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數易學 (評論: 易學入門)

《易傳》:「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觀象繫辭,聖人則之。」「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像其物宜,是故謂之象。」    易學是通過專門研究各種事物抽象或具體的形、象,來了解及掌握書物的規律的。    「象法」是學習、掌握、分折、研究易學內涵的最最基本的基礎知識。易學應用水平高低的先決條件,是「易學基礎知識」能否全面深刻地理解、掌握及靈活匯通的熟練程度。    「象法」:八卦之象、互卦、上下卦、本之卦、連互、半象、反與對象、上反、下反、上下反、反對之象、交易卦等。    易學「求同存異」、「同聲相應,同氣相求」的思想。        『一切事物都是存在於一定的時空關係中,沒有任何一個孤立存在的事物。必須能「知變」、「應變」、「適變」,才不會被無時不在發展變化的客觀時空規律的變遷所拋棄。這種時空對應規律叫做「對應統一規律」,而不是「對立統一規律」。「對立」只是事物「對應」關係中的一種狀態,而不是其全部。』      要建立一種從微觀到宏觀、長遠的整體觀。顧全大局、局部服從全局的思想。    六十四卦(六爻卦)就其整體來講,是表示一個大的周期規律;其每一個卦(六爻卦)就是這個大周期規律中的一個局部規律(也包括六爻卦中的每一個三爻卦);每一爻又是這個局部規律中的一個個體規律。    無處不太極。不管看什麼問題,觀察什麼事物,總要與其周圍的事物進行比較才能區分。根據具體情況、範疇、範圍、層次、角度等來選擇參照系(坐標系)。    觀察問題及事物的時候,盡量要做到客觀、唯物;盡量減少或不帶有主觀臆想和唯心成分。只有這樣做,才容易找到事物的真實、本質的規律。而易學就是一種表述一切事物客觀規律性的學問。    在觀察分析事物之前,大腦思維中無任何唯心成分的干擾。自己的腦場穩定,當外界事物相對你在運動的時候,你就能感悟到它有(差異性)規律性所反映出的客觀規律。這同時也是一種感性(形象)思維的強調。因為感性(形象)思維是一種客觀思維方式,但這種感性(形象)思維不只是靠眼睛來識別,還要靠「悟性」來感「悟」,靠眼睛識別,往往只能認識事物的表面。    這就要求我們在觀察、分析問題之前,先將我們曾具有的一切「舊」觀念、「舊」概念、「舊」思想等放到一邊。專心致志地去觀察事物、了解事物。它是什麼狀態及規律就承認是什麼狀態及規律。再經過反覆的實踐、修正、充實、提高,得出切合實際的正確結論。然後,再將這結論與過去我們掌握的」舊」概念,「舊」規律,「舊」理論等進行比較,得出進一步的結論。    易傳:「六爻相雜,唯其時物也。」「道也屢遷,變動不居,周流六虛;上下無常,剛柔相易,不可為典要,唯變所適。」就是要根據時空關係的變化,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一成不變的,先人為主地用固定的模式去觀察、分析、研究問題,否則,一定會犯錯誤的。    要學好中醫,首先得先是個哲學家,在這些哲學原則不變的前提下,人、經絡、穴位、藥物,藥性、種葯、採藥、製藥、診斷、治療等,都按這些原則類比、分類、歸納。只要在不違背這些原則的前提下,可以隨意發揮——怎麼用都可以對人體疾病進行診治。也就是說,要學好中醫,首先不只是以學其具體針對性技術為目的,而是以學習其思想方法為根本目的。    古人「形而上」的追求的目的,是為了讓我們能掌握一種既簡單明了又是高層次,大內涵的思維方式。        『易學認為一切事物都是在發展的、變化的;化繁為簡、抓住事物的主要(共同、共通性)矛盾;「對應統一規律」是不變的。』    易學是各行各業、各個學科和領域都能使用和通用的一種知識。易學包含的主要思想有「變易」、「易簡」(有的書中稱作「簡易」)和「不易」這三大思想體系。    變易:  一個事物產生本卦的同時,預示了它的變化(變卦,有的叫之卦)和終結(對卦,有的稱錯卦、旁通卦)。一個事物終結的同時,其變卦又預示了新的事物的產生。事物就是這樣不斷地發展、轉化著。    易簡(簡易):  就是複雜問題簡單化。抓住事物的主要(共同、共通性)矛盾。易簡的另一個意思是簡捷之意。再複雜的事物,用易學的思想方法,就能很簡單地找到其規律並得到結論。《易傳》:『』易者,易知。簡則易從。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有功則可大。」    不易:  世間的一切事物,雖然看起來是錯綜複雜和不斷地發展變化著的,但是不管它的系統再大或再小,其變化的基本的「一陰一陽之謂道「的」對應統一規律「是不變的。《易傳》:「天下何思何慮?天下同歸而殊塗,一致而百慮。「      「大象」,實際上主要是指:乾為天、坤為地、兌為澤、離為火、震為雷、巽為風、坎為水、艮為山所反映的內容。    要了解任何一個六爻卦的含義,必須得先了解每一個三爻卦的抽象及具體的意義。    宋代易學大家邵雍所著《皇極經世觀物外篇下》:「知『易』者不必引用講解,是為知『易』。孟子之言未嘗及『易』,其間『易』道存焉,但人見之者鮮耳。人能用『易』,是為知『易』。」        『一個八卦經就能生成八種結構狀態(三爻卦),一共可以生成八八六十四中結構狀態(六爻卦),這就是六十四卦的一種生成過程和其易學思想基礎。』    陽爻其表示剛、硬、熱、向上、明、天、動等積極上進、充滿活力的主動性事物。陰爻其表示柔、軟、冷、向下、暗、地、靜等消極待動、缺乏活力的被動性事物。    由陽爻為基礎,生成乾、兌、離、震四個經卦。由陰爻為基礎,生成了巽、坎、艮、坤四個經卦。這八個經卦分屬於五行屬性的五種態。乾兌屬金,坤艮屬土,震巽屬木,離屬火,坎數水。    以八經卦各自為太極(基礎),再生六十四卦。這樣生成的六爻卦,一般被稱為重卦,又叫別卦。 P39    由於不同的事物,參照系中所選擇的太極(對比基礎)不同,最後所形成的規律和狀態也是不一樣的。    《易傳》:「乾坤易之蘊邪」。「乾坤易之門戶」。乾坤生六子。乾為父,坤為母,震為長男,坎為中男,艮為少男,巽為長女,離為中女,兌為少女。P43    按《易傳》中的規律,「陰卦多陽,陽卦多陰」。則震、坎、艮為陽卦,表示陽(男)性事物,名少陽(7)。巽、里、兌為陰卦,表示陰(女)性事物,名少陰(8)。乾為老陽(9),坤為老陰(6)。老變,少不變。9、6表示變爻,7、8表示不變爻。這是古代產生」數字卦「的數理基礎之一。9、6表示了變的意思,六十四卦中,哪個爻變了,才是該爻」爻辭「所表達的意思。    《易傳》中說:「叄伍以變,錯綜其數。」陽爻除了整體表示1以外,還可以表示3,陽爻本身有」含三為一「的狀態。陰爻則表示2。陽爻含有0+1、1+2的奇素數內容,陰爻含有1+1的偶素數內容。    一般卦的排列與爻題。P46    按「精氣為物,遊魂為變」的易學原則成卦 P47            ----------------------------  【爻象與卦象】  ----------------------------          易學思想主要是靠易卦及卦爻之間的構成和變化來反映的。因此,易學的思想和方法論的內涵,全都體現在其「象」(卦、爻之象)的變化上。「聖人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偽。」    【卦,是表述大的或較大範圍內的整體變化的】。卦中的【爻是表述整體中局部具體變化的】。局部具體的「爻」變了,整體卦的結構狀態—  「卦」也就隨之改變了。「卦」變了,隨之的「象」所表述的內容也就隨之改變了。