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郜媽經典家教語錄

不要讓「愛」成為「礙」,十分的愛只能給六分。 -

為孩子「付出」得越少的父母,才是好父母。 -

不讓自己成為子女心目中的「易拉罐」——隨要隨有、易開。 -

自己做不到的,就沒權力要求孩子去做到。 -

別把孩子當寵物養,孩子的人生,由孩子做主,父母只是陪伴者。 -

不保護就是最好的保護,別擋在孩子的面前礙事,藏在他身後看他。 -

讓孩子養成閱讀「閑書」的習慣,勝過送孩子去作文、數學補習班。 -

將送孩子去學英語的錢,拿來帶他們去國外旅行。 -

不要給孩子「買不起」的觀念,要開啟孩子「怎樣才買得起」的思維方向。 -

幫助孩子交朋友,比幫他存一大筆錢來得對他更有利。 -

替孩子開設一個「親情賬戶」,將一些能帶他溫暖、想念的親愛之情儲蓄進去。 -

為求「省錢」、「省力」與「省心」,將孩子「扔」給長輩帶,就得付出加倍的金錢與心力,去挽救那「一念之差」。 -

父母要做孩子的第一個「貴人」,把孩子那在「正常」標尺下衡量的「壞毛病」,視作「優點」來欣賞、培育。 -

別把孩子「庸才化」,不把焦點放在「怎樣讓孩子不輸在起跑點上」,而是去思考「怎樣幫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 -

與其將心力花在替孩子「鋪一條路」,不如多去了解自己孩子的性向。 -

從孩子入學開始,媽媽就要將教育的「主導權」交棒到老師手上,去認真充當老師的「助教」,全力支持、配合老師工作。 -

以「久久滿足久久愛」的思維模式,不慌不懼自己和孩子的「不滿分」。 -

-

以下為刊於三月份由廣州日報報業集團所主辦的「東方國際育兒教育」月刊,編輯張冬兒對郜好的採訪稿

做好媽媽,做好自己-

郜瑩簡歷 -

●海峽兩岸第一個單身走訪大陸五十四個少數民族地區,以及大陸分布於15省19市88所大學的人 -

●出版了育兒類及散文類書籍30餘部 -

●育兒雜誌的專欄作家,新浪育兒博客著名博主 -

●台灣電視台、電台的資深主持人和節目製作人 -

●台灣台北市立圖書館駐館作家、寫作班指導老師 -

●育兒類、心靈類演講家 -

-

郜瑩,一個勇敢而又非常有才華的女子。之所以叫郜媽,用郜瑩的話來說就是:「『老鳥媽媽』告訴『新鳥媽媽們』一些育兒的故事,給新手媽媽們打打氣」。一句話,就表現出一個媽媽的資深經驗和幽默風趣。 -

儘管郜媽擁有很多讓人羨慕的經歷和榮耀,但她卻認為自己最得意的作品是她的一對孩子。目前在紐約Pratt藝術學院念研究生的兒子和已拿到營養師與中醫師執照並在準備美國針灸師執照考試的女兒,讓一直擁有大量育兒工作經驗的郜媽更有著強大的說服力。就是這樣的一位媽媽,願意和廣大媽媽們分享自己的育兒經驗和樂趣,不管是出書還是寫博,都讓新手媽媽們感受到了一種「寓教於樂」的味道。郜媽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無論是成功的還是失敗的經驗,都很老實地向媽媽們坦白並支招,指導媽媽們怎樣從成功例子中獲取經驗,又怎樣從失敗例子中避免錯誤,站在媽媽們的角度出發,從她們的難處出發,娓娓道來育兒的秘籍。長期在電台、電視台製作與主持親子節目的大量積累,加之在子女教養方面的成功實踐,郜瑩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而又行之有效的家教理論,在台灣家教領域聞名遐爾。她近年來撰寫的一系列家教類書籍多次在台灣登上暢銷書排行榜,便是佐證。 -

每個孩子都是這個世界上最獨特的,那麼面臨的教育問題也只有對症下藥才能真正達到效果。也許不少媽媽在養育寶寶的前後都有大量充電,但真正面臨自己寶寶的教育時卻做不到理智地愛,理智地教育,因此郜媽說:做好媽媽的同時做好自己,這樣才能輕鬆處理各種各樣的教育問題。養育孩子的同時也正是父母自我成長的時候,做好媽媽,做好自己,也許是所有媽媽們都應該共勉的。 -

C =cookie worldG =郜瑩 -

C:您曾經走遍了中國大陸54個少數民族地區及分布於15省19城市88所高校,這些經歷中您最大的體驗是什麼? -

G:驚訝少數民族的傳統教育,早就與「國際教育理念」接軌,如寓教於樂,讓孩子在做中學、玩中學;重視孩子的品德、生活美學、情緒管理、因材施教、環保觀念的培養教育。在對少數民族文化觀察的過程中,體會到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重要的不是提升他知識才藝層面的能力,而是要加強孩子對自我的認知,建立其對發現自我肯定自我的信心。 -

