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筆書法也要講「文房四寶」

硬筆書法也要講「文房四寶」

(2010-05-05 17:40:37)

轉載

標籤: 硬筆書法 理論 資料 硬筆書法精品 臨摹 爭鳴 書論 墨跡 書法 書法藝術 文化

當代劉建華臨《聖教序》(選頁)

硬筆書法也要講「文房四寶」 毛筆書法對書寫工具是比較重視的,要求也較高,將"筆、墨、紙、硯"視為文房四寶。硬筆書法作為一門新興的藝術,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但創作出一幅精美的硬筆書法作品也決非易事,它不僅受作者的文化修養、創作水平等因素的影響,而且與硬筆書法創作工具有直接的關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擇善而從。唐代書法家孫過庭在《書譜》中強調書法創作中的「五乖五合」,「紙墨相發」是為一合也,意為「紙墨相宜,筆墨相生」;所以研究、了解、掌握硬筆工具的性能特點顯得尤為重要。我們學習硬筆書法技巧的過程,實際上也是認識、掌握與發揮書寫工具的性能與特長的過程。 隨著各類硬筆書法大賽的不斷舉辦,湧現出來的各類硬筆書法作品,其製作效果也越來越精緻。如用仿拓手法則可體現古碑的神韻,用圓珠筆在銅板紙上創作則可體現秀女嬋娟的褚體書風,用彎尖筆則可去刷一下行草書大江東去的豪放,還有長篇的冊頁、參照封面設計的拼接、甚至還有模仿殘紙的焚燒等製作手法。可見,即使一幅水平較高的作品,如不注意作品的整體效果,在大賽中也是難以取得較好成績的。硬筆書法作品雖不能達到墨分五色,但大可施展現代的工藝流程。硬筆書法作品的製作正迎合了現代樓房居室裝飾要求,讓硬筆書法飛入尋常百姓家成為現代社會的必然需求。從以下列舉的各類不斷更新的硬筆書法工具,就可清晰的看到硬筆書法創作工具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重視。筆者將「筆、墨、紙、印」稱為硬筆書法的「文房四寶」;旨在將此概念的提出,以期拋磚引玉。