「象」變了,所對應的數理關係也隨之改變了。這就是易學中,卦、爻之間不可分離的對應關係。事物不在大小,都能對大局起到一定的決定作用,關鍵是取決於它在整個系統中所處的位置及狀態。        『每個爻所反映的是一定(特定)時間條件下所對應的具體事物的特定位置和狀態等,時間變了,所對應的爻位(時空位置)也往往有所變動。所表述的意義也就有所不同。』    《易傳》:『「爻也者,效天下之動者也。」爻表示和仿效大下變化的事物的。「爻也者,效此者也。」「道有變動,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天下各種事物的變化和變動,都可以由爻的變化及狀態來表述。「爻有等」爻在卦中不同的位置上,其表示不同或相同類型和不同或相同範疇、範圍、領域、性質、層次、狀態等的事物。 「六交相雜,唯其時物也。」每個爻所反映的是一定(特定)時間條件下所對應的具體事物的特定位置和狀態等。時間變了,所對應的爻位(時空位置)也往往有所變動。那麼,所表述的意義也就有所改變。 「發揮於陰陽而生爻」。爻的變化,是通過它所處在卦中不同位置的「陰陽」性質來體現的。在不同位置上的「陰爻」或「陽爻」,或者是在相同位置上的「陰爻」或「陽爻」所表述的內涵內容和意義常常是大不相同的。「八卦相重,爻在其中焉。」上下兩個三爻卦相重—重疊在一起,組成一個六個爻的卦。故,《周易大傳》繫辭曰:」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焉。「 相重的目的是使卦的表述系統增大。    看到卦後,首先想到的是爻的變化,其反映的具體內容,是對應於一定時間條件下的那個具體事物的。這就是問什麼同一個問題在不同的時間,不斷地提出這個問題時,運用易學方法進行推導或判斷,會出現得出各種不同答案的原因。     「八卦以彖告,爻象以情言。」一個六爻卦的總體結構意義,是以組成該卦的「八經卦」所反映的「彖」象的變化來反應它的變化的,並以「大象」的形式反映其規律。通過感知、感覺、感悟「大象」的含意,來反映事物內涵的細微變化及具體情況。【疑問: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剛柔雜居而吉凶可見矣!】    《易》」系」曰:「道也屢遷,變動不居,周流六虛,上下無常,剛柔相易;不可為典要,唯變所適。」學易是學習一種「知變」且靈活「應變」「適變」的活性知識。只有以變化的眼光,具體事物(問題)必須具體來看待、對待它及它的規律。這才是最適宜地觀察、分析、認識、研究、掌握事物及其規律的根本方法。    中國傳統的研究方法把大自然(事物及事物系統)的整體性研究,始終放在研究任何事物的首位,始終注意事物這種整體性的研究。按易學「易簡」思想的啟示,藉以找出事物的共性或共通性特點,即始終抓住及掌握事物的主要矛盾趨勢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大範圍之內來研究事物及其之間的相互聯繫性。    《易》「繫辭」「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說卦」曰:「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兼三才而兩之。」,「二爻多譽,三爻多凶,四爻多懼,五爻多功。」「其初難知,其上易知。本末也。」    六爻卦的結構分布原則: P61    卦能在「其大無外,其小無內」的任何範疇、範圍、條件、環境、層次等系統中,進行對應性反映及表述。    爻位之間的關係:「承」、「乘」、「比」、「應」、「據」、「中」、「正」    『』則非其中爻不備」延伸來的「互卦」、「連互」、「半象」等等這些「爻象」、「爻變」、「卦象」、「卦變」的規律。    六個爻組成的六爻卦,又稱六畫卦、重卦、別卦等。      1、六畫之象(六爻之象)P67      ----------------------------          爻位特性    六個畫(爻)處在不同的爻的位置上,它所表示的事物的性質、特點、吉凶、悔吝等是不一樣的。在「易經」中並沒有「禍」「福「之辭,」禍福」是人們平時算卦中常常使用的詞。「易經」經文中可沒有提到過這些詞。      【正】    易學思想認為,一切相同或不同的事物都應該處在自己應該處在的位置上。如爻位的」正」、 「不正「、「當位」、「不當位」。    陽爻越靠近五爻越好,五爻是「『多功」之位,它是卦中六個爻之中最好的一個爻位。陽以升發為好,故而越陽越好;陰以沉降凝聚為好,故而越陰越好。    [上卦」(三爻卦)表示一個事物的外部及外部的事物  [下卦」(三爻卦)表示一個事物的內部及內部的事物    「陰」性事物由外(上卦)向里(下卦)發展,這叫凝聚(收縮、集中等),所以越聚越好;「陽」性事物表示一種活力及能量,它是由內(下卦)向外  (上卦)發展的,這叫擴展(擴大、發散、施放等),所以越擴大越好。將事物往外發展的過程和向內積聚的過程,通過一個六爻卦就全部反映出來。    【承】    「承」有承上啟下、支撐、幫助的意思。    1、卦體(六爻卦)中,若陽爻在上,陰爻在其下,此陰爻對於上面的陽爻來說,稱為「承」。見到「初承二」之辭,就可以知道二爻是個陽爻,初爻是個陰爻,陰爻在陽爻的下面,而且是二者都「不得位」,都「不得正」。還有如三承四、五承上。    2、卦體(六爻卦)中,若是一個陰爻在下,接連數個陽爻在上。則下面的這個陰爻對於上面的數個陽爻來說,均可稱「承「。如初承二等。    3、卦體(六爻卦)中,一個陽爻在上,數個陰爻接連在其下,則下面的這數個陰爻對於上面這一個陽交來說,均可稱「承」。如初承三等。      【乘】    「乘」即乘虛而入的意思。在卦爻以及易學概念中,認為是不正常、不太好、不吉利、不順利的等狀況。    1、卦體(六爻卦)中,若陰爻在上,陽爻在下,則此陰爻對於下面的陽爻來說,稱作「乘」。如上乘五,指不該發生的事情發生了。和承的意思相反,但都是一種性質,兩者都是陰爻對陽爻來說的。    2、一卦(六爻卦)卦體中,接連排列的幾個陰爻都在一個陽爻的上面。則這幾個陰爻對下面這一個陽爻都可稱「乘」。如四乘三等。    對於一個陰爻在數個陽爻之上的,暫定為「不可乘」。        【比】    比有一種對比、比較、親密的意思。還有一種相親近的關係。    「比」在漢《易》是:在一個六爻卦的卦體中,其相鄰的兩個要,若是有一種相親近的關係,它們之間就可以稱之為「比」。這是指的相親近、相鄰的兩個交之間的一種關係。只有相鄰的兩個爻才會有比較親近的關係。它們之間才能相互比較。離得遠的爻,它們之間的關係(中間隔著其他的爻)也就遠。同時,親近的程度也就差了些。「比」起來,也就困難些。所以「比」者之間越近越好比。因為越親、越近的事物,越容易了解、理解與溝通。越遠的事物越不容易看清楚。故而也越不容易了解、理解與溝通。    「比」的原則:同性相斥,異性相吸。這也是符合易學「同聲相應、同氣相求」的辯證原則的。    在卦內「比」的過程中,只要觀察六爻卦中,陰陽爻之間的陰陽屬性與位置關係,就能知道它們之間親密的程度如何了。最重要的是四爻與五爻之「比」。這是由於五爻是尊貴的「君王」之爻,而四爻是困惑的「多懼」之爻。三爻是六個爻中最不好的位置之一,三爻多凶。    二者同性,應該是相合與共振的。但是由於它們各自都需要尋找異性相吸者而達到均衡與穩定。故而二者必然會分離而去。    如果將「正」「不正」位、「相應」、「敵應」、「得」「不得」中位、』『承」、「乘」等各種易象規則加進「比」的過程中來,一個爻的好壞的程度產生了一定的變化。 因此,在分析「爻位」的狀態時,有一個通盤整體的考慮過程。      【應】    「應」有一種「相應」的意思。