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技大全之釣鯽技巧
鯽魚的品種和垂釣方法[/ALIGN]<br><br>北京釣友馬群來電稱:他參觀過幾次釣鯽比賽,釣上來的都是30~50克重的小鯽魚。可是《中國釣魚》雜誌記錄台登出的釣鯽紀錄是3000克,重量如此懸殊。他說很想知鯽魚有哪些品種,各有什麼特點。釣鯽除了現在流行的「台釣」方法之外,是否還有其他有效的垂釣方法?請解答。<br><br> 鯽魚是一個古老的魚種,在我國許多古代文獻中,都能找到它的蹤跡。鯽魚有強大的生命力,不論在我國炎熱的南方,或是千里冰封的北部,凡有淡水的地方,都有它的存在,給釣魚人帶來了無窮的樂趣。<br>下面就鯽魚各方面的情況作些介紹。<br><br>華麗家族:<br> 鯽魚從用途上分兩大類:一為食用鯽,一為觀賞鯽。我們平常垂釣的大都是食用鯽(北京個別漁場也將淘汰的觀賞鯽計價出釣)。<br><br> 鯽魚的品種很多,我國各地有許多帶地方特色的優質鯽魚,如彭澤鯽、湘鯽、天峽鯽、鏡泊鯽等,還有遠方的來客,如日本白鯽等。此外各地還有許多不同的土鯽。<br><br> 觀賞鯽身披錦彩,有紅、白、黃、紫各種單色鯽魚,更有五彩俱全的錦鯽,它們一群群一簇簇在水中遊動,很像是一條彩帶在水中款擺。<br><br> 正由於人們對鯽魚的喜愛,也引起了專家們的關注,研究開發了鯽魚新品種。在人們的印象中,鯽魚總是那些長不大的「老頑童」,但是現在鯽魚長個了,如彭澤鯽據說單尾可以長到五六千克,那真是鯽中巨無霸。由鯉、鯽雜交而成的鯉鯽,也是大個子,據說兩年單尾就可長到3千克,真是喜煞我們這些釣魚佬。<br>只要下竿,就不會使你失望<br><br> 由於鯽魚對水溫的適應性很強,一年四季均可垂釣,盛夏,當然是釣鯽的好時期;開春,在野外垂釣,首先咬鉤的也是鯽魚;到深秋,大多數魚都已禁口,可秋釣涼水鯽更具秋釣特色;到冰封水面時節,破冰垂釣,主要對象魚還是鯽魚。<br><br> 鯽魚還有一特點,不論是大水庫還是那些僅有盆碗之水的水坑小溝,到處都能找到它的蹤跡,所以許多釣鯽愛好者就說:地不分南北,水不論大小,只要你下竿,就不會失望。<br><br>咬鉤特徵:送漂<br> 魚咬鉤往上送漂,有的稱托漂、拱漂,而這正是鯽魚咬鉤的主要特徵。有人說鯽魚是「撅著尾巴游,咬鉤就抬頭」,它咬鉤抬頭,漂子就向上升。它的這種表現,不分水域,不分季節,始終如一。釣手們將這種送漂的特點,作為判斷是否鯽魚咬鉤的主要依據。當然,送漂也不是鯽魚的專利,草魚、魴魚都有向上送漂的習慣,就是愛拉「黑漂」的鯉魚,有時也有不守規矩的時候。不過其他魚咬鉤送漂,另有特點,不如鯽魚送漂平穩。<br><br> 鯽魚咬鉤送漂,也隨水溫、水中含氧、水的肥瘦以及魚的飽餓程度的不同,有高低快慢之分。如水溫等外部條件合適,鯽魚個頭大,又餓,那它送起的漂子又快又高,反之則表現為低和慢。如春秋季節以及冰釣鯽魚,漂子只要輕輕點動一下,提竿就有魚。所以在這種時候釣鯽,要選用反應最靈敏的漂子,而且釣手全神貫注盯著漂子,還要眼疾手快。否則鯽魚吐餌,信息消失。<br><br> 隨著釣鯽的方法不同,漂態出有變化,如採用長腦線配懸墜的釣法,漂子的表現大多為「黑漂」;如用短腦線配底墜,則為送漂,就是用朝天鉤配七星漂,鯽魚咬鉤,漂豆也是一粒粒往上拱。<br><br>對釣具的要求:輕細靈<br> 鯽魚個體小,在選用和組裝釣具時要圍繞著輕、細、靈三個字去做準備。<br><br> 輕:使用手竿,更應從輕,因為釣鯽時拋揚竿頻率高。一天提竿幾百次,釣手疲勞可想而知。所以一般選用3.6米至4.5米長的竿為宜,甚至還可選用2.7米的短竿。竿短必輕,如再選用碳纖竿,更加輕巧靈便。<br> 細:那就是釣線魚鉤都要細。釣鯽用線,越細越好,反應靈敏。如釣那些兩條還不足50克的小鯽魚,配最細的線,如果釣500克以上的大鯽,線應加粗。<br><br> 釣鯽鉤應根據魚的大小,選用1~5號鉤為宜。而且鉤條也要細。小鉤能隨著魚的吸食,隨水進入魚嘴。最好能選用無倒刺鉤,有些釣友認為無倒刺鉤愛跑魚,使用時總有一種不踏實的感覺。其實用無倒刺鉤在上魚遛魚時只要釣線不松塌,魚兒是脫不了鉤的。無倒刺摘鉤快,尤其是釣小魚,摘鉤非常方便,用它還可演變出多種快速摘鉤方法。無倒刺鉤掛上衣物或鉤著人,退鉤極方便。<br><br> 靈:除了由細線小鉤帶來的靈敏之外,還要有一支反應靈敏的漂。另一獲得靈敏的途徑是漂墜的配匹要恰當。<br><br> 但是在實際垂釣時,僅有靈敏是不夠的,在水溫氣壓正常、水中含氧充足的條件下,魚兒遊動迅速,躥來躥去在鉤餌邊形成道道水流,調得特別靈敏的漂子,這時會受到水流的影響,出現漂動,提竿肯定無魚。有時遇有風浪,過於靈敏的漂,也會受到影響,甚至漂子還會隨波逐流。遇到以上這些情況,遲鈍一點的漂子就特別適宜,所以在垂釣時一定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相應的釣具和採用恰當的釣技。<br><br> 另外,「靈敏」與別的一些問題也有關連:如「結實」與「靈敏」有時就是一對矛盾,結實往往又是遲鈍的代名詞,線粗了鉤大了,獲得了較大的釣力,當然這也意味著遲鈍。不過現在有許多優質的鉤、線,這對矛盾易於解決,只不過多花點錢。還有「靈敏」與釣手的身體狀況也有關係,細尖風漂反應倒是很靈敏,可釣手眼力不濟,定有好漂,有時眼看得見,但手卻跟不上,也是枉然。所以在追求靈敏時還要考慮許多其他因素。<br><br>釣鯽方法:<br> 採用長腦線懸墜一整套台釣方法,是釣鯽很適宜的技法之一。在民間釣技中也有許多釣鯽的好方法。如短腦線配單鉤、雙鉤、扁擔鉤,加上擦底墜(通過漂墜匹配,使墜與水底似粘不粘),反應也很靈敏。朝天鉤配星漂,也稱得上是釣技中的一絕。長竿短線所進行的「三戳」——戳孔、戳拱、戳茬,這都是行之有效的釣鯽方法(三戳也適宜釣其他魚)。<br><br> 海竿釣鯽可用短軟反應靈敏小小竿,配上小串鉤,這是在秋天深水釣寒鯽的好方法。如在水底有枯草爛葉的地方,用海竿配「盒飯」。也不失為一種有效方法。<br><br> 人們有句老話,叫到什麼山上唱什麼歌,我們這些釣魚人不妨將它改為到什麼水也釣什麼魚。總之釣技有千條,貴在使用得當。<br><br> 以上所提到的一些釣技與釣具組裝方法,在《中國釣魚》雜誌中經常可見,在這兒不贅述.冬季網箱近處釣大鯽技法[/ALIGN]<br><br>冬季在網箱附近垂釣,只要釣組合理,餌料對路,釣點選好,釣績往往很可觀。<br><br> 一、釣具的配備及組合。<br>軟竿。要釣大鯽,釣位要深,通常網箱附近深2~4米左右,選用6米以上的軟調、中軟調竿。<br> 細線。冬釣用線宜用1號以下的強力線,不用腦線,獨線拴鉤。<br> 快鉤。冬季魚兒索餌動作較小,吞鉤不深,要保證上鉤率,首先要做到鉤小而銳利,一旦發現鉤尖略鈍,應立即更換。<br> 小漂輕墜。浮漂可用星漂或小立漂。星漂4粒或配4號小立漂,細保險絲繞墜。<br> 鉤組組合調靈敏。