅減弱了歷史氛圍,而且增加了火災隱患,堪稱古建最大殺手。
在日本各地,存在著大批號稱「小京都」或「小江戶」的古城。置身其中,彷彿時空錯亂,讓人多了一份思古的幽情。例如,秋田縣角館號稱「陸奧(指日本東北地區)小京都」,廣島縣竹原號稱「安藝(廣島縣古稱)小京都」,角館原汁原味展示了舊時武士的住宅,周圍沒有大批的商店銷售土特產,一片靜寂。竹原的古建仍有很多居民居住,但並未改造成酒吧一條街。
在以保存大量盛唐風格建築而著稱的古都奈良,從著名的唐招提寺沿著一條小路往南步行沒多遠,就到達了另一座古剎藥師寺。這條稱為「歷史之道」的小徑,兩旁是低矮的版築牆、翠綠的竹林、木製的傳統住宅,似乎讓人彷彿回到了1000多年前的奈良時代。這條「歷史之道」連接兩座古剎,無疑是搞商業的黃金路線,但是兩旁看不到商店,也沒有攤販,古風猶存。
為了維護古都的景觀,奈良市內沒有高大的建築,天際線非常平整。正是在如此的精心呵護之下,古老的奈良直到今天仍讓遊客感受到1300年前唐風建築的魅力,使中國遊客也能從中窺見一些大唐的風采,而這也正是奈良吸引大批遊客的魅力所在。
根據日本《文化遺產保護法》第二條第一款的規定,傳統建築群和文化景觀都屬於文化遺產。1966年1月,日本還制定了《古都歷史性風土保存特別措施法》,簡稱《古都保存法》,主要是為了保護古城的歷史性景觀,它確定了如何指定「歷史性風土地區」、限制地區內的開發補償等。
該法制定的契機是古都鎌倉開展的居住環境保護運動,目的是為將奈良市、京都市等古都以及鎌倉市等市町村的歷史性景觀留傳給下一代,以期增加對國土的熱愛,並有助於文化的發展。在「歷史性風土保存地區」,新建建築物、改建或增建、建造宅基地、開墾土地、採伐樹木、採集土石都需要向府縣知事或者市長提出申請。歷史性風土保存地區中的核心地區被劃為「歷史性風土特別保存地區」,建築物改變顏色、打室外廣告等,都要提交申請。
此外,日本各地的地方政府還通過了各種保護歷史性景觀的特別條例。相關法律的嚴密規定可以避免文化景觀的過度商業化,保留歷史氣息,自然也大幅減少了火災隱患。千年古都京都市還將保護文化遺產列入市民憲章,將繼承文化遺產作為重要使命。
文化遺產在日本被稱為「文化財」,日本是將文化遺產作為財富看待的。但是,這並非是將文化遺產作為搖錢樹,只重視眼前的經濟效益,其更重視的是保護遺產的文化內涵,從而實現文化的傳承。在日本各地採訪,當地的居民介紹起本地的文化遺產都如數家珍,充滿自豪感。可以說,正是這種熱愛鄉土的感情,極大地增進了人民對國家的認同。
2015.1.16 新華網 藍建中
推薦閱讀:
※Voronoi 形態研究 161216
※園林建築設計師必讀 | 建築空間
※柯布、多西和印度的1951
※帶你認識建築工業4.0
※犟人精神:濰坊宮崎駿的垃圾烏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