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社會盛行的「乾爹」文化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變遷,一些詞語的原本含義往往會發生一些意想不到的變化。比如「乾爹」一詞,在傳統上,乾爹只是「義父」的俗稱。非本生之父而拜認為父者名者,叫做乾爹。而現在,原本單純的擬制血親關係現在卻有了一層說不清道不明的曖昧。
越發泛濫的「乾爹文化」
從早年港澳娛樂圈的潛規則,到紅十字會郭美美事件,「乾爹文化」迅速自娛樂界向社會蔓延,甚至很多女人為了需要,會不止一個乾爹。而這種年輕女性攀乾親的風潮,自古就有。
古時候的宮廷,剛進宮的宮女除了靠漂亮之外,還要拼家世背景。如果只有漂亮娘家沒有人,那一旦失寵,那下場會很慘。這時候,聰明的宮女就會認乾爹,認有權勢的人為乾爹,上至大臣下至得寵太監,都可認作乾爹。以擬制血親的方式穩固雙方的關係,拉來強勢的「乾爹」做後盾,在宮廷鬥爭中也就更有把握。
以一點個人尊嚴為代價就可以換得很多現實好處,認乾爹也不是女性的專利。拜乾爹是清代官場中拉攏關係、攀附權貴的重要方法之一。在拜乾親者當中,品行低下、長於鑽營的所謂「十鑽千拜之流」尤多。在古代官場,為了博取上位的機會,極盡厚黑之學使出渾身解數,認乾爹反而成為一門本事,一般人能認到一個牛逼哄哄的「乾爹」嗎?
「乾爹文化」的早期記載
歷史上有關乾爹的最早記載,就是西周早年很有傳奇色彩的周文王和他的義子,比如《封神演義》中的雷震子,當然這些是無法考證的不靠譜說法。然而之後東周時期成書的《詩經》,卻用一個形象的比喻,極為露骨地揭露了早期「乾爹文化」的實質內涵。
《詩經·小雅·小苑》有云:「「螟蛉有子,蜾蠃負之」。螟蛉是一種綠色小蟲,蜾蠃是一種寄生蜂。蜾蠃常捕捉螟蛉存放在窩裡,產卵在它們身體里,卵孵化後就拿螟蛉作食物。古人誤認為蜾蠃不產子,餵養螟蛉為子,並以此為典故,「螟蛉」在古代漢語里成為乾兒子的代稱,這也從反面說明,收養者正如同蜾蠃,並不純粹出於慈悲心腸。
「認乾爹「的習俗並不完全是負面的,有很多無子女者出於養老方面的考慮,這是人之常情。但是也有很多為了現實利益之爭而收乾兒子或者認乾爹,這種關係其中到底有多少真情,也怕只有當事人知道了。
認個義子做打手
認乾爹、收義子,其實並不完全是乾兒子撿便宜,從功利的角度講,更多的是一種互利互惠、各取所需的好買賣,乾兒子因乾爹而得勢,乾爹也有了一個「忠心耿耿」的好打手。
比如武聖關羽,在今天祭拜關羽的關帝廟中,為關羽塑造的金身背後一般都有兩員大將,一個是貼身保鏢周倉,一個是他最器重的兒子關平。這關平就是關羽收養的義子,其父子情誼至今被傳為佳話。
收義子也是古代軍隊中常見的拉幫結派的手段。《隋唐演義》中描繪出的第八條好漢、忠心耿耿保大隋江山的靠山王楊林,歷史上麾下義子何其多。他一旦看到哪個年輕將領武藝、智謀出眾,是可造之材,就將他收為義子。連後來大唐功臣秦瓊也做過他的十三太保。
把收義子的方法玩得登峰造極的就是引發安史之亂的安祿山。安祿山也是乾兒子出身,他曾被幽州節度使張守珪收為養子,自己發達了之後,建立了一支被稱為「曳落河」的「義兒軍」,高達八千人之眾。乾兒子數量多到性格嚴謹的司馬光都感覺不可思議的地步。這種成建制的「乾兒子」群體可謂是開歷史之先河。
身份等級社會的「人治」流毒