將拴好鉤的釣線穿上4粒星漂,每粒之間的距離1.5厘米,在距魚鉤上方3厘米處繞纏上3~4圈細保險絲(保險絲先在縫衣針上繞成螺旋狀),輕輕旋轉固定在線上。放入裝滿自來水的水桶中浸透,此時,水面上有星漂2粒,鉤不觸底,然後取出,在鉤上裝上一粒大米飯或一條小蚯蚓,再放入水桶中,這時鉤餌應緩慢地盪入水底,墜懸水中,魚鉤直立於水底,而4粒星漂剛好沒入水中。如果鉤墜橫躺水底,說明墜超重,應一點一點地剪掉多餘部份的保險絲,直到符合標準為止。若過輕,鉤懸水中,應重新換上大一點的墜再認真調試。在實際垂釣中,只需水面上留一粒星漂即非常靈敏,若釣者視力不太好,可多穿一粒漂,水面上保留二粒,更易看見。<br><br> 二、餌料<br> 餌料分為誘餌、釣餌和蘸餌三種。冬釣誘魚進窩是關鍵。釣大鯽誘餌應以香為主,甜次之。將菜籽餅粉、豆粕、麥麩、玉米粉、稻糠分別用小火炒香(不要炒糊),用誘魚精浸泡小米密封一周左右備用。垂釣前取炒香的餌料2~3種浸泡誘魚精小米一起拌和,加水適量調拌,每次打窩3~4個,擇優垂釣。<br>釣餌。冬釣以紅蟲、小紅蚯蚓裝鉤垂釣效果最佳,一些商品餌效果也不錯。垂釣時可交叉使用葷素餌,提高釣獲量。<br> 醮餌:可用米粉、黃豆粉、蠶豆粉、蠶豆粉、熟芝麻粉單獨或混合使用。<br><br> 三、釣點的選擇<br>窩點應選在網箱左右兩側面。根據手竿的長度適度向中前方靠,距網邊80~100厘米處,用打窩器送誘餌,這樣做的目的是不驚動水下膽小易驚散的大鯽魚。<br><br> 四、幾點垂釣技巧<br> 1,葷素餌交叉使用,提高上鉤率。<br> 大鯽魚一般吃食較警惕,當你用一種餌料垂釣時,開始可能食餌積極,咬鉤頻率較高,但不久明明窩中魚星成片泛冒,就不吞鉤,好長時間才能釣一條。這時只要將釣餌換一下,往往又能出現上魚的小高潮。<br> 2,提、拖、拉引魚咬鉤。<br> 冬天天氣寒冷,魚兒活動遲緩,索餌不太積極。垂釣時要每隔兩三分鐘將鉤餌提起20~30厘米,左移(或右、前、後移動)20~40厘米,輕輕放下,一會兒再提起向另一邊拖拉,放下誘魚使其發現釣餌,提高上魚率。<br> 3,斜向起魚。<br> 大鯽魚冬季膘肥體壯,發現吞鉤的確切信號(星漂上浮或下沉)應迅速抖腕提竿,中魚後應斜向領魚離窩,再提竿抄魚入護。不應垂直向上提魚,以免驚動窩中其他魚。<br> 4,不宜使用雙鉤。<br> 釣點兩邊都有網,遛魚時很容易使另一鉤掛網。春季,在野河、水庫中垂釣時,釣點應選在河彎處的洄水灣、河段的凸凹處,寬河面的緩水區水草多的地方。水庫選在長有茂密水草,向陽、避風的地方,水深以0.6~1.5米為宜。春季,鯽魚經過漫長的冬眠後,急需補充能量,故而晝夜覓食。此時,鯽魚多在水草叢生,日光照暖的淺水區,而且多為大鯽魚。選好釣點後,可用割草器或大號錨鉤在距岸4~6米處打一個30~50厘米的亮膛。一般打2~3個,可以輪流垂釣,如果水草稀少,可選一處相對稠密的地方,距水草30厘米處做窩。<br><br>二、釣具組合<br><br> ①釣竿以5.4米以內超硬調竿為宜。釣線用直徑為0.2毫米的超強線,釣線太細在纏住水草時容易斷線。釣線的長短,以4.5米竿為例,最長不宜超過2.5米,以便迅速提魚出草窩。<br><br> ②釣鉤用伊勢尼2~4號,不可太大,鉤條要細,以利中魚。釣時宜用單鉤,因為用雙鉤,在釣上大鯽魚後,另一隻鉤容易掛在水草上,從而出現跑魚斷線的情況。調漂時,空鉤半水漂尾外露2~3目,掛餌後把漂定在鉤剛碰底,漂尖露出水面1目為宜。<br><br>三、提竿方法<br><br> 釣草時,提竿的方法是很重要的,正確的提竿方法是,先舉竿70~90度角將魚鉤住,然後再舉竿100~150度角將魚提上岸。此法能充分發揮竿的彈力和臂力負荷,比較省力。同時魚也是垂直從草窩裡提出水面,不容易掛住水草。若釣到250克以上的鯽魚時,一定要沉住氣,利用竿的彈力和魚周旋,盡量不要使魚進入水草叢中,如果魚進入水草叢中,此時不要慌,不能將漁線放鬆,應使其保持一定的拉力,慢慢把魚從水草中牽引出來。<br><br>四、誘餌和釣餌<br><br> 1.在野河、水庫垂釣時,誘餌應以小顆粒餌為佳,這裡我為大家介紹一種引誘鯽魚的佳餌。在垂釣前二三天,將1000克左右的玉米糝加100克左右的水,在鍋中蒸,大約10分鐘,取出後加入少量的白酒、香油、白糖,攪拌均勻,以手能使之捏成團為佳。然後用塑料袋密封,放置在溫度較高的地方待用。此餌色、香、味俱全,對鯽魚有特效。<br><br> 每個窩點撒誘餌的多少,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根據這幾年我野外垂釣的經驗,大體總結如下:在小水面如舊河道,絕頭溝垂釣時可採用「多頓少餐」即每次誘餌少撒,經常補窩;在大水面如水庫中則應採用「少頓多餐」,也就是每次多撒誘餌,一天兩次即可。<br><br> 2.釣餌:以紅蚯蚓為最佳。在小雜魚鬧鉤特別凶的情況下,可採用商品餌或自製面餌,但應加入少量的魚粉。出釣前,可以用動物血或水果加香油餵養蚯蚓。前者可增加蚯蚓的腥膻,後者可增加香甜味,有利於提高上魚率。蚯蚓以火柴梗大小為宜,鉤上的蚯蚓一定要鮮活。<br><br> 此法最適於在3~5月份,天氣晴朗、無風、氣溫較高時,在舊河道、絕頭溝、水庫等水草叢生,水底腐殖質多的水域使用。誘餌宜濃不宜淡<br> 在我國南方,通常把立春至春分這段時間稱為早春。這段時間氣溫反差大,天氣冷暖變化無常。這時的魚兒活動範圍小,要求釣手要在遠近深淺的釣點下鉤,尋找魚的洄遊區域,即人們常說的「人找魚」釣法。<br> 早春能不能釣上魚餌料是關鍵。冬天剛過,魚兒食慾差,消化力弱,布窩的誘餌,味宜濃不宜淡,要突出香、甜、鮮、散,以粉餌為主,顆粒餌為輔。通常用油餅粉、炒香碎細的黃豆粉、花生粉、芝麻粉或商品餌拌炒香的碎米布窩。布窩時要做到「量少次數多,相機補加」,不可一次投足,這樣才能保證魚兒誘之能來,來之能留。<br><br> 釣餌宜葷不宜素<br> 魚兒經過一冬的消耗,需要補充自身的蛋白質。所以,釣餌要盡量不使用素餌,應選用營養豐富的線蟲(紅蟲)、紅蚯蚓等動物餌料。因早春氣溫低,魚兒食慾差,對魚餌味道比較挑剔。線蟲、紅蚯蚓穿上鉤後,具有動感,能起到刺激和逗魚上鉤的作用。<br><br> 釣位宜淺不宜深<br> 立春以後,氣溫開始逐漸回升,魚兒也開始了一年新的生活。「春釣灘」是眾多釣手的共識。原因很簡單,水草要先從淺灘長出,魚兒游到淺灘才有食源;淺灘在陽光照射下,水溫上升快,這時的魚兒必奔淺灘覓食。在通常情況下,早春除早、晚的深水外,其餘時間應釣淺水部位。這種「釣淺不釣深」的釣法,是根據這個時段的氣溫變化和魚兒的活動規律來決定的。<br><br> 天氣宜晴不宜陰<br> 早春,還帶有幾分冬季的寒意,剛越冬的魚兒,仍有幾分冬日避寒的習性,少吃少動。在選擇天氣時,應按冬釣的基本要求「釣晴不釣陰」,在有陽光的天氣出釣為上策。釣位盡量選背風、向陽的一側。若有陽光的天氣,伴有1~3級的風,水中氧氣充足,魚兒食慾會倍增;若風力在4級以上的陰雨天氣,水溫會有所下降,魚兒會不思飲食,釣手不宜外出垂釣。