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版】達摩大師《血脈論》淺讀(之九)
問曰:白衣有妻子,淫慾不除,憑何得成佛?
有人問:「在家人有妻子兒女,沒有捨去男女淫慾行為,憑什麼能夠成佛呢?」
提問的人,因為知道三世諸佛都是出家修行而成佛,所以會有這個問題。不過,他們只看到了表面現象,卻不知道,其實,包括釋迦牟尼佛在內,一切佛陀在顯現八相成道做教主之前,久遠劫之前,就已經見性成佛了。
正如《法華經》如來壽量品所說:
「自我得佛來,所經諸劫數,
無量百千萬,億載阿僧祇。
常說法教化,無數億眾生,
令入於佛道,爾來無量劫。
為度眾生故,方便現涅槃,
而實不滅度,常住此說法。」
就是說,世尊自見性成佛以來,其時間已經無量無邊了;世尊今後的壽命呢?也是無量無邊。世尊的法身其實不曾滅度,過去不曾生,未來永不滅。顯現滅度的,只是釋迦牟尼佛的無常色身而已。
那麼,世尊見性成佛以後,做些啥事情呢?如經文所說,就在這個大千世界當中,「常說法教化,無數億眾生,令入於佛道」,這就是行菩薩道。正所謂「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菩薩在見性成佛以後,不會住於涅槃,而是會在無量劫裡面,入於生死輪迴當中行菩薩道,廣度有緣眾生。
因此,各位同修也可以見性成佛,那只是早晚的事。之後,您也應當發願廣度眾生,像釋迦牟尼佛往昔一樣行菩薩道。期間,您或者顯現為出家人,或者顯現為在家人,或者顯現為天神,或者顯現為餓鬼,乃至於顯現在畜生道和地獄道,都可以做到。亦如觀世音菩薩那樣,應以何身度者,即現何身度之。未來,終有一世,您將會福慧圓滿,便如同世尊一樣顯現八相成道,成為偉大的人天慈父,三界導師。
在您廣說無量妙法,利益了一切有緣眾生之後,一期度生事業圓滿了,便會顯現涅槃。您肉身滅度,歸宿於如如法身。在這樣的一段殊勝因緣裡面,將會有無量無邊的眾生獲得解脫,這就是如來出現於世的前因後果。
所謂「是法平等,無有高下」,誰能夠徹見心性法身,誰就會見性成佛,而不論出家人與在家人。甚至,無關乎男女慾望,無關乎殘留習氣,無關乎貧富貴賤,等等。原因何在?請聽達摩大師解說:
答曰:只言見性,不言淫慾。只為不見性,但得見性,淫慾本來空寂,自爾斷除,亦不樂著。縱有餘習,不能為害。
大師回答說:「所謂成佛,只關乎見性與否,而與淫慾無關。因此,只需要標明見性,不需要討論淫慾。」
「眾生之所以不成佛,就因為不見性。只要能夠見性,自然明白淫慾本來空寂,沒啥意義,在見性以後,便會斷除淫慾行為,不再貪愛。縱然有的人見性之後,還殘留一些淫慾習氣,也不會成為惱害了。」
達摩大師這段開示發人深省,為大家揭示了成佛的唯一關鍵,那就是明心見性。而能否見性,與淫慾習氣並沒有直接關係。換句話說,還沒有斷盡淫慾習氣的凡夫,就是各位同修,大家也有可能明心見性,甚至見性成佛。無論您是離欲的出家人,還是在欲的白衣,都有可能。
實際上,持戒的出家人,雖然斷除了行為上的淫慾,這已經非常了不起;但通常,凡夫僧仍存有淫慾心和殘留習氣。只是出家人比較自律,能夠持戒並把握自己的行為,身心相對清凈,也因此更容易見性。
「見性」也叫做「見道」,往往是一剎那間的「頓悟」,所見所悟正是自性如如之不生滅。正如《楞嚴經》第十捲雲:「理則頓悟,乘悟並銷;事非頓除,因次第盡。」最初見性,多屬於「理悟」,也就是透徹法理的頓悟。此時,修行人突破了「理障」,從此不會再被道理、概念等所纏繞,心中超越了對與錯、是與非之類的對立差別。
因此,一個人是否已經「見道」,看看他寫的東西,聽聽他講的內容,就能夠判斷。假如其中還存有許多糾纏不清與偏執,那絕非「見道」之人。至少,其見地不透徹,可能有小悟,但沒有大悟。