筆 在硬筆家族中,筆的種類最為繁多,幾可讓人眼花瞭亂,如鋼筆、記號筆、簽字筆、鉛筆、圓珠筆、熒光筆、竹筆、粉筆等等。每種筆又可分為多種型號及多種顏色;根據筆的不同性能,配以適宜的紙張,則可創作出風格各異的作品。但在使用過程中,仍以鋼筆為主流,其他硬筆工具為輔。其中鋼筆根據筆尖的特點,可分暗尖型、半明型、全明型;又可分為直尖型和彎尖型。目前,國內生產鋼筆的廠家較多,較有歷史的有上海的英雄牌鋼筆,彎尖筆有浙江蘭溪生產的雲山牌美工筆,國外產品以派克筆最為著名。近期浙江蘭溪巨頭公司開發生產的「王者書法筆」,它是我國目前最好的書法筆,它不僅適用於專業硬筆書法家和硬筆法愛好者,而且適合於學生等所有普通書寫漢字的人群。王者書法筆根據書寫效果分為五種功能的書法筆,專業I型、II型、III型,分別是表現小楷、行草等書體的最佳工具;其生產的學生專用書法筆,克服了傳統練習硬筆書法先使用直尖筆,掌握一定技巧後才使用美工筆的弊病,學生一開始練習即可直接使用書法筆,還可作為完成作業的書寫工具,達到學用統一。中國硬壇實力派書家謝非墨先生使用後如是說:「王者書法筆筆尖最容易出筆鋒,它比市場上各種鋼筆,金筆和傳統美工筆、書法筆更能表現漢字點畫之變化;王者書法筆最能表現毛筆書法之韻味,最符合中國人之書寫習慣,最容易發揮書家之藝術風格」。古語云「汲古先修綆」。大家都知道用硬筆臨習古貼是學習硬筆書法的唯一途徑,欲求毛筆書法之神髓,須先求形似,「不求形質,勿言神采」,而用王者書法筆則能把傳統的毛筆法貼、碑刻表現的惟妙惟肖,克服了用硬筆臨習古帖表現難的問題,最能表現毛筆書法之韻味。用王者書法筆臨習古貼,可縮短入貼的過程,王者書法筆是學習硬筆書法藝術的最佳工具。王者書法筆是中國第一個專業的書法筆品牌,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墨 墨水,有紅色、藍色、黑色、紅色等,而由於黑色碳素墨水烏黑閃亮,凝固性強,即使遇水也不易化開,視覺效果好,所以創作硬筆書法作品,絕大部分使用碳素墨水。但使用碳素墨水須注意以下事項:一是最好能在使用前一天吸好墨水,讓其沉澱一下,這樣書寫時出水會非常均勻,不會洇化,立體感強,容易出效果;二是避光保存,以防變質;三是控制好筆墨的吸墨量,不宜吸滿,也不宜太少;四是不同品牌的墨水不宜混用;五是使用前要充分搖勻。目前市場上出售的有上海牌、奧林丹牌等。由於碳素墨水沉澱嚴重,王者書法筆生產廠家正在探索和研究真正「既黑又不堵」的墨水,同時為暫時克服書法筆在使用過程中要堵、要間隙的弊病,他們還專門設計開發出筆尖剔,作為書法筆的配套產品。根據本人創作經驗,如果筆尖出現發乾,則可將筆在涼開水中浸泡幾秒種,然後先在草稿上書寫兩行,待磨色正常後再進行創作,既先進行了練筆,又較前更為流暢潤滑;也有為了表現墨色的變化,用鋼筆同時蘸墨水和清水進行創作的。另外,蘸筆、竹筆等還可直接蘸毛筆用的墨汁進行創作的。 紙 隨著印刷業的迅猛發展,紙的種類也越來越繁多,但創作作品較為常用的有複印紙、布紋紙、書皮紙、毛邊紙、卡紙等等,選用的紙張不同,書寫後所表現出來的風格也各異。而且近年來也有專門製作的效果比較好的硬筆書法創作專用紙,可供廣大硬筆書法愛好者選用,如《中國鋼筆書法》雜誌社編輯鄭明耀先生從千餘種特種紙中精選出的十餘種既適合各種硬筆創作,又具備良好的視覺效果的各色進口紙張;山東陽谷魏汝孔先生髮明的仿綾式硬筆書法專用紙;香港硬筆書法家協會主席雷超榮先生特製的豪華型仿綾硬筆書法專用紙,此種紙張全彩印刷,邊框配以多種綾色,正文則設計成灑金、仿色宣、仿拓、瓦當、水紋等多種樣式,非常考究,效果極佳;筆者手捧此紙有「洛陽紙貴」、「惜紙如金」之感,不敢輕易下筆使用。但平時的練慣用紙,以複印紙、60-70克普通書寫紙、毛邊紙為宜,其價格低廉、經濟實惠,毛邊紙雖較難控制,但用之練習,對運筆技巧的把握有較大的幫助,根據需要自己也可設計印製簡單的格式進行練習。近年來,中國硬筆書法協會主席龐中華先生以記號筆在宣紙上創作各體大字作品,進一步拓展了硬筆書法藝術的表現空間。可見,硬筆書法在表現其本身「小、清、簡」特色同時,正向多元化的形式發展。 印 硬筆書法創作的用印,也十分講究,用好印,則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萬綠從中一點紅」,一幅精美的硬筆書法作品除作品本身的創作效果外,如鈐上一枚精緻的小印,則可為整幅作品增色不少。有不少專門為硬筆書法愛好者刻制印章的硬筆書家,如江蘇的顧健、黑龍江的張呈君河南的劉明帥等等。但作者須根據作品的風格用印,即文風、書風、印風要相協調,可見要達到意境上的統一,不僅要用的印好,更須善用印。如一幅小楷作品則可鈐上細朱文型小印,行草類作品則可鈐上一枚風格較粗放型的。當代硬筆書壇善於用印的書家不在少數,如安徽的周繼中、浙江的高甬春等,不勝枚舉。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硬筆書法藝術的不斷深入研究和發展,各種精良的硬筆創作工具的不斷研製開發,則為硬筆書法創作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必將會把硬筆書法藝術推向更高的藝術境界。 (李猛)

啟功硬筆書札

硬筆書法,硬筆書法是書法藝術百花園中一朵璀璨的奇葩。它的書寫工具包括鋼筆、圓珠筆、蘸筆、鉛筆、塑頭筆、竹筆、木筆、鐵筆等,以墨水為主要載體,來表現漢字書寫技巧。具有攜帶方便、書寫快捷、使用價值廣等特點。它與毛筆的區別在於變軟筆的粗壯點畫為纖細的點畫,去其肉筋存其骨質。  關於硬筆書法的起源,很多人覺得可以上溯到上古時期人們用石片、刀子刻畫龜甲獸骨,並以此證明硬筆書法是產生於毛筆書法之前的藝術形式。但是刀子、石片畢竟跟我們現在所用的硬筆書寫工具相去甚遠,刻畫和書寫還是有一定差別的,這也是書法和篆刻雖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卻始終是兩種藝術的原因。相比而言,我更願意把篆刻的歷史追溯到甲骨時代。 學習硬筆書法不僅要追求高層次的藝術水平,還要注重其實用價值。而要體現其實用價值,就必須做到書寫上的正確化、規範化、勻稱化。  硬筆書寫的漢字仍然是那個用軟筆創製的漢字字型,這是不可以違背的,否則將不能被認識。因此,硬筆書寫的漢字仍然能夠或多或少地表現出漢字傳統的風格來。