<br><br> 水域宜小不宜大<br> 早春,釣小水面要優於大水面,因小水面窩風,水體不受什麼風吹浪打的影響,在陽光照射下,易於聚熱,水溫上升快,魚兒會更活躍;小水面一般水質肥沃,在氣溫相同的條件下,肥水水溫高於瘦水;小水面魚的密度相應大一些,從多魚兒的遊動,既容易使水質變渾,增加水色的隱蔽性,又能使魚兒進入興奮狀態,刺激魚兒咬鉤,提高上鉤率。每年的3月底到5月初,正是蘆葦發芽、拔節旺盛生長期,鮮嫩的葦芽、葦葉及附著其生長的各種浮游生物,給魚兒提供了豐富的天然餌料,所以這段時間也正是在葦叢垂釣的好時期。<br><br> 除了戳茬釣外,釣浮也是此階段釣取鯽魚的有效方法。但要注意以下幾點:<br><br> 一是釣浮要根據一天中時間的推移宗分層次進行。8時前,一般釣淺層,三四十厘米即可;9時以後釣中層;11時以後,再釣深一些。原因是魚兒隨著太陽的升高、移動,覓食的層次會逐漸由淺到深,故釣點也要隨之由淺到深。到了下午,則恰好相反,應由深到淺,傍晚就需要釣淺層水了。在這種釣層的變化中,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堅持釣浮,不要釣底。因為此時葦叢的底部布滿了密密麻麻的枯葉,而魚兒需要的葦葉、浮游生物等天然餌料,都在水的中、上層,故鯽魚一般不下底覓食。<br><br> 二是要打「窩」。儘管誘餌可能會絕大部分掉到底層的枯葉里,魚吃不到嘴裡,但「窩點」周圍有誘餌的香味,同樣能把魚兒誘到「窩點」附近來,特別是在魚稀少的情況下更應如此。「窩點」選位要密中找稀,大小有個空隙,有相當的深度,釣鉤能上下暢行無阻即可。<br><br> 三是動態垂釣。不斷地提提鉤,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逗釣。因為葦葉太多,容易把釣餌遮掩住,魚兒不易發現,不逗釣,影響上魚率。<br><br> 四是短線垂釣,垂直提竿。而且提竿速度要快,防止魚兒上鉤後橫竄,纏住葦桿,斷線跑魚。隨著冬季到來,在氣溫較低的地區,各種水場中的大多數淡水魚,早已是搭幫結夥,論親分派,一群一群地窩集在水底,進入冬眠。它們不太遊動也很少離窩覓食,身體幾乎是靠在一起的,時而肚皮貼地,時而用張開的胸鰭、腹鰭和尾鰭觸地支撐身體保持平衡,盡量避免因遊動而增加氧氣和體力的消耗。魚兒面對低溫少食的寒冬,一定也企盼著春暖花開、草綠蟲肥的季節,但仍表現出與生俱來的平靜安詳。<br><br> 在冬天,釣迷們卻成了熱鍋上的螞蟻,煩躁不安,難以忍受尤魚可鉤的寂寞。頂級釣迷們即使是冒著鵝毛大雪,頂著刺骨寒風,也要四處打探哪裡還能釣到魚。只要有魚可釣,就是天寒地凍也要隔三差五去過過病,不然一冬天非憋出病來不可。<br><br> 如果有消息說什麼地方上魚了,一夜間會傳遍四鄰八院,引得眾釣迷連夜綁蟲拴線,整標理線,忙得不亦樂乎。一晚上進進出出,雞飛狗跳,攪得全家人都不得安寧。如果有工作或其他緣由不能前往,那麼次日一整天都會抓耳撓腮,坐立不安。<br><br> 釣迷們都尤法把自己封閉在屋子裡,像魚兒那樣平靜地等待新春到來。然而北方的釣迷們就很有福氣,在漫長冬季仍能享受到另一種絕妙的樂趣——冰釣。<br><br> 冰釣這種特殊的釣魚方式,使釣者能與魚如此貼近,甚至彷彿能聽到魚的呼吸。當你緊握魚竿,守望冰洞,看見浮標接二連三地翩翩起舞,頓時熱血沸騰,脈搏加快,心花怒放。當你挨著個兒地把舞標者——魚兒,從眼皮底下那一個個小冰窟窿中拎出來的瞬間,那種美妙、暢快的感覺,實在難以言表,恐怕只有親身經歷過冰鉤的人才能體會。別看守在冰上那麼久,其實每個人都渾身發熱,順脖子流汗,冰釣的確是項好運動。在不結冰的地方,只要沒有寒流,氣溫數天內保持在6-7度時,選風和日麗的日子,照樣可以外出釣魚。冬季釣魚基本上以鯽魚為主。<br><br>冬釣鯽魚的一般原則<br> 要根據垂釣水域長期用餌的習慣配餌,或者使用鮮活蟲餌及動物性粉餌。在人工養殖塘內釣魚,可以先用本塘飼料打窩,用紅蟲、蚯蚓或當地魚愛吃的其他蟲餌施釣。如果魚塘一直沒有斷料,用飼料配製的釣錯也能釣上魚來。<br><br> 每次投料做窩不易過大,可以多選幾個地方做窩,輪換著釣。因為冬季魚不再離窩覓食,只能尋窩而釣,沒有色的地方打再大的窩子,也難把魚誘過來選擇釣點時要找向陽背風、水流平穩、深淺適中、水底坑窪不平的主水域分支上游或轉彎處。如果主水域中有溫度較高的支流和進水口,也是首選之地一些有枯草、雜枝、木樁、石堆的地方,也是魚群窩集的本要場所。<br><br> 冬季釣魚,無論你是「傳統釣」還是「台釣」或是「競技釣」,都要盡量使用細線小鉤和靈敏度高的浮標,最大限度地提高線組的靈敏程度,便於魚吃餌和信號的足量傳遞。一般的塑料漁線,在冬季溫度較低的水中會變僵硬,導致浮標過於靈敏,經常出現虛假信號。拴鉤用的子線可以改用釣魚專用的軟質黑絲線,這樣可以減少浮標的假信號,提高中魚率。<br><br> 釣具使用上沒有什麼特殊的要求,一切以適用為原則。<br><br> 在釣法上,冬季釣魚「傳統釣」更佔優勢,如果釣魚人對「台釣」吃得透,使用又得當,那麼「台釣」在冬季釣魚中照樣能發揮出很好的作用。<br><br>「統台」式釣法<br> 近兩年來,在北方的初冬和初春季節,釣友廣泛使用一種被戲稱為「統台」式的釣法其實就是「傳統釣」和」台釣」科學有機的結合體,屬「傳統釣」的升級改良型釣法。這種釣法從外觀上看與傳統釣」並無二致,其實內在的東西已有重大改進和實質性的提高。<br><br> 首先,它拋棄了過去那種粗線大鉤不重視線組配置的舊傳統,在大線和子線的搭配和組合上更為精細,釣500克的魚,絕不用750克以上拉力的線。由過去強調線的保險係數,轉變為強調浮標的信號質量其次,在魚鉤的使用方面,也轉變了過去那種大約不跑魚的思路,理解了只有讓魚吃得深些才能提高中魚率的道理,盡量用小鉤。對用單雙鉤問題,也顯得十分靈活。只要釣點條件允許,就裝上下鉤,一鉤釣魚,一鉤打窩,如釣草窩就用單鉤,不再堅持到哪兒都只用單鉤的老思想。<br><br> 再次,浮標的選用上,也與「台釣」用標的原理接近.接受了釣什麼魚用什麼標的道理,不再幻想一支浮標能釣遍天下。真正理解了釣具之中最不能馬虎的就是浮標,並且捨得投資買好標,按他們自己的話講就是:捨得花錢買好竿卻捨不得買好標,就等於捨得花錢買好鞍子卻捨不得買馬一樣,本末倒置了。<br><br> 最後,在鉛墜同浮標的配比上,更加註重浮力與重力的平衡及等量變化的關係。「撲通到底墜」已消失得無影無蹤了。一般都把鉛墜調整到等於或略小於整支浮標的浮力,盡量保證魚在吃餌後不太費力就能影響浮標下沉或上送,並隨著魚情的變化,及時增減鉛皮進行調整。子線長短是「隨行就市」,該長就長,當短則短。釣的過程中,鉛墜的「懸」與『卧」更是視魚情而變。這種釣法名副其實,真正做到了「統台」結合,取人之長補己之短。<br><br> 冬季釣魚最讓人頭疼的同樣是小雜魚的追食鬧搶。遇到這種現象又無法避開時,一般是加大鉛重。要麼,就是把子線儘可能縮短一些,加快釣餌沉底速度,減小小魚吃餌時拉舉釣餌的活動半徑,降低浮標的虛假信號率,識別浮標的平穩足量的上送信號。