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行(2)
1,博物館主體建築,地上三層,地下一層。在設計上吸收了我國唐代、遼代的建築特色,借鑒了我國傳統宮殿建築中軸對稱、主從有序的布局手法。
博物館,常被人們譽為「世界文明展示的窗口」。這次到赤峰,有幸參觀了新落成的赤峰博物館新館。該館展陳面積4000平方米,從赤峰歷史發展漫漫長河中擷取「日出紅山」、「古韻青銅」、「契丹王朝」、「黃金長河」四個精彩時段。這四個時段,分別展示了新石器時代文化,北方草原的青銅文化;契丹文化以及金、元、清代的蒙元文化和民族風情。走進赤峰市博物館,參觀者猶如穿梭在赤峰八千年的歷史長河之中。歷史悠久的紅山文化彩陶,素有「中華第一龍」之稱的玉龍,夏家店下層文化的青銅禮器和夏家店上層文化的青銅車馬具等帶動物紋飾的器物、牌飾,獨特的「遼三彩」……。數千件歷代珍貴文物,敘述了這裡也曾是中華民族的搖籃。
參觀博物館容許拍照,但不能使用閃光燈。我不僅作了大量的拍攝,還對部分珍貴文物拍了專題組照。今天我先向大家介紹,展陳的第一部分「日出紅山」。
2,在博物館主體建築的中央殿堂的正面大牆上,是一幅瓷磚畫,中央裝飾有「中華第一龍」之稱的紅山碧玉龍。
3,大廳的四個巨大支柱上,雕有博物館「日出紅山」、「古韻青銅」、「契丹王朝」、「黃金長河」四個主題有代表性的浮雕。
4,「日出紅山」時段的展陳內容,是以紅山文化為代表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在一萬多年前,上窯人就在赤峰大地上生存繁衍。
5,圖為更新世晚期距今約2萬年的原始野牛頭骨化石和披毛犀頭骨化石。
6,圖為更新世晚期距今約2萬年的鴕鳥蛋化石。
7,到距今七八千年前,赤峰地區已經出現興隆窪、趙寶溝、富河等發達的新石器時代文化,
8,興隆窪文化因首次發現於敖漢旗寶國吐鄉興隆窪村而得名,距今約8000年,經濟形態除農耕外兼狩獵、採集。
9,在興隆窪遺址的墓穴中,出土有中國最早的玉器。圖為墓葬福元模型,下方為出土的玉器。
10,圖為興隆窪文化的代表性文物——石雕人像,為赤峰林西縣西門遺址出土。
11,和觀眾互動的項目——鑽木取火。參觀者,只要將木鑽放正,用力均勻搓動,電視屏幕上,就會出現火光。
12,在紅山文化的發源地內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發現了一隻距今7000多年前的紅山文化趙寶溝文化類型陶杯,經過專家考證,這是中國最早的鳳的造型,是「中華第一鳳」。圖為鳳形陶杯。
13,富河文化遺址位於赤峰市巴林左旗北部,烏爾吉木倫河東岸富河溝門。是以成熟的細石器、打制石器為特徵,表現了以漁獵經濟為主的特點。圖為展陳富河文化文物的展櫥。
14,富河文化的陶器都是夾砂陶,質地疏鬆,火候不高。器形以筒形罐為主,此外還有缽、圈足器、小杯等。圖為富河古代先民制陶的復原場景。
15,岩畫是保存在岩石上的古代繪畫藝術,古代先民用古樸粗曠的線條,描繪人們狩獵、畜牧、娛樂、宗教等內容。圖為白廟子山新石器時代的圖符岩畫。
16,勾雲形玉佩,出土於巴林右旗,為公元前4000年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時期的文物,長18.2厘米,寬10.9厘米,厚0.4厘米,採用黃白色玉琢磨而成。
17,俗稱「中華第一龍」的紅山文化碧玉龍,高26厘米,龍體背正中有一小穿孔,很可能是同我國原始宗教崇拜密切相關的禮制用具。
18,赤峰地區出土的紅山文化石器,左起:石磨盤·磨針,石耜犁,石斧。
19,紅山文化草帽山遺址復原。草帽山後樑上,分布著多處石冢,對於研究紅山文化葬制、宗教祭祀、社會結構及中華文明起源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
20,赤峰翁牛特旗解放營子鄉大南溝出土的骨柄石刃刀,屬小河沿文化文物。
21,赤峰翁牛特旗解放營子鄉大南溝出土的熊形蚌飾、人形蚌飾和人首飾刀,屬小河沿文化文物。
22,紅山先民生活場景復原。
推薦閱讀:
※內蒙古人口最多資源豐富的赤峰為什麼發展不如和浩特、包頭、鄂爾多斯?
※內蒙古赤峰市原市長徐國元腐敗內幕
※內蒙古赤峰:大青山——風光如畫
※赤峰草原夏日風光
※赤峰房價為什麼會進中國百強?
TAG:赤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