近代白蕉硬筆信札

延伸閱讀(一)

敦煌硬筆書法研究填補中國書法史空白 一般認為,中國書法就是毛筆書法,而硬筆書法19世紀才傳入我國。然而,敦煌學家們最新的研究成果徹底推翻了這一傳統觀點。他們以敦煌文獻中現存的兩萬多頁硬筆寫本「實物」的史實,打破了中國古代毛筆書法「一統天下」、沒有硬筆書法的舊史觀。正如敦煌研究院研究員、中國硬筆書法家協會學術理論委員會委員李正宇所說:「敦煌硬筆寫本的發現和研究,無可置疑地證明了硬筆書寫在古代實用領域的存在和流行,填補了中國硬筆書法史空白,徹底否定了數十年來那種以為中國硬筆書法起源於鴉片戰爭的舊說,把中國硬筆書法史提前了兩千年。」

  據悉,目前發現和已鑒別出的敦煌硬筆寫本達到了2萬多頁,多為紙本,也有絹本;有漢文以及盧文、粟特、梵文、突厥、于闐、吐蕃、回鶻、西夏等十多種古民族文字;書寫內容涉及文學作品、契卷書信、經帖雜文、佛經;使用書體包括硬筆楷書、行書、行草和草書。這批硬筆寫本主要出自敦煌藏經洞以及近百年來莫高窟其它洞窟、佛塔、烽燧遺址的陸續發現。敦煌硬筆寫本字體筆畫平整,粗細均勻,富有現代硬筆書法「線」感,是用竹、木、骨、角等硬質材料削制的硬筆蘸墨寫成。硬筆在敦煌寫本中長期使用,歷經漢、唐、宋、元諸朝,延續了一千二百多年。現藏於俄羅斯科學院東方學研究所聖彼得堡分所的《李嶠雜詠》是迄今敦煌發現的最早漢文硬筆寫本,書寫年代在唐代大曆年間(公元766-779);英國人斯坦因從敦煌烽燧遺址中拿走的盧文絹書則是一件更為久遠的硬筆作品,書寫年代約在西漢末期的公元一世紀;藏於日本天理圖書館的《俱舍論頌》則是敦煌目前發現的最晚的漢文硬筆寫本,書寫年代約在公元13世紀的元代。學者們指出,敦煌硬筆寫本研究,掀開了中國書法史研究的新紀元。

「懷北忘坡」臨王羲之《喪亂帖》、《姨母帖》

延伸閱讀(二)

中國硬筆書法發展二十年論綱

1972年在甘肅武威張義堡遺址中發現的雙瓣合尖竹管筆

從1980年到1999年的二十年,是中國硬筆書法迅猛發展的二十年,它的發展歷程,以其充滿「傳奇 」色彩的特點匯成了一片獨特的文化藝術景觀,在整個書法史甚至文化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研究硬筆書法所走過的二十年,對於「借今啟後」,總結經驗,避免錯誤,更好地把握未來的發展之路,具有深遠的意義。故我們一方面述史,一方面評論,以史帶論,以論界定史,史論結合。但如要全面而又深刻地闡述硬筆書法所走過的二十年,恐怕在一篇文章里是難以期極的,故本文僅以「綱」的方式簡要述之。

1980年,中國的歷史開始翻開了新的一頁。百廢待興,萬物復甦。剛從政治和文化專制中走出來的中國人民,是多麼地需要文化精神生活的沐浴呵。文化的飢餓,使人們貪婪地尋求著每一個文化藝術因子。在當時,並沒有「鋼筆書法」這個概念,但是,寫好一手鋼筆字,對於每天都在使用鋼筆的中國人來說,有著無限的誘惑力。正是在這種社會、文化、心理的時代背景下,龐中華《談談學寫鋼筆字》一書出版,恰好適應了當時社會的需求,「一石激起千層浪』,該書在社會上立即引起了巨大反響。發行量竟高達1800多萬冊。

