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食硯無田:#老上海影集#之外灘(4)
31:外灘的建築,從一開始就不是中國式的。當年那些路人正圍著某大樓門前的獅子銅像,不知他們在看什麼。您應該猜得出這幢大樓的名字。
32:上海人向來有乘風涼的習俗,為長期逼仄的居住環境所致。圖為1937年外灘納涼者。當時,《字林西報》大樓是僅次于海關大樓的第二高大廈(圖右側頂部有兩座巴洛克式塔亭的建築)。外灘南京路口還豎立著巴夏禮銅像。
33:上海聖三一堂,由英國聖公會建於1869年,俗稱紅禮拜堂,是上海早期最大最華麗的基督教教堂。教堂東面向江西中路,北臨九江路,南至漢口路。外觀為哥特式。1893年在教堂左側增建高聳的鐘樓(後曾毀於文革)。建造教堂的基地系英商電話公司老闆貝爾捐獻,教堂前的馬路由此得名教堂街,直到1865年改名為江西路。文革中,教堂被迫關閉,鐘樓被毀(圖2,via網友「零餘者」),後一直由黃浦區政府佔用,直至2005年6月歸還教會。現將教堂整體修復後重新開放(鐘樓已修復,圖3)。圖1為清末聖三一教堂。
34:猶太教堂(虎丘路40號)。上海較著名的猶太教堂,共有三處:除這座虎丘路的阿哈龍猶太會堂(現已被拆)外,還有位於陝西路500號的西摩會堂、虹口區長陽路62號上的摩西會堂(現已改建為「猶太難民在滬紀念館」)。1917年,沙遜為紀念亡妻在西摩路(今陝西北路500號)建造了一座猶太教堂,故起名為西摩會堂。另,猶太教認為亞伯拉罕和摩西是先知,故用摩西命名會堂。
35:光陸大樓,位於蘇州河畔乍浦路橋南堍的虎丘路(博物館路)146號。1928年落成,底部曾為光陸大戲院,上層為辦公用房和公寓。當天,歐洲電影《採花浪蝶》成為光陸大戲院的首映影片。專映派拉蒙公司影片。1933年,戲院宣告破產。不久,蘭心大戲院主人反而收羅光陸,作為蘭心之分院,於是在同年12月重行開幕。後來,蘭心輟演電影,光陸成為蘭心的第二輪影片放映影院。1941年,劇院為汪偽政府的中華電影公司強行接收,更名為文化電影院。1945年,駐滬美軍俱樂部設置於此。1953年,戲院更名為曙光劇場。
36:1856年,蘇州河上外白渡橋的前身「韋爾斯橋」建成,1857年,英國商人阿斯脫豪夫·禮查以極其低廉的價格買下橋北側河邊的一塊面積為22畝1分的荒地,在此建造了一座東印度風格的2層磚木結構樓房(圖1)。1867年,該店在上海最早使用煤氣;1882年7月,在此安裝中國首批電燈,曾引來好奇參觀的人潮;1883年,這裡成為全上海最早使用自來水的地方。1906年,禮查飯店拆除舊樓,重建為一座5層磚木結構的樓房(今金山大樓)。不久,又在該樓前面再建造一座豪華的6層大樓(圖2),大樓於1910年竣工。1910年,新建的禮查飯店是當時遠東設備最現代化的豪華飯店之一:24小時供應熱水、每間客房一部電話、中國最早的電梯之一、上海最早放映半有聲電影(1908年)和有聲電影(1913年12月29日)。禮查飯店的頂層大餐廳,可舉辦容納500人的盛宴,也是當時上海最早和較大的舞廳和交際場(圖3)。在19世紀和20世紀上半葉,禮查飯店是世界各地名人鍾愛的下榻地,其中有:英國愛丁堡公爵、美國南北戰爭中著名的五星上將、第十八任總統總統格蘭特將軍(1879年入住410房間)、英哲學家伯蘭特·羅素(1920年)、愛因斯坦(1922年)、喜劇大師卓別林(1931年、1936年)、埃德加·斯諾夫婦(1931年)等。
