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楊明臣:如何寫好小楷

中國書畫藝術共享與傳播平台

往期文章推薦

天博百年,鎮館之寶范寬《雪景寒林圖》隆重登場,僅展13天!

篆書展來了,看看這些獲過大獎作者的篆書作品(附:全國第三屆篆書作品展徵稿啟事)

【名家談藝】劉洪彪:書法形式需要創新

【論壇】劉正成:漢字藝術、漢字水墨與書法的關係

【拍賣】華藝國際2018春拍:祝允明《行草詩詞卷》以4197.5萬元成交

【品鑒】《韭花帖》書寫中的空間自覺

【欣賞】「西泠八家」之錢松

【講堂】楊明臣:如何寫好小楷(6)

【書壇名家】周俊傑: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聚焦】天津畫院又增新址

【欣賞】宋人的楷書是啥樣的

【觀點】邵大箴:當前美術批評存在的問題

【品讀】被日本人稱為現代書法之父的中國人

【畫壇名家】周京新的水墨世界

了解更多書畫資訊,請識別上方二維碼關注我們

楊明臣:如何寫好小楷(10)

小楷的結字

(一)結字的幾個突出特點

結字方法與用筆方法在書法中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前人有強調用筆的,也有強調結字的。就好比建築物,用筆是梁、棟、磚、瓦等具體構件,結字是各部件的空間搭配、排列組合以及整體的穩固美觀問題。其實,用筆和結字這兩方面在本質上是一體的,因為具體點畫以及它們之間的起落銜接是用筆,而點畫的組織搭配卻是結構。寫每一筆都離不開用筆,而用筆要服從結構的總體安排,它們是互相依存的整體,但同時又有區別,各有獨立的法則。

關於楷書的結字問題,我們的書法先賢已經作過深入的研究,有許多精闢的論述。被稱為「結構大師」的唐人歐陽詢有《結字三十六法》,清代的黃自元進一步擴展為《楷書結字九十二法》,科學地總結了楷書的結字規律,基本囊括了楷書的結字方法。在具體運用這些法則時,小楷和大楷又有所區別。小楷因字形較小、點畫細微, 起收銜接往往不能像大楷的提按頓挫那麼明顯,結構布排也不能像大楷那樣嚴整。縱觀古人小楷經典,其結字有以下幾個突出的特點。(見圖一)

圖一

一是統一性。即在一個字乃至一幅字當中,應保持相對統一的筆調,不可出現過於粗壯或過於纖細的筆畫,以免破壞作品整體的統一性。筆畫之間要連貫照應,互相「抱團」,勿使一筆遊離於外,孤立無靠。唐孫過庭《書譜》中的「一點成一字之規,一字乃終篇之准。違而不犯,和而不同」,講的正是在變化中求統一、在統一中有變化的辯證關係。只有如此,才能使作品主格調鮮明,不出現雜亂、散亂的毛病。

二是穩定性。即字形端正,重心穩定。不管字的筆畫是多少、主筆是正是斜,在書寫時都要安排得體,找准重心,不使其出現東倒西歪或過疏過密的情況。

三是舒展性。小楷最忌寫得拘促壅塞、眉眼不分。章法上的茂密是可以的,但字形結構擁擠卻是不好的。北宋蘇東坡在《論書》中說:「凡世之所貴,必貴其難。真書難於飄揚,草書難於嚴重,大字難於結密而無間,小字難於寬綽而有餘。」舒展寬綽是小楷結字的一個重要特點。因字小,容易使筆畫擠在一起,雜亂無序,令人生厭,故必須注意點畫清晰到位、結體疏朗開闊,這樣才能使小字生出大氣象。

四是靈動性。清王虛舟在《論書剩語》中說:「作蠅頭細書,須令筆勢紆餘跌宕,有尋丈之勢乃佳。」要通過靈活豐富的用筆和精心巧妙的結字,把字寫得多姿多彩。書寫時要充分注意到輕重、斂縱、偃仰、揖讓、穿插、避就等各種矛盾關係,使字字富有精神,有鮮活的面貌,有能語能動的感覺。

(二)結字的幾種結構

漢字是中國特有的文化符號,是形、音、意的結合,從結構上看主要有獨體字結構、左右結構、上下結構、左中右結構、上中下結構、包圍結構等。這些字在寫法上都有特定的規律,歷代善書小楷者在處理同一個字的結構時,儘管有微小的差異,但大體上還是遵循這些規律的。

獨體字指一個漢字的單個形體,不能分開,不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形體組成的字,如「中」、「大」、「田」等。在結字時首先要明確主筆,分清主次關係。主筆是在一字之中起支撐、平衡作用的主要筆畫。清劉熙載在《書概》中說:「主筆有差,則余筆皆敗,故善書者必爭此一筆。」因此在書寫時要賦予主筆以突出的位置、最強的力度,使之成為提綱挈領的中心筆畫,次要筆畫都要與之配合呼應。在獨體字中,凡是寫在字的頂部、中部及底部的長橫畫和寫在字中心的豎畫、豎鉤、斜鉤、彎鉤、撇畫及捺畫等都被視為主筆。