今天回頭看來,此書在藝術水平上還並不算高,但在當時出現,卻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該書的出版,點燃了現代鋼筆書法運動的星星之火,它將以其特殊的意義載入中國硬筆書法史冊,龐中華本人也因此被日本《硬筆之光》稱為「中國硬筆書法第一人」。所以,寫現代硬筆書法史應從這裡寫始。

龐中華出版《談談學寫鋼筆字》後,1982年5月,在有著悠久藝術傳統的杭州,由《浙江青年》雜誌社破天荒地舉辦了全國性的「青青鋼筆字書法比賽」,這次大賽收到了全國各地青年人的來稿10萬多件,王清璽、顧仲安、任平三人獲一等獎。緊接著,1984青5月,《浙江青年》雜誌社受團中央宣傳部委託再次舉辦了「全國首屆青青鋼筆書法競賽 」,這次大賽收到國內外來稿30多萬件,日本、美國、法國、聯邦德國、奧地利、義大利、香港等國家和地區也寄來了作品,任平、王正良、商偉、顧仲安、唐超良、倪偉林、楊汝偉、邱明強、張月明、李雁春等十人獲一等獎。這次大賽在社會上引起了極大關注,有力地吹響了硬筆書法賽展的號角。從此,各個地區、各種形式的硬筆書法大賽、展覽,一個接一個,一場接一場,數不勝數,目不暇接。二十年來,全國各地舉辦的各類硬筆書法賽展不下上千次。在這眾多的硬筆書法比賽中,以由《中國鋼筆書法》等單位聯合主辦的 「1985青中國鋼筆書法大賽」,「88』國際硬筆書法大賽」,由中國現代硬筆書法研究會、中央電視台等單位聯合舉辦的「中國漢字硬筆書法大賽」和由中華鋼筆習字會舉辦的「全國首屆硬筆書法大展」影響最廣。眾多的硬筆書法大賽展覽,如同「暴風驟雨」,在中國大地掀起了一場規模空前的「硬筆書法熱」。

這熱潮,首先帶來了硬筆書法字帖的大量出現。有個人專著、幾人合篇的,有專題性的訓練範本、綜合性的大型典集,有楷書、行書、草書、隸書、篆書等等,應有盡有。據有人統計,龐中華的字帖發行量超過六千萬冊,居我國個人出版物數量第三,位於毛澤東,鄧小平之後,至今仍暢銷不衰。這是其它刊物出版所沒有的現象。

硬筆書法團體的出現則成為賽展「風暴」之後的又一景觀。沈鴻根、林似春、葉隱谷等人於1981青3月首先在上海成立了「晨風鋼筆字研究社」,開創了鋼筆書法以社團形式出現的先河。緊接著,以梁錦英為首的一批硬筆書法愛好者在南國廣州成立了「廣州硬筆書法家協會」。而影響最大,第一家帶有全國性的硬筆書法團體則是由《浙江青青》奪志社在82年, 84年兩次大賽的基礎上,於1984年11月在杭州正式成立的「中華青年鋼筆書法協會」,即現在的「中國硬筆書法家協會」。該協會成立以來,雖然開展了一系列活動,取得了較好成績,但該協會由於未經國家主管部門批准,一直未得到國人的承認。1988年,香港硬筆書法協會成立。其它各種層次的硬筆書法組織也紛紛成立,僅帶有「國」字型大小的硬筆書法組織就多達十多家,一時間,硬筆書壇,山頭林列。1993年5月,為了整頓硬筆書法團體紛亂的局面,由國家文化部批准,國家民政部註冊,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正式成立了「中國硬筆書法協會」,由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田紀雲擔任名譽會長,龐中華任會長。九九歸一,歸屬北京,至此實現了各團體的大聯合。作為我國最權威的傳統書法組織即中國書法家協會也把硬筆書法作為整個書法藝術體系中的一個門類接納過來,於1996年1月在北京成立了中國書法家協會硬筆書法委員會。這標誌著硬筆書法作為一門藝術已經得到人們的承認。

與此同時,硬筆書法開始尋找宣傳自己的陣地,這一局面首先在《書法報》打開。1984年,湖北的《書法報》創刊,該報辟出一定的版面刊發硬筆書法作品和文章,從而使硬筆書法報道有門。黑龍江的《青少青書法報》、河南的《書法導報》和《青少年書法》、安徽的《書法之友》等以毛筆書法為主的刊物紛紛給了硬筆書法的一席之地。儘管這樣,但由於這些刊物的硬筆書法與毛筆書法的版面比例嚴重失調,遠遠不能滿足學書者的需求。硬筆書法開始尋找自己的專業刊物,這一天終於來了,1985年5月,《中國鋼筆書法》在杭州創刊,標誌著硬筆書法從此有了屬於自己的專業刊物,啟功用硬筆為這本雜誌題寫了刊名,使得這本雜誌更見特色,更具風骨。

