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寶寶幾歲上幼兒園?

談談寶寶幾歲上幼兒園?萌媽育兒2015-02-27 10:56:47入園準備幼兒園閱讀(2386)評論(

)分享到

  

  過年走親訪友,被問及兩歲半的希上幼兒園了沒?我說三周歲再上。在幼兒園做老師的姨家表妹告訴我她兒子一歲多就入學了,不到兩個禮拜就學會了自己吃飯…恰好旁坐的做英語培訓的表嫂也有讓年後兩歲的兒子上幼兒園的打算。

  記得14年開始上班時,我也四處考察幼兒園,準備讓希兩歲時入學。當時是考慮老人帶孩子有各種不便,隔代親的凡事包辦和無限度的溺愛,當然還有老人的身體原因。這一計劃隨著希的一場病擱淺了,因為我又回歸家庭做了全職媽媽。

  想想如果沒有希那次的生病,我依舊上班,希應該在兩歲時入園。也不會有今天的話題。表妹說我是敏感型家長,看到她沖兩個孩子喊:「你們兩個誰的衣服臟誰別跟我回家。」我問她:「你對學生也是這樣嗎?」她說:「孩子太調皮,學生都聽老師的話。」曾經做過老師的我知道這種讓自己引以為豪的聽話的學生是怎麼訓練出來的。與其說我是敏感性家長,倒不如說教育本身就是敏感的話題。

  80後的我,小時候有學前班,四歲多的我不到入學年齡,哭著喊著要上學。無奈但深知教育重要性的父母託人把我弄進了學校,至於都學了什麼,已經記不得了。後來聽母親說小時候經常別人說給我們表演個節目吧,我便在中間一站,唱的不亦樂乎。那時的教育成果應該是以學會了多少東西作為評判標準的。父母經常對老師說的:「沒事,不聽話你該管管,該打打…。」有很多人都是這樣被管教出來的。

  到了我的子輩,我開始排斥這種棍棒教育,排斥功利化的教育目的。甚至於入學的標準不是孩子學會了多少東西,而是孩子是不是在學校里快樂?學校教育有沒有遵循其內心成長的規律?學校的教育理念是不是和家庭教育理念一致。終究我們不能把教育全推給學校!

  很多忙於工作的父母,看到隔代教育存在的問題,不自覺會放大。便想把孩子送到學校,老人負擔減輕了,孩子生活自理、人際交往能力…也會提高。殊不知,愛便是最好的教育,教會孩子愛與被愛是何其重要的一堂課。這堂課不是老師講得,是家庭乃至社會上的每一個人。孩子為了討得老師歡喜,聽話、乖巧扮懂事,本身就忽略了其內心真實的成長需要。但孩子還樂此不彼,那些說我的孩子最聽老師的話的家長好好想想自己孩子為什麼會聽老師的話,當然其中不乏老師的個人魅力存在。

  在李悅兒的芭學園裡拍攝的教育紀錄片《小人國》中,家長集體要求把一個調皮的男孩子調到芭學園其他園,而李悅兒堅決不同意並坦言我們需要這樣的孩子。我想:教育應該就是這個樣子,不做工廠流水化作業,尊重每一個生命個體,遵從其內心的需要,讓其成為本來的樣子。

  究其孩子幾歲上幼兒園合適?我想入園前提是:

  1: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是否可以做到簡單溝通?

  2:孩子生活是否可以自理,包括吃飯、穿衣、尿尿、拉屎…

  3:孩子是否可以很快找到玩伴並融入到集體生活中?

  不可否認,幼兒園是一個讓孩子學會集體生活、提高自理能力、完善人際交往的一個地方,但也是一個老師需要維護群體和諧的場所,無法幫助顧及到每一個孩子。

  所以,如果當孩子具備基本的入園條件,就可以開始給孩子物色合適的幼兒園了。

  文章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

推薦閱讀:

孩子在幼兒園該學會什麼?
幼師需掌握的「說課」技巧
幼兒園保育員角色探析——由「保育員就是教師」想到的
上幼兒園,如何防止「一月一病」
秦緒文:幼兒園行業現在也能年入百萬

TAG:幼兒園 | 寶寶 | 幼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