在走訪大陸大學過程當中,最讓人羨慕的就是大陸大學校園之大;在一些具有悠久校史的學校中,感受到與「歷史」並行的驚喜;大陸學校的講座很多,可以聆聽到許多國際大師級人物的演講。(據說有許多台灣人經常坐飛機至上海北京等地專為聽大師級的講座呢!) -

大陸學生較台灣學生用功學習的精神,也是我所驚嘆的。台灣的孩子因為可供選擇的學習管道太多(可留台灣或至大陸讀書或到其它國家進修或參與社會大學進修),反而讓他們不珍視學習的機會,而許多大陸的孩子是想藉讀書學習來改變生命,這種精神是早期我們做學生時代的「愛拼才會贏」的老台灣精神。 -

C:作為曾經獲過台灣電視節目金鐘製作獎的主持人,您認為少兒節目更應該注重給予孩子什麼呢? -

G:品德教育、生活美學修養、對真善美的追求和夢想、熱愛生活及對生命尊重的態度。 -

曾觀看內地一些兒童節目,很欣賞一些談話性的教育節目,覺得雖然畫面只是對談形式,有些不合乎電視節目要求的「聲光效果」,但談的主題都是很實際的父母們所關心的教育話題,且邀請的來賓不僅是常只停留在談理論的「學者」,還有實際從事教育工作的專家,以及一些能坦言自己不足之處和能提供好方法的媽媽們。 -

C:如何理解「做好媽媽,做好自己」? -

G:目前書市上到處可見教導家長如何培養尖子生、優良生,以及提高孩子智商情商等各種育兒書,這些書公說公有里婆說婆有理,弄得爸媽們很緊張,有無所適從之感,唯恐自己少做了哪一樣,或做得不夠「模範」就會「對不起孩子」,我自己曾經歷承受過這種壓力,在設法將自己脫離這種教養壓力的困境下,琢磨出一套只需「用心」不需「用力」,在「做媽媽的同時也能做自己」的教育孩子方式。 -

我將新書《巧媽咪NEW一下》中這本書歸類為「給媽媽的勵志書」,也就是替媽媽鼓鼓掌,豎大拇指說:你很棒!並安慰媽媽說:放輕鬆、不必緊張,你不需做得很模範,也無需要求你的孩子是個模範生;孩子是棵樹,你要有耐心等他慢慢長;孩子不壞,他只是在長大。提醒媽媽:想要孩子改變,先要肯從改變自己做起!勸媽媽:面對孩子心情與管教都不防放悠著點。 -

C:您提出的「子職教育」是怎樣的教育呢?包含有哪些方面的內容呢? -

G:「子職教育」就是教育孩子去了解和學習他做孩子應盡的職責。 -

孩子應盡的職責是什麼?一是學習對自己的言語、行為負責;二是學習對自己的學業負責。父母不要讓自己成為孩子的「左右手」,全包下孩子一切生活、學習所需;也不讓自己成為處處要「仰看」子女臉色行事的「下人」。 -

C:對於「孩子也是父母的老師」您有什麼獨特的見解? -

G:其實也就是要做好媽媽,做好自己的延伸吧!讓父母肯「成長學習和改變「的動力,就是「愛孩子」,某種程度來說孩子就是向父母不斷提出問題和質疑的老師,催逼著父母天天學習努力向上。總的來說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成長是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的過程。 -

C:作為一個旅遊愛好者,您帶孩子外出旅遊時會給予孩子什麼樣的教育指導? -

G:我將「親子旅遊」的界定,就是「陪孩子玩」,是用來增進親子關係的活動,在旅行時孩子是老大,他引導我如何以遊戲的精神和孩子的心靈與眼睛,去享受旅行、體會浪漫、重新做一次孩子,完全沒有特意去指導他們什麼,就只是「陪」他們去玩,去開眼界、長膽識、練耐力、放任讓他們跟陌生人打交道、嘗陌生食物、感受自然萬物的興敗榮枯……孩子所累積的旅行經歷,自然就會化為滋潤他們生命的養分,供他們玩出自己的大山大水。 -

C:在孩子的教育中,您認為父親和母親的角色如何分別定義? -

G:父母唯一要遵守的共識就是:雖然家中要有分別唱「黑臉」與「白臉」的,但雙方一定要堅守共同的教育原則。至於在角色扮演上卻不必有一定的準則,端看父母的性格特質和工作性質,男人婆的媽媽可以做「嚴父」,個性溫柔細膩的爸爸可以做「慈母」;提供孩子方向建議的「明燈」,未必一定是傳統觀念中的爸爸,端看父母哪一方見多識廣,但無論如何父母任何一方都不能在教養孩子上缺席。-


推薦閱讀:

中國古代經典謀略18
經典醫院對聯大全
中秋節祝你快樂經典語錄
經典命理精華口訣集錦
現實的人生經典經綸【轉】

TAG:經典 | 語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