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孝敬」
感悟「孝敬」
中國已經進入了老年社會。按國際通行的標準,六十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例超過10%時,即可看做是達到了人口老齡化。2003年,我國老年人口已佔到總人口的11%。這個比例每年都在增長,時至今日,老年人的生活應該成為整個社會關注的焦點,如何孝敬老人更是沉重的話題。
歲月是無情的,無論你貧富貴賤都逃脫不了生老病死的自然規律。連《紅樓夢》中林黛玉都能感悟到,「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人從出生、嬰兒、童年、青年、壯年、老年以至死亡,其間還有病痛和災難一直伴隨著我們的身體。倘若你能安然輕鬆地進入老年,並有健康的身體,又能享有兒女的孝敬和社會的關愛,那麼你的人生是僥倖的,更是幸福的。
誰都知道,在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愛莫過於父母之愛,最偉大的情莫過於父母的恩情。誰都清楚,在父母眼裡,兒女是他們的心頭肉,兒女的幸福是他們最大的幸福。反之,如何感恩和孝敬父母,而在現實生活中許多兒女是,知道常常做不到,清楚總是裝糊塗。
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孝」,強調「百善孝為先」。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凡是弘揚和強調的,一般都是現實生活中最稀缺的。
孝敬文化教育也是終身的,關鍵要從嬰兒抓起,父母對孩子要有慈愛,不能溺愛,用言傳身教來引導孩子,培養艱苦和勤奮,懂得尊長與感恩,辨別善惡與美醜,逐步形成自然成長的能力。若不從小認真管教,待長大了仍不識好歹,再用任何打罵的手段皆無用,只會增加彼此之間的怨恨,老了指望他們孝敬也是靠不住的。
人們常說:「少不離家是廢人」、「好男兒志在四方」。反映出孩子長大後,再也不願意接受父母的約束和關愛,這大概是生物的本能,正如鳥兒要飛向藍天,魚兒要游向深淵一樣。青少年對現實是判離的,對未來是理想的,對美好是嚮往的。就是求學也是外省的好,朋友更是遠方的親,經商也要挖深處的金。唐人孟郊的《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對現代的年輕人應該還有教育意義。
當孩子成人、成家了,讓他們自己盡到生兒育女、養家糊口的責任,體會做父母的憂愁與艱辛。對於孫輩的事,祖父母(外祖父母)只可幫忙不可替代,一代應負一代人的責任,所謂「不養兒不知父母恩」就是這個道理。
壯年是人生的輝煌時期,也是上有老、下有小的重負時期。此階段是特別的忙,往往是工作的成就最重要,領導的關係要搞好,朋友的歡樂不可少,父母的情感忽略了。也有人常說,我孝敬父母了,每月都給錢了,他們不愁吃、不缺穿、不少用。這隻能算養,孝的重心要落實在敬上,孔子說:狗、馬都能有養,不敬有何區別呢?
對老年人來說,在物質上解決溫飽問題後,孝敬的「敬」字重在精神上,只有極少數老年人有這種福份。就是兒女能時常給父母一張笑臉、一個問候、一個安慰,能多洗一次澡、多看一次病、多聊一次天﹍﹍等,努力讓父母肉體上多一份安逸,心靈上多一份慰藉。
孝敬,當我們年輕的時候,無法懂得;當我們懂得的時候,已不再年輕。世上有些東西可以彌補,唯有孝敬是無法彌補的。當你已經不再忙的時候,有時間敬孝的時候,父母已經老了或者去世了,再敬孝已經晚了,正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待」。
真正懂得孝敬的人,一定是溫柔善良、誠實守信、知恩圖報的;真正懂得孝敬的人,一定是經得起苦難,無論是做人、做事、交友,都不會讓父母擔憂的;真正懂得孝敬的人,一定是生活中的強者,無論處境如何,都會努力拚搏,為自己爭氣,為父母爭光的。
中國傳統孝敬文化《二十四孝》中,有許多「愚孝」糟粕是要拋棄的,比如:「埋兒奉母」,故事是說漢朝人郭巨,家境貧寒,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擔心,養這個孩子,必然影響供養母親,遂和妻子商議:「兒子可以再有,母親死了不能復活,不如埋掉兒子,節省些糧食供養母親。」當他們挖坑時,在地下二尺處忽見一壇黃金,上書「天賜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奪」。夫妻倆得到了黃金,回家既可以孝敬母親,也能順便養著孩子。
讀這個故事的時候我就冒了一身冷汗,幸好我的父母不是孝子,若是孝子我三歲時就被埋了。因為我是1957出生,又是頭胎,剛巧1959年開始三年自然災害,家家受窮,人人挨餓,父母為了供養爺爺奶奶,沒有辦法只好埋我,挖坑時絕對不可能挖出一壇黃金,也不可能上書「天賜老鄭,官不得取,民不得奪」。這些教化真是誣衊了先人,教壞了後人。
近日,全國老齡辦等發布新《二十四孝》行動標準,也只能作為借鑒,每個家庭和個人的境況不同,只要我們用人情、親情和溫情的方式對父母用了心,盡了力就算孝敬。
陳紅演唱的《常回家看看》,歌詞寫得太好了,無論你是中年還是青年,能常回家看看的人,得有經濟實力,得有錢有閑。你若離家千里打工,收入微薄,有時連工錢還拿不到,除去日常開支,口袋裡所剩無幾,怎麼做到「常回家看看」?家裡等錢蓋房子,要討老婆、要養孩子、孩子要讀書、工作壓力大,又怎麼能做到「常回家看看」?
我國按計劃生育政策出生的獨生子女,許多已過而立之年,在人格上、事業上、經濟上有多少人「立」起來了呢?他(她)們上有老,下有小,「獨苗苗」曾經是「物質上」最幸福的小孩,而今天的小兩口面對四個老人和一個孩子,他們已經成為物質和精神上最累的大人。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抱怨關愛老人太難,網上有一段順口溜:「30歲的男人,世界大著呢,孩子小著呢,事情多著呢,鈔票少著呢,別人笑著呢,老婆罵著呢,日子長著呢,我正忙著呢。」
人生是短暫的,歲月是無情的。比如「三十八年過去,彈指一揮間」、「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物是人非事事休」、「物換星移幾度秋」等,都說明了時光的流逝和世事的無常。所以說,只要父母還活著,就是兒女的福分。願天下的兒女們,無論貧富貴賤,在伴隨父母有限的歲月里,多想想父母的恩情,多盡一點孝心,只要有可能,請抓緊行動吧!否則來不及了!
地址:江西銅業集團(德興)實業有限公司工會
投稿人:鄭卓亞
二0一二年十月二十九日
推薦閱讀:
※精闢人生感悟句子
※哪一瞬間你覺得自己再努力也不會成功??
※志當存高遠!(20條經典感悟)
※在你的生活中發生過什麼爭分奪秒的人生大事?
※【原創】體驗生活 感悟人生
TAG:感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