即相互呼應、相互支援、互相聞風而動之意。在六畫象(六爻卦)中,初爻與四爻、二爻與五爻、三爻與上爻之間有一種相互互應的關係。這種關係被漢代易學家稱做「應」。    另外一種情況是,爻之間隔兩個爻位而「應」。某個主體爻叫做「世」爻,相應的另一個對應爻就叫做「應」爻。「世」「應」爻之間相隔都是兩個爻的位置。    還有一種情況是,一個爻與其他多個爻相應,即在一個六爻卦內,陰陽爻中哪種爻少就應哪個爻(因為陽爻數多是陰卦,陰爻數多是陽卦)。如地雷復、地水師、水地比,火天大有、風天小畜等。    相應的過程中,也要符合易學「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相應)」以及「一陰一陽之謂道」的哲學原則。      【中】    《易傳》「繫辭:「二爻多譽」、「五爻多功」。第二爻和第五爻的爻辭大都是好的爻辭。二爻是在下卦(三爻卦)的中間位置。下卦以二爻為核心、為對稱中心。五爻處在下卦(三爻卦)的中間位置。上卦以五爻為核心、為對稱中心。五爻是易卦中陽數之爻中,「陽極」之位置,所以五爻的這個位置又被稱作「王位」、「君位」、「尊位」、「至尊之位」等,在六畫(爻)卦中是最好的位置。    一般來說,在六爻卦中間,一個爻不管是陽爻還是陰爻,只要處在下卦的中間位置或上卦的中間位置的這種情況,就叫「得中「、」處中「、」中位「等。    如果,上卦的中爻(五爻)與下卦的中爻(二爻)陽陰相應,而且上卦的中爻(五爻)又是個陽爻,為陽爻處在「陽」位之上。這就行成了既「得中」又「得位」的極好狀態。往往這種極好的狀態又被稱做「大中」。    比如陽爻處在二爻的位置上,本是不當,但因為佔據了中位,還有五爻作為後台,並且二爻和五爻相呼應,那麼即使有比較大的困難也容易逢凶化吉。這就是「爻位之象」的性質特點。如地水師    此外,如果二爻是「陰得中位」,那就最好了。比九二爻「陽得中位」更好。「陽得中位」處在第五爻的位置上最好。比陰爻得五交的「中位」要強。也就是說,在好的裡面還要有最好、更好和次好之分;壞的裡面還有最壞或不太壞之類的區分。好壞之中,還存有好壞程度的不同。這都要靠卦、爻之間所處的位置和變化來綜合分析、判斷後確定。    初(一)爻為下位,上(六)爻位上位。    所以說,如果處在卦的「中位」上,相對來說就是特別好的。「中位」「得正」就更好。「中位」「得正」又得「尊位」、「王位」最好。    火風鼎卦分析 P91   雷山小過卦分析P 94    事物之間的關係總是錯綜複雜的。分析起來,表面上看它只是六個畫(爻)。實際上它的裡面內涵著一整套辯證分析的哲理。其組合起來,將是一個非常大的系統。所以,《易傳》:「易者易簡,簡則易從。「把一個複雜事物的規律、結構及狀態,通過簡單的幾個畫就給表示出來了。      【據】    「據」有根據、佔據、居高臨下、應該處的位置等意思。 「據」與「承」、「乘」不同。『』據」是陽爻相對陰爻來說的。「承「與「乘」是陰爻相對陽爻來說的。    一個六爻卦的卦體中,一個陽爻位於一個陰爻之上,則此陽爻對於其下面的這個陰爻來說,稱作「據」。與「承」是同一個事物的不同說法。如二據初,四據三,上據五。如火水未濟。    一個六爻卦的卦體中,若是只有一個陽爻,其餘的爻都是陰爻。而此陽爻的位置在卦體中又比較靠上。則此陽爻對其餘的所有陰爻皆可稱「據」。如地雷豫。      凶、悔、吝、咎、不利有攸往等辭,表示的是壞的不同狀況及程度。元、亨、利、貞、吉、利、利有攸往等辭,反映的是好的不同狀況及程度。      ----------------------------          2、八卦之象 P101    卦象有很多種,最常見的是三個爻和六個爻的卦。三個爻的卦是基礎卦,被稱為「八卦之象」,又叫「八卦經」、「八卦」、「基本(礎)卦」。    「八卦之象」一般表示的是事物的大象、廣象、具體的形象等,它們是表示任何事物的抽象及具體意義的表述符號。所謂「大象」指的就是:乾為天、坤為地、兌為澤、艮為山、震為雷、翼為風、坎為水、離為火之意義的卦象(卦意)。「大象」就是三爻卦象在較廣大意義上的象意。    除了根據《易傳》"說卦"的象意外,主要靠我們這些八卦象意作為基礎,去發揮、去聯想、去類比。聯想它們的形象、形態、色彩、質地、結構等等。      ----------------------------          3、方位之象    所謂「方位」,不僅指的是東西南北,還包括上下左右、前後左右、內外左右等分布表述系統。易學中的這些「方位」結構分布狀態、關係及排列順序等,其各種分布結構狀態在各自適應的任何環境條件下,其分布【總是固定不變的】。    「方位之象」從傳統的易學結構分布狀態中,主要分為7種狀態:』『河圖分布方位」、「洛書分布方位」、「先天八卦方位」、「後大八卦方位」、「連山方位」、「歸藏方位』『、「孔子方位」分布狀態。現在在只有「先大八卦方位」及「後天八卦方位」這兩種分布結構狀態是主要且經常使用得到的。最最常用的是「後天八卦方位分布」。    『先天八卦』 P110    上南前(乾1)、下北後(坤8)、左東(離3)、右西(坎6)。左上兌(2),右下艮(7),右上巽(5),左下震(4)。對面兩數相加為9。中國古代的絕大多數的方位分布結構圖,不管其是什麼系統、什麼表述狀態,它應該【都是一種立體的表述模式】。適用於「其大無外,其小無內」的任何系統。    易學的思維方法將每一個「經卦」都對應於一個簡單的個位數字,使其整體分布結構能構成一個立體的數理表述模式,藉以表述其事物各自及整體場(卦)結構之間的立體數理關係。傳統易學中將這些數叫做「卦序數」,不但反映了各場(卦)之間的數量構成、場性、場態及(「五行」)屬性關係,而且還反映了各(卦)場之間的排列順序。所以【知道卦就知道  數,知道數就知道與其數所對應的卦;知道卦就知道與其對應的場,知道場就知道與其對應的卦;知道場就知道與其對應的數,知道數就知道與其對應的場。它們三者之間構成了一個數、卦、場之間不可分割的統一性對應體系】    「先天八卦方位分布結構」反映的【是一種相對平衡、相對穩定的結構系統】。其各方面的力,在系統(內部)中間地運動中,相互抵消,以達到整個系統的平衡與穩定。根據其「卦序數」的分布傳遞順序(由1到2、2到3、3到4、4到5......7到8、8再回到1),表述的是一種內部呈波動性事物  的結構分布規律。        『後天八卦』 P114    上南前(離9)、下北後(坎1)、左東(震3)、右西(兌7)。左上巽(4)、右下乾(6)、右上坤(2)、左下艮(8)。五土居中(5)。對面兩數相加為10。這些數字構成一個三階幻方。 從「後天八卦」排列的序數傳遞上看:由1到2、2到3、3到4.....8到9,再由9回到1,所構成的是一種【粒子性】的「碰撞」作用及其力的傳遞運行過程。它內部如此運行與碰撞傳遞的目的,是為了達到『』後天八卦方位分布」系統的整體平衡與穩定。這也是在傳統預測學中最常用一種推斷模式。    「左青龍(震)、右白虎(兌)」、「南(前)朱鵲(離)、北(後)玄武(坎)」。是通過「後天八卦方位分布」所表述的【一種場的分布結構狀態】。         『先後天八卦的異同』    它們所反映的是不同時空中間的規律。由於空間內部的結構不同,同一時間條件情況下,不同結構的空間中的同一事物或不同的事物,它們之間的規律是大不相同的。    先天八卦表述的是事物高維存在形式的分布規律。同樣的事物,在後天八卦的分布系統位置中,處於不同的位置上。即在天成象的位置和在地成形的位置是不一樣的,兩者有角度的變化。先天八卦必須轉化為後天八卦才能為一般人所感知。    先天八卦感知四維空間結構及其中間的事物的構成,只有象(場),而無實體。在此空間中看到的象,在三維空間中,落實到實體,就是後天八卦。後天八卦在實際應用中都是以我為核心,或者說以所判斷的目的事物為核心。    