「乾爹文化」的盛行,與古代封建社會的身份等級制度有關。身份卑賤者難以為官,而朝中有人則好辦事,攀一個好親戚,認個乾爹,就能一定程度上擺脫「黑五類」的成分。
比如三國的風雲人物曹操,他的崛起很大程度上與他的家族認了一個好乾爹有很大關係。曹操的家族原本只是一介草根,雖然曹操的父親傍上的是一個太監,但是卻掌握了通往上流社會的鑰匙,年紀輕輕地就當上了洛陽的北部「區警察局長」。而白手起家的「劉皇叔」此時還在賣草鞋,夢想一番事業,有沒有好乾爹的差距一下子就顯出來了。
明末的閹黨也是一例,閹黨魁首魏忠賢在皇帝面前極為受寵,自然有一批勢利小人拍馬屁,朝廷上許多文臣武將、地方上的官員都紛紛投靠了魏忠賢,稱什麼「五虎」、「五彪」的,厚顏無恥的叫魏忠賢乾爹。這個「乾爹」當然也不虧待他的乾兒子們,再說他自己也的確需要這樣一批死心塌地的爪牙,於是他將「五虎」、「五彪」等人紛紛換上朝廷和地方上的高級職位。這就形成了以魏忠賢為首的一個「閹黨」,完全把持了朝政,小皇帝現在只是一個擺設了。
「乾爹」的家業不好繼承
當然乾兒子也不是那麼好當的。被認了乾兒子繼承了家業之後就會面臨一個糾結的問題,原本的親爹該是個什麼地位呢?這問題擺在那些憑義子身份即位的皇帝身上尤其尷尬。
明朝的嘉靖皇帝就是乾兒子出身。他從未謀面的乾爹的封號是「皇考」,而他的親爹朱祐杬的封號叫「本生皇考」,「本生」就是親生的意思。嘉靖皇帝聽著覺得渾身彆扭,有叫自己爹是親爸爸的嗎?為了給自己的親生父親正名,嘉靖皇帝主張取消封號之中的「本生」,這種違反禮制的做法引起朝野上下的一直反對,把整個大明朝鬧得雞飛狗跳。
有時候繼承了家業的乾兒子也比較危險。比如日本戰國時期的豐臣秀吉老來得子,而當時他的乾兒子兼親外甥豐臣秀次已經繼承「關白」大位,乾兒子哪裡有親兒子重要呢?豐臣秀次於是被迫自殺,豐臣秀吉用鮮血鋪平了給親兒子上位的道路。
中國倒沒有發生這樣極端的例子,但是義子與親自難以共容的事例不勝枚舉。三國時期的劉封就是一個典型的悲劇,雖然沒有上位的野心,但是在劉備病危之時,諸葛亮擔心劉封「剛猛難治」,於是找茬料理了他。還有需要親子為了更多的繼承財產份額,對義子百般排擠。
「乾爹」與利益孰輕孰重?
認乾爹、收義子在中國傳統社會裡,是很普遍的現象。拋除一些社會風俗方面的收養,為什麼那麼多執迷於官場利益之爭的人也盲目地追求認乾爹、收義子呢?這與中國傳統的血緣觀念有關。
因為在傳統社會,關係再近也抵不過血脈親情,因此沒有血親關係的人喜歡用結拜、收養、認乾爹的「擬血親化」、「准血親化」方式來確定雙方的關係,如果沒有一層這樣的血緣關係,就叫人放心不下。那些想通過認乾爹的方式獲利上位的,通過這樣的方式就披上了一層道德的外衣,誰違約誰就先承擔社會道德層面的譴責。
當然,在那些利益熏心之徒眼中,這點薄薄的道德譴責又算的了什麼呢?當別人的乾兒子,本身就和贅婿一樣,在社會上沒什麼好名聲,還在乎這些?於是坑「乾爹」的事情,古今都不鮮見,指望道德來約束追名逐利之心,徒增笑爾。(文/劉典)
推薦閱讀:
※朱敬一|你真的會逛博物館嗎?
※翡翠寶石文玩文化知識第72期:漢字的維基百科知識(中)
※海上絲綢之路與東南亞國家歷史文化(一)
※布迪厄的文化資本:有文化有什麼用?
※弘揚傳統文化 傳承優良家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