《中國鋼筆書法》雜誌,作為我國文化藝苑中的一畦新圃,成了廣大硬筆書法愛好者,硬筆書法家,理論家,教育工作者的藝術家園,成為宣傳和發展硬筆書法事業的重要陣地,擁有廣大的讀者群。至今,《中國鋼筆書法》已走過了十五個年頭,雖然此間又增加了不少硬筆書法的刊物,但《中國鋼筆書法》仍以其廣泛的影響而成為最權威的刊物。

硬筆書法熱的興起又帶來了跨國性和地區間的交流。1984年11月,全國首屆青年鋼筆書法競賽獲獎作品暨日本硬筆書法作品聯展在浙江展覽館舉行。1987年10月,中國赴日本硬筆書法展在日本展出。除舉辦各種形式的交流展外,書法家互訪、交流切磋也日益頻繁,龐中華、姜東舒等人多次出國訪問。柴田木石、石川省吾、三上秋果,小川江南、石川芳雲等日本硬筆書法界著名人士也多次訪問中國。新加坡、美國,法國、俄羅斯、韓國及香港地區也紛紛與中國大陸廣泛開展硬筆書法交流活動。硬筆書法開始超越了國界。

硬筆書法的發展,還得益於社會各界的關心和支持。特別是在80年代初期,社會各界的熱心扶植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原中國美協主席江豐先生在《願青少年普遍寫好鋼筆字》一文中指出:「有些人認為離開毛筆字便無書法可言,這看法是不科學的,所謂書法就是書寫的法則,毛筆字既有它根據工具性能所形成的法則,鋼筆字當然也有鋼筆書寫的法則」,「鈉筆字從應用角度說,必須寫清楚、寫端正、進而要求美觀,美觀就進入藝術的範疇了」,肯定了硬筆字的藝術性。當今書壇泰斗沙孟海為硬筆書法題詞;「鋼筆字應用最廣,一樣要求寫得平正易認,在四化建設中發揮更多的效益」。葉聖陶、周谷城、王光美、啟功、費新我、林散之、廖沫沙、文懷沙、任政、田原等文化藝術界名流都撰文或題詞,全力支持硬筆書法。作為歷史,讓我們記住這些有功之臣。

二十年的現代硬筆書法運動,最顯著的特徵就是帶來了硬筆書法創作的繁榮。朱以撒在《書法創作審美二題》一文中指出:「硬筆書法創作的熱潮持續二十年了,可以毫不誇大地說,許多硬筆書法家在技巧上達到了相當熟練、準確的程度,保證了高水平創作的進行,這些優秀作品為硬筆書法的發展展現了卓越的實力。技法的掌握,保證了語言功能的輸出,使欣賞者賞心悅目,也使書法語言進入了一個更高的領域。與近代開始的硬筆字相比,在對待的情感上,在投入的精力上,在技法研究上,從未有過今日之水準。書法家們有意識地朝著藝術性的目標前進,是硬筆書法順利發展的明顯標誌」。

 那麼,硬筆書法創作究竟處於一個怎樣的狀況呢?從歷史上看,建國前,雖有陳公哲、鄒夢禪、鄧散木和白蕉等人出版過一些鋼筆字帖,進行了鋼筆書法的嘗試(當時尚未「硬筆書法」的概念)。但是由於他們均是傳統的毛筆書法家,受毛筆書法創作規律的影響極深,而對現代鋼筆書法的本體特徵認識不足,他們用的是毛筆書法的藝術觀去解讀鋼筆書法,所以他們的鈉筆書法創作有著較大的局限性。黃若舟算是早期出現的較有成就的鋼筆書法家,但他致力研究的「漢字快寫法」注重的是如何把漢字寫得規範易認以及如何根據漢字的造字結構特點去提高書寫的速度和效率,側重點是「寫字」而不是「書法創作」。他們的嘗試與開拓雖然對硬筆書法事業有蓽路婁藍之功,同時也給硬筆書法創作提出了一系列問題。中國當代的硬筆書法創作,正是從前一代書法家給我們提出的一系列問題中重新思考,一方面鋼筆書法如何繼承傳統毛筆書法,另一方面又從毛筆線條和鋼筆線條的差異中尋找鋼筆書法自己「獨有的」、「本質的」東西,從而使硬筆書法從傳統毛筆書法創作規律中「轉型」過來,硬筆書法的創作從此開始全面發展。但由於地域的不同,對傳統書法在繼承上的理解不同、每一個人受教育的不同和藝術觀的不同以及使用工具的不同等等,當代的硬筆書壇,呈現出風格多樣、流派紛呈的局面,產生了大量的優秀作品。當然,我們首先必須肯定的是,硬筆書壇不可能象毛筆書壇一樣出現象王羲之那樣的「書聖」和《蘭亭序》那樣的經典作品。但是,我們同時又必須肯定的是,一些有敏銳感和創造力的書法家,善於抓住硬筆書法的本體特徵和內在規律進行創作,他們創作出來的作品就容易獲得世人的認可,也容易影響一批人,從而形成一種流派,如龐體書風。也有的地域性書法群體在同一種氛圍中去追尋一種相類似的藝術美,從而也形成一種流派,如浙江流派。還有一種,他既不能倡導一種書風,也不能構成一種流派,但他又以其強烈的創作風格在硬筆書壇佔有一席之位,這些不同風格的書法家匯成一個群星璀燦的創作群……,這種種的表象如果用宏觀的、整體的藝術構架對其作理論上的探討和定位,我們大致可將當今硬筆書法創作分為四種風格類型,或曰流派:即重「法」型、表「情」型、尚「意」型和求「勢」型。