37:匯中飯店大樓(Palace Hotel),位於外灘19號(或南京路23號,現和平飯店南樓),建於1903年,建築風格為新文藝復興式樣。1850年代初此地建起了3層樓的中央飯店(圖1via網友「本地人」),與禮查飯店同為租界內歷史最悠久外資旅館。1865年4月3日,滙豐銀行上海分行租用該處營業,直到1874年。1903年,中央飯店改組為匯中飯店,並請英資瑪禮遜洋行的司各特設計,翻建成6層樓房。1906年開工,1908年竣工(圖2)。匯中飯店大樓是上海乃至中國最早安裝電梯的建築。1930年代,匯中飯店向華人開放。1947年,華商大慶公司購得飯店產權,繼續經營。1952年停業。1965年改為和平飯店南樓再度開放。大樓底層豪華宴會廳可容納300人就餐(圖3)。2007年,瑞士斯沃琪集團在與法國LVMH的競爭中勝出,取得匯中飯店大樓三十年的經營權,大樓更名為斯沃琪和平飯店藝術中心。圖1中的中央飯店(左側,匯中飯店前身)和老沙遜洋行(中間,沙遜大廈前身)都是三層樓房,而在右側的德國總會大樓(1907年)則氣派多了。難怪老沙遜建了新沙遜大廈後,不惜手段,硬是壓著中國銀行大樓的高度,不讓其超過他的大廈。那是後話。
38:百老匯大廈,1930年由英商業廣地產公司投資,在原英商電車公司的停車場上動工興建,1934年竣工。建築風格為美國現代派。舊時因位居百老匯路(今大名路),因之稱百老匯大廈。1951年5月1日更名為上海大廈。
39:黃浦公園建成於1868年8月,它東臨黃浦江,北依蘇州河,是上海最早建造的公園。隨著時代的變遷,公園經過多次改建。1989年是距今最近的一次改建。圖1.外灘公園全景;圖2.公園內早期的音樂亭;圖3.公園近河景色。黃浦公園初建時,英文名稱為Public Park,譯名為公共花園、公家花園或公花園,習稱為外國花園或外擺渡公園、大橋公園、外灘公園。租界當局於1936年9月將園名改為外灘公園,1945年12月21日改名為春申公園,次年1月20日改名黃浦公園至今。
40:外灘公園開放之初,「不準華人入內」的告示牌引起民憤。1878年6月21日,《申報》率先發表《請馳園禁》一文對此事進行評論。1881年4月6日,醫師顏永京和唐茂枝等聯名寫信給工部局,對此事提出抗議。1885年,工部局公布園規,並在公園口豎立了刻有園規的牌子:「一、本公園只對外國人開放;……四、腳踏車及犬不準入內……」(圖1,圖2via網友「隨意-sy」),民間將此概括為「華人與狗不得入內」。這就是民間流傳的「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出處。當時不僅公園「不準華人入內」,外面的廁所也都掛著「華人不準入內」的牌子。後根據華人的要求,工部局酌情發放「華人遊園證」,允許少數高等華人入內,但簽發手續甚繁。1927年,工部局懾於北伐軍節節勝利和武漢收回租界的熱潮,不得不在1月西人大會上通過開放公園議案,1928年7月1日起,中國人可購門票入內。至此「華人與狗不能入內」的時代宣告結束。圖3-8為一組公園內景。
推薦閱讀:
※積蓄只有 1K ,想到上海找工作,怎麼辦?
※哪種3M口罩適合上海的天氣和環境戴?哪有賣?
※上海的房價這輩子估計是吃不消了,蘇南有哪個城市適合定居?性價比高!?
※北京焦灼?上海頹廢?看大數據如何解讀城市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