上下結構的字由上下兩部分組成的字,一般來說上下兩部分不是完全均等的,即使有基本相等的,也更多的是有上大下小、下大上小、上寬下窄、上窄下寬等變化的。「寶蓋頭」在上以及上停為主的字,如「家」、「軍」、「罪」、「買」等,上停宜寬、下停宜窄,有下蓋之意,謂之「天覆」;凡以下停為主的字,下部宜寬、上部宜窄,如「蓋」、「志」、「孟」、「皇」等,下部要穩托上部,謂之「地載」;凡上、中、下三停的字,上下宜寬、中間宜窄,上下部要扁,布排均勻,如「意」、「章」、「棄」、「藜」等;凡上停筆畫繁多的字,上停宜寬博、下停宜緊密,如「驚」、「鸞」、「葉」、「覽」等,如美人大髻,又如戴笠而行,穩重婀娜。(見圖二)

圖二

左右結構的字由左右兩部分組成,要根據具體的某一個漢字左右兩部分的自然比例關係來確定書寫時採用何種適當的結字方法,可分為左右分疆、左讓右、右讓左、左高右低、左低右高等多種結構形態。凡左右兩部分筆畫較多且大體相似、字體成方形的字,多採用分疆法,使左右兩部分大體上高下相等、輕重相均,如「願」、「輔」、「體」、「龍」等;凡「口」部在左宜靠上,在右宜靠下,如「鳴」、「唯」、「和」、「知」等;凡「阝」旁在左宜靠上,在右宜靠下,如「陶」、「除」、「卻」、「都」等;凡左停筆畫少而小者宜齊其上,形成上平右重的賓主關係,凡右停筆畫少而小宜齊其下,形成下平左重的主賓關係,如「頌」、「曠」、「教」、「微」等;凡左、中、右三停字,或以中停為主,如「衡」等,或以左右停為主,如「辨」等,當視其筆畫多少而定,相互揖讓,書寫時每部分都要窄,互相靠緊,伸縮交叉,渾然一體又錯落有致,切忌疏鬆渙散、左右均等、上下齊平。(見圖三)

圖三

全包圍、半包圍結構的字全包圍結構的字基本上呈四面封閉的「框」形,其形狀有方、有長、有扁,如「田」、「園」、「四」等。所有帶「框」的字在書寫時兩上角要基本取平勢,四邊稍向里讓,比其他字的外沿要小,四角不能完全封死,也不能到處透氣,一般橫畫和豎畫要有一處不完全接上,留出一角透氣。半包圍結構字的形態很多,有上包圍、左上包圍、左下包圍、右下包圍、下包圍等。上包圍結構的字中,「門」、「冂」框所包圍的字,上角宜平,外框宜直,左豎為賓,右豎為主;「幾」字框所包圍的字,如「鳳」、「夙」等,上角宜左低右高,外框上部方正,下部外展。下包圍的字,如「幽」、「函」等,下部要寬而穩,如筐托物;左上包圍的字,如「右」、「厥」、「居」等,字頭佔據了左上部位,被包部分要向右下安置,以保持重心平衡;右上包圍的字,如「氣」、「司」、「勿」等,被包部分應稍向左出,顯得重心穩固,又形態生動;左下包圍的字,如「巴」、「毛」等,主筆綿長圓轉,要寫得飽滿圓潤,有承載感,被包部分可稍高出,但不宜寬大。漢字結構極為豐富,同一字形、同一偏旁部首在寫法上也有許多變化,靠例字難以窮盡,需要作者舉一反三,熟中生巧,隨形就勢,靈活運用。

(三)結字的幾對重要的矛盾關係

對於小楷字的結構,要從單個字、重複字,乃至一幅作品中上下左右字的關係進行整體考慮。在多年的臨習與創作中,我認為有幾對重要的矛盾關係要注意把握。

一是寬綽與自然的關係。這兩方面都是小楷字所必須具有的特點,既貴寬綽有餘,又貴自然有趣。現在一些常見的書寫毛病是,或字身過長,缺乏古樸;或片面追求寬綽,結字過於鬆散,筆筆不連,四處漏氣;或故意把字身壓扁,失去自然。我們看王羲之的《樂毅論》、王獻之的《洛神賦十三行》和趙孟頫的《汲黯傳》,之所以感覺它們典雅高古,正是因為其兼具了寬綽與自然這兩個方面的特質。小楷字總體上宜扁不宜長、宜寬不宜高,要在有限的空間內寫出寬博舒展的感覺,筆畫安排要多而不擠、密而不堵,但又不能過於刻意地把字都壓扁。漢字本身有長有方、有窄有寬,極為豐富,書寫時該長則長、該扁則扁,隨形就勢,順其自然。如「東」、「西」二字,前者為長,後者為扁,如刻意把「東」壓扁、把「西」拉長,都很難看。

