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家庭中的有效教育
xjjk雅儒淺談家庭中的有效教育類別:處事之道 作者:俞美華[個人雜文集] 日期:2012-10-17 19:35:15 編者按:文章分析了我們今天家庭教育的不足:責任不明確,教育方式不恰當,忽視個性和成就感的教育。文章觀點明確,分析論述層次條理清晰,建議有參考價值。 有效教育是指教育的有效性,這是所有家長所追求的共同目標,可事實並非所期待的那麼美好,甚至往往陷入了背道而馳的尷尬局面,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一,教育責任不明確 雖說如今是經濟社會,有錢就可以過上富足的日子,就可以讓生活變得更加有滋有味,但是,有錢並不能買到一切,也無法彌補成長中的缺憾!很多父母忙於賺錢,沒有時間,也沒有心思去顧及孩子的教育,總以為只要掙足了錢,就能夠給予孩子一個璀璨的未來。於是,把孩子全托給老師,或者是某個教育機構,似乎這樣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單純地認為只要孩子成績好就行了。現在是應試教育,但一個孩子的成長並不僅僅用單一的分數就可以衡量的,比如:良好的習慣和良好品格的養成,對於孩子今後人生的發展,將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而這些只有在一對一,或者二對一的家庭教育中,通過父母和孩子之間親情所特有的一種方式加以傳遞,才能起到最佳的教育效果。老師,花時間抓好一個班級幾十個學生的成績,就已經讓他(她)們累得夠嗆,還哪有精力去培養每個孩子的良好品行和良好習慣呢?這相對於「差生」來說,將意味著無法跨越的悲哀。而很多父母都寄希望於老師能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優秀的人才,卻往往忽略了父母作為孩子的終身老師所承擔的教育責任和言傳身教中所起的潛移默化的作用。 二,教育方式不正確 很多父母喜歡盯著孩子的缺點喋喋不休,有些老是習慣了拿自己孩子的短處跟其他孩子的長處進行比較,一比較,孩子的弱勢出來了,同時孩子的自信心也比沒了。也有些家長,習慣了在眾人面前數落自己的孩子,不知道是為了顯示自己作為家長那「理直氣壯」的氣勢,還是為了顯擺自己有教訓孩子的那種「能力」,而且總是滔滔不絕,口若懸河的樣子,生怕別人聽不見。更有些脾氣暴躁的家長,見到孩子不爭氣,從不會去查找自己的過失,更不會冷靜地去思考,分析,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而是先打一頓再說,奉從「棍棒之下出孝子」的教育理念,不知道這樣的教育,究竟是想把孩子培養成一個大寫的「人」?還是要成就一個具備十足奴性的服從者?育人先育己,不懂得尊重,理解和換位思考,而一味地只懂得站在自己的立場去處理問題,註定了有效教育只能成為一種奢望。 三,缺失對個性的認識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父母的心愿,可事實上也並非每個孩子都能成為期望中的「龍」或者「鳳」,既然如此,何必要讓孩子在不現實中,苦苦追求,苦苦掙扎呢?累,似乎成了大部分孩子的共同心聲,而更大的壓力卻是來自老師和父母的期望值過高。失去了快樂的孩子,是否能夠在學習中保持著一份激情,一份從容呢?學習成績的確很重要,但是沒有學習興趣,只是在高壓下逆來順受的孩子,是否能如大人所願呢?有時候,不是孩子不夠優秀,而是作為父母缺少一顆善解人意的心,硬是在不徵求孩子意願的前提下,一廂情願的幫孩子苦心經營一個吃力不討好的未來。「孩子很苦,父母很累」似乎成了時代的主旋律。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為什麼不根據孩子自身的優勢和特點,進行合理的量體裁衣呢?如果不懂得揚長避短,卻要跟從大眾化的教育模式,那麼怎樣才能找到孩子的閃光點,怎能讓孩子輕而易舉的出類拔萃呢?又怎能真正實現教育的有效性呢? 四,缺失成就感教育 不同的孩子,由於智力和接受能力的不同,在成長中的表現也是參差不齊的。成就感,不是拿優秀的孩子當參照物,而是讓孩子自己跟自己比,比如,上次數學題錯了3題,這次錯了2題;孩子前幾天還不會自己穿衣服,今天卻能自己穿好;以前從來不幫媽媽做事,這次卻主動提出幫媽媽洗碗;曾經撒過謊,但現在變誠實了,諸如此類的進步,在大人發自肺腑的表揚聲中,孩子便會感到由衷的成就感。然而,很多時候,孩子原本觸手可及的成就感,卻被父母殘忍的剝奪了!剝奪了體驗的機會;剝奪了想要進步的權利;更剝奪了表現自身價值存在的意義。父母總以為,自己的想法和處理方式都是正確的。於是,在無師自通的方式中繼續著所謂的「正確」的教育模式。孩子身上存在的問題越來越多,而父母卻只知道一味的抱怨和指責,從不懂得好好審視自己的教育方式有沒有出了差錯,長此以往,無效教育根深蒂固,枝繁葉茂,那麼何處找尋有效教育的蹤影呢? 唯有父母通過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提高,改變陳舊的教育理念,才能在完善自身素質的前提下把「有效教育」真正做好。
推薦閱讀:
※一對一教學是否是最好的教學方式,為什麼?
※哪個時刻/哪件事讓你覺得小孩子比你想像的聰明/神奇/有趣/懂事多了~?
※中國大學裡的「對外漢語系」和普通中文系相比有什麼特別之處?
※大學輔修和第二專業的區別?
※教育,必要的烏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