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探討
(一)了療病因:習慣吃甜食的人,較易得糖尿病。糖尿病是胰島素分泌不足,這是其病因。
(二)對症下藥:那麼,只要讓胰島素的分泌,恢復正常功能,這糖尿病就會好。
(三)相關的腑臟:「胰臟」。不但能分泌消化液(胰液)(屬消化器官),也能分泌激素(胰島素)(屬內分泌腺)。但是在傳統中醫的經絡學文獻中,卻獨缺胰臟這一個臟器。故僅能從「消化系統」與「內分泌系統」去了解胰臟。
(1)消化器官(歸屬消化系統):屬脾經。(小腸也屬脾經,胰管開口在十二指腸,十二指腸是小腸的一部分。)五臟皆稟於脾,脾為後天之本,脾理中焦,(脾臟為身體最大的淋巴器官~後天免疫系統),胰臟在中焦(腹部)深處,脾經穴位可調節胰臟功能。
1950年德國傅爾醫生,電針實驗,左右側脾經分別對應脾臟與胰臟功能,也就是右腳的脾經對應胰臟。
但是按壓穴位,左右腳都得按,取得平衡。
糖尿中醫亦認為多由脾虛所致。
脾經「太白穴」:可雙向調節血糖指數。血糖低的可升,血糖高的可降。
脾經:「三陰交」(三陰交穴,孕婦不要按壓,避免流產。)
胃經:足三里、內庭
(2)內分泌系統:屬三焦經。主要包括下視丘、腦垂腺、松果體、甲狀腺、副甲狀腺、胸線、胰島、腎上腺和性腺(卵巢、睪丸) 、胃腸道黏膜中的內分泌細胞等內分泌腺。1950年德國傅爾醫生,電針實驗,三焦經與內分泌系統相呼應。
《醫宗金鑑》●陽池主治消渴病……。
腎經:「●然谷」。
《醫宗金鑑》太溪主治消渴病……。
肝經(解毒):「大敦」、「行間」、「●太沖」。
膀胱經(排毒的通道):「胰俞」「脾俞」「委中」
心包經:「內關穴」。預防高血糖對血管產生病變。
(1.1)【茯苓】泡水當茶喝(有健脾祛濕的功效)。也可以作食物服用的,長期吃沒什麼副作用。民間就有用它與其它雜糧混在一起做粥吃,藥膳中這味藥是少不了的。
《神農本草經》將茯苓列為「上品」,稱其「久服安魂養神,不飢延年」。
(1.2)【山葯】…毒性:無毒。葯性:平。葯味:甘。
歸脾、肺、腎經,【補脾、補肺、補腎】。
懷山藥與其他常用的補藥(如人蔘、黃芪(黃耆)等)相比,最大的優點與區別,是無任何副作用。可當正常食物充飢使用。適宜於任何人群,包括老人、兒童、孕婦和特殊人群。
古代山藥被叫做薯蕷,在《神農本草經》中被列為「上品」。 《神農本草經》裡記載:「山藥味甘溫,補虛羸,除寒熱邪氣;補中,益氣力,長肌肉;久服耳目聰明,輕身,不飢,延年。」
《本草綱目》概括了山藥的五大功用「健脾胃,益腎氣,止瀉痢,化痰涎,潤皮毛」 。
功效作用…健脾止瀉、補肺、益腎、補中、益氣力、長肌肉。
常用於治療脾虛便溏、久瀉、食少、身體虛弱、肺虛喘咳氣短、慢性腸炎、慢性腎炎、腎虛遺精、帶下、小便頻數、糖尿病等症。
【山葯】含有粘液蛋白,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可用於治療糖尿病,是糖尿病人的食療佳品。
○山藥要削皮食用(帶手套或手上抹鹽,免手癢。若削皮完,手很癢,就在火上稍微烤一烤,就不癢了。)
○切塊後,需立即浸泡在鹽水中,以防止氧化發黑。或依每次的食用量以塑膠袋分裝,並立即放冰箱上層急速冷凍;烹調時不需解凍,水燒開後馬上下鍋,方便又確保山藥品質。
○山藥與甘遂不要一同食用。(甘遂:瀉下葯)
○但由於山藥具有收斂作用,感冒、大便燥結、實邪及腸胃積滯者要慎食。
(1.3)【紅薏仁】…去濕要藥。薏仁有美白、抑菌、利尿、補肺、健脾、去濕、抗病毒。薏仁跟米飯一樣,都屬澱粉類食物,糖尿病患要節量,吃了薏仁後,就要減少米飯這類主食的攝取。對糖尿病患者有益!但它無法降血糖!
