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梅有蟲論
06-15
楊梅有蟲論緣起 是否所有楊梅都有蟲?楊梅長蟲論年年有,今年更有網友微博表示楊梅都有蟲,只要泡鹽水蟲子就會出來,更拍下照片證實。事實是否如此呢?有網友表示拿楊梅泡了也沒蟲,但是這種情況可以解釋為楊梅進過冷庫冷藏,所以蟲子死了。用生鮮楊梅做個試驗會如何呢?楊梅蟲傳言盛行編輯本段 回目錄 「楊梅長蟲」微博出現後,一天多時間裡,有2萬網友轉發了這條微博,數千網友評論。「想到我曾經可能把這蟲吃進了肚子里,就有種毛骨悚然的感覺」。 網友「芮嶼Yuki」在微博上說自己親眼目睹拿鹽水泡出蟲子來,「楊梅里確實有蟲!我當時就震驚了,噁心!我最怕蟲子了,以前都不曉得。我再也不吃楊梅了!」 有網友把楊梅「肉肉的」、「有嚼勁」等口感也全部怪罪到蟲子身上,擔心自己「已經一肚子的蟲了」。 「每個楊梅都有蟲,拿鹽水泡上半個小時就可以看到它們嬌嫩的身體。這類蠕蟲富含人體需要的營養元素,所以有些喜歡吃楊梅的小盆友很胖。」 楊梅蟲大試驗 分三組浸泡楊梅編輯本段 回目錄 最近正是楊梅上市的季節,網路上一條關於「吃楊梅=吃小蟲」的微博引起了許多網友的關注,在微博的配圖上,一隻白色蠕動的蟲子正從暗紅色的楊梅肉里鑽出,這一場景令許多網友直呼「噁心」,並表示以後再也不吃楊梅了。 記者走訪了市區幾家水果店,來選購楊梅的市民則多數不知道楊梅裡面還可能藏著小蟲。楊梅中到底有沒有蟲子?看來只有現場試驗才能得出答案。 為了印證微博內容是否屬實,有記者從成都市區不同地點選購了兩批楊梅進行試驗。 每批楊梅都重約半斤,12個左右。一批購於水果專賣店;一批從街上流動攤販那購買。挑選的時候,並沒有發現楊梅上有白色小蟲。 試驗里,將楊梅兩顆分成一份。 一份泡在清水裡,一份泡在鹽水裡,另一份則泡在白酒里。白酒 10分鐘以後,泡在白酒里的楊梅馬上就有三四條活的小蟲子浮出來,呈乳白、微黃色,身體柔軟,不停扭動。如果不用肉眼仔細觀察,很難辨別。小蟲爬出10分鐘後,因為受到酒精的刺激,就沉入水底,不再動彈。鹽水 半個小時後,能在鹽水杯子里看見幾條白色的漂浮物,都只有兩三毫米長,在水裡一扭一扭地游。而在另外一顆大楊梅上面,看見一個白色的小點,用肉眼還很難分辨出是否是蟲子。清水 泡在清水裡的楊梅,則沒有出現一條蟲子。試驗結果證明 鹽水泡楊梅去蟲的效果最好,能去除雜質,又能保持楊梅的新鮮;用白酒浸泡,雖然蟲子鑽出的速度加快,但會破壞楊梅的味道;白水浸泡則毫無效果。 七月一過,所有新鮮楊梅都已下市,在下當時收羅了一筐乒乓球般大小的楊梅,現在泡在蜂蜜白酒里就顯得別有風味。卻在細細查看楊梅燒酒色澤時,大量白色的肉蛆被發現沉澱在酒瓶底部,約莫半厘米長,一毫米粗。 揭秘楊梅蟲編輯本段 回目錄 楊梅是一種古老的時令水果,保鮮期只有2至3天。果實在離開枝條後如果沒有及時消滅,先會失去光澤,發黑,滲透出果汁,然後出現一條條白色肉蛆爬赴在果實表面。這類白色的細小蛆蟲正是果蠅的幼蟲。 成年的果蠅是一種很常見的小型鱗翅飛蟲,長得和蒼蠅相似,米粒大小;最喜好在隔了夜的香蕉皮上亂飛。這小個頭的繁殖能力彪悍,只需要24小時即可孵化為蛆,再過2天便可成蟲飛行。但現在它們還是剛破殼的小蛆蟲,躲在新鮮的楊梅果肉中。楊梅可是果蠅的託兒所? 浙江省農科院的楊梅課題組近期做過一個數蟲子的試驗,把從各地點採集而來的楊梅分別放在樣品袋中,在一定的溫濕條件下放置兩天後,對楊梅果實中爬出來的蛆蟲數目進行了統計。按數量從多到少進行排序結果: 一斤位於生活垃圾附近的楊梅:大於300條 一斤落地後撿起的楊梅:大於100條 一斤普通果園內的楊梅:30-90條 一斤採用有效防蟲網等物理防護的楊梅:10-60條 一斤冰凍過的普通果園楊梅:5-20條 平均下來,一顆正常的楊梅都能爬出1-5條蛆蟲(不包括未孵化的卵)。 根據楊梅產地的現場調查,市場出售的絕大部分楊梅采自普通的農戶果園,而只有少量的果園中具有有效的防蟲網等設施。因此市場上出售的楊梅里幾乎都有不少的果蠅幼蟲躲在肉中。反而消費者購買到的楊梅沒有爬出這可惡的傢伙,那才是最可怕的。這蟲子口感如何? 自然界的果蠅在果園,農場等場所廣泛地生存著,但未被當作是害蟲。因此繁殖在楊梅果子那深紅飽滿肉柱縫裡的小小蟲卵並沒引起人們太多關注。