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篇:4、陽光教育 正在陽光燦爛
06-15
陽光教育 正在陽光燦爛 對陽光教育的詮釋 「陽光」是一種比喻、一種意象。「陽光教育」就是:關愛孩子、理解孩子、激勵孩子,使他們成為性格活潑、自立自強、合群合作的一代新人的一種教育。它不能僅僅理解為一種教育方法,而應該理解為一個內涵豐富的教育理念,其中包含了母愛教育、愛心教育、親子教育、親職教育、理解教育、賞識教育等多種內容;它不能僅僅理解為一種教育結果,而更應該理解為一個過程,一個多向互動、多向反饋和多向影響的過程。陽光教育對於家長,意味著三句話:從實際出發;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如果是擴展到學校教育,則還應加上一句:為了一切孩子。依據這樣的理念教育,父母愉悅、學生愉悅、老師也愉悅,一種陽光普照的感覺。 當然,陽光教育不是玄而又玄、不可捉措的,按專家說法實施起來,可以從五個方面著手:一給孩子提供一個適宜的成長環境——可理解為以往的成長環境太缺乏陽光了,雖也有「愛」的溫暖,但或太「甜」膩住了手腳、或太嚴壓住了性情;二給予孩子理解和信任兩種關愛——可理解為多與孩子換位思考,尊重孩子的選擇和做事方式;三培養孩子的智商、情商、意商(「意」指意志)三種品質——可理解為鍛煉孩子既聰明又多情又能經風雨的能力;四使孩子做到學會關心、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生存——可理解為把孩子培養成多面手,能獨當一面;五對孩子實施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合育(「合」指合作合群)五種教育)可理解為此種意思前面四點表達過了。提供「一個環境」是陽光教育的前提,給予「兩種關愛」是陽光教育的動力,培養「三種品質」是陽光教育的內容,做到「四個學會」是陽光教育的目標,實施「五種教育」是陽光教育的途徑。這五個方面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共同構築成一個「陽光教育」較為完整的理論構架。 陽光教育重在非智力教育 實際上從「陽光教育」,也可看出家庭教育的核心正由以智力教育為主向以非智力教育為主轉移。培養一個體魄健壯、性格開放、人格健全、心靈完善的孩子,比單純培養一個高智商的孩子更為緊迫和重要。這就必須在進行智力教育的同時,還要進行非智力教育,給孩子注入「情商」和「意商」,使他真正成為全面發展的人才。也就是「抱著一顆陽光之心,保持陽光的心態,培養一個具有陽光性格與陽光心靈的孩子」。 實踐證明:一個智力水平較高的學生,如果非智力因素品質較差,其學習成績往往並不突出,即使一時突出也難以穩定持久;相反,一個智力水平一般的學業生,非智力因素品質優良,比如通過鍥而不捨的刻苦努力,照樣可以取得優異成績。這也就是為什麼在小學、初中男孩學成績沒有女孩多,而到中考、高考甚至各種大型比賽中,男孩成績好的往往又比女孩多。有人稱為「男孩有後勁」,實際是因為男孩不像女孩「聽話、乖巧」,而是好動、好鬥、好探險,在非智力因素方面發展得相對女孩全面。 現代心理學研究也揭示了學生智力、非智力個性特徵及學習成績之間的關係,認為學生學習的成績取決於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協調發展,其中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更大。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特爾曼曾對800名男性進行30年的追蹤研究表明,成就最大的20%和成就最小的20%之間,最明顯的差距不在於智力和智商,而在於是否有良好的心理素質。 無獨有偶,在鄰國日本也有關於陽光教育的提法,根據也是由發展非智力教育而來。在日本一些小學中,很早就開始在試驗陽光教育法,就是讓小學生半裸著上學,從聽課到遊戲。在這樣的學校裡面,可以看到小學生們只穿著一個小褲釵在課堂上或校園裡跑來跑去。即使到了深秋,甚至下了大雪的時候,還讓孩子們光著身子在外面玩耍。這種方式是家長們同學校事先簽過合同的。