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並非越低越好(健康關注)
糖尿病患者普遍比較重視血糖過高,對低血糖症往往知之甚少,認為血糖控制的越低越好。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附屬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醫師荊丹清說,糖尿病患者主要併發症之一,是因低血糖症而導致突發昏迷。有些患者已經70多歲了,仍要求空腹血糖降到5mmol/l以下,餐後兩小時血糖一旦超過8mmol/l,就認為血糖控制差,甚至自己加大藥量;還有一些患者血糖已經達到良好,仍自行加用胰島素,結果導致低血糖,其實低血糖症有時比糖尿病更可怕。荊丹清說,血糖指的是血中的葡萄糖濃度,它是提高機體代謝能量的重要物質,其中90%是供應大腦的需要。發生低血糖症時,機體缺乏糖提供能量,很多代謝活動受到抑制,特別是發生嚴重低血糖而未能及時糾正時,大腦由於缺乏糖提供能量會導致永久性神經系統損傷甚至致死。「糖尿病是以血糖增高為特點,目前血糖控制的理念是降低高血糖、防止低血糖、減輕血糖波動。」荊丹清說,近年有醫學證據顯示,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同時合併嚴重併發症時,血糖控制過低較血糖一般的患者死亡率增高。其原因可能在於,當患者血糖控制嚴格時,易發生低血糖。當機體出現低血糖時,會分泌腎上腺素等激素升高血糖,但這些激素在升高血糖的同時也會促使血管收縮。老年患者普遍存在動脈粥樣硬化,血管狹窄等癥狀,心腦等重要臟器供血不足。當發生低血糖後,血管在既往已經狹窄的基礎上進一步收縮,可能會誘發心腦血管梗塞而危及生命。荊丹清提醒說,糖尿病患者要在醫生指導下,根據自身情況確定血糖的控制標準,尤其是高齡糖尿病患者,控制標準可適當放寬。如合併嚴重的心腦血管併發症,空腹血糖控制在7mmo/l左右,餐後兩小時血糖控制在10mmol/l左右,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7%左右都算正常。荊丹清說,為了防止低血糖,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養成定期監測血糖的習慣,如近期生活比較規律,未調整藥物和治療方案,每周最少監測血糖兩次以上;如果近期調整了降糖葯,則應加大測血糖的頻率。夜間發生低血糖往往是非常危險的,有的甚至會因為低血糖而在睡夢中失去生命,因此要特別注意睡前及半夜2點左右的血糖。如果生活習慣發生了改變,或是由於其他原因發生身體不適時,也應加大血糖的監測頻率,注意此時血糖是增高還是降低,適時調整降糖葯的應用,避免血糖過低或過高發生嚴重危險。同時,很多老年患者有服用保健品的習慣,有些保健品雖然沒有標明但其中含有降糖藥物的成分,服用後會出現低血糖。因此,服用保健品不僅要挑選正規廠家的產品,而且要諮詢醫生是否可以服用。荊丹清強調說,低血糖早期癥狀以植物神經尤其是交感神經興奮為主,表現為心悸、乏力、出汗、面色蒼白、震顫、噁心嘔吐等,嚴重的會出現意識模糊、精神失常、肢體癱瘓,大小便失禁、昏睡、昏迷等中樞神經系統表現。值得注意的是每個病人的低血糖表現並不完全一樣,尤其是老年患者較年輕患者對低血糖的感知減弱,有些患者血糖已經很低了,但並沒有出現低血糖反應而直接進入昏迷狀態,如果救治不及時,就會危及生命。因此,糖尿病人出現低血糖時一定要及時搶救,患者家屬應該懂一些低血糖的家庭處理方法。
推薦閱讀:
※我全程見證了地圖生成(關注·我在科技一線⑤)
※家中風水別不懂就覺得無所謂,其實大有講究,還是關注一下吧!
※一呼一吸,每天都關注了嗎?
※種族配額歧視華裔?(僑界關注)
※本月,你和你的夥伴將在此關係中做出關鍵改變,在未來很長時間中根本性地加強你們的聯合。一切開始於交流溝通。水星在你的夥伴宮繼續逆行,一直到5月22日。雖然水逆最開始會帶來誤解,但是最後會使你們關注到雙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