【※注意:「孕婦」(孕期前後), 便秘者,不能吃薏仁。懷孕初期更不能吃薏仁,以免子宮收縮造成流產。】
●「芭樂(番石榴、拔辣),屬左旋式維他命C含量豐富+維生素B1、B2、B6+鉀、鎂、鐵。」:
「生津止渴、清血路(維他命C又稱抗壞血酸,預防體內酸化,治尿酸,是抗氧化劑,可消滅自由基)、降血壓、抗癌、強化免疫系統(淋巴系統)、預防糖尿病。」
芭樂吃法對效果才好:
1. 選新鮮芭樂,維生素C較多。用水沖洗就好,(維生素C在皮下,刷洗,可能丟失。)莫浸泡在水裡,維生素C屬水溶性,浸泡會使維生素C丟失很多。
2整顆切塊吃或直接吃。白色軟軟的部分~健胃。
芭樂仔,較硬,不易消化,可壓碎食用~(含鐵質)。
3. 空腹吃(水果餐),或飯前半小時,效果佳。
糖尿病食物:苦瓜、冬瓜、絲瓜、茄子、燕麥。
苦瓜湯也好、苦瓜涼拌也好、苦瓜紅燒也好,肯定都可以降低血糖。
糖尿病不宜的食物:糖分高的龍眼、荔枝、香蕉、芒果。(很甜的東西),不控制口慾,治癒率就低。
一般的原則是三低三高:
即低脂、低鹽、低糖。
高維生素、高纖維素、高微量元素食物。
【穴位的位置】:
●【太白穴】(脾經,原穴):
平放足底,當足大趾後,足內側緣,第一蹠骨小頭後下方凹陷處(後下方赤白肉際凹陷處)。
○【三陰交穴】(脾經,足三陰(脾肝腎)交會穴):
在小腿內側,內踝尖上3寸。
○【足三里】(胃經,合穴):
屈膝九十度,膝蓋上有兩個凹孔,像牛鼻孔,叫犢鼻穴。…外側犢鼻穴直下3寸就是足三里。
○【內庭】(胃經,滎穴):
足第2、3趾縫,趾蹼緣後方凹陷處。
●【陽池穴】:(三焦經,原穴)
兩手背,腕橫紋中央,相互碰擊。
●【然谷穴】:
平放足底,足內側緣,舟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際處,當太白穴後2寸。
○【太溪穴】:
腳內踝尖後5分。(踝:ㄏㄨㄞˊ)(大約相當於內踝尖與跟腱之間連線的中點),該凹陷處即是此穴。
○【太敦】(肝經):
足大趾,趾甲外側緣。加下面
足大趾,趾甲廓外側角後旁1分凹陷處。
○【行間】(肝經):
足大指、次指合縫後5分。
●【太沖】(肝經,原穴):
足大指、次指合縫後上2寸陷中。
●【胰俞】:(膀胱經)
膈俞穴與肝俞穴之間,第八胸椎下旁開1.5寸。胰俞的位置很好找,在第八胸椎旁開一寸半。肩胛下角平第七胸椎,再下一個就是了。四個手指是3寸,在正中線上一放(就是距正中線兩邊各1.5寸),兩邊就是兩個穴位所在。這個學位調節血糖的效果還不錯。
○【脾俞】(膀胱經):
在背部,當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在膈俞穴與腎俞穴中點略往下一些。膈俞穴與肩胛下角水平線齊。腎俞穴與肚臍水平線齊。
○【委中】(膀胱經,合穴):膝後膕窩正中,微屈膝取之。
○【內關】(心包經絡穴,別走手少陽三焦經、通陰維脈。):
握拳,在腕橫紋後2寸,兩筋中。
用按摩棒尖端,插入兩筋中間,按揉。
以上所列穴位,都建議指壓方式(或按摩棒)。
(姆指寬為1寸)
(食指中指,二指幅寬為1.5寸)
(食指到無名指,三指幅寬為2寸)
(食指到小指,四指幅寬為3寸)
推薦閱讀:
※館友糖尿病5
※如果您有糖尿病,請知曉這些降糖中藥!
※糖尿病患者飲食應掌握「六策」
※嫁給I型糖尿病患者是怎樣的生活體驗?
※一位值得所有1型糖尿病患者永遠紀念感恩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