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樹林海鮮美食節——走進東廈】文化之鄉

位於佳洲村的林太史公祠堂(資料圖)

高溪廟是天地會的發祥地(資料圖)

雲報訊(朱明強 文)

梁山腳下,漳江之濱有一顆「明珠」--東廈鎮。仙人峰草木鬱鬱蔥蔥,「開漳聖王」陳元光祖母魏媽的園陵座落在半徑山下,守護著東廈鎮;明代鄉賢林偕春出生在佳洲村,其故居修葺一新;高溪廟是天地會的發祥地。東廈可謂鍾靈毓秀、人傑地靈。

你可知「清漳置郡縣,州名緣魏媽」之說的由來?這正是漳州人共同的太祖母。開漳聖王陳元光祖母魏敬為了安撫遠離故鄉的南征將士,指雲霄主河流「綏安溪」,對眾將士說「此水有如(山西)上黨之清漳。」於是她把古「綏安溪」改名為「漳江」,藉以寬慰將士們的懷鄉之念。這便是漳江和漳州的由來。魏媽非常重視教育,倡導教化,促使陳元光辦起全國第一所府學「松鷲書院」。漳州至此從蠻夷之地,搖身一變,成為閩南文樞,澤披千年。公元692年,時年93歲的魏媽欣然仙逝,葬於半徑山之麓。守護者雲霄這片土地上千年。

為紀念魏媽,今年東廈鎮修復魏媽墓,開闢相關圖片史料陳列,建立魏媽紀念館,展示閩台濃厚的開漳歷史文化淵源。並將於元月18號舉行魏媽文化節,屆時數十個國家的海外信徒,將前來祭拜,紀念這位巾幗英雄。

明朝時期,東廈鎮佳洲島上誕生了一位「文魁星」--林偕春,人稱林太師公。他被大學士黃道周尊稱為「先正偉人」。林偕春一生光明磊落,匡扶正義,他不畏權勢, 剛直正派, 清廉勤政、舉賢任能,並為當地百姓做了很多好事,林偕春「真愛給黎民」。歷來深受人們尊崇和景仰,影響遍及閩南、粵東諸縣和台灣南投、台中及東南亞一帶。

公元1761年,提喜禪師在東廈鎮溪塘村高溪廟正式創立天地會(洪門)。高溪廟古色古香,環境清幽,盡顯「地鎮高崗,一派溪水千古秀;門朝大海,三合河水萬年流」的氣勢。天地會以反清復明,替天行道,劫富濟貧等口號,反映了當時平民的民族觀念和反對階級壓迫的要求。清嘉道以後,天地會發展到海外,在東南亞與美洲華僑中廣泛流傳,曾組織華僑多次舉行反抗西方殖民者的鬥爭。辛亥革命時期,天地會及其分支積极參加和支持革命黨人領導的武裝起義。中國致公黨由近代天地會在海外的分支致公堂發展而來。對中國近現代的歷史進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文學之昌盛,人物之俊彥,山川之靈秀,氣象之宏偉。這就是東廈。幾多榮辱沉浮,幾度盛衰興亡,閱歷千年滄桑。且看今日之東廈,幼童謹庠序之教,老者衣帛食肉,市列珠璣,戶盈羅綺,今朝盛景勝往昔。

《廈門晚報》訪閩南「佘太君」 聽林太師公故事

到雲霄除了品嘗美食,還可探尋開漳聖地的人物傳奇

  莊重威嚴的將軍廟、香火旺盛的威惠廟、歷久彌新的魏媽祈福民俗、代代傳承的林太師公故事……眾多開漳文物遺址和民間信仰民俗,就像一顆顆耀眼的珍珠鑲嵌在雲霄這一漳州文明的發祥地上。此次雲霄海鮮美食節,將迎來一撥撥的遊客和美食家。大家在品嘗海鮮、尋找古早味的同時,不妨也探訪一番雲霄的人文歷史。與開幕活動同步舉行的魏媽祈福及林太師公事迹展示,可以讓您對雲霄乃至漳州的文化底蘊有個管窺。 記者 朱亞聖

  【巾幗英雄】

  開漳聖王的祖母魏媽

  是閩南版的「佘太君」

  雲霄華廟魏媽像

  魏媽紀念堂

  「楊家將」的故事家喻戶曉,而佘太君的形象感人至深。長期研究開漳聖王文化的雲霄縣博物館館長湯毓賢認為,佘太君是以開漳聖王陳元光的祖母魏敬(即魏媽)為原型進行的人物創作。   

  唐總章二年(公元669年),閩粵發生「蠻獠嘯亂」,年逾古稀的魏敬披掛揮師南援。援軍行至浙江時,因水土不服和瘟疫,她的兒子陳敏、陳敷和隨軍兩個孫子相繼病亡。她強忍悲痛,自挂帥印統軍繼續南下。

  援軍行至梁山蒲葵關(今漳浦縣盤陀嶺)時,遇到了一座寨堡,負責主攻的將領李伯瑤採取「割鵝頸」戰術一舉攻破寨堡。這一史料被演繹成明末小說《楊文廣平閩十八洞》中最精彩的一章——「李伯瑤娘子寨招親」,連將領的名字都沒改。