不誇張地說,「見道」之人,自然通達一切法,包括一切世間法和出世間法。知識和技藝需要學習,但法理與智慧則成竹在胸。即使沒人傳授,他也可以自行通達一切甚深法門。所以,從法理來說,他已經見性成佛,也徹底突破了「乘」與「次第」,故曰「乘悟並銷」。
但是,就事相來說,他這個佛還不圓滿,還需要修行,因為「事非頓除,因次第盡」。「理障」可以通過「頓悟」來破除,見性的一剎那都屬於頓悟。可「事障」不行,無量劫來積累的種種習氣,遇事遇人便會顯現,需要慢慢消磨,所謂「慢工出細活」,急不得,不經過無量劫行菩薩道,是不可能消除乾淨的。
因此,「見性成佛」之後,菩薩們都會發廣大願,實踐無盡的廣大菩提行,度無量眾生,最終才能夠圓滿無上菩提。其實,歷代高僧大德,以及許多大居士,他們都是早已「見性成佛」的菩薩,正在實踐廣大菩提願行當中,正在成佛的路上。
輪迴苦海茫茫無盡,菩薩們卻把它變成了光明解脫之路,生命由此而意義非凡。
關於「只言見性,不言淫慾」的原因,大師繼續解說:
何以故?性本清凈故。雖處在五蘊色身中,其性本來清凈,染污不得。
「為啥說成佛『只言見性,不言淫慾』呢?因為佛性本來清凈的緣故。」
「佛性雖然居住在五蘊所成的色身當中,其性體卻是本來清凈的,不會被淫慾等等習氣所染污。
大家的身心之本性就是佛性,也叫做清凈法身。它並非在色身之外,也不在色身之內,而是與色身和融不二,不可區分;甚至與世界和融不二,不可區分。同時,它完全超越凡夫身心的種種感受,不會被任何狀況所影響,這真是太不可思議了。
對此,請看達摩大師的進一步開示:
法身本來無受,無飢無渴,無寒熱,無病,無恩愛,無眷屬,無苦樂,無好惡,無短長,無強弱,本來無有一物可得。
「與色身和融不二的這個法身,它不同於色身,其中本來就沒有感受,它不會餓也不會渴,它不會冷也不會熱,它不會生病,它沒有恩愛,它沒有眷屬,它沒有苦和樂,它沒有喜好和厭惡,它沒有短處和長處,它沒有強大和弱小,它本來就不是實成之物,其中也沒有任何一個實成之物可得。」
總而言之,眾生身中本具足清凈法身,但它並非實有之物,如六祖大師問弟子云:「吾有一物,無頭無尾,無名無字,無背無面。諸人還識否?」就是這個東西。它本來沒有名字,方便稱之為清凈法身而已。倘若是明見之人,便知法身無身,色聲香味遙不可及,語言文字沒法形容。
不僅沒法形容,其中甚至不曾發生任何感受。
那麼,眾生的種種感受又從何而來呢?請聽大師繼續解說:
只緣執有此色身,因即有饑渴、寒熱、瘴病等相。若不執,即一任作。
「只因眾生執著這個色身為實有,所以就有了飢餓和口渴,有了寒冷和酷熱,有了疾病等種種狀況。如果能夠不執著色身為實有,那就一切任運自在了。」
所謂「不執」,正是超凡入聖之樞紐。「不執」什麼呢?不執著地認為色身乃是實有之物,同時,不執著地認為世界乃是實有之物。
這個道理似乎不難懂,但其實很難實踐。為什麼?因為,只要有生命,就有依託,大家生命的依託,乃是「行陰」和「識陰」。如《楞嚴經》卷十所說,「行陰」的內容名為「幽隱妄想」,大約就是念念相續執著,執著於「阿賴耶識」為我,即是「我執」所在之處。「識陰」的內容名為「罔象虛無顛倒妄想」,大約就是錯認假象為實有,乃是「法執」所在之處。
看破「法理」的執著,當處覺悟「我空」,即「自性空」,可以初步明心見性,此時還是凡夫菩薩;進一步摧破「物象」的執著,當處覺悟「法空」,才能夠見性成佛。這相當於初地菩薩的智慧證量,真正做到了「不執」,於是,一切都任運自在了。
對於這樣的菩薩之功德,達摩大師繼續開示:
若於生死中得自在,轉一切法。與聖人神通自在無礙,無處不安。
「如果確實見性了,就可以在生死輪迴當中得自在,隨緣運轉一切法。和有神通的聖者一樣自在無礙,沒有了不安之處。」
見性透徹的同修,雖然還不是聖者,但他已經能夠自在於生死輪迴,能夠隨緣運轉一切法。甚至和有神通的聖者一樣自在無礙,沒有了不安之處。為什麼?
