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觀察】雞湯文真的「人畜無害」嗎?

[摘要]「雞湯文」的一大毛病就過於誇大人的主觀能動性,強調「積極」「樂觀」「努力」等主觀因素。其實這些也很重要,但僅僅有這些是不夠的,有時可能南轅北轍。作者:徐娉婷今天的淚水,會是你明天的成長;今天的傷痕,會是你明天的堅強。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類似的句子在微信圈如火如荼地傳播。而事實上,筆者看到的現象是對於愛流淚的人,今天的淚水換不來明天的成長,那個愛哭的林黛玉至死都在流淚。選擇了遠方的人,未必能如願以償,當一個人千辛萬苦不顧一切地努力後,結果仍可能是失敗。據說微信圈「爆款」文章絕大多數是雞湯文,從標題可見一斑:《謝謝你陪我把生活過成夢想》《時間會證明一切》《有一種女人嫁給誰都幸福》。

「雞湯文」有市場,「煲雞湯」很賺錢雞湯文最初也是舶來品。它來自美國從1993年到2008年出版的系列暢銷書《心靈雞湯》。這些書大多用簡短的故事講述著積極的人生道理,還細分為針對特定人群的雞湯,比如:母親雞湯、囚犯雞湯、祖父雞湯、祖母雞湯、兒童雞湯,林林總總。目前僅在美國和加拿大《心靈雞湯》的銷量就超過了 1.12 億本,差不多有 200 本書被印刷並譯為超過 40 種語言。僅少女系列就超過14種,專門賣給美國、加拿大、英國和澳大利亞的少女。還有一系列衍生產品,包括以心靈雞湯為主題的賀卡、掛曆、禮包、寵物食品、服裝、遊戲碟、DVD、《聖經》。靠著這些積極向上的書籍,《心靈雞湯》系列最開始的兩位策劃者傑克·坎菲爾德與馬克·漢森都成了富翁。他倆的正式頭銜都是「motivational speaker」(勵志演講家),他們到世界各地巡迴演講,給人們「灌雞湯」,賺得盆滿缽滿。在中國,心靈雞湯最早在詩歌界找到了生長的土壤。80年代末,汪國真的詩句以其朗朗上口、淺顯易懂和濃郁的勵志色彩成為教科書級別的雞湯詩句。後來又有一大幫從《百家講壇》之類地方出來的學者,不管主題是國學還是股票,效果是要給在座各位帶來歡笑與慰藉。《于丹〈論語〉心得》一書國內累計銷量已達600餘萬冊並多次再版,被譯為30餘種文字在各國發行。據筆者觀察,雞湯文可分為幾種:勵志型,如「你勇敢,世界就會讓步。你要不斷地勇敢再勇敢,它就會屈服」;哲理型,從一個小故事得出一個「人生哲理」;安慰型,如「莫要悲傷,為他你不值得;離開一棵歪脖樹,整片森林任你挑」。不管是哪一種,共同的特點是積極向上,充滿正能量。喜歡閱讀心靈雞湯者,往往處於一種迷茫、傷感、脆弱、需要引導和幫助的狀態下。當一個人事業遭受重挫時,這時有人告訴他「只要努力過,奮爭過,你就會發現,傷口上長出的鮮花,會更加的絢麗奪目」;當一個人失戀受創時,如果有人告訴她:「不要悲傷,不要絕望,未來的路就在前方,總有一個對的人在不經意的角落等著你」,這些話語確能給人心靈慰藉。最近,加拿大滑鐵盧大學心理學家做的一個實驗也呼應了這種現象。在一項涉及845人的實驗研究中,心理學家檢測了某些人是否更容易接受勵志名言。實驗中,研究人員向參與者提供一系列引文,並詢問他們是否同意這些引文的觀點。此類引文有:水滴石穿,不是因為力量,而是因為堅持;一個焦慮的人是他們自身的囚犯;隱藏的意義是種無與倫比的美等。調查結果顯示,有些人更容易接受此類勵志軟文。喜歡此類勵志軟文的人一般反應能力差、認知能力低,更容易接受宗教、超自然現象或者陰謀論的觀點,也更加沉迷於補充與替代醫學(補充與替代醫學內容包括針刺、瑜珈、氣功、草藥及其提取物、靜坐默念等自然療法)。微信圈熱衷轉發雞湯文的一般都是以下幾類人:閱歷尚淺的年輕人或者教育背景不高的成年人抑或是有點宗教傾向的人。他們的共同特點是容易輕信他人,缺乏批判懷疑精神。「雞湯文」經不起推敲,不具有現實指導性哲理型雞湯文表面上看讓人腦洞大開,細究起來卻經不起推敲。舉個簡單的例子:同樣的飲料,便利店3塊,飯店30塊。所以,個人價值取決於所在的位置。等等!你不是還告訴我,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嗎,放在什麼位置又有什麼關係。有一本雞湯書上同時出現這樣兩個故事。第一個故事:一個年輕人去某公司求職,老闆說,千萬別去推公司里一扇門,大家說好。