<br><br>選餌與用餌<br> 冬季釣鯽魚用活餌蚯蚓、紅蟲的效果較好。蚯蚓要選用不太粗、顏色紅潤、外表光滑、輕輕一碰就翻滾不止有活力的那種。紅蟲要用體大皮厚頭部黑亮、用手一捏富有彈性的公蟲,體細綿軟的母蟲鯽魚不太愛吃。<br><br> 用活蚯蚓釣魚,要用有倒刺的魚鉤,避免因蚯蚓的掙扎而在水下脫落。如果釣的魚比較小,可以用細一點的蚯蚓,或者把蚯蚓分成幾段順穿到鉤上;釣體型較大的魚,可以從中段橫穿整條蚯蚓。用蚯蚓釣魚也可以變變方法,比如在身旁放一瓶水和一罐能誘魚的乾粉餌,掛上蚯蚓後把它反覆在水和乾粉中沾涮、搖動,使其像搖元宵似的搖成彈球一樣大,再投人釣點。這樣粉餌在水底霧化後,蚯蚓四周形成較集中的窩子,會產生奇效。<br><br> 用紅蟲釣魚,要事先把它捆成小把,每把用三四條、七八條都行,要視魚的大小而定(紅蟲捆綁器一般漁具店都有賣)。上餌時,不要刺破紅蟲,並在釣上拴緊。在某些水域中,使用紅蟲釣魚,用無倒刺細條鉤,穿單蟲垂釣效果更好。鉤尖要從紅蟲嘴中間穿入至蟲尾,以不把紅蟲扎破出血為標準,一巳扎破了,要換蟲重新再來,並巨每上一條魚換一次餌。<br><br> 為了更好地刺激魚的食慾。也可以在當天出門之前,把一部分蚯蚓或紅蟲剁碎,連肉帶湯一同裝人瓶中(蚯蚓、紅蟲不要混裝)。在打窩子時,把它拌進食里一同投人釣點,這樣誘魚快,窩子持續的時間長。<br>另外特別提醒釣魚愛好者注意:在使用蟲餌釣魚時,一定要留神,當手指受傷出血時,最好不要讓傷曰接觸紅蟲,以免染L一種血管寄生紅蟲病。如果釣魚時不注意於部衛生而誤食了蚯蚓卵,也會得一種類似蛔蟲病的腸道寄生蚯蚓病。<br><br> 以上兩種病例,在同內外已多次出現,尤其是紅蟲病極難治癒。<br><br>調靈釣鈍<br> 冬季釣魚一般都不釣靈,盡量不讓魚餌離底,基本卜堅持「調靈釣鈍」這個原則。我所說的「調靈」是指視標露出水面越少,也就是釣的目數越低為越靈,反之為鈍。<br><br> 使用活蟲餌釣魚時,如果鉛墜離底,浮標會經常出現假動作。魚吃蟲餌有多種方法,大魚會一日把餌吞下,小魚通常是先咬住一頭,然後拉扯、甩動蟲餌,再逐漸下咽。如果釣得過靈,在小魚拉扯、甩動蟲餌的過程中,浮標就會不停黑標、送標,此時提竿必然是空竿,因為這時魚還沒有把鉤吃進嘴裡。所以冬季用活蟲餌釣魚,最好是讓鉛墜的重量等於或大於浮標的浮力,一定要調整水線到鉛墜卧底。在釣的過程中,浮標的輕頓。<br><br> 輕送的信號一般不提竿,專釣浮標平穩足量上迭或下拉的信號。如果黑標、迭標還足約不上魚來,可以再逐漸加鉛到上魚為止,也可以根據魚的大小,把掛在鉤上的蚯蚓剪短或減少每把的紅蟲數量,盡量把蟲餌做得能讓龜一下吸進嘴裡。<br><br> 使用懸墜方法掛粉餌釣魚,一定要選用細身細尖子浮標,並且要調得靈一些(視甘露出水面調整浮標後的找底也不容忽視。為了確保雙鉤到底,最好的辦法是在上鉤掛一粒小橡皮球(重兩目左右),調整水線使浮標露出到所調的目數為準。比如說,空鉤凋的是兩目,上鉤掛橡皮球後把浮標向下移動一目,如果露出水面的目數變成了一目,說明前面的找底是準確的。如果還在兩目,說明已找過了底,需要繼續下移浮標,直到露出一目,最後再把浮標升回一目到兩目為止。我把它稱為「反向驗證法」;。<br><br> 冬釣鯽魚以調靈釣鈍為主,但也不能不分具體情況一概而論,需要根據當時垂釣水域的具體條件和魚情來靈活對待。比如說:在水底很臟,醬層(粥樣虛底)厚而稀軟的水域中垂釣,釣得過鈍會使雙餌陷人虛底,因鯽魚輕易不會掘泥而食,從而失去被自發現的機會。此時就需要調鈍釣靈,讓魚餌能停在醬層之卜,甚至需要上餌離底。鉛墜的重量不要大於或等於浮標的總浮力,要略小一些,就像空鉤半水調三目、調兩日那樣。如必須釣「底墜」,也不要讓鉛墜過重,卧進醬層把餌也拽進去。<br><br> 總之,關於釣靈釣鈍的問題,要釣友自己用心揣摩,並善於用反向思維,跨越教條,大膽實踐。我始終認為釣魚是:釣有法,而無定式;勝在應變,敗於教條。而且任何釣魚方法都有其局限性和地方性。釣魚愛好者要善於廣采博納,把外來的東西科學地融人到自己的釣法中去,既不盲目追隨、趕時髦,也不固執己見、拒絕新生事物。這樣,才能使自己的垂釣活動更加豐富多彩,樂趣無窮。<br><br> 冬季釣魚,體現了釣友們不言放棄、追求美好生活的頑強性格,無疑也是磨鍊意志的最佳方式,可也要順應自然規律,避免早出晚歸、忍渴挨餓,注意保暖和安全。下面是我根據多年冬釣經驗,編的一首順口溜,送給各位志趣相投的朋友。<br><br>冬釣歌<br>冬季釣魚向陽好,靜流背風尋死角。<br>河岔湖彎橋洞旁,高低不平有魚巢。<br>枯枝爛葉是魚褥,草叢亂樁莫小瞧。<br>溫水通道魚成排,進水口邊魚兒鬧。<br>多選釣點打小窩,這窩不靈那窩釣。<br>神竿提餌多逗引,勤換活餌莫急躁。<br>春夏秋季魚找餌,惟有冬季魚高傲。<br>把餌送進魚窩中,照樣一條接一條。<br>細標細線鉤要小,寸半子線柔為妙。<br>鉛墜卧底調要靈,黑標空竿釣送標。<br>蚯蚓紅潤蟲鮮靈,穿要得當綁要牢。<br>長短粗細需合適,吸進嘴裡吐不掉。<br>小魚鬧窩加錯重,實在沒招趕快跑。<br>中魚提竿手要輕,窩裡跑魚最苦惱。<br>鄧學乍練不要緊,上魚老翁是領導。<br>緊跟慢隨圍著轉,保你一天見成效。<br>摸蟲之後要洗手,誤食蟲卵不得了。<br>肚中生蟲血管痛,從此吊針打到老。<br>冬天釣魚重保暖,腿腳腹背最重要。<br>空腹釣魚易得病,食品熱水不能少。<br>尊重科學摸規律,天氣不對不起錨。<br>晚去早歸避兩頭,見好就收樂陶陶。進人小雪節氣,東北大地已是白雪皚皚、冰凍三尺。除了少數「魚痴」在冰上打洞下鉤之外,大多數北方釣友已刀槍人庫了。而此時,長江以南地區卻剛步人一年中釣野河鯽的最佳時期。近幾年來,由於受厄爾尼諾現象影響,「暖冬」已持續了多年,太湖地區冬天最低氣溫只在0度左右,河道基本不冰封。再加上地方政府積極「治水」和不少鄉鎮企業改造、轉產,故農村自然河洪、水道的水質已明顯變清,可愛的小鯽魚也一年年長大了。特別是前幾年個人承包養殖的大河道里那些因效益差而棄養的水面,均可釣上許多野河鯽,小的四五十克,大者四五百克。<br><br> 野河濱冬釣,用長腦線懸墜底釣的台灣釣法要比傳統沉墜底釣法收穫量高出五倍以上。在技術上要把握好以下幾點。<br><br>一、釣組小、細、軟<br> 釣具組合在冬釣中非常重要,這裡的「小」是指用鉤要特小。由於冬季水溫低,魚兒口張不大,吸食力弱,再加上野河鯽膽子小,鉤大了會直接影響魚吞餌。有不少釣友認為用伊勢尼1號鉤已很小了。事實證明,用比其小一半的白袖1號鉤才較理想。它只有半粒大米那麼大,再小的鯽魚也能一吞就人口。鉤雖小,可強度很好,對付千克級的魚也不會被拉直。「小」的另一層意思是立標也採用小號。l號、2號標反應十分靈敏,有小魚在鉤旁遊動也會出現信號,對提高命中率有好處。「細」說的是用線不宜粗,粗線反應不靈敏,遇大風、水流會使釣組信號失真。那麼,線細到怎樣才合適呢?以筆者的經驗,釣野鯽魚主線用0.6號,腳線(子線)配0.3號的超強線為佳。「軟」重點是講用相應的軟竿,如按竿的調性來配,則中硬調、中調竿為好。