答:因為明見了「法身本來無受」,自心便與法身相通,所以其心境不會再落入種種感受。於是,他便能夠在饑渴、寒熱、病痛、恩愛、親友、苦樂、好壞、長短、強弱,等等一切境遇當中坦然自在,隨處心安。此即常說的「八風吹不動」。什麼是「八風」?即「稱、譏、毀、譽,利、衰、苦、樂」這八種生活境遇。
所謂「明心見性」,就是明見了法身如如,也是自心如如,那便是菩薩安心之處。所謂「轉一切法」,不是要去轉變什麼,而是心已經包容了一切,容許一切法在心裡自然運轉。於是,相互之間沒有了任何妨礙,所作所行都自在,故名「自在無礙」。
尚未明心見性的人,或見性不透徹的人,他們必然對於「法身本來無受」有懷疑,對此,達摩大師說:
若心有疑,決定透一切境界不過。不作最好,作了不免輪迴生死。若見性,旃陀羅亦得成佛。
「如果對於『法身本來無受』心存疑慮,這樣的人,必定無法透過一切境界而自在無礙。」
「因此,他們最好不要造業,也不可任意作為,否則難免隨著業力輪迴在生死苦海。」
「如果見性透徹,即便是屠夫旃陀羅,也能夠見性成佛。」
古印度社會有四種性: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此外,在「首陀羅」當中,還有一個最卑賤的「旃陀羅」賤民階層。所謂「旃陀羅」,翻譯為執惡人(指獄卒)、主殺人(指劊子手)、屠夫,等等。據《摩奴法典》,「旃陀羅」是指父親為首陀羅,母親為婆羅門的混血後代,被古印度社會視為最卑賤的賤民階層,通常從事獄卒、劊子手、屠夫或清掃垃圾等工作,服務於較高的種性階層。
如達摩大師所說,只要見性透徹,即便是屠夫旃陀羅,也能夠見性成佛。換句話說,見性成佛不存在種性高低之分,也不論他是否正在從事殺生等極為嚴重的造業工作。這在當時可謂是驚世駭俗之語,因為,古印度種性制度很嚴格,賤民階層被極度歧視。另外,古印度人歷來信奉因果輪迴,屠夫旃陀羅殺生造業,達摩大師竟然說他們也能夠見性成佛,這實在是不合常理。
早在佛陀時代,世尊就是一位倡導「種性平等」的大師,儘管他本人出身於尊貴種性,但他仍以平等心對待一切低賤種性,這在當時是少有的。慈悲平等地看待一切眾生,包括人類、天神、鬼神、動物等等,乃是佛教的最根本教義之一,也是佛教與其它宗教的區別所在。
對於賤民屠夫「旃陀羅」一邊殺生造業,一邊也有可能見性成佛,有人表示懷疑。便向達摩大師發問:
問曰:旃陀羅殺生作業,如何得成佛?