一是重「法」型。以劉惠浦、顧仲安、楊為國、趙彥良、謝非墨、王惠松等人為代表。他們往往很注重傳統功夫,從傳統法帖中走來,強調點畫的精到,線條的勁健,結構的緊湊等等,創作取向多以楷書為主。他們守法,同時又能根據工具的不同性能在「法」的王國中變法。如劉惠浦善用沾水筆,謝非墨愛用美工筆,王惠松偏好圓珠筆等,用不同的取法創造了一個豐富多彩的法度世界。這一類型的硬筆書法家由於他們的傳統功力深厚,又能充分發揮硬筆書法的自身特徵,所以他們在各類比賽中往住獲得高獎。

二是表「情」型。以任平、沈鴻根、仇寅、王學文等人為代表。這一類型的書法最大的特點是發揮了硬筆書法用筆靈活,線條流暢,造型優美的特點,把硬筆書法的線條美推上了極至。任平「那是一片大海」的成名作,至今還讓人浮想聯翩,那充滿著彈性的優美線條,寄託著書家的無限深情,讓人充滿著對那大海的一片神往。正是硬筆書法這根流暢而又充滿彈性的線條具有抒發書家情感、寄託感情信息的功能和優勢,學習起來也容易上手,所以取法這一類型學習硬筆書法的人尤多,這一書風也風靡一時,以至出現「千人一面 」的現象。

三是尚「意」型。以高惠敏,黃正明、昊舫、王剛、傅延祿等人為代表。我們說他們創作硬筆書法,還不如說他們在「玩」硬筆書法更為恰當,他們用一顆輕鬆如意的心,隨心所欲地玩弄著他們心中的硬筆頭,用一種不經意的創作心態,創造出了意象高遠、韻味十足的硬筆書法佳作。他們象是懷抱琵琶,彈唱著優美的樂曲,又象是小橋流水,溢放出動聽的泉聲,用深遠的意象,和諧的構圖,流暢的氣韻去體現硬筆書法特有的意象美。他們的探索為硬筆書法走向多樣創作吹進了一柔爽新風,也把硬筆書法創作引上了一個全新的美學境界。

四是求「勢」型。以汪寅生、駱恆光、章月樵、姚建杭、徐子久等人為代表;「勢」即是一種氣勢,一種力量,本來,帶有「小品化」特徵的硬筆書法,是很難去表現這一特點的。但是,藝術之「勢」並不是自然物象之勢,而是一種觀念上的、意象上的、心理狀態的勢,只要把握得當,同樣能夠以小勝大,以「虛」 勝「實」。硬筆書法的「勢」正是從這一觀念中產生的,故它顯得更加的崇高博大,氣象高遠。這一類型在硬筆書法各種風格流派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另外還有一類是毛筆書法家的硬筆書法,他們的硬筆書法作品似乎很難歸於以上四個類型之中,其風格與硬筆書法家完全不同,但他們的作品又絕對稱得上「硬筆書法」:沒有雕琢和做作,也沒有修飾和刻意,處處流露的是一種瀟洒自如而又合乎法度的自由與隨意。所以,在他們的筆下又為我們的硬筆書法創作注入了新的內涵。

  以上這多種美學價值取向,匯成了一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創作世界,硬筆書法創作已不再只成為某一種理念、某一種潮流的圖解,而是在按照藝術的自身規律和豐富的表現力自覺地運行著和發展著。