  「這其實是明末小說家借楊文廣徵蠻故事,來寄寓陳元光平蠻史實,楊文廣根本沒到過福建。」湯毓賢說,歷史上對佘太君的記載模糊不清,甚至清朝以前史料都未記載。而魏媽的事迹卻被載入正史,同樣是一個有勇有謀的巾幗英雄形象。他認為,「佘太君百歲挂帥」的藝術形象,是以魏媽為原型演繹的。

  【鏈接】

  當地建魏媽文化園 第一期工程已完成

  據考證,魏媽於天授二年(公元691年)溘然仙逝,葬於雲霄東廈鎮竹塔村半徑山。魏媽墓園建築雖已湮沒,但唐代依山為陵,墓域範圍較大。2002年,馬來西亞華僑陳良民先生出資建設了魏媽紀念堂。

  目前,雲霄縣政府正在規劃建設魏媽文化園,第一期工程已告完成,落成慶典活動將於1月18日舉行。魏媽文化園的總體規劃主要以半徑山魏媽墓園、陳元光守墓廬遺址和半徑古道、神道碑、魏媽廟為核心園區,規劃納入仙人峰、龍泉寺、龍鳳寺、棋盤石等,精心打造「聖王文化,朝聖之旅」旅遊品牌。

  【人物資料】

  魏敬(公元599—691年),字玉珏,世稱魏媽,河南汝寧人,隋中書魏潛之女。

  唐儀鳳二年(公元677年),魏媽之子陳政將軍積勞成疾去世,年僅21歲的陳元光奉敕襲父職。年近八旬的魏媽繼續扶助孫子,平定了閩粵之亂。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陳元光成為漳州首任刺史,魏媽繼續協助。

  魏媽逝世後,由於其功德顯著,深受百姓愛戴,漳潮很多百姓自發聚集,前往墓前弔祭。宋紹興十三年,宋高宗追封其為「濟順嘉淑夫人」,宋紹興二十年又追封魏媽為「濟順昭德夫人」。

  【先正偉人】

  雲霄也有位「太史公」

  供奉他的廟宇百餘座

  雲山書院里的林偕春像

  林偕春祠堂

  林偕春,明朝嘉靖年間進士,雲霄縣明代鄉賢。他勤政剛直,心繫民瘼,被明末學者黃道周尊稱為「先正偉人、孝廉雙馨」。林偕春逝世後,被當地百姓奉為神明,建廟祭祀,尊稱為「太史公」,成為一方保護神。相傳他於隆慶年間(1567-1572年)曾侍讀於太子,故民間又尊稱其為「林太師公」。

  萬曆元年(1573年),林偕春纂修《先朝實錄》,在為首輔張居正的母親撰擬制誥時,張居正要求增改褒言,林偕春以「王言有體」堅執不從,並因秉筆直書而遭排擠,不久辭官,直到萬曆十年(1582年)才被起用。萬曆十五年(1587年),他又因性格坦直遭到中傷,再次棄官歸里。

  無論入朝為官,還是退隱歸里,林偕春都樂為桑梓做好事。一次,雲霄有不法之徒擾亂治安,朝廷準備派兵鎮壓,林偕春聞訊後,即向朝廷奏明「濫用兵革」的弊端,倡導鄉民聯防,使不法之徒銷聲匿跡,也避免了一場兵禍。汀潮盜賊犯境時,漳州太守打算派兵駐守雲霄,他修書懇論「官多民擾」的弊端,很快促其罷設。他還為雲霄鄉民請免公溪泥舶稅,不懼得罪地方官。

  如今,閩南、粵東和台灣有很多民眾信奉「林太師公」。兩岸供奉太師公的廟宇已達百餘座。

  【鏈接】

  古建築專家擔綱設計 林偕春祠堂修舊如舊

  林偕春祠堂位於雲霄縣東廈鎮佳洲村,距今已有400多年歷史。主殿世德堂設林偕春謝世時木質靈牌,建築面積960多平方米,坐西南向東北,採用傳統懸山式土木結構,灰牆灰瓦,紅色房梁,顯得古樸大方。1995年,當地集資維修前廳,保存明中期建築風貌。這兩年,遵循「修舊如舊」的原則,由古建築專家擔綱設計進行修復,將其打造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文物保護單位和旅遊勝地。

  【人物資料】

  林偕春(1537年—1604年),字孚元,號警庸,祖居雲霄東廈鎮佳洲島。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進士,他經歷嘉靖、隆慶和萬曆三朝,歷官翰林院庶吉士、檢討、編修,湖廣按察司副使、兩浙學政、南贛兵備副使、湖廣布政司右參政。

  林偕春著述甚豐,除了載入《明史·藝文志》的《雲山居士集》及參與編修《實錄》、《承天大志》、《漳浦縣誌》外,還著有《三國志摘》、《晉書北史抄略》等,為後世留下《安攘要論》、《邊防總論》等經世華章,至今仍具有借鑒價值。

推薦閱讀:

劉正成:獲蘭亭獎的大部分書法作品,以後要掃到文化垃圾裡邊去!
漢字書寫受追捧,「字體手護計劃」首屆年度分享交流會舉行
歷史文化古跡——山西晉城高平伯方仙翁廟【圖文】
奧地利是一個怎樣的國家?
文化「男楚辭,女詩經」是怎麼個情況?

TAG:美食 | 文化 | 海鮮 | 樹林 | 林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