有人問道:「旃陀羅是殺生作惡業之人,為何能夠見性成佛呢?」
問題很清楚,這裡的「旃陀羅」,特指賤民階層當中的屠夫、劊子手、獵人、漁夫之類,他們以殺生為職業,欠下了許多命債,其業力之嚴重可想而知。可達摩大師卻說,只要他們明心見性,就能夠成佛。
關於其中緣由,達摩大師解答說:
答曰:只言見性,不言作業。縱作業不同,一切業拘不得。
大師回答:「所謂成佛,只論明心見性,不論造業如何。因為,縱然一切眾生造作之業各自不同,可任何業力都無法拘束心性之佛。」
其中深意在於,眾生心性才是本來佛,而這個本來佛從來就不曾被造業所破壞,更不會被因果業力所束縛,故名「清凈法身」。因此,覺悟心性便會成佛,這與造業沒有任何牽扯。
所以,各位同修不要怕自己業力重,只要勤奮修學,遵循達摩大師的指示,大家都有可能見性成佛。即便今生做不到,也要儘早為自己播下見性成佛的種子,期待未來的自然成就。
關於見性成佛與造業,達摩大師繼續開示:
從無始曠大劫來,只為不見性,墮地獄中。所以作業,輪迴生死。從悟得本性,終不作業。
「從數不清的無始劫以來,眾生只因為不見性,才會執著身心為實有,並因此而造業,墮落在黑暗地獄當中。所以,迷失自性就會造業,造業就會陷入生死輪迴。」
「自從覺悟了本性之佛,便會了知身心如幻,就再也不會造業了。」
造業的究竟是誰?
答:不是心性法身,而是妄想。一切眾生以妄想心造業,便會以妄想心承受業力,從而陷入了如幻的生死輪迴。
一旦覺悟心性法身本自如如,所謂「法身本來無受」,妄想又從何安立呢?妄想心一旦滅盡,又有誰需要去承受所謂的因果業報呢?所以說「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眾生解脫的唯一途徑,便是超越妄想;可是,若不明心見性,怎知道有個東西本來就超越妄想,從來就不曾陷入生死輪迴呢?怎知道業力絲毫也不會干擾它呢?
對此,達摩大師繼續開示:
若不見性,念佛免報不得,非論殺生命。若見性疑心頓除,殺生命亦不奈它何。
「如果不見性,即使念佛也無法免除因果業報,那就不可以說殺害生命沒關係。」
「如果明心見性已經透徹,完全消除了對於『法身本來無受』的疑慮,即便殺害生命,也不曾奈何它。」
有人問:據經論所說,「念一句佛號,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為何大師卻說念佛免除不了業報呢?
答:念佛之心乃是生滅心,仍屬於妄想心的範疇。念來念去,妄想心還健在,它仍舊需要承受過去的因果業報。否則,假如念佛可以免除業報的話,那大家天天念佛,就應該可以不生病,不遭遇冤家債主,不受任何苦報了,這會實現嗎?顯然不會。所以,達摩大師說得千真萬確,僅僅念佛號,是不可能免除宿世因果業報的。
問:那「念一句佛號,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是何含義呢?
答:以念一句佛號之善因緣,可以使未來無盡的生死輪迴減少八十億劫。換句話說,您可以提早八十億劫見性成佛。可是,眾生未來的生死輪迴有多少呢?無量劫。八十億劫在無量劫當中,也不過是一剎那而已。
所謂「若見性疑心頓除,殺生命亦不奈它何」,是說見性成佛的菩薩,親證「法身本來無受」的緣故,即便殺生造業,也不會妨礙清凈法身之自在圓滿。
問題是:菩薩為何要殺生造業呢?
答:因緣不可思議,菩薩功德不可思議。許多苦惱眾生沒有解脫之緣,菩薩們便會大慈大悲以種種方便與眾生結緣,或布施,或幫助,或說法,或讚歎;或提醒,或批評,或打罵,或將極其罪惡之人殺掉,免得他們既造業,又傷害眾生。
凡此種種,對於見性成佛的菩薩來說,都是無邊廣大之菩薩行。只是,作為尚未見性成佛的普通眾生,大家不可盲目效仿,否則,以凡夫妄想心造業,也必將以妄想心承受相應的因果業報。到那時,自救無門,真是苦海無邊了。
到這裡,《血脈論》即將圓滿。下面,達摩大師親自宣說遠來東土之因緣,並對「即心是佛」的傳心之法予以總結。大師說道:
推薦閱讀:
※十位我偏愛的大師和他們的繆斯
※一個保姆,終生未嫁,卻留下15萬張神秘底片,去世後被捧為大師!
※星雲大師:做什麼要像什麼
※嶺南畫派大師黎雄才畫語全紀錄+經典山水、花鳥作品200P大覽(珍藏版)
※印光大師的普陀山勝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