【一個事物必須立體地來看待,才能將其觀察分析得真切與全面。】要豎直上看一看、縱向看看、橫向看看、上下看看、前後看看、左右看看、內外看看等,從各個方面的分布、結構、狀態上來觀察分析一個事物或事物。這實際上,也又說明了易卦的分布思維方式、方法,是表述了一個立體結構的空間模式。    【整個宇宙及其一切事物都是遵循同樣的全息性。】由此可以及彼,由彼也可以及此;由表及裡,由里及表;內外相系,如影隨形。    【有什麼樣的場,就對應有了什麼結構存在形式】。    只要注意力集中在哪裡,氣就會達到那裡。掌握一定的正確姿勢,可以幫助你調動自己的元氣和內外氣,對調動自己的生理功能是有益的。    「先天」方法是從【本質上】解決問題,而「後天」方法是從【局部上】解決問題。      ----------------------------          4、像形之象    「像形之象」就是說,六爻卦其卦的本身就與某事物的具體結構、形象和狀態相一致的。一個六爻卦,很形象地表述著一個事物的總體與具體結構。這也是根據某個具體事物的形象結構,套到卦象上—對應套出來的一種卦象。    火風鼎卦解 P128 山雷頤 P129 火雷噬磕 P130 水澤節 P130    了解了』『像形之」之後,就可以根據其所描述具體事物的卦形,來聯想並描繪出這個具體事物的形象。這需要熟練地掌握了易學中卦、爻「象」的各種規律、狀態後,才能做得到。在學習、研究易卦過程中,「像形  之象」與「八卦之象」聯繫起來統一考慮某一個(多爻)卦時,這個卦及卦中的具體結構、形象就很容易地表現出來。具體形象看出來後,就非常容易理解卦、爻象的意思了。這是研學易學最根本的基本功。      ----------------------------          5、爻位之象    在一個六個爻的易卦中,處在不同的爻的位置上,其所表示的是不同狀態下的不同的事物和不同的事情;也可以表示為同一事物或同一事情的不同位置、不同的過程或不同的狀態等。它可以表示任何一個系統中間的任何的一個(層次)位置。只要將這些事物能任意的分成六等份就行了。這種分析方法,爻不僅僅是表述一個局部的事物,而且也能表述一個事物的局部)可以表述一個事物發展變化的全部過程。    爻由初開始向上六爻發展,實際它是表示一個事物的產生、發展、成長、壯大,一直到成功後,慢慢地衰老衰敗,最終走向自己的反面—消亡的全過程。一個卦(包括六爻卦在內)從下(爻)到上(爻)表示著一個事物發展變化的整個全過程。    按易學「其大無外,其小無內」的適應性規律、方式及原則,在人身體的任何相應性部位,任選一個長度或部位(範圍),並將其選擇好的區域從長、寬、高(厚)(對應於卦中的上下、左右、前後)各個方面都把它分成六等份,並按卦中的對應比例,去尋找臟腑的對應部位進行針對性診治。這種易卦的對應表述方法,就是「人體全息率」的一種表述方法。一個易卦也可以【把一個事物的好壞(程度)分成六等份(六種狀態)】。    其初難知,其上易知。在《易經》六十四卦的卦爻辭中,第一個爻(初爻)的「爻辭」往往都是比較含混「難知」的。「易經」中,這個初爻的「爻辭」往往都是些不太被肯定的詞句。事物發展到了上(六)爻的位置。這表示一個事物的全部過程、經歷及結果都明顯地擺在了這兒,其結論往往是非常清楚和肯定的。    初(一)爻表示「變之始」;二爻表示「變之顯(分)」,三爻表示「變之通」,四爻表示「變之動」,五爻表示「變之成」,六爻表示變之終。P140    「降本流末」  卦由外面(上爻)向裡面(下爻)發展,從外部向內部去尋找過去的狀況及原因。即由上爻向初爻發展。易學中將這種發展變化的分析方法叫做「降本」。因為初爻為事物之「本」。如果是去尋找終端,尋找將來的發展趨勢,那麼就得由卦的里(初爻)面向外部(上爻)去尋找、即由初爻向上爻發展。易學中將這種發展變化的分析方法叫做「流未」。因為上爻為事物之「末」的緣故。易學認為最下層、最基層、最小、最內層的狀態,才是事物的最根本、最基礎的動力。而最上層、最大、最外層的狀態,則是事物最末了、最無能力、最浮躁、最終走向消亡的階段與時刻。《易傳》:「數往者順,知來者逆。」,這也是易學中分析事物的一種原則。    《易傳》:「二爻多譽,三爻多凶,四爻多懼,五爻多功」,「二與四同功而異位,其善不同。二多譽,四多懼,近也。柔之為道不利遠者,其要無咎二其用柔中。」二爻和四爻同樣都是相同的陰爻,但是它們各自所表示的意義是不一樣的。其最重要的是得到下卦的「中位」為好,因為它們各自所處的位置不一樣,反映的同一事物的好壞的程度也不一樣。    陰爻以向下卦的中間「二爻」的位置靠攏為好。離二爻位置越遠越不好。「陽爻」則是離初爻越遠,離「五爻」越近越好。陰陽爻之間的發展方向是不一樣(相反)的。    《易傳》「柔之為道,不利遠者。其要無咎,其用柔中也。」陰爻表示的好壞之意的程度,取決於陰交與「二交」之間的距離,離「二爻」位置越近越好。最好就在「二爻」的位置上「其用柔中」。 「其要無咎」是說陰爻最重要的表述意義是不要有什麼過錯,陰爻與陽爻相比都不是特別好的爻,只要是陰爻得陰位就好,能夠保證沒有什麼大的過失和過錯,或者有了過錯馬上就能改過就行了。從處世哲學上講,處在陰爻上,自己要不斷地反省自己的所作所為,不斷地改正自己的錯誤或少犯錯誤,乃至盡量不犯錯誤。「其用柔中」,最好是陰爻柔得中位,幾個陰爻中,最重要的是二爻獨居柔中。    《易傳》:「三與五同功而異位。三多凶,五多功,貴賤之等也。其柔危,其剛勝邪?」「其柔危」,假若「三爻」和「五爻」成了柔弱者的位置,即陰爻佔據了這個位置,那就表示是一種危險、危機、危難的狀態。 「其剛勝邪」,只有是剛健的』『陽」性事物(陽爻)佔據此位置,才能勝任此位置的需要(條件)。因此從整個的卦爻分布上說,「三爻」和「五爻」這個位置,應該是陽(「剛」)爻佔據這些位置才能戰勝任何邪惡的干擾。    《易傳》:「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分陰分陽,迭用柔剛,故易六位而成章。」    上下(內外)(左右)卦 P147  上下兩卦重合,可以表示【事物的往來狀態和往來的事物】,可以表示【事物的遠近部分和遠近的不同或相同的事物】,可以表示一個【事物的前後兩部分或前後兩部分的事物】,可以表示一個【事物的左右兩部分或左右兩部分的事物】。上下兩卦可以表述一切【事物  的全部及全部事物的對應過程、狀態】等。    只要能觀察、捕捉到事物的任何的信息(無論信息量的多少、大小、比例如何)都能找到與其對應的卦。「卦」有了,「卦象」也就有了。因為「卦象」是表述一定時間情況下的具體事物的,那麼事物的具體情況也就清楚了。    「否極泰來」、「無平不坡」、「無坡不平」、「錯綜複雜」、「顯微闡幽」、「見微知著」、「彰往察來」等語,都是由易學中的知識所啟發來的辭。    地天泰卦 P151 天地否卦 P154     小結 P157    《易傳》「繫辭」:「若夫雜物撰德,辯是與非,則非其中爻不備。」 要想看透一個複雜的事物,找到它本源的、本質的特點、規律以及共同、共通的特性規律,並且通過這些本質的規律性鑒別性質的好壞的時候,就必須不能忽視了分析研究各類「中爻「的作用。    中爻分三種:1三爻和四爻;2五爻和二爻;3二三四五爻    任何一個六爻的卦體,任何三個爻都能組成一個經卦(包括」包卦")。任何一個六爻卦,都是由四個相互之間有共同爻的三個爻的經卦組成(不包括」包卦")。    乾為天卦、坤為地卦、水火既濟卦和火水未濟卦,稱作易卦的「四個  基本卦」。《周易》六十四卦的卦序排序中,以「乾」「坤」兩卦開始,以「既濟」「未濟」兩卦作為結束。而「先天八卦分布圖」以乾坤兩卦為「天地定位」。「後夭八卦分布圖」以坎離兩卦為定位的基礎。    讀「易經」時,先學習掌握「十翼」(「易傳」)的內容。