雖然看到孩子受苦,家長很有些心疼,但這些家長也很快從陽光教育中看到了好處,他們的孩子比起別的孩子顯得更健康,更易與人和睦相處,尤其是孩子的心理更加明亮和健康,少有抑鬱心理。讓學校也充滿陽光 「陽光教育」不應僅僅是家庭教育的理念,也應該成為教育工作者從事學校教育的一種理念。雖然目前我國擁有9億多受教育人口,每年高校畢業生超過美國,然而回顧近百年風靡世界的技術發明,大到電力系統、集成電路、互聯網路,小到易拉罐、圓珠筆、阿斯匹林,沒有哪件是出自國人之手。原因出在我國傳統教育的最大弊端:壓制人的創造性。我國傳統教育的通病是過分單一的人才培養模式,一味地講求整齊劃一,忽視了學生的個性。事實上一個人的個性與創造性有著密切的聯繫,營造一個個性得以自由發展的氛圍,是開發人的創造力的一個必不可少的重要條件。 教育工作者如果能從孩子的角度出發,為孩子的發展著想,對孩子的興趣、愛好、願望、個性、潛能、氣質、天賦等作出分析,關愛、理解、尊重、寬容、欣賞、激勵孩子,讓他們感覺自已生活在七彩的陽光世界裡,他們勢必會成為性格活潑、自立自強、合作共處的適應時代和社會發展的一代新人。孩子成長的陽光、空氣和水分就是教育工作者要懂得寬容、尊重與欣賞。 對孩子進行成功的教育,一個必要的前提就是要為孩子提供一個寬鬆、和諧的成長環境。寬鬆,孩子才能得以自主發展,其性格才會活潑開朗,其品質才會自立自強;和諧,孩子才能得到全面發展,他才會關心社會、關心他人,才會合作共處,孩子才能人際關係協調。教育工作者應該用寬容的心態去關愛孩子的成長。對於孩子成長中的「缺點」和「錯誤」,少一份責怪,孩子就會多一些想像;少一份埋怨,孩子會多一些探求。在寬容的陽光下成長,有缺憾也是一種美麗。 孩子在成長中十分關注自我,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要注意尊重孩子。只有尊重孩子,才會理解和信任孩子。有了理解,才能溝通,孩子才會感受到教師的真誠和摯愛,才會接受教師的期待和企盼,教育的實施才能達成和諧與高效;有了信任,才有動力,孩子就會感到肯定與認可,就會倍添自信、迎難而上。 但每個孩子智力特點和個性特徵不盡相同,每位學生都有自己的優勢領域,都有自己的學習方法和發展方向。因此,教師還要懂得欣賞,有了欣賞,就會分析出孩子的興趣、愛好、個性、潛能、天賦等,就會為學生髮展優勢智能和個性特長創設更多更好的方法與手段,讓孩子在激勵和自我價值的實現過程中成長。從以往的經驗中也可以看出,充分的尊重和信任會讓一個「差生」一鳴驚人,取得好成績,而批評、貶低會讓一個「優等生」產生逆反心理,影響學習興趣和成績。 可見,在知識更新如此之快的今天,那種「在學校充電,一輩子放電」的想法已經不現實了,教育者的任務不再是向人腦的倉庫里裝知識,而是教給學生打開知識寶庫大門的鑰匙。傳統填鴨式、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必須改變,取而代之的是啟發式、討論式、參與式、交流式等教學方法,把比知識更重要的東西即獲取知識的方法教給他們。 一些國家已經在此方面制定了措施。在1993年頒布的《美國2000年教育目標法》中增加了培養學生創造力的課程,專門設置了思維技藝、創造技藝、創造活動等課程,不少大學提出了「一切為創造性而教」的口號。日本提出了「把培養孩子們的生存能力做為根本出發點」的教育觀。韓國提出了「中小學實行以知識記憶為主的教育向以培養創造力為重點的教育轉移」。 儘管目前有的教育工作者認為「陽光教育」對於家長們理解與實施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對在實施「陽光教育」時家庭與學校教育是否能形成合力仍無把握。但這種教育理念,符合孩子天性成長的需要,相信很快「陽光教育」將更加陽光燦爛。 (本文的部分材料來源於劉曉鳴、王治高、尚明洲的供稿) 《上海新書報》2003年11月9日—11月15日 第11期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courseMo情境學習之二·聚焦知識點教學
※日語單詞記憶技巧,路得老師經驗分享
※學術力量,讓愛成長—2018「西部教育·陽光蓓蕾工程」走進雅安大型公益活動
※奇門遁甲如何研究,如何學習?
※有一個特別活潑的鋼琴學生是什麼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