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古人七夕乾的事:晒晒衣服晒晒書,穿針引線乞個巧啥的

七夕真是太熱門了,這已經是連續第三年講到它了。第一年的《【七夕特輯】還原一個真實的傳統節日 | FFF團嚴肅出擊》里講了傳統七夕節,第二年的《牛郎織女為什麼還沒分手?這該死的傳說,你們竟然覺得是愛情!【七夕後特輯】》里講了牛郎織女傳說的本質。今年就講講古代七夕風俗吧!

與傳說無關的「曝俗」

這個風俗至少在南北朝時已經是非常重要的七夕內容了,在《世說新語》里記載過兩個相關的小故事,都非常有趣。

1 郝隆七月七日出日中仰卧。人問其故?答曰:「我曬書。」

2 阮仲容、步兵居道南,諸阮居道北。北阮皆富,南阮貧。七月七日,北阮盛晒衣,皆紗羅錦綺。仲容以竿掛大布犢鼻褌於中庭。人或怪之,答曰:「未能免俗,聊復爾耳!」

——《世說新語》

第一個故事就是成語「袒腹曬書」的出處,而兩個故事合起來講的就是當時七月七日所流行的「曝俗」,即晒晒衣服,晒晒經書,目的是除蟲除穢。

宋 佚名《槐蔭消夏圖》

宋 李嵩 《水殿招涼圖》

「曝俗」可以說與牛郎織女的故事毫無關係,而是體現了十分生活化的場面。而成書於東漢的《四民月令》中所記載的七月七日習俗也與傳說無關。

(七月七日)可合藍丸及蜀漆丸;曝經書及衣裳,習俗然也。作干糗,采葸耳。

——《四民月令》

由於此書主要記錄農事,所以內容就更顯得更有鄉村化的場景了。除了「曝俗」還有製作乾糧與治病強身藥丸的內容,可見這些習俗是完全由季節決定的。

從東漢的農事場面到南北朝的文人逸事,明顯可以看到「曝俗」逐漸鼎盛,到了不分階級都十分盛行的地步。

豐富多彩的「乞巧」

除了過於生活化而缺少賣點,讓現在即便古風愛好者也甚少願意去追隨的「曝俗」,「乞巧」就顯得討人喜歡多了。

《月曼清游圖冊》·七月「桐蔭乞巧」

「乞巧」是一種隱含祈願內容的七夕風俗,但是形式比較多種多樣。常見的有穿針這樣的動手項目,養蜘蛛通過結蛛絲的疏密判斷的占卜項目,還有直接用瓜果設祭台這樣的祈願項目……這些項目在不同時期流行不一,但也常見一起舉行的。

乞巧樓 宮中以錦結成樓殿,高百尺,上可以勝數十人,陳以瓜果酒炙,設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嬪妃各以九孔針、五色線,向月穿之,過者爲得巧之候。動清商之曲,宴樂達旦,士民之家皆效之。

蛛絲卜巧 帝與貴妃,每至七月七日夜在華清宮遊宴。時宮女輩陳瓜花酒饌列於庭中,求恩於牽牛、織女星也。又各捉蜘蛛閉於小合中,至曉開視蛛網稀密,以爲得巧之候;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間亦效之。

——《世說新語》

五代 佚名 《乞巧圖》

很多人以為「乞巧」多是女紅之間的比拼,其實還有如將針放在一碗太陽暴晒過的水裡,通過倒影判斷這樣的項目,可以說是更偏向於虛無縹緲的比拼依據。

所以「乞巧」中女紅並非最終的目的,因為以前的女子價值多衣服在女紅上,所以七夕更像是一種女性對自己幸福的起祈禱:祈禱自己心靈手巧,祈禱婚姻愛情順遂。而在諸多記載里,宮中女眷更是對此十分看重,甚至已添了乞求君主垂愛的色彩。

相聚有期的「鵲橋」

在文人對於七夕的描寫里,往往還增加了對於相距的期盼。因為無論牛郎織女的故事內核如何,每年七月七日的相聚是非常重要的部分,也是七夕節的主要流傳寓意。但是對於交通不便,且多需要離家在外的人來說,大部分的哀愁就來自於離別與思念。

明代灑線綉鵲橋相會圖經套

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七夕鸞扇斜分鳳幄開,星橋橫過鵲飛回。爭將世上無期別,換得年年一度來。

——李商隱

在李商隱十分著名的《夜雨寄北》里,歸期難定,所以充滿了對相聚的期盼和分離的哀愁。而到了他的《七夕》里,這些等待就化作了對傳說故事的艷羨。對於這些文人來說,牛郎織女至少有可以期盼的相距,遠比無窮的等待來得圓滿。