「十翼」會告訴並指導你怎麼樣來鑒別卦、分析卦,以及卦爻之間有什麼性質、有什麼特點等。通過學習、研究、分析「十翼」,的各項內容,在世界觀、思想、方法論上,打個好的哲學基礎。並通過對這些易學基礎知識的了解和掌握,把卦、爻的性質及經文中的字、辭、句、章等內容聯繫起來搞清楚。      ----------------------------          6、互體之象***    「互體之象」包括「互象」與「連互」之象。    在傳統易學內涵中,一般是指,一個六爻卦體中,二、三、四爻和三、四、五爻形成的組合(集合)卦體,又稱作『』互體」、「互象」、「互卦」等。也稱其為「約象」。現在把古人的「互體之象」的『「互卦」概念給延伸和發揮,將一個六爻卦中的【任何四個爻組成的卦體都看做是」互卦"】。  把【只要有一個以上「共用爻「的聯合卦體】,都稱作是「互體之象」。即「互卦」,任何兩個以上且有「共用爻」的三爻卦之間,都可以看做是「互體之象」。    「上」卦是由「上」卦與「下」卦一點點的共性(共用爻)聯繫組成的。而「下」卦是由「下」卦與「上」卦一點點的共性(共用爻)聯繫組成的。:這樣就把上下卦之間的聯繫溝通起來,分析起卦象來思路也就會更清晰。它們之間所表述的任何事物都有個聯繫及過渡過程,並且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通過各事物間的聯繫及過渡過程將它們融合在一起,使雙方逐漸地向對方滲透,這在處世哲學上叫:「求同存異」,也是一種求穩定平衡的方法之一。    以三、四兩爻的中間,為起始點,由四、五、上(六)爻順序和三、二、初(一)交的順序向外發展,即由近(三和四爻)向遠處(初和上爻)發展。這種分析事物的方法,在「易經」「經文」中也有所使用。這種思想概念【千萬不要與以「上卦」為外,「下卦」為內的思想方法搞混淆】了。由易學思想方法來看同樣一個事物,可從兩種角度、兩種側面、兩種方法來看待,但它們的著眼點是不同的(P171)。六爻乖體及其內部四個經卦之間的關係一定要分得很清楚。由於觀察分析事物的角度、層次、範疇等的不一樣、某個卦所代表的事物的上下、內外的狀態及結構、情形相對之間是有區別的。    「同聲相應,同氣相求」,任何事物如果要「相應」和「相求」或「相應」「相求」能到什麼程度時,要看它們之間所存有的共「同」的規律、性質或特性的因素的多少如何了。這些事物到底是由什麼原因把它們拴在一起的?這是「互卦」、「互象」、「互體之象」方法表述的內容及規律所造成的。    ----------------------------          連互    把「互卦」之間的內涵,或者說深層隱藏的事物,通過「展開」、「放大」的方式,將其顯露出來的一種易學分析表述方法,是一種將卦不斷地相「互」將其層層展開的思維方法。    1、四個爻之間的連互    將四個爻的「互卦」中,中間的那兩個爻一起重複使用一次(同時用一回,繼續再使用一回),所形成的新的六爻卦體,就叫做原「互卦「的「四爻連互」卦體。火風鼎四爻連互分析 P174    原來火風鼎卦六個爻中,只含有四個經卦,經過三種四爻連互之後,形成了十二個經卦(三爻卦)的組合(集合)系統,將它們按序排列起來形成了一個十數個爻的卦。如果將四爻連互出來的連互卦體,在運用」四爻連互「的原則繼續連互,就形成了三三得九個六爻卦體,加上之前連互出來的三個六爻卦體,總共十三個六爻卦體。每個卦體包含四個經卦單元,一共五十二個經卦單元。其反映事物的情況相應的就更精細了。     按「連互」的規律,同樣一個卦,其中的「連互」次數最多也只能是「連互」上三次。因為「連互」第三次以後,往往得到的卦,基本也只能是乾為天卦、坤為地卦、水火既濟卦和火水未濟卦這四種狀態了。『』再一、再二、不再三。」—返本還原了。    「四爻連互」是揭示【一對或兩個事物】之間的矛盾內涵的一種易學思維方法的話,那麼,「五爻連互」就是展(揭)示【三個事物】之間的矛盾內涵的另一種易學思維方法。    2、五個爻的連互    指在六爻卦體中,五個爻之間「互體」的一種「展開」、「放大」方式。火山旅卦分析 P181    將其五個爻之間最中間的那個爻(不管陰陽性質如何)重複使用一次,連同原來五個交的「互卦」中,上面和下面沒有動的那四個爻,共同組成一個六個爻的新卦體。這個新卦體就叫做「五爻連互」卦體。表面上看著是三個事物矛盾關係的群體,實際是,四個事物矛盾關係的群體。這樣做以後,三者之間的內涵關係就看得比較清楚了。    「五爻連互」只有兩種情況,上面(二至上爻)的五個爻和下面五個爻(初至五爻)的「連互」兩種情況。這樣一來,原有的四個「經卦」,現在變成了八個「經卦」。把這些經卦之間的相互關係搞清楚。    新形成的這兩個「五爻連互」的新卦體內,還可以繼續進行「連互」。想把  事物之間的各種關係再搞得清晰一些時,還可以繼續「連互」。除了五爻的「連互」以外,還可以進行「四爻連互」。無論是五爻連互還是四爻連互,新連互出來的六爻卦的上卦和下卦,與四爻、五爻的互體之卦的上和下卦是對應的。P185    要想知道卦性的卦德(卦的主要特性)以及表述事物的個卦(二、三、四、五個爻組成的卦)在卦中的好壞,即「是非卦」,就必須掌握「辯是與非,則非其中爻不備」的思想。必須重視分析、研究卦中的中爻的情況,才能明了。把最中間的兩個爻(四爻卦中,是二、三兩爻。六爻卦中,是三、四兩爻)看做是事物的中心、基礎、起源或本質。因為事物往往是由中間向四外發展的,故而卦的中間位置又可以表述是事物將來的發展趨勢。    《易傳》「繫辭」:「乾坤易之蘊邪。」乾坤兩卦蘊藏在(除了水火既濟卦與火水未濟卦外)所有的卦裡頭。任何的卦變化發展到最後,總是爻歸本到乾坤兩卦,六十四卦是由乾坤兩卦發展變化而來的。而總是以既濟或未濟兩卦結束。P186    「既濟」說明事物發展變化已經達到了應有的結果、效果,或達到了成功、達到了目的等,但是事物的發展轉化總是不會完結的。成功的內里還蘊含著其相反相成的結果。任何事物總是會向自己的反面發展轉化的,事物的變化永遠不會終結,「未濟」狀態。「未濟」中(中間四爻),又內含著將來發展的成功狀態,既濟狀態,事物總是這樣不斷地往複、發展、轉化著。    中間這兩個爻所反映的是【事物將來發展的趨勢及結果】,也說明了事物是由哪種基礎本源發展來的,還說明了事物是不斷地由內向四外發展壯大的(就像天文學中所說的「大爆炸」與「宇宙膨脹論」一樣),永遠不會停止其發展變化的,也是符合宇宙的發展變化的。最後,無論事物怎樣變化、最終都要返歸其木源的。    水火既濟卦分析 P189      ----------------------------          半象    實際是變形(變象)的「互體之象」,假如,「連互之象」是將事物內部展開的話,那麼『「半象」就是將事物整體或局部收縮、壓縮的一種方法。    取三爻卦(「八經卦」)中,除了本身之外的其他兩個「經卦」中的一個「經卦」的上兩爻和另一個「經卦」的下兩,上下重疊又組成的卦體,叫「半象」卦體。任何一個「八經卦」(三爻卦),都是由其他的兩個「八經卦」的上兩爻和下兩爻組成的。坎卦是由兌卦的上兩爻和巽卦的下兩爻組成四爻的大過卦,合併其中的一個陽爻而得的。    「半象」與「連互」思維方法之間,有著顯而易見的不可分割的連帶關係。在分析卦爻結構狀態時,可以根據需要將卦「連互」展開,同時又可以將卦爻壓縮、歸納。【既可以把簡單的事物複雜化,又可以把複雜的事物簡單化】。根據易學「易簡」的思想,把複雜的事物壓縮,將其共性的事物壓縮、歸納後,能較清晰且容易地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主要矛盾一解決,其他矛盾就迎刃而解。這又是易學中的一種非常重要的思想方法。當然,這也是易學「易簡」思想的最高體現之一。    