它細、輕、彈性特好,與細線小鉤配伍能保護釣組的安全,且魚不易脫鉤。<br><br>二、釣點深、陰、靜。<br> 每個季節釣鯽魚.選點都有不同的要求。科學釣魚要按客觀規律辦事。人冬後,魚大都潛人水溫相對高一點的深水處。哪兒水深,釣者應首選下鉤。深潭處,不僅魚多,而且個頭也大,誘引其彙集時間也快。「陰」是指儘可能找陰暗處,如水草叢生處,水下有沉船、障礙物的地方,這些陰暗的地方是魚兒越冬的安全島。選位下鉤,就有所獲。「靜」是講,在以上同等條件下,應選安靜、非鬧區的釣位。若河邊是車道,馬路上人車喧嚷,受振動的區域魚因受驚而不願停留。有工廠的河邊,時有船隻過往的河道以及鴨子常遊動處,均不屬理想釣位。<br><br>三、魚餌香、白、精<br> 冬釣野鯽施餌十分關鍵。對於處在半休眠狀態的魚兒來說,只有誘惑力強的適口餌料才有吸引力。冬釣餌料宜清香而不宜濃香。水果香、奶香的添加劑為上品。而濃香和腥香會引來成群小雜魚鬧窩。「白」餌,相對於紅餌、黑餌等對野鯽更具誘惑力,白色能刺激魚兒的食慾。如手頭的台釣商品餌為粉色、黃色時,可備用一包「白粉」添加劑,一般只要加入餌量的1/10,即成白食了。下面說一下「精」,即冬釣用餌要少而精。筆者前幾年多次組織釣友試釣,一部分釣手用日本產的丸九5號、3號和大新鯽餌,一部分用國產商品粉餌,最後上魚量後者不到前者的一半。同時發現,用粗料多打窩者反而少上魚。<br><br>四、釣法「搓、拉、引」<br> 秋天釣鯽魚,台釣者都搓大粒餌裝鉤引釣。而競釣小鯽魚者個個均採用「拉餌」裝鉤法。從多年冬釣野鯽實踐看,搓、拉結合好處多。其道理在於搓裝大粒鬆軟餌不斷下底是為了引誘四周魚兒彙集釣點,開始時要一分鐘一竿,不停地拋引,半小時至一小時就有魚訊反應。但由於野河鯽大多在100克上下,餌拉大了吞不下,故當釣手發現有標搖晃,上下小幅浮動時,即可「拉餌」施釣。拉上鉤的餌,一人水即化散,當鉤沉到底時,鉤上留有呈絮狀的小麥蛋白纖維,鯽魚不用花大力就一吸人口,易中鉤一著鉤落底後一時不見咬鉤,釣者只要將竿向身邊拉壓20多厘米,讓浮標向身邊「壓」人水中一竿一松,則浮標會慢慢自然上浮此時,河底下的雙鉤雙餌也會輕輕移位,叮吸引鯽魚注意,刺激其前來咬鉤。<br><br> 回歸自然的冬釣是對人意志的磨練,冬天不收竿,江南野鯽吸引著眾多垂釣者。不久前,江蘇無錫市釣鯽集訓隊五位釣手在同一河道平均釣獲河鯽超過四千克——真是迷人的冬釣。我從小釣魚首先是從釣鯽魚開始。很長時間都是在釣鯽魚。當時如果釣到一條鯉魚、草魚不管大小,都覺得特別興奮。<br> <br> 後來在養魚塘釣魚,上的大多數是鯉魚,而且個大,魚多。感到非常過癮。但是時間長了,鯉魚垂釣,特別是在養魚塘里,沒有多大技巧,提竿時機便於掌握,只要大魚會遛,抄魚得當,就十拿九穩。而且,一般養魚塘一年一清,不會又太大的,如四、五公斤以上的魚,很容易對付。這些年,養魚塘的鯉魚品種蛻化,味道遠不如鯽魚鮮美,釣鯽魚更成了熱門。<br><br> 釣鯽魚必須熟悉鯽魚的習性與特點。<br><br> 我多年實踐認為鯽魚的最主要特點是:繁殖快、適應性強、個頭不大、食性廣雜。它的習性:喜歡群聚、喜歡底食、喜歡水草、喜歡靠邊、喜歡活水、喜歡安靜。當然,這些都是相對的,譬如活水,是指水塘的進口水流,而不是江河激流。喜歡底食不是說任何時候,任何條件都只吃底食,譬如戳茬等等。<br><br> 上述特點決定了鯽魚生存的水域非常廣泛,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各種水域都有它的蹤跡,而且成群結隊,數量很多,是垂釣最普遍的對象。因此,針對它的釣法非常廣泛,從傳統到現代,從日本的新釣法到我國的台釣,以及西方的各種釣法,不勝枚舉。<br><br> 根據上述特點與習性,筆者結合自己的實踐,有以下一些體會:<br><br> 1、釣位的選擇:一般情況下釣草、釣邊、釣木樁、釣橋旁、釣進水口,釣環境清凈處。<br><br> 2、釣具的選用:短竿(3.6--4.5米),軟調或中調。前者釣著輕便,後者起魚快。細線(腦線2號,魚線3號)。小鉤(我過去喜歡用日本江戶。後來丸袖、伊勢尼 、勺把等等,大小視魚而定。小漂,立式漂要視個人習慣與視力選用,蜈蚣漂在風不大時更為靈敏。輕墜,特別要注意組合適當,十分靈敏。最好魚漂輕輕抬頭(半格),提竿即有魚。<br><br> 3、釣法:種類很多,但釣底為主。一般以1.0米--1.5米深為佳,當然要視水域、氣候、時間而定。要注意下鉤對準窩,下竿少濺波,提竿輕又穩,拽魚要利索 。鯽魚一般重量不大,不需遛魚,迅速提出水面對其它魚驚擾小。<br><br> 4、釣餌:葷素皆可,視該水域魚的習慣而定。葷餌一般紅蟲(特別在早春)、紅蚯蚓、蛆蟲、小蝦都好。素餌以玉面七成、白面三成,加水混勻蒸熟為基料,再根據釣域魚的習慣 ,愛好配以色、香、味的配料。<br><br> 我體會最重要的一點,是掌握基本要領,加上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勤加思考,勤於實踐,自然能無往不利。深秋怎樣垂釣鯽魚[/ALIGN] <br><br><br> 時值深秋季節,此時正是垂釣鯽魚的黃金季節。由於冬天的臨近鯽魚為了過冬,開始大量的攝食,為過冬作好能量的儲備。在這一段時間釣魚鯽魚的上鉤率是比較高的,而且釣上來的鯽魚的個體都比較大。 鯽魚雖然一年四季都可以垂釣,但是各個時期釣鯽魚的方法不盡相同,在這裡向大家介紹一下深秋季節垂釣鯽魚的方法,僅供大家參考。<br><br> 垂釣鯽魚的釣點----我們知道鯽魚雖然是是底層魚類,但是它們也會隨著水溫和溶氧量的變化而改變它們的游層。到了深秋,冬天的漸漸的臨近,水溫和氣溫也開始逐漸的下降,鯽魚也開始隨著水溫的逐漸下降而改變它們的游層開始向水的深處轉移,此時深水處的水溫要比水的上層水溫高。所以我們在選擇釣點要把這個因素考慮到。另外在選擇釣點的時候要注意以下情況--入水口,水中的木樁邊,水草邊,亂石邊,水底的凹坑,溝等。這些地點都是鯽魚出入,覓食的地方,我們選擇在這些地點垂釣鯽魚就會事半公倍。深秋季節垂釣鯽魚時天氣也是有著侄觀重要的。比如天氣晴朗,氣溫回升的時候,岸邊的浮游生物,餌料充足,這是鯽魚就會到岸邊較淺的地方攝食。在颳風的天氣,我們就應該在風的下風口迎風垂釣,這是因為颳風起的浪會把水中的餌料衝到下風口 的岸邊,而且這裡的溶氧量也比較高,這一點是大家公認的。<br><br> 垂釣鯽魚的餌料----鯽魚食性是很雜的浮游生物,動物,浮游植物,苔癬,菌類,它都吃我們在垂釣鯽魚的時候一般使用的餌料分為釣餌和窩餌。窩餌是撒入水中用來吸引魚來的餌料。釣餌是我們掛在魚鉤上的在魚把釣餌吞入口中把魚釣起的餌料。我們常用的窩餌有:酒炮小米,大米,混合飼料等。常用的釣餌卻是五花八門,不過大致有動物類:蚯蚓,小蝦,紅蟲等。素食類:米飯粒,苞米粒,麥粒,豆面,苞米面,等等。還有好多釣魚愛好者自己結合自己的經驗配製的餌料在這裡就不多說了。總之我們在垂釣時要多帶點不同的餌料,根據情況選用。