硬筆書法作為一門學科,隨著創作的不斷深化,它所涉及的理論問題也隨之而來。1986年5月,余國松在《書法報》上發表了《非鋼筆書法》一文,提出鋼筆字「只能作為一種類似於美術字的『實用藝術』而存在,而很難成為一宗獨立藝術即所謂的『鋼筆書法』」的論斷,引起了人們對硬筆書法理論的深刻思考,從而拉開了對硬筆書法理論研究的帷幕。

  於是,人們開始利用研討會的形式讓大家一起坐下來解決一些理論上的問題。

1987年5月,由中國現代硬筆書法研究會等七個單位聯合舉辦的「中國硬筆書法全國學術理論討論會」在重慶召開;

1987年6月,由杭州《東方青年》雜誌社、《中國鋼筆書法》編輯部聯合舉辦的「首屆全國鋼筆書法理論研討會」在湖南長沙召開,這次研討會共收到來稿三百餘篇,其中評選出27篇優秀論文在會上進行了交流,這些論文,涉及到硬筆書法的本體特徵、硬筆書法史學、硬筆書法美學、硬筆書法教育以及與毛筆書法的關係等一系列理論問題;

1990年10月,四川、江蘇、廣州、河南等四省市硬筆書法理論交流會在成都召開,開創了地域性硬筆書法理論研究的先河;

1998年6月,由《中國鋼筆書法》編輯部舉辦的「第二屆全國鋼筆書法理論研討會」在浙江嵊州召開,這次研討會共收到全國各地來稿250餘篇,其中評選出50篇優秀論文參加了討論。這次的論文與1987年首屆研討會相比,不論在廣度上,還是在深度上都有了明顯的提高;

1999年6月,由北京中國硬筆書法協會主辦的「中國漢字硬筆書法學科研討會」在石家莊市召開,硬筆書法從學科建設的角度來看雖然還缺少「豐厚的歷史沉積和堅實的現實基礎」,它的提出還為時過早,但卻引起了人們對硬筆書法前瞻性的思考……

這些研討活動的召開,對硬筆書法理論的研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使硬筆書法理論從沉睡中蘇醒過來並開始崛起。一大批有志於硬筆書法理論研究的學人也紛紛涉足到這一領域,從不同的角度開始了他們的理論研究工作,從而使得硬筆書法的各個領域開始有了理論的切入。諸如在硬筆書法史學方面,有李正宇《硬筆書法是我國書法的母體》、沙舟《中國書法史簡說》等文章以及孫敦秀的《硬筆發展簡史》、《中國硬筆書法史》等著作,他們用詳實的史料和嚴密的考據,較系統地闡述了硬筆書法史的發展過程。在硬筆書法美學方面,駱恆光、胡厚生、薛龍春等人提出了一系列涉及硬筆書法本質的論點,使人們對硬筆書法的美學問題有了新的理解和認識。對硬筆書法創作的研究,朱以撒、沈壯海等人作了深入的探討,對硬筆書法創作的現象及規律進行了由表及裡、多角度、多層面的論述,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如《鋼筆書法創作現狀論》、《淡取法寫經、魏碑的鋼筆楷書》等文章,《硬筆書法精義》等著作都是關於創作何題的專論。另外,齊玉新、梁繼等對硬筆書法的個案研究也作了較大膽的嘗試,硬筆書法的個案研究開始發展。

藝術的理論和理論的藝術主要來源於創作的實踐以及由此而沉積起來的文化內涵和理論家的思想力兩個方青面,是創作實踐和思想力的結晶。那種脫離實踐和缺少思想的理論是空洞的、蒼白的理論,實則不是真正的理論。當前硬筆書法理論雖然如上所述在某一個體身上或某一領域有所成果,但與繁榮發達的創作水平相比卻處於嚴重的失調狀態。缺少學術深度和思想高度而僅停留於對一些基本技法的具體闡釋和留守於感性表面上的凡凡而談是當今硬筆書法理論研究的一個普遍問題。而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主要有三點:一是硬筆書法發展史的短暫。雖然有人為了確立硬筆書法的歷史地位把甲骨文和魏漢碑刻歸入硬筆書法史,但硬筆書法真正走向自覺的發展時期卻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的短暫的二十年,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二十年的硬筆書法史與兩千年的毛筆書法史相比,由此而形成的歷史文化藝術沉寂自然要單薄得多,以至硬筆書法理論的研究幾乎要從零做起。二是硬筆書法理論研究家自身客體的制約。從當前的硬筆書法理論隊伍來看,整體年齡結構的年青、綜合文化藝術素養的不足以及無專業性是一個明顯的特徵,這就導致了他們的視野不寬闊,藝術底氣不足,塊少敏銳的思想洞察力。而且,這支理論隊伍又沒有建立一個規範的理論學術行為機制,這就又導致了理論研究工作缺少宏能統一的科學安排而處於散亂狀態之中。三是在理論研究思維上缺少科學的方法論。硬筆書法由於自身歷史的短暫使人們研究起來住往偏重於對傳統毛筆書學和其它相關學科的借鑒上,而這一借鑒又由於缺少「拿來主義」的「揚棄」能力導致了種種消化不良的現象。正是如此,硬筆書法理論研究仍處於被動闡釋的局面。