山雷頤 P195    在易卦中,有時好像並沒有什麼「經卦」離卦。可是彖、象之詞句中,往往會出現「大離」之意。這就是因為卦中,存有三個爻的「經卦」離卦、四個爻的頤卦、五個爻的頤卦或六個爻的山雷頤卦等「離類」之象的緣故。    如果將「半象」像「連互」一樣的展開,因為受「連互」概念的影響,這種展開叫做『』連半象」。「連半象」的目的與「連互」的目的類似。這種易學方法是符合「易則易簡,簡則易從」的易學道理的。把複雜的事物使其簡單化,歸納起來,找出它們之間的共性或共通性的主流、主導規律性。      ----------------------------          像卦之象    雷天大壯卦 P197 山地剝 P198        ----------------------------          7、反對之象    「反對之象」分為「反象」、「對象」和「反對之象」三類情況。    7.1反象     「反象」又被稱作「綜卦」、「綜象」、「覆卦」、「覆象」、「反卦「、「反易」等。就是把一個卦在豎直方向上倒過來看,所看到的卦象,就叫原來卦象的「反象」。反卦都是成對的。    在傳統64卦中,除了乾、坤、離、坎、雷山小過、澤風大過、山雷頤、風澤中孚8個卦外,其它56個卦都有其覆卦。一共是28對反卦。其中山雷頤和風澤中孚都是大離之象的離類卦。雷山小過和澤風大過都是大坎之象的坎類卦。大坎越大,過錯越大。    在觀察分析事物的時候,不但要觀察分析事物的正面情況,而且還要觀察分析事物的背(後)面或者反面的情況。從正面看看,再從其反面看看,是這  么一種觀察分析事物的思想方法。,全面地對一個事物進行觀察分析。「反象」是對一事物進行【縱向】分析的方法。我們把事物的上下、左右、前後、內外、遠近等看完之後,再從這面看看,然後反過來,再從對面看看。這樣一來,就可以將事物看得會更全面一些了。    在互為「反卦」的一對卦中,兩卦的內涵意義由於其結構狀態的不同,所表示的意義一般也會有不一樣的地方。    從不同的角度(180度)觀察分析同一個事物,雖然它們之間存在著共性的特點及內涵,但是必定所觀察分析的結果,還是有區別的。往往是從總體上來看,很相近或相似,可是從其局部上來看,又是有區別的。如水雷屯和山水蒙P201,天水訟和水天需P202    「反卦」的變化形式,可以從更多的方面來看清事物的本質。你站在我這方面看看,或我站在你那方面看看,觀察分析同一件事物,所得出的結論往往是不一樣的。「反卦」規律,實際上是又為我們指出了一種觀察分析事物的思想方法。同樣一個事物,只少要從兩個對立(也是一種對應)面上去看待。    「反卦」反映的是同一個事物狀態(場)的不同側面的表現形式。互為「反卦」的兩卦之間的場性,有可能是同一的場性狀態。即只是由「經卦」乾、坤、離、坎卦所組成的卦。其「經卦」正反都是原卦本身。其「反卦」兩卦中,各自上下兩卦數的總和(場)相同,也有可能是不同的場性狀態。即由「經卦」兌、震、巽、艮卦所組成的各種卦,其「經卦」本身正反兩面是不同的狀態。其互為「反卦」兩卦中,各自上下兩卦數的總和(場)不相同。如天火同人和火天大有P205,場性是木性(先天震4)的。山天大畜與天雷無妄P206,山天大畜(8)場性是土性(先天坤8),天雷無妄(5)場性是木性(先天巽5) 。所以說,從不同的方位、角度上看同一個事物,所得到的場性狀態往往是不一樣的。    小結 P206 連互、半象、反象    在「繫辭」中,這種「反」「覆」之象特別多。卦既然「反」』『覆」了,那麼,一卦中的三四、二五、初上各爻也會相應的「反、覆」變化位置。雖然,其位置變化了,但往往它們之問還保留了某些共通的性質和內涵。      7.2 對象    對應位置相同,且陰陽艾性質完全相反的兩個卦,稱之為「對象」。又名「對卦」、「錯卦」、「旁通卦」、「類卦」等。64卦中,每個卦都有自己的對象,共32對對象。    對卦相遇,形成的場不一定與這兩個卦的場是同性質的場。P213    不管原來互為對卦的兩個六爻卦總場性及狀態如何,只要是兩者互相「淹沒」之後,都會餘下兌卦之金性場態,這是一種不穩定的場態。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任何事物都是要向自己的反面發展的。沒有任何一個事物是一成不變的事物。這是「物極必反」、「否極泰來」等哲理思想的易學依據。    可以從【橫向】(歷史發展過程)上來看待及對待事物。看看過去(「本卦」)、看看現在(「變卦」)、再看看將來(「對卦」)。從長遠發展變化上看事物的發展變化乃至結果。從而決定我們的取捨及行動準則。「對象」是事物本身將來(相互)發展的趨勢與結果。為了決策當前的行動,必須要知道當前行動的結果(即將來的發展趨勢及結果)最終是什麼狀況。那麼,當前這個行動卦的「對象」(卦),就是你行動的最終結果的表述。    『』對象」是表示一個事物從總體上(上、下兩個「經卦」同時)發展到了與自己的狀態完全不同的對立狀態。但是,事物總不會一下子就發展到自己的對立狀態去的。總是要有一個發展過程的。    半對卦:上爻變而下爻不變(上半對卦)。下爻變而上爻不變(下半對卦)。如水雷屯P217。      7.3 反對之象    水雷屯的「反卦」是山水蒙。  水雷屯的「對卦」是火風鼎。  火風鼎的「反卦」是澤火革。  澤火革的「對卦」是山水蒙。  山水蒙的「反卦」是水雷屯。  火風鼎的「對卦」是水雷屯。  澤火革的「反卦「是火風鼎。  山水蒙的「對卦」是澤火革。    一個水雷屯揭示出了火風鼎、山水蒙、澤火革,一共形成4個相互」反「」對「的六爻卦。 這4個六爻卦中的每個六爻卦,都能夠進行「四爻連互」和「五爻連互」。這樣就會使這個系統的內涵變的更大、更複雜了。如果將「連互」的結果再進行「連互」的活,系統內涵就又會擴大數十倍以上。    在64卦中,既有「反」又有「對」的卦,一共是28對,每一個既有「反」又有「對」的卦。「對象」是用做事物【橫向】及【橫向發展與聯繫】判斷時,使用的思維方式。「反象」是用於【縱向】判斷事物時,所使用的思維方式。    在考慮一個問題或分析一件事物時,能從整體且全面的角度上,作出通盤細緻的判定。不但有利的因素要考慮到,不利的因素也要考慮到;不僅要考慮到其整體的當前狀況,還應考慮到其過去的狀況以及將來向其相反方面轉化的狀態;不只是要考慮到事物整體的發展變化,而且還要考慮到事物內部局部性的變化——你不變我變,會形成什麼狀態;你變我不變,又會形成什麼狀態等等。從各個方面將事物分析清楚以後,就可以知道同一件事物,由於其所處的環境條件的不同,其性質的好壞優劣也就不同了。事物都是互相聯繫地存在著的,在不同的空間結構條件下,同樣一件事物其對應的性質特點及規律也往往是不一樣的。任何事物都對應存在於一定的時空關係中。「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    通過一些爻辭的共同特點,能發現這類卦變的規律。天澤履P224   「易經」的卦爻辭根據有時往往從其「對卦」(旁通卦)中才能找到答案。這也是易學『「繫辭」中講到的「旁通情也」的一種很重要的思想方法。如果了解、掌握了易學「對象」之間的性質特點及聯繫,就能較輕易地知道某個卦、爻辭的來歷及依據了。        ----------------------------          8、交易之象     「交易之象」又名「交卦」。有交錯、交換的意思。在一個六爻卦體中,將其下卦上移至上卦的位置上,又將其上卦下移到下卦的位置上後,組成的新卦體就是原卦的「交卦」。自然原卦也是此新卦體的「交卦」。    天澤履P226 雷風恆P227 天地否P228 火雷噬磕 P229 雷地豫 P230    合作的雙方或者對應的雙方,換一下位置,看看會出現什麼情況、什麼局面、形成什麼狀態、有什麼規律等。