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人在台北思統獨(一)

人在台北思統獨(一)作者:宋奇來源:作者賜稿來源日期:2011-7-19本站發布時間:2011-7-19 0:57:27閱讀量:982次

  提到台灣,第一反應自然是國家的統一。在這重大的議題上,雖有心理準備,但我來台後還是一再受到刺激。

  與一位碩士生聊天,在故宮博物院。數不勝數的瑰寶,來自這片土地之外的地方,來自我來自的地方。

  「你認為兩岸現在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我問。

  「我認為,台灣已經是一個實質上的國家,但與大陸有歷史的聯繫。外國人不理解我們為什麼稱呼大陸為「mainland China」,實際上這個稱呼就是歷史關係的延續。」

  「那你希望統一嗎?」

  「不希望啊,在現在的制度下我們生活的快樂自由,這是個民主的地方。」

  「如果大陸也實現民主化,達到台灣現在的水平,你能接受統一嗎?」

  「可以啊。」

  「如若大陸保持現有狀況,兩岸開戰,你會參軍嗎?」

  「會的,我會參軍保衛自己的國家。」

  我沉默。將心比心,就我自己,會希望生活在哪種制度下?保家衛國義不容辭,但如若想到紅十字會和拆遷,會不會有一絲遲疑呢?片刻,甚至有點惡毒地想,想讓台灣人民來和我們一起受苦嗎?

  孩子的回答更單純直接些吧。一次遊玩路上,我與帶隊老師的孩子聊天。他剛小學畢業,胖胖的臉蛋,還在玩遊戲看漫畫的年紀,甚至沒想過找女朋友。他曾告訴我他們班屬於藍營,聲稱自己屬於民進黨的小朋友會被孤立。那時我剛講了幾個笑話,他笑的直不起腰。

  「你出過國嗎?」我看著公交車站牌上非常中國話的名字隨口問。

  「出過。」

  「去過哪裡?」

  「中國大陸,美國。。。」

  我頓覺不是滋味,決心變身怪叔叔。「中華民國簡稱什麼?」我問。

  「不知道啊。」他不笑了。

  「這你都不知道?不會吧?」我窮追不捨。

  「中華民國簡稱台灣啊。」他有些認真地講,沒有鬆口的意思。

  我又一次沉默。他的父母屬於深藍。台灣的小學不會也有「外事教育」吧?

  是,我從這兩個例子中,從報紙雜誌書籍的大量信息中,都看到了明確的國家認同。不論稱呼「中國」、「大陸」還是「中國大陸」,在民間意識中都是另一個國家。所以兩岸農產品貿易中受益最大的台南果農會反對「依靠中國」(我親眼看到一個與兩岸問題並無直接聯繫的示威中舉起「台灣農產要中國幫忙買,台灣總統要不要中國當」的牌子),所以馬英九的諸多言論成為「賣台罪證」,他的大陸政策在實施一段時間後也不得不迫於民意壓力回調。我很不適應處處「中國」與「台灣」的對比,但這就是台灣的現實。

  更可怕的是,這種現實反映的是真實的想法,而非政治手腕的操弄和利益的誘惑。在文大碩士和小學生的衍生中,在台南農民的口號聲中,在綠營大佬的自傳中,我都能讀出真誠。剛捏著鼻子讀完街邊派發的《自決公投做主人》小冊子,通篇在宣揚公投成立「台灣國」,公投制憲和公投「入聯」。書的結尾,作者寫明,這本80頁的小冊子,連環畫大小,加郵資工本價共10元新台幣,約合2到2.5元新台幣。以台北物價之高,一趟公交車15元台幣起,如此低的成本令我咋舌。從文大老師處曾了解到,此類社會運動的組織者在利益上總是要做出較大犧牲。我堅決反對書中的理念,但不得不承認,這是出於理想。作者提出的社運理念是:「不參與選舉,不擔任公職,專職做義工,出錢又出力,奉獻為台灣,積極拼建國。」我相信,在一個反抗已經不能成為政治資本的時代,這些理念會被踐行。

  台灣的民主化轉型,社會運動起到關鍵作用。來台一周,我一直驚嘆於台灣的民主化,驚嘆於民間社會的發達與成熟。經過一些閱讀,才發現台灣的民主運動與獨立運動是一體兩面,不可分割,其終極目的都是使台灣成為「台灣人的台灣」。這一目標是民主轉型的終極目標,也是追求將一個享有「治權」的社會升級為擁有「主權」的國家的終極目標。

  老蔣之獨裁,政體雖反動,卻是在台灣這彈丸之島維持中國統一幻想的唯一辦法。小蔣之民主轉型,已開放本土化之先河。從綠營大佬的回憶錄中可以看出,外來的國民黨政權努力希望在威權體制下吸納當地精英,但諸多本土精英以「台灣獨立」的旗號反對獨裁,從事體制外抗爭。外來政權壟斷政治和經濟,以空洞無望的反攻大陸作為口號。獨立訴求可以反對外來政權統治,反對獨裁,更是爭取本土族群政治經濟利益的最佳號召。

  選舉了,政黨輪替了,民主了。民主,勢必由國民決定,「做主」。但就台灣住民(此處謹稱住民)而言,本土族裔自不必談,自1895年以來已逾百年沒有和大陸那個「中央政府」有直接聯繫了(除了45-49年的短暫時刻,本土人士感情還因為二二八事件收到嚴重的、無法挽回的傷害)。大陸來台的所謂「外省人」,兩三代之後,即便殘存「我祖籍大陸**省」的記憶,又能有多少家國認同?民族國家,nation state,共同體也。通過選舉,共同體的想像在台灣已經成型,且不過台澎金馬而已,此事國民做主,哪會想到和北京、東北、山東、江浙、廣東同屬「一個中國」?語言相通的福建都可找出無數差異,認同不同也。

  文大碩士是學習著三皇五帝始,經夏商周直至清代民國的歷史,還承認兩岸歷史的聯繫,那位從小隻知道馬英九蔡英文、縣市長選舉與立法院換屆的小朋友,又會有何種認知?正如李安所言,「對我來說,中國是一個春秋大夢,這個夢是真是假,我也說不上來。因為國民黨的關係,我在台灣手的是中原文化的教育,又是外省第二代,所以成長中的認同感跟中原文化有密切關係,這是我的教養,由不得我選擇。」這是上一代,文化余脈尚可與政治現實衝突。至於新一代,沒有了中原文化教育,省籍也模糊,趨勢何在,不言自明了。

  因此,從台灣內部來講,繼續民主化,國家正常化是大勢所趨,因此獨立意識彰顯也是趨勢,這是民族國家的基本原理決定的。難為馬英九了,經濟發展不能不靠大陸,國民黨傳承也要求與大陸密切關係,但又有民意在。民進黨批判ECFA賣台,國民黨哪敢講統一?只有辯解此事無關主權罷了。

  如此下去,如同大陸不可能用錢買來新加坡一樣,大陸經濟攻勢勢必也對收回台灣無益。兩岸關係最好的時期?一旦涉及統獨,會顯出脆弱的。現有政策要檢討,要明白,只有在虛假的社會才能用錢買到理念,在一個正常的、真誠的社會,不會。要補補政治學的課了。

  至於傾向維持現狀,不過是台灣人不願引來戰爭的權宜態度而已。


推薦閱讀:

吳敦義想趕統派走,我們就偏要留下來

TAG:台北 | 統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