<br><br> 漁具的配備---漁具的選配上要著重遵循輕便,靈活的原則。漁竿應根據深秋的特點,選擇竿長6--7米左右的長度為宜,也可以根據自己的體力情況用7米以上長度的漁竿,漁竿有條見的最好使用碳纖維漁竿,它的重量較輕使用靈活,降低體力的消耗。主線的線徑0,15---0,2毫米之間,長度要比漁竿的長度略短些,這樣的長度不論何種垂釣方法,都比較適合。不要腦線,主線,腦線使用同一根線,這樣可以降低斷線率,使用較細的主線提高了釣組的靈敏度。現在好多的釣魚愛好者開始使用了這種的配線組的方法。魚鉤用伊仕尼4--6號就可以了。使用單鉤,可以防止在複雜的釣點掛鉤。浮漂的選擇上只要靈敏就可以,不過深秋季節使用散漂{蜈蚣漂}是很方便,靈敏的,我推薦大家使用散漂。鉛墜用鉛皮調節方便,精確。這些選配主要按照傳統釣法配置的。<br><br> 垂釣方法---當我們來到垂釣地點後,首先在選好的釣點打好窩子,可以多打幾個。垂釣時先把鉤拋至窩子的前方,待魚鉤漸漸落到水底後,再輕輕的提起10厘米,同時向窩子慢慢地靠近,放下。可以從不同的方向重複。如果有魚咬鉤魚漂的反應上是先是輕輕的上下的抖動,然後水裡魚漂慢慢的從水裡上升到水面,這是鯽魚吃鉤的典型的動做。有的時候鯽魚也有往下拉魚漂的現象。不管鯽魚是哪種的吃鉤方式,都應迅速的提竿。<br><br> 在提拉和放下的過程 當中我們要特別注意以下情況:{1}當提起的時候感覺到有往下拽拉的感覺的時候。{2}在放下時,魚漂異常的不會下沉。如果出現上述的兩種情況,都是表明鯽魚在提拉和放下的過程中吃鉤的表現,此時應毫不憂鬱馬上提竿,提竿時,要用手腕的力量,如果提竿力量過大,就會容易把鯽魚的嘴唇撕裂,跑魚。在一個窩子垂釣一段時間後,如果上魚明顯的減慢減少或無魚咬鉤時,就要在這個窩子里補些誘餌,然後再換到另外的窩子里垂釣。如果釣點選擇的好,誘餌打的好的話,你就可以在這幾個窩子里輪換垂釣。當釣到魚的時候,盡量的不要使釣到的魚在水中掙扎,不然會把其他的魚驚散。由於這種的釣鯽魚的方法需要不停的來回走動,所以在走動的過程中盡量不要發出聲響。冬釣野滑鯽首選天氣是溫暖而且穩定的多雲天,其次是連日氣溫穩定的晴天和陰天;天氣忽冷忽熱,忽晴忽陰或雨雪天氣不宜垂釣。但是,如果寒潮到來前的2~3天時間,因水體回暖,卻異常好釣,一直可延續到下雪或小雨的當天,但第二天就很難釣到魚了。如果天氣很冷,要等三四天以後,待較冷的氣候穩定後,亦然能夠釣到鯽魚。<br><br> 二、找好釣位<br> 釣位的選擇應根據滑鯽的特點,要本著「靜」、「暖」、「亂」、「中」的原則選定。所謂「靜」,就是選擇不靠路邊、無人聲、動物聲、機器、車輛聲音等雜訊干擾以及重力操作的振動等處;所謂「暖」,就是要選擇向陽、避風的地方,如水域的陽光直射的一邊,有樹木、建築物、自然物體擋風的地方,此水體在這一水域中相對溫暖一些;所謂「亂」,即水面有水草遮蓋或蒲草、蘆葦等硬桿水生植物根部以及下面有雜草、磚石處,閘塘、水電站的底腳或橋涵、堤壩、碼頭的拐角處等;所謂「中」,即選位在不深不淺,約1~3米的「中」水域;找草不稀不密的「中間」地方試水選窩。選那些水底「亂」中較平的地方七八處,提前二三天打窩誘魚。在這七八個甚至更多的窩子里通過垂釣獲魚多寡的實踐,擇優棄劣,選擇其中更好的窩子三四個,經常投食,不垂釣時也要投食,不使魚離散,這樣可保持長期有魚可釣。<br><br> 三、調好釣具<br> 釣組的搭配,宜用細線、小鉤、輕墜的方法來搭配。鉤可用4~6號伊豆或2~4號伊勢尼等鉤,這些鉤把短、條細、鉤尖鋒利,釣500克以上大鯽也遊刃有餘。浮漂用1~2號細尾漂。筆者多年來使用「雙墜單鉤底釣法」。垂釣,上墜距下墜12厘米(夏天可長些,16~18厘米),下墜距鉤(腦線長)1.5~2厘米。用「歸零法」調試:上墜的重量等於浮漂漂尾以下部分即浮力泡的浮力,下墜等於整個漂尾(色目節)的浮力(春夏秋釣用),冬釣滑鯽時,由於送漂動態微弱,色目節可調得更短些,根據水溫而定,4~6厘米即可。因為調的是平水,釣時標尖僅露出水面2~5毫米,這樣下墜的重量可減少到「最輕」限度,使滑鯽感覺不到墜重。<br><br> 四、配好餌料<br> 首先是在誘餌的製作上,要堅持「香、甜、細」三個字。「香」,要達到濃香,「甜」,要做到重甜,「細」,要製得極細。<br><br> 細餌打的窩,有時間斷一周不續餌,窩內仍有氣泡出現,因此,誘餌越細越好。可用豆餅粉炒香、黃豆粒、芝麻炒香磨細、花生餅粉(不用炒)、白糖加水,單用、合用或加入市售香精使用效果都佳。或用丁香、大料(八角)、桂皮浸泡一周以上,泡成「三香酒」,加入炒玉米粉、炒帶皮的小麥粉(麥片更好)、再加紅糖。釣餌,總的原則一要優於誘餌,二要與誘餌氣味近似。如用面餌釣粉餌窩,可用白面60%、炒香的黃豆粉40%(炒粒磨細)、加少許香油、曲酒和蜜。不用加水可多加些蜂蜜(時間長不會變質)和勻,以餌食不黏手為宜。如用面餌釣三香酒餌窩,可用白面50%加商品餌香精25%、白糖25%,用三香酒調勻。如因糖多黏手,可加一點香油(用蜂蜜調製效果好,但再加三香酒釣餌就太稀,故用白糖代之)。冬釣滑鯽,多數是用面餌、米飯粒、紅蟲和活蝦。如果面餌、米飯粒不奏效,就要改用紅蟲(搖蚊的幻蟲,魚具店有售),如果仍不奏效,就改用活蝦。鮮蝦的效果比蝦粉還要好。蝦的腥香味最能激起鯽魚的食慾,以蝦為餌,無需外加別的蘸餌。<br><br> 五、掌握好釣法<br> 冬天水體可見程度高,人在釣位要盡量「放低」,採取坐或蹲的方式守釣,或利用自然物體隱蔽自己。釣時要盡量減少聲音干擾,腳步盡量放輕,來回換窩時不要跑跳,往護中放魚不使出現響聲。待魚食餌送漂達0.5至1厘米時便可提竿。有的滑鯽反應在浮漂上的動態只是顫抖,使漂尖周圍的靜水產生細小的波紋,此時提竿即可中魚。有時浮漂橫移(外力動除外)、下頓、輕微的上下移動或斜向下沉,都是滑鯽吃餌表現,提竿都能中魚。冬釣滑鯽,釣餌放下後,一般不要再輕易動鉤,因為滑鯽怕動,無需逗誘。下鉤後,滑鯽很少馬上搶食,如果馬上復動,就會使它受到驚嚇,越是個體大的鯽魚食餌越慢,不要急躁,要耐心等待。魚上鉤後,要一次直接將魚提出水面。不能一下提出的大鯽魚,也要一下拉離窩點。若餌鉤在窩內放得久了,為防止餌食被泡掉或陷入稀泥中,可輕提餌鉤換上新餌再釣,或移動一下餌鉤。移動時,動作應緩慢,提起和移動的幅度不宜大,約10~15厘米即可。如需移換釣點,也要將鉤慢慢提起,使其「徐徐出水」。開始垂釣或者移窩,都要特別注意第一鉤,往往是上魚較快而且個體較大。如果窩內浮標有魚食餌的動態,但又馬上恢復原狀,那就不要在此窩點繼續等候,因為魚已發現「敵情」,將餌食吸入復又吐出,一般一時不會再咬鉤,鉤餌若繼續放在窩內,只能繼續增加魚的「印象」,甚至「一直」不會吃鉤。還有魚被掛後跑掉或提出水後復又掉進原窩內,都不要在此死守,而要另換窩點再釣。流水灘釣鯽魚的技巧[/ALIGN]<br><br>在山城重慶的農村,小溪小河星羅棋布,在河床略高的地段,就形成了流水灘。流水灘氧氣充足、食物較多,加之鯽魚有逆水而上的習性,所以這裡是鯽魚遊動、戲水、覓食的好場所,也是「釣翁」垂釣鯽魚的好地方。