以便雙方都能替對方著想,使合作與共處能選擇到更佳的環境、條件與狀態。    內部關係在交相易位或雙方互相站在對方的立場上去考慮問題,往往不但能改變白己的處境和狀態,一且還可以從根本上改變雙方共同的處境及狀態。 這就是『「交卦」幫我們尋找到的一種思維、判斷方式及結構狀態。    易學中充滿著辯證的哲理和辯證的哲學思想。學習、掌握這些哲理和思想,使我們在了解、判斷、分析事物及其規律狀態時,能從各個方面把一個事物盡量完整、全面地考慮分析清楚。然後,對事物再決定如何地去取捨。這樣在處理、辦理和解決起事情來,才能更合情合  理、更穩妥、更順利、更切合實際。    小結 P231 反卦、對卦、交卦    「錯綜複雜」,就是指的易學中,四種「卦變」所組成的系統而言的。「錯」是指的「對卦」的變化系統。「綜」是指的「反卦」的變化系統。「復」是指「重卦」及「複合卦」、「反卦」組成的變化系統。「雜」是指易學中打亂64卦的排列順序的「雜卦」變化系統。    《易傳》:「當萬物之數」、「類萬物之情,通神明之德」。一個陽爻由36根蓍草所確定,一個陰爻由24根蓍草所確定的。即一個陽爻中內含36個事物的因素,一個陰爻中,內含著24個事物的因素。六十四卦中,每卦六個爻,一共是384爻。陽爻佔一半,陰爻佔一半。六十四卦中,陽爻可表示36×192=6912根蓍草(個事物),陰爻總共可以表示24×192=4608根蓍草(個事物);六十四卦所確定的總蓍草根數為:6912十4608= 11520根蓍草(個事物)。假如,六十四卦的每一個卦再加上它自身的反卦」、「『對卦「、『」半對卦」(「『上半對卦」和「下半對卦」)、「交卦」、「連互」(「四爻連互」、「五爻連互」)、』『半象」等卦形變化狀態,這個系統內涵的內容(因素)非常之多,系統也非常之巨大。    越是所謂的「巧合」和「偶然」的事情,【越是客觀必然的】(不受人理性認  識的狀態和因素的影響)。    易學不但能判斷看得見、摸得著的事物的規律,而且也往往能判斷我們一般人所看不見、摸不著的事物的規律(「神無方,而易無體。」「遊魂為變」)。《易傳》』『繫辭」:「形而上者謂之道」,「精氣為物,遊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這些詞句足以說明易學思想所追求的是一種高維層次的世界觀。    9、補遺    9.1 半反之象     「半反之象」就像「半對之象」一樣,包括「上半反」「下半反」。除此之外,還包括一種「半對象」中所沒有的「上下象同時反象」。六爻卦除了乾、坤、坎、離之外,其他各種半反象都是相互成對出現。    同一事物狀態中的雙方,一方自行(當時)變化到了自己的反向狀態,而另一方還保持著原來的狀態。這樣就又形成了一種新的事物(組合)狀態。根據這種狀態與原來狀態進行的比較及分析的結果,在保證原來共性特點和規律的基礎上,藉以確定我們的取捨。 小結 P247    風雷益的上半反 P242 下半反 P245 上下反 P247  水雷屯、天雷無妄、地山謙下半反P244  山雷頤 上下反P246      9.2 之卦之象    和「爻象」中的「正」的意義有相同之處。即「不當位」之爻或(變為)「當位」之爻。這個「之卦」的概念應該是「變化」、「變爻」或「變卦「的意思。「之」已經不是指一個爻的變化。而可以是指一個、兩個…乃至六個  爻同時都變化的狀態。這些卦爻所引起的卦的變化結果,就是「之卦」。換句話說,「之」就指的是變化後的「變卦」或「變爻」。      9.3包卦之象    指在一個六爻卦體中,用上下三個畫(爻)中間包住中間三個畫(與其上下三個爻性質相反的三個爻)。它是從互卦的規律推衍出來的。    包卦的規律,是把一個六爻卦先分成兩個三爻卦,再由這兩個卦各自再分成兩個卦。即一正一反兩個卦,此兩卦又分而得到了四個卦。它  是按《易傳》「繫辭」中所說的:「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思想)規律來分的。    澤山咸卦、雷風恆卦,都是坤「包」乾。  此兩卦的各自的「反卦」山澤損、風雷益,都是乾「包」坤。  也可以:  將澤山咸,看做是坎「包」巽  將雷風恆,看做是坎「包「兌  把山澤損,看做是離「包」震  把風雷益,看做是離「包」艮  咸、恆、損、益是乾坤兩卦互交、互包,同時又像大坎、大離之象,所以咸、恆的卦序排在坎離兩卦之後的下經之首,損益兩卦排在下經第11、12卦序上。正好與泰否兩卦相對應。由此可以看出包卦和互卦在易卦排序上的對應關係和規律。    被「包」的卦及卦象組合,是由(取決於)二至四爻或三至五爻所組成的三個爻的「經卦」所決定的。      9.4命卦之象    『命卦」是在其爻所系之辭中,帶有卦名的這種形式的卦。「命卦」的原卦自身的陰陽性質,決定著「命卦」中爻的陰陽性質。其原卦為『』陽」卦,其中含卦名的那個爻,以「陽」爻論(當做是陽爻);原卦是「『陰」卦,那麼,其含有卦名的爻,以「陰」爻論(當做是陰爻)。如六爻乾卦的命卦是地山謙卦,或簡稱命謙。    水雷屯 山水蒙 P254 震為雷 P255    9.5 應聲之象(略)    9.6 消息之象    指六爻卦體中,「陽長陰消,陰長陽息」的陰陽爻的一種漸序更替變化規律。    十二消息卦(十二辟卦/十二月卦):坤為地、地雷復、地澤臨、地天泰、雷天大壯、澤天夬、乾為天、天風媾、天山遁、天地否、風地觀、山地剝、坤為地。    每個「辟卦」所表述的是與其對應的那一「節」的氣候狀態以及在此氣候狀態下事物所對應表現的狀態。    11月,大雪--冬至:地雷復  「一陽初生』『之時,即「天運初回」。  12月,小寒--大寒:地澤臨  「陽氣漸舒」,各種事物都開始「生機振作」。  1月,立春--雨水:地天泰  陰陽之氣協和,事物欣欣向榮,充滿生機。  2月,驚蟄--春分:雷天大壯  「陽德普施」,物物都已健壯結實。  3月,清明--穀雨:澤天夬  陽氣亢勝,過於猛烈,事物  的精華盡泄而分。  4月,立夏--小暑:乾為天  陽氣運行到這個月,已經達到了極盛時期。  5月,芒種--夏至:天風媾  事物的生機開始逐漸的收斂。  6月,小暑--大暑:天山遁  陰氣開始上長,陽氣也已隨著陰氣的上長而退藏。  7月,立秋--處暑:天地否  萬物生長受阻,相應開始凋零。  8月,白露--秋分:風地觀  萬物已經結果而內部空虛,只表現為其體魄。  9月,寒露--霜降:山地剝  陰過於亢盛,而萬物生機衰退枝葉開始剝落。  10月,立冬--小雪:坤為地  陰氣上升己達到了盛極之時。因此,陰氣要開始消亡並向自己的反面(「陽」氣)轉化。    中醫、養生和道學中,將我們的脊椎(頸椎、胸椎、腰椎共24節)每一節都相應的對應於一個「節」氣。人體氣血,每個節氣運行到一個相應的椎節上。每個椎節都與人體內相應的臟腑器官相聯繫。因此,就能知道人體臟腑器官在一年之中,不同時間、季節時期的正常、差異及狀況。                    ----------------------------    【太極】    ----------------------------              當系統的內部找不到頭緒的時候,就跳出到此系統外,到更大的系統中去進行研究。    「宇宙」定地澤臨卦 P270            ------------------------------------------------------------------    火風鼎連互 P283 反、對、上下半對、交 P288     平時所研究、考慮的事情往往都比較簡單,一般情況下,「連互」一次就夠用了,最多再把各個卦之間的「反卦」、「半反卦」、「上下反卦」、「對卦」、「半對卦」、「交卦」等再運用一次,基本就夠用了。      