根據網路上的一份調查,大眾在啃食楊梅的時候,有三分之二的人們並不會預先清洗楊梅,對楊梅里的蛆蟲也不知情。只有少量的人群,一般是女士才會用清水沖洗,這也無法清洗掉其中的幼蟲。所以大眾人群吃楊梅時都把這些蟲子生生的吞進肚子里。 萬幸,這些果蠅蛆蟲進入消化系統後,不會引起中毒,上癮,也不會讓人產生「嗨」的感覺。媒體迄今沒有報道過,醫學界也沒發現過因為吃了這蟲子而產生的不良生理反映。 果蠅幼蟲的主要組成物質主要是水,蛋白質,和少量脂類,口感無味。幼蟲本身是通過吸食楊梅果汁來維持營養,因此小小蛆蟲身上不會像蒼蠅一樣攜帶大量的細菌,反而營養價值頗高。 另外,當下已慢慢被先鋒人群接受的蒼蠅蛆蟲和果蠅蛆蟲,都包含有抗菌肽活性成分,能提高人體免疫能力。可謂是大補。 遺憾的是,在把這美味楊梅吃下肚後,若不幸發現下一個果實上爬著兩條一扭一伸的蛆蟲。普通人會產生一定的心理反映:噁心,想吐。在下嘗試過操起一顆趴伏著蠕動蛆蟲的楊梅,硬著咬下去,立即明顯感覺頭皮發麻,無法吞咽。我能摳出它們嗎? 現有最有效的方法是:將收羅來的新鮮楊梅及時的放在寬大的容器中,倒入較濃的鹽水(每升兩湯勺食鹽的濃度),即可以把躲在楊梅果肉中的蛆蟲逼出來,蛆蟲在鹽水中掙扎一陣子後會自然死亡,沉在水中。5-10分鐘浸泡後,撈出果實,用清水沖洗兩邊後,便可放心的食用了。 這招對放置在冰箱內,或是在運輸途中低溫保持時間過長的楊梅並沒有太大效果。果實里的蛆蟲因為早已被凍死,無法用鹽水逼出。 另外,對於新鮮的楊梅,在浸泡鹽水之後,其新鮮口味會有所下降,甚至會失去啃食時爆出汁水的能力,甚是遺憾。那就讓這多汁甜美的漿爆,留給膽大閉眼的人。誰還有蟲子? 櫻桃,獼猴桃,無花果,樹莓…… 專家解釋楊梅蟲編輯本段 回目錄 楊梅蟲是果蠅幼蟲 華西昆蟲博物館館長說「楊梅泡出的小蟲就叫果蠅幼蟲,是楊梅中最常見的。」華西昆蟲博物館館長趙力解釋,果蠅平時以蜂蜜、果實等為食。在繁殖季節,它會被楊梅散發的氣味吸引,在楊梅表面上產卵,它的卵孵化變成幼蟲後鑽入果肉,以果肉為食。「楊梅蟲只是看著有點噁心,對身體是沒有害處的。」「果蠅幼蟲經證實還含有一種抗菌肽。」趙力介紹,已經有人研究從蒼蠅身上提取抗菌肽作為保健品,但還處於科研階段。「每條蟲子里含有的抗菌肽很微量,還起不到殺菌作用。」楊梅蟲6、7月最常見 科學松鼠會成員、動物科普專欄作家瘦駝說,楊梅果蠅是楊梅常見的一種寄生蟲,微博配圖上的蟲子是楊梅果蠅的幼蟲。日常見到不新鮮的水果表面會有很小的黑色蟲子飛來飛去,就是果蠅。 他介紹,楊梅果蠅在每年的6、7月最為常見,確切地說,分別在6月中下旬和7月中下旬集中出現一次。如果蟲害嚴重,會影響收成和果實的賣相。為了防治,果農可能會適當使用農藥,但無法根除。新聞多次報道「楊梅長蟲」年年炒 過去幾年,關於「楊梅長蟲」的新聞多次見諸報端。專家也多次解釋過這種蟲子對人體無害,市民可以放心食用楊梅。 隨著最近一系列食品安全問題的凸現,民眾對於食品安全問題日益敏感,類似「楊梅長蟲」的消息在網路上傳播得也特別快。 別讓楊梅因蟲受傷編輯本段 回目錄 近年來,因蟲受傷的水果中,柑橘是一個典型代表。2008年,手機簡訊流傳四川某地爆發柑橘大食蠅疫情,剝開柑橘皮後能發現蛆樣肉蟲,引發消費恐慌。不僅四川的柑橘嚴重滯銷,恐慌情緒還蔓延到全國多個地區。隨後,政府緊急闢謠,專家也多次解釋這種蟲子對人體無害,而且有蟲害的柑橘僅占極小分量,已被處理,不會流向市場,但滯銷局面給各地橘農帶來的損失已無法彌補。 如今,楊梅也有蟲,而且還很「常見」,這樣的消息公布之後,會不會引發像2008年柑橘一樣的恐慌?造成果農的損失? 但是,如果不去求證,不發布真相,又等於剝奪了公眾的知情權。等到流言四起,再去被動闢謠,會否引發更嚴重的恐慌和更多的不信任? 這樣的信息,公眾到底需不需要?是否每一個真相,都有必要公之於眾? 我們的選擇是:儘可能去證實,提供儘可能全面的真相,讓公眾自己去判斷。我們也呼籲,在食品安全的恐慌面前,相關部門能及時鑒證,公開信息,普及科學知識。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楊梅果醬
※楊梅泡出的蟲子到底是啥?這才是洗楊梅的正確做法!
※5個仙居楊梅清洗小方法,讓你安心當吃貨
※東魁楊梅果蠅防治與羅幔(網室)栽培
TAG:楊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