<br><br> 釣具:針對流水灘中鯽魚個體不大的特點,釣具的組合是:手竿宜長,5.4~6.3米為佳,竿宜輕,長時間握在手中不易疲勞。漁線宜細,以進口0.1號線為好,略長於竿身。魚鉤宜小,以進口4~5號鉤為宜。墜宜小,只要餌鉤甩得出去就行。魚鉤與墜的間距為2厘米。浮漂稍大,以5粒散漂為好,2粒在水中,1粒在水表,2粒在水面。漂與漂的間距以1厘米為好。魚鉤穿上釣餌後懸著不落灘底,但離水底越近越好。餌鉤不宜落水底,因水底瓦礫、卵石太多,餌鉤落底容易被掛住,而不能順水流走,不易釣到鯽魚。另外,魚護要用篾條編製的笆簍,因小溪小河螃蟹特別多,用其他織物織成的魚護,易被螃蟹夾破使魚逃。蚯蚓盒應掛在腰間,便於取餌。<br><br> 釣點、釣餌:釣點應選擇流水灘水流的中間。流水灘釣鯽魚不用誘餌打窩,釣餌以小紅蚯蚓、蠅蛆唱主角。紅蚯蚓用半條穿在魚鉤上,不露出鉤類;蠅蛆的尾部較粗較平,上面有3個孔,鉤尖應從一個孔中一次穿入到倒須穿其體內或從口中穿出,露出一點鉤尖後才能將手鬆開,但必須注意不能穿偏,以防蠅蛆體液溢出,效果不佳。蠅蛆穿鉤一次,可釣多次。<br><br> 釣法:人站在流水灘一側的岸邊,將餌鉤甩入流水灘的上端,任其順水流下,當餌鉤流至下端不能再流時,應將餌鉤提起拉回來,再甩入流水灘的上端,再順水流下。這樣反覆多次。每當浮漂在流水灘中停留或下沉,或連續抖動時,這便是鯽魚上鉤了,一提竿,一條歡蹦活跳的鯽魚便從「魚間」拉到人間。<br><br> 在一個流水灘釣一段時間,鯽魚不大吃鉤了,便可搬遷到另一個流水灘下釣。要想多釣鯽魚,就須開闢新窩點。這是筆者數十年垂釣生涯之中得到的深刻體會。<br><br> 鯽魚喜歡活動在僻靜,有隱蔽物,食餌豐富的地方,一年中除春、秋各有一次洄遊外,一般都生活在一定的區域內,即它們有一定的區域性。大家常常光顧的老釣位,舊窩點,一是魚稀,二是魚兒經過長時間的垂釣,積累了一定的抗釣經驗,既精且「滑」;而新辟的窩內,多未被釣過,吞餌咬鉤積極易垂釣。<br>開闢垂釣新窩點應注意和掌握以下四點:<br><br> 一、配備專用工具。新窩點一般是常人不用或少到的地方。因為這些新釣位垂釣不太方便,如長滿樹枝、雜草叢生,水下障礙物多,不好下鉤。因此,垂釣前須準備一把斧頭(或剪刀)、一副大錨鉤(可用自行車幅條加工製成),用以清理水下雜物。<br><br> 二、組合相應的釣具。新釣位往往對釣手操作會帶來一些不方便。不是上有枝頭,下有障礙物,就是左右施展不開。或是大淺灘竿短夠不著。因此臨行前應根據所到地點的地形環境等配備相應的釣具。如遇上有樹枝、下有(水下)雜草莖藤,應配備中硬或硬調釣竿,短些的釣線,保證順利送釣到位,提魚能上岸;若是在水草叢生的大淺灘前方的深淺交界處打窩,更應準備足夠長度的硬調手竿和合適的浮漂,強度較高的鉤和線等。<br><br> 三、盡量尋找天然窩子。不去或少去觸動水草和水下障礙物。打窩要「見縫插針」,盡量不驚動水底下正在棲息、覓食的魚群。打窩時誘餌不要用手攥成團直接投擲,而是應用打窩器送到窩點水面,輕輕翻轉撒下香餌,魚兒很快就能尋食進窩,便於垂釣。這點垂釣膽小怕驚的鯽魚極為重要。<br><br> 四、天然窩點要注意尋找一些水草較多。岸邊環境複雜,沒有人釣過的地方,這些地方往往是鯉魚、大鯽魚棲息藏身的極佳場所。在沒有水草、樹樁沉物等處的明水區,要「釣渾不釣清」。由於水域地貌環境等不斷變化,使水體深淺不均,有清有渾,打窩要尋無人釣的渾水區,或清渾交界處,此處往往是魚兒頻繁活動處或隱蔽藏身之地,找准了這些地點等於找到了魚兒的「家」,到「家」里請「客」,十有九准。<br><br> 五、垂技技法。新窩點垂釣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施釣過程中要掌握一定的技術和技巧。<br><br> 1、誘餌巧施。新窩都是些從未投過餌料的,魚兒較多,容易誘引集中,且無抗釣經驗。誘餌應以文火炒香的麥〓、玉米粉、豆粕、菜籽餅等為主料,兌水調拌時加時一些對口的商品餌, 一次投放乒乓球大一團即可。要求少而精,香濃微甜,中途續窩量減半。<br><br> 2、旁施巧提魚。在窩點離岸較遠且水淺的水域中提竿起魚,應先抖腕抬臂讓魚鉤牢牢扎入魚唇後,迅速斜向領魚移窩(向左邊或右邊領魚),目的是不讓中釣之魚乾擾或驚動窩中正在食餌的其它魚兒,再巧妙提竿一次領魚出水。<br><br> 3、直接提魚上岸。在較密的水草叢中或有其它障礙物容易造成掛鉤的水域中垂釣,採用硬竿短線,一旦魚兒上鉤,不讓魚兒在水下有轉身逃竄的機會,直接抬竿提魚出水,再收竿拿魚。一、選塘:荷塘釣鯽首要是選好塘。在不了解魚情的荷塘邊,應首先觀察淺水處是否有小魚群活動。然後,看水色,水太清了一眼望得著底兒則無魚。水渾濁要分析,是鴨群剛覓過食還是有人下水淫電瓶掃蕩過。若是後者應放棄。因為魚兒已被驚擾,難以正常覓食。最理想的水色是清中帶渾,釣迷戲稱「米湯色」。可在附近多找幾個塘,擇「優」而釣。<br><br> 二、測試水深、撒窩:擇荷葉較稀疏,並有簇簇水草處,窩點至釣位之間最好沒有高出水面的荷梗,否則提竿換食或上魚時極易掛住鉤線,用鉤試水時,若時深時淺,或掛到腐爛荷葉荷梗則應捨棄。根據冬釣的經驗,清早傍晚和陰天釣深遠;晴天午後釣近釣淺。窩料是最常用的酒米摻草籽餅粉。粗中有細,發窩快留魚持久,若窩料過散會造成漫撒,應和些水捏雞蛋大一索,用手拋時要一次拋准。<br><br> 三、釣具:選用5~7米硬調竿,遠近都可釣。細線、星漂、輕墜、小鉤是最佳組合。但碰上有風天,則可改用風漂,墜稍重於漂的浮力。風漂還有個好處,當水面反光刺眼時,它能更醒目,便於掌握提竿時機。<br><br> 四、釣餌:最常用的是大平2號蚯蚓、飯粒、麵糰。剛出鍋的飯粘手,味道也稍遜色,攤涼後,攔上少許菜籽餅粉和誘魚香精,撒幾滴曲酒或香油就成了。也有釣友把菜籽餅在鍋里炒熟,再揉搓進去米飯,捏成一大飯糰,效果也不錯。當然,若無或較少有小雜魚鬧窩的荷塘,蚯蚓仍是首選佳餌。<br><br> 五、輔助工具:鐵錨式抓鉤用6毫米鉤盤焊制而成,尾部拴上10餘米長的細尼龍繩,要足夠結實。在荷塘垂釣,無論你怎樣技藝高超,小心翼翼,掛鉤總是難免的。驚跑魚不說,還損鉤折線。因此要多備鉤線,主線與腦線要粗細搭配。在用鐵錨也無濟於事的情況下,舍腦線保主線,減少損失。當窩子正「發」而其他窩又無魚,掛鉤後應避免生拉硬扯,輕輕將竿繃緊線擱置一側,取出備用竿繼續拴線垂釣,收竿時,再用抓鉤將所掛魚鉤取出。<br><br> 六、適宜出釣天的天氣:晴天陰天都可垂釣,風力要小,氣溫較高,應避免雨雪天,這主是從身體健康方面考慮,老年釣友更要慎重。如清早大霧,應在霧散後出行,下霜的天氣是垂釣的好時機,不可錯過。如有條件午飯前去撒窩,午後再去釣,往往咬鉤的都是膘肥體壯的大鯽,叫人喜不自禁。<br><br> 幾點注意事項:只要有鯽上鉤,就要耐心守候;對那些久不開口的「死窩」不妨抽空去試上一試,或許會給你一個驚喜呢!如小雜魚對素餌也感興趣,可將面財做大捏緊,專等大鯽上鉤,米飯則用整粒.