壬申閏秋題贈烏鵲 繞樹無依月正高,鄴城新淚濺雲袍。幾年始得逢秋閏,兩度填河莫告勞。

——李商隱

所以當某年閏七月的時候,因為有兩個七月七日,更激發了詩人心底的情緒。而當時他的妻子王氏在漫長等待中已經去世了,所以他改而希望有情人可以團聚。

這樣將七夕化用為相聚的做法,在詩詞中也並不罕見。

開放與保守中的反「七夕」

七夕也並不是一直如此討人喜歡的,除了之前在《牛郎織女為什麼還沒分手?這該死的傳說,你們竟然覺得是愛情!【七夕後特輯】》里說過的傳說故事的先天不足,有許多大膽的古人就提出過與七夕相悖的觀點。但是儘管立場都是逆反七夕,但是表現出來的內容卻不盡相同。

鵲橋相會 成扇

比如唐代女詩人魚玄機就有過如今看來都顯得驚世駭俗的詩句。

今日喜時聞喜鵲,昨宵燈下拜燈花。

焚香出戶迎潘岳,不羨牽牛織女家。

——魚玄機《迎李近仁員外》

前面說了,七夕很大部分的祈願是女子將自己命運寄托在虛無縹緲的星辰傳說上。而魚玄機顯然是將這些視作無物,大膽袒露自己的正當慾望,將女子的命運牢牢抓在了自己手裡。

明人仿仇英《漢宮乞巧圖》卷

同樣是唐代,著名詩人杜甫對七夕風俗的反對就顯得保守多了。

牽牛出河西,織女處其東。萬古永相望,七夕誰見同。神光意難候,此事終朦朧。颯然精靈合,何必秋遂通。亭亭新妝立,龍駕具曾空。世人亦為爾,祈請走兒童。稱家隨豐儉,白屋達公宮。膳夫翊堂殿,鳴玉凄房櫳。曝衣遍天下,曳月揚微風。蛛絲小人態,曲綴瓜果中。初筵裛重露,日出甘所終。嗟汝未嫁女,秉心郁忡忡。防身動如律,竭力機杼中。雖無姑舅事,敢昧織作功。明明君臣契,咫尺或未容。義無棄禮法,恩始夫婦恭。小大有佳期,戒之在至公。方圓苟齟齬,丈夫多英雄。

——杜甫《牽牛織女》

詩中提到了許多七夕風俗,但多持鄙夷態度,還對這個傳說故事頗多質疑。所以詩人儘管了解女子乞巧的目的何在,但是他所提出來的解決辦法則沒有突破他的時代,依然是勸誡女子精於女紅、侍奉姑舅,將男女關係比作君臣,如同相信天子皆明君一樣相信丈夫皆英雄。

由於杜甫頗多了解民間疾苦的詩句,並非不了解女性之人,所以這首詩可能是從另一個角度折射當時女子對於命運無從反抗、只有順從的天生悲劇。

究竟該不該反對七夕「情人」節?

這段是另外加的。因為在網上看到很多將七夕不是情人節這個話題快刷成了邪教,就像古代服飾里總有人拿著左右衽扣帽子一樣。

節俗當然並非一成不變的,七夕節也可以變成是情人節,但是我的個人主張是不希望這建立在對傳統節日的誤讀上。

同樣的,「七夕不是情人節」只有7個字,背誦起來太簡單了,但是將這7個字當作大棒揮舞的人又有多少真正了解七夕呢?1+1=2多簡單啊,幼兒園小朋友都會,但是有幾個人會證明這個公式?

每一個結論宣之於口很輕鬆,但別忘了,你可能只是個傳話筒,甚至不是一個合格的傳話筒。

筆記本

  1. 古代七夕有曝俗、乞巧等風俗,有的風俗是與季節有關,與傳說無關;

  2. 以女性為主要角色的乞巧風俗,本質是女性對於自身命運的祈願;

  3. 七夕在文人筆下還會作為相聚有期的意向表現;

  4. 古人就有反七夕的聲音,但是出發點卻有所不同

  5. 七夕如今被宣傳成情人節,有它被誤讀的一面,也有節俗變遷的一面。

______記這些就好了

推薦閱讀:

奶奶把打折衣服改給孫子穿,卻打造了一個時尚icon
哪種洗衣粉最好?
郭元鵬:每年2600萬噸舊衣服何去何從?
【實用】白襪子太臟、白衣服變黃,這麼洗能煥然一新!
#穿衣指南# | Facebook之後的最大IPO來了,我卻只關注人生贏家Miranda Kerr

TAG:衣服 | 古人 | 七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