然後老闆也沒解釋為什麼,說自己有點事情馬上回來,就把一群人晾那兒走了。然後那個年輕人去把門打開了,裡面一張紙條:你被錄用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能拘泥於條條框框,敢於嘗試。第二個故事。一個年輕人幫一個老人看住一個什麼東西,老人說不能打開,也沒解釋為什麼,然後年輕人就老老實實沒打開。老人回來,對他狡黠一笑,你沒打開吧?你真是一個好青年,給你幾百萬之類的。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誠信。請問,到底什麼時候能打開啊。同樣的自相矛盾也出現在一些「名言警句」中,有網友總結:俗話說好馬不吃回頭草,可俗話又說浪子回頭金不換;俗話說兔子不吃窩邊草,可俗話又說近水樓台先得月;俗話說宰相肚裡能撐船,可俗話又說有仇不報非君子;俗話說男子漢大丈夫寧死不屈,可俗話又說男子漢大丈夫,能屈能伸。何況,網路上流傳的很多「名人名言」是偽造的。比如柏拉圖說:「分手後,不可以做朋友,因為彼此傷害過。不可以做敵人,因為彼此深愛過。」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何時竟搖身一變成了情感大師?躺槍的還有央視名嘴白岩松。微博、微信圈上曾出現過不少「岩松經典語錄」。2013年初,白岩松就曾通過央視新聞中心官方微博發表聲明,稱網上流傳的一些借白岩松之口的言論,其實很多並非出自本人,例如,「有時候,覺得自己其實一無所有,彷彿被世界拋棄;有時候,明明自己身邊很多朋友,卻依然覺得孤單;有時候,走過熟悉的街角,看到熟悉的背影,突然就想起一個人的臉;有時候,突然想哭,卻難過得哭不出來;有時候,夜深人靜的時候,突然覺得寂寞深入骨髓;有時候,突然找不到自己,把自己丟了。」對於這句話,白岩松明確表示:「沒說過。我沒這麼文藝青年。」對於一些「雞湯哲理」,如果脫離具體情境作為人生指南,後果可能很可怕。如果一個高中生平時成績一般,硬要以清華北大作為人生目標,並鼓勵自己「我不去想是否能夠成功;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他不考慮自身成績、不考慮這些大學的錄取線,總之一切客觀因素不管,認為只要努力,就有回報,結果可想而知。我們常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雞湯文」的一大毛病就過於誇大人的主觀能動性,強調「積極」「樂觀」「努力」等主觀因素。其實這些也很重要,但僅僅有這些是不夠的,有時可能南轅北轍。臨床心理學博士史蒂芬·布萊爾思在《不靠譜的偽心理學:破解心理囈語的迷思》一書中說,面對複雜的現代社會,人們找到了勵志心理學這樣一種刪繁就簡的方法,它輕描淡寫地把意見、意識和可靠的事實之間的界限變得模糊,給讀者一種強大的自我安慰。有的雞湯文正是有一種自我安慰的效果,而且它更多的體現為人們的一種願景和美好幻想。而如果過分誇大這種願景並把它平移到現實中,結果就如堂吉訶德大戰風車。結語筆者並不反對所有的勵志文,只是要看具體情境,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雞湯」。如果看到勵志講道理的文字,就貼上「雞湯」標籤,並不妥當。對於雞湯文,至今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而如何鑒別「雞湯」,則需要你的火眼金睛和獨立思考的大腦。

返回騰訊網首頁>>正文已結束,您可以按alt+4進行評論相關閱讀:·【大家】注意!心靈雞湯與偽國學已經合流 2015.12.31·馬伯庸:元朝時的一碗心靈雞湯 2015.09.29·不是心靈雞湯的廣義科普 2015.07.25·[大家]高考作文為什麼會心靈雞湯化 2015.06
推薦閱讀:

《封神演義》中,為什麼有的叫真人,有的叫子,有的叫道人,有什麼區別呢?
在美國說一個特別牛的單詞(特別長、特別不常見)是不是跟在中國說一個成語一樣顯得有文化、有文采?
為什麼非洲很多國家信伊斯蘭教?
為什麼有的人明明讀過很多書,詩詞歌賦都有見解,還會一身戾氣出言不遜?

TAG:文化 | 雞湯 | 雞湯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