王羲之《樂毅論》(局部)

王獻之《洛神賦十三行》(局部)

趙孟頫 《汲黯傳》冊(局部)

二是縱與斂的關係。縱即大膽放縱,開闊縱逸;斂即沉著收斂,古樸厚重。有高質量的縱筆才能出現挺拔飄逸、舒展開朗的氣象;有高質量的斂筆才能出現高古厚朴的格調,這關鍵在於要用得自然、適度。長筆畫既要果斷落筆、大膽書寫,又要縱而能收,控制自如;同時要根據此筆與他筆、此字與上下左右字的關係,確定縱筆的角度、弧度及長度。斂筆多用於多畫並排或一字收筆,再小的點畫也要注意提、按、收,落筆要安穩,並且安置要准,既要凝重,又要協調。常見的毛病是縱而無收,或輕輕掃過,或隨意甩出,有形無質,安排失當;斂而無形,厚重的筆畫獃滯無神,安排生硬,狀如贅臃。縱與斂度的把握,既取決於眼力,也取決於手的控制力。何處用縱筆、何處用斂筆,眼要看得准,觀念要清晰,要拿捏得准,這都要通過長期的訓練和體悟來解決。

三是斷與連的關係。我們在書寫每一個字的時候,必是一筆接一筆地連貫書寫。但這種連有的是實連,此筆壓彼筆;有的是虛連,意連形不連;有的是兩筆完全斷開,留有一定距離。一字之中,點畫以連為主,以保持字形的完整性和用筆的連貫性,但不能筆筆嚴絲合縫、密不透風,那樣就會有窒息的感覺,也不能多處斷口或斷口過大,那就會到處漏風、聚不住氣。比如寫全包圍的字,「國」、「四」、「園」等字四角只能有一處斷口;寫「用」、「月」、「目」等當中的短橫不能兩邊都斷開,也不能兩邊不靠牆,連前連後均可,只連一邊為宜;寫「永」、「木」、「水」之類的,撇、捺不能都頂住豎畫,也不能都離開,左靠右不靠或右靠左不靠,只靠一邊為宜。(見附圖四)我常看到一些朋友的楷書習作往往斷與連的關係處理得不好,堵得很死和到處漏氣的情況都有。堵得很死的作品整篇獃滯無神,沒有生氣;到處漏氣的作品顯得氣息疏泄,神情散亂。這些都是書寫小楷要努力避免的問題,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解決起來並不是難事。

圖四

四是穿插與避讓的關係。不會穿插必上下左右相脫節,失之於鬆散;不會避讓必上下左右相爭搶,失之於擁擠。古人亦稱穿插為「黏合」,「字之本相離開者,既欲黏合,使相著顧揖乃佳」。比如「忽」、「忠」、「志」是上下離開的字,「輕」、「綸」、「郗」是左右離開的字,在書寫時一定要使相離的兩部分局部有所交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假如畫一個十字交叉線,要使某一點畫穿越中線,穿插到另一方地盤上去,形成交錯銜接的狀態。同時,有的字上下或左右之間需要避讓,有意地把某一邊、某一部位或某一點畫收縮,把空間讓給另一邊使用,以保持字的平衡。如「縫」、「鶴」、「聚」等,都需要在點畫安排上做文章,使之在穿插中有避讓、在避讓中有穿插。有的字筆畫雖然較少,但也要注意穿插避讓關係。比如「寶蓋頭」的點可以與橫鉤脫離,但一般要穿出一些,不能緊緊接在上面;又如「木」的撇畫一般要穿過豎畫稍出頭,不能緊緊相連。

楊明臣,1955年生,河南安陽人。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楷書委員會副主任,解放軍美術書法研究院藝委會委員,空軍美術書法研究院副院長,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特聘教授。作品數十次入選全國專業性書法展,並多次獲獎,2013年入選中國書法家協會「三名工程」大展,多次擔任全國、全軍書法展覽評委。

溫馨說明:我們敬重和感謝原創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無法查獲作者所致,敬請原作者見諒!如有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們將及時糾正或刪除。同類微信公眾號轉載我們發布的文章,敬請註明出處。謝謝合作!

長按識別上方的二維碼關注我們

第一時間了解更多書畫藝術資訊


推薦閱讀:

《魏晉唐小楷集》(原色高清)
小楷源流簡介
上海·劉小晴 小楷《華嚴經》
這小楷美得離譜,不愧為楷書鼻祖
明代方孝孺小楷《默庵記》全卷

TAG:小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