所以說,硬筆書法的理論研究問題已成為當今硬筆書壇中的首要問題。

硬筆書法的二十年,同時也是硬筆書法教育迅速發展的二十年:各地紛紛舉辦各類形式的電視講座、函授、面授、學習班;一些師範、中小學紛紛開設書法課程;國家教委大力推行習字素質教育等等。形成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硬筆書法教育潮。

硬筆書法教育,最普遍的方式是函授。隨著龐中華的第一本鋼筆書法字帖《談談學習鋼筆宇》問世後,於1983年始,龐中華多次在中央電視台主講「鋼筆書法講座」,與此同時,他又創辦了「中華鋼筆書法函授學校」,參加學習者達數十萬之多。其它各種形式規模的函授班也遍地開花。一時間,全國上下幾乎在每一個角落,都有老師在教硬筆書法,都有學生在學硬筆書法。在眾多的函授學校中,較有影響的還有「上海文化生活技藝專修學校」,黑龍江「東方高等書法藝術學校」,杭州「中國鋼筆書法刊授中心」,江西「3s』 硬筆字訓練中心」以及武漢李洪川三兄弟創辦的「三川鋼筆書院」等。函授教育最重要的是教學質量,對一些自身書法水平低,想用函授騙取錢財的函授學校,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自然消亡。而對一些教師自身水平高、教材編寫完善、教育方法科學合理、教育管理規範有序的函授學校,不論硬筆書法的熱潮是否存在,它們都能以質量取勝,在社會上站住腳跟。特別是有些函授學校能根據學員的不同情況分為普通班、提高班和高級研修班,實行等級考試製度,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這不僅對於普及還是提高硬筆書法均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不管如何,函授教育把一哄而上的硬筆書法愛好者引上了硬筆書法的學習軌道,對提高當代硬筆書法水平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最有戰略意義的當是國家教委把習字教育列入了中小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中小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從小培養他們將字寫規範,對他打今後一生的工作、生活、學習都有重要的作用,這也是全面培養和發展人才的一條重要舉措。不少師範學校則把書法列入學生的必修課程,通過教委系統自已編寫書法教材進行教學考核。有的地區還考慮在中學生高考的語文考卷中增加一定比例的書寫卷面分,這種帶有戰略性的措施,對提高全體中小學生的書寫水平其有極大的推動作用。據悉,目前北京中國筆書法協會與國家教委合作分別在海南三亞、浙江平陽設立了兩個「硬筆書法教學實驗基地,播下了希望的種子……教育興邦,教育才有希望,這種種現象表明,二十年的硬筆書法事業從無序走上有序,開始了理性的發展道路。硬筆書法事業後繼有人。 (陳雲金)

當代劉惠浦硬筆楷書

當代何光勇硬筆臨《九成宮》

當代李正倫硬筆臨甲骨文

黃若舟的硬筆作品和其上世紀70年代《鋼筆行書字帖》是近現代較早硬筆書法史料

博主2003年題寫的國內首張硬筆書法對開印刷大報——《硬筆書法藝術報》報頭

著名美術史論家、鑒定家和江蘇國畫院書畫家蕭平(別名戈父)於1976年為學生「榕榕」布置學畫課業時,用鋼筆書就的「備忘箋」(19.5×27cm)。

巴金硬筆手札

魯迅硬筆手札

毛澤東硬筆手札

周恩來硬筆手札

茅盾硬筆手札

啟功硬筆題字

沙孟海硬筆手札

沈鵬硬筆手札

舒同硬筆手札

葉聖陶硬筆手札

張旭光硬筆手札

趙朴初硬筆手札

鍾明善硬筆臨摹作品

費新我硬筆手札
推薦閱讀:

硬筆書法的幅式及作品示範
書法作品_書法欣賞_書法字體_硬筆書法_毛筆書法_鋼筆書法-書法常識-中國運河書法網
硬筆書法到底是不是書法
【幹掉常用字】(第三十六期)「中」
書法作品格式有哪些?

TAG:書法 | 硬筆書法 | 文房四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