用數碼起卦 P321    按照易學的道理:  左為上,右為下;  奇(單)數為陽數,偶(雙)數為陰數;  上為陽,下為陰;  前為上,後為下。    易學講「唯其時物一也」。如果需要判斷事物當時的情況和狀態等,就必須加上當時對應的時間變數,才能準確地得到完全與時間對應的空間中的各事物的分布及其狀態與規律。    自定為「變交」在上下卦的哪一卦中,那個(三爻)卦就是「體」卦(類似於「世」)。與此卦對應的另一個(三爻)卦,就是「用」卦(類似於「應」)。也就是說,【「變爻」在哪個(三爻)卦中,哪個(三爻)卦就是「體「卦】。  「體」卦【就是判斷的主體事物或事物的主體】:  「用」卦【就是與主體事物或事物的主體相對應(有關)的其他事物】。    要根據判斷事物的要求及「體用」之間的關係來判斷事物的好壞與成敗。    「體克用」、「用生體」、「體用比合」這三種狀態都是好的、吉的、成功的、可以的、允許的等。 「比合」在易卦判斷過程中,指其上下兩卦(三爻的經卦」)都是同一個卦或是「五行」屬性都是相同屬性的卦。    「用克體」或「體生用」的「體用」關係就表示不行、不可以、不成功、不吉利、不應該、不能等,即本末倒置了。    「生」著你,你就好,「克」著你,你就不好。  你「生」著人家,你就不好;人家「生」著你,你就好:  你『「克」著人家,你就好;人家「克」著你,你就不好。  你與人家「比合」,雙方就都好    按易學思想,任何事物總是要走向自己的反面的。「變卦」也是如此,它也要走向自己的反面,即「變卦」的』『對卦」,就是「變卦」的反面(最終結果),其表示的是事物將來的發展及最終的趨勢和狀態。    「本卦」反映和表示的是事物過去的狀態和過去的事物。  「變卦」反映和表示的是事物現在的狀態和現在的事物。  「對卦」反映和表示的是事物將來的狀態及趨勢和將來的事物與趨勢。    【起卦容易,分析卦難】因為卦一出來,就全憑分析卦象來針對性判斷。卦象及其變化規律熟練掌握的程度和「體用」之間各種生克關係掌握的熟練程度如何,是取決於能否判斷迅速與準確的主要因素。    用數字起卦 P336    基本原則 P336    數字已不是【簡單的量化符號】,而是【各種事物場的表述】。數已是場(卦)的統一內容的【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正因為你是那麼一種場,這種場正好與這個數碼所構成的場一樣。所以才「同聲相應,同氣  相求」地被你得到了這個數。      用文字起卦 P340    學會運用易學的分析方法後,有時有些文字不認識時,可以通過易學中運用文字起卦的方法進行分析,基本就能了解其大概的意義了。    「法於陰陽,合於數術。」』『在數難逃」、「極其數,遂定天下之象『,」只要事物存有數的概念(事物最基本的就是數),什麼事物都可以把它變成數來進行分析解釋。    易學的設卦原則之一  上卦可以表示左邊的事物或事物的左邊。  下卦可以表示右邊的事物或事物的右邊。    如果,要判斷一個事物的結果,先分析大局(總體)的結果。大局(總體)上看,成。那就一定能成。大局(總體)上看,不成,那就一定不成。大局(總體)主要指的就是從「體用」之間「生克制化」的關係上進行分析判斷的結果。    易學設卦規律之一  上卦表示事物的上部或上部的事物。  下卦表示事物的下部或下部的事物。    易學研究的是場效應狀態,所以每一畫,不管其筆畫長短大小,只要方向一變,就算是一畫,這與通常一般的筆畫演算法是不一樣的。      以兩個字進行起卦的原則是:  將前(左或上)一個字的總筆畫數除以8,餘數定上卦。  將後(右或下)一個字的總筆畫數除以8,餘數定下卦。  上下兩卦重疊,組成六個爻的卦體。這就是事物狀態的「本卦「。    用三個字起卦的原則是:  前(左或上)一個字的總筆畫數,除以8。餘數定上卦。  後(右或下)兩個字筆畫數的總和除以8,餘數定下卦。  上下兩卦重疊,組成六個交的「本卦」(「原來」)狀態。    用四個字起卦的方法  前(左或上)兩個字的筆畫數的總和,除以8。餘數定上卦。  後(右或下)兩個字的筆畫數的總和,除以8。餘數定下卦。  上下卦重疊,組成六個交的事物的「本卦」。    用五個字起卦的原則方法基本是:  前(左或上)兩個字的筆畫數總和,除以8,餘數定上卦。  後(右或下)三個字的筆畫數總和,除以8,餘數定下卦。  上下兩卦重之,得六個艾的「本卦」。    由以上用「字」起卦的例子可以得出這樣一個原則:  字的個數是【單(奇)數個】時,定上卦的字的個數比定下卦的字的個數總是少一個字。或者按易學「易簡」的思想方法,不只是使用字的筆畫數來起卦。如,由於11個字的字數分成了前5個和後6個。所以,直接用5和6來定卦。    字數為偶(雙)數個時,前後對半一分。如果不用其他的成卦法時(筆畫、聲調等),其所得到的「本卦」應該是上下卦都是同樣的卦。    一定要注重起卦之前當時自己的第一感覺,當時想用什麼方法就用什麼方法。千萬不要猶豫!一猶豫,頭腦中的主觀意示就加進了客觀的判斷過程中去。往往就不符合客觀場的本源狀態。這樣做往往就會使主觀干擾了對客觀規律性準確地判斷。    由易學場效應的規律中,可以了解到任何事物的任何量的大小變化,  都能給事物的(大局)整體規律起到一定的促進與改變。所以說,易學的場效應規律是很重要的。一定要注重抓事物的主要矛盾,事物再小,只要處在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就能對全局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近取諸身起卦法 P368    「近取諸身」之意,就是用我們人身體上所顯現的各種狀態進行起卦。要想達到「近取諸身」的水平及要求,觀察事物時就必須很仔細。不能放過任何細微的細節。這是易學「唯幾、唯深、唯神」的「研幾」思想的體現。    乾為大赤(橘紅、硃砂)色、為橘黃、為金色。  兌為白色、銀色、銀白色。  離為紅色、花色、艷亮色。  震為綠色、青色。  巽為藍色、碧色。  坎為黑色、紫色。  艮為棕色、棕黃色、咖啡色、褐色。  坤為黃色。      乾卦與坤卦,對應於老年段。其中  乾卦一般對應於男子的老年段。  坤卦一般對應於女子的老年段。  震卦與巽卦,對應於壯年段。其中  震卦一般對應於男子的壯年段。  巽卦一般對應於女子的壯年段。  坎卦與離卦,對應於中年段。其中  坎卦一般對應於男子的中年段。  離卦一般對應於女子的中年段。  艮卦與兌卦,對應於青少年或幼年段。其中  艮卦一般對應於男子的青少年或幼年段。  兌卦一般對應於女子的青少年或幼年段。    「遠取諸物」起卦的時候,有個特別要注意的特點。那就是,一個事物,你只能當時起卦時使用一次。不要在同一時間內,反覆地使用同一個事物且用同一種方法來起卦。    易學推導原則是「不動不佔,必須有時空動向。抓住事物的動向,才能與事物的規律相對應。沒有動向的事物盡量少用它來起卦。易學講:「變則通,通則久。」    易學注重講「研幾」。通過事物微小、細微的變化動向,來判斷事物的發展變化和趨勢。因此,必須有動向才好起卦。因為動向是事物發展變化的前「兆」,一般所說的「『外應」『,動向有大有小。不一定非得用大動向的事物起卦。有很小的一點動向就可以說明問題了。再大的事物動向都是由小動向發展來的。動向再大也要向自己的相反方面發展。動向發展地越大,越說明此事物在走向消亡。研究它也就越沒有什麼意義。
推薦閱讀:

【易經入門】第十章 《易經》為什麼會在民間廣泛流傳?
十二個入門瑜伽體式及做法
楊公入門斷民間秘術13
個人家庭理財入門知識
墳地風水入門知識 墓地風水知識大全

TAG:評論 | 易學 | 入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