單鉤硬腦釣鯽術[/ALIGN]<br> <br><br> 一些從事野外垂釣的釣友,既為釣鯽的濃厚興趣所吸引,又為某些方法不當而困惑。顯然,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釣鯽技巧,是釣好鯽魚的有力保證。特別是釣組結構對於釣鯽的適應,顯得尤為突出。現將一種適合釣鯽的釣組結構和盤托出,與廣大釣友共同切磋。<br><br> 這種結構在形式上為單鉤硬腦.在水中呈懸墜立鉤狀態。主要性能是適合釣鯽,而且靈敏度高,特別是釣鯽送漂特別靈敏。這種結構由一條的線與一鉤一墜一漂組合而成。母線子線台二為一。釣線直徑可在0.2- 0.3毫米之間確定,浮漂採用台釣漂,魚鉤根據鯽魚個體大小,選用萬能袖3-5號伽瑪卡茲鉤。組裝釣組時,在釣線下端依次穿人:太空豆——浮漂座——太空豆——太空豆——鉛皮座——太空豆。暫不拴鉤。在鉛皮座上卷好鉛皮,再將浮漂插入漂座,然後按F列步驟調試(調目):<br><br> 1.將釣組投入水中,使鉛墜懸浮,調整鉛重使浮漂標目剛好全部出水。<br> 2.將釣組從水中取出,在釣線下端拴上魚鉤,並按實際垂釣掛好釣餌。之後再將釣組投入水中,使鉤餌懸浮,此時浮漂下沉目數,即為鉤何重力使浮漂下沉的目數。<br> 3.再將釣組從水中取出,剪掉魚鉤,將釣組再次投人水中,使鉛墜懸浮,調整鉛重使浮漂出水目數等於鉤餌重力使浮漂下沉的目數。<br><br> 用一句通俗的話說,鈞餌能使浮漂下沉幾目,釣組就調幾目。<br><br> 調試好的釣組重新結好魚鉤。剩下的便是確定腦線長度了。<br><br> 前面提到釣組腦線直徑為0.2-0.3毫米,顯然要比一般釣友釣鯽腦線粗了一些,所以稱為硬腦。擴大腦線線徑是為使腦線具有良好的整體剛性(以不影響魚兒吞鉤力度)。顯然,腦線的整體剛性是由腦線長度與直徑合理匹配所決定的。依筆者經驗,就一般釣線而言,腦線長度與直徑的比值在270左右為宜。例如用直徑0.2毫米釣線做腦線時,長度可取5.4厘米:0.2(毫米)X270=54(毫米)=5.4(厘米)腦線長度確定之後,用太空豆將鉛墜固定好。至此釣組的製作與調試即告完畢。<br><br> 據筆者觀察,在這種結構中,腦線影響釣組的主要參數是其整體剛性,而腦線長短則顯得不甚重要。就是說,一個釣組分別使用兩條長度不同,而整體剛性接近的腦線時,釣組靈敏度差異不大。例如一個釣組採用直徑0.2毫米長5厘米的腦線,與採用直徑0.3毫米長8厘米腦線時,釣組靈敏度大致相同。<br><br> 釣組的使用比較簡單,首先是確定釣目。將調試好的釣組,鉤上掛好釣餌,投人釣點水中,調整水線長短,使浮漂標目出水至多半目,漂尾只露一個小紅點即可。此時,鉤餌剛好觸底,釣組靈敏度呈最佳狀態。<br>其次成當指出,釣組的靈敏度還與鉤餌重力使浮漂下沉的目數多少密切相關。此值越大,靈敏度越高。此值大小除與約餌重力有關外,還與漂尾直徑大小直接相關,漂尾越細,靈敏度越高。<br><br> 這種結構之所以放棄雙鉤結構而選用單鉤結構,是有其充分理由的。如果在這種結構中採用雙鈞結構,我們會發現鯽魚吞鉤時,信號遲鈍、模們不清。原因是它的另一隻鉤餌對信號的傳遞,產生了嚴重的牽制和干擾.因而造成信號失真,靈敏度降低。而單鉤結構,由於簡單利索,吞鉤信號不受任何牽制和干擾,只要鉤餌稍稍移動,浮漂即做出反應,可以真實地反映出水下一舉一動。無論是送漂、走漂還是黑漂,都顯幅十分靈敏,特別是送漂,非常生動。<br><br> 採用硬腦線,也是出於提高起組靈敏度的考慮。由於腦線軟硬功釣組靈敏度的影響,問題比較複雜為便於說明問題,我們可以將問題適當簡化,只分析浮漂垂直向上趕運動。譬如,我們用來釣鯽的是一個單鉤軟腦結構,設其鉤餌重力使浮漂下沉2目(即2厘米),並假設鯽魚吞鉤時,鉤餌只作垂直上升運動。那麼當鯽魚吞鉤時,鉤餌上升高度在2厘米以內時,釣組平衡被破壞,釣組浮力大於重力,浮漂會自動上浮。當鉤何上升高度恰好達到2厘米時,釣組浮力與重力又相等,釣組恢復平衡狀態。如果鉤餌繼續上升,則釣餌上升的力會通過腦線作用到鉛墜上。鉛墜受力後會與浮漂一同上升。但處於平衡狀態的墜與漂,在上升過程中會受到水的阻力作用(這個力可以忽略不計,但由於浮漂上升,釣組的浮力逐漸減少,而墜的重力並沒有變化,釣組會產生一個重浮力差,這個重浮力差,就是一個垂直向下的重力),這個力恰好作用到腦線上端。這樣腦線兩端將會承受兩個方向相對的力的壓縮,致使腦線發生嚴重彎曲。如果我們把上述釣組的腦線換成等長的硬腦線,情況就會有所不同。由於腦線的整體剛性較好,在鉤餌上升高度超過2厘米以後,不致產生嚴重彎曲。比較這兩個結果,從圖中看到,雖然兩種結構鉤餌從水底上升高度相等,但鉤餌到鉛墜之間的垂直高度(Ha與Hb)卻不相同,兩者高度之差:Hb-Ha=H即為軟硬腦線送漂高度之差。筆者觀察發現,這個數值至少在半目以上。雖然魚兒吞鉤時,鉤餌運動不僅僅限於垂直上升,但鉤餌運動中的「上升」是在大多數情況下存在的。這就是我們選用硬腦線的理由。無論怎樣先進的經驗,都不可生搬硬套,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 宜地採取相應措施。 <br><br>1、深秋冬初浮釣鯽魚。 <br> 鯽魚原本是底魚,怎麼可以進行浮釣?這是在特定條件下採用的 一種垂釣技法。由於這個季節氣溫逐漸降低,魚兒很少遊動。但假如 在向陽背風的高崖下銀光閃閃的水域,刮著1~2級西南風,在11~14 點這段時間裡,水面溫度稍高,水中溶氧量較多,常常可見到成群結 隊的鯽魚浮遊戲耍,曬太陽,有的把背鰭露出水面一動不動(稍受干 擾便立刻下潛),這正是浮釣鯽魚的好時機。垂釣時,最好把釣位選 在有柴草或沙丘的隱蔽處,用長竿短線,不用墜,不加漂,裝上蚯蚓 餌,再蘸點香精,輕輕地、慢慢地把餌鉤送到魚群的近岸方或側邊處, 不可送到魚群的中央,以防魚上鉤後把魚群驚散。釣群浮鯽魚,必須 由近及遠,魚上鉤後,千萬不能讓它鬧水,抖竿刺魚後,快速向岸邊 或魚群的側緣拉。一般情況下重15O~ZOO克的鯽魚上鉤後用不著溜, 可直提上岸。假如投鉤後魚兒仍在曬太陽或吸氧,尚未發現適口的釣 餌,可輕輕上下提拉或輕抖竿顯示釣餌,提高其可見度,誘魚上鉤。 注意手不能離竿,有手感就抬竿,抬竿就得魚。當把一個釣位的群游 鯽魚快要釣光時,應撒上製備的羊油拌麥麩誘魚。由於羊油不沉水底, 會被吹到漂浮物或水沫子的邊緣,與竿梢下的浮游餌鉤彙集在一起, 又可形成上魚的小高潮。<br><br>2、釣拱。 <br> 在炎熱的夏天,有的池塘長滿浮萍,特別是沿岸水域生長得尤為 茂密。當扒開一個洞,想要打窩時,一會兒又合上,很難下鉤。在這 種環境中,釣拱是最理想的。所用釣具很簡單:一根長竿,掛上從竿 捎到餌鉤長約4O厘米的短線,不用漁漂,不上漁墜。這種釣法,全憑 認真觀察和主動出擊。當聽到「吧噠、吧噠」的聲響時,多是鯽魚吞 食所發出的聲音,同時,常能看到聲響處有鯽魚拱動浮萍,或凸起一 個浮萍包,甚至伸出頭在水面吸氧。遇到上述現象後,就要不失時機 地把餌鉤送到鯽魚活動處。如果遞鉤後,沒見魚上鉤,要上下提拉釣 鉤,以此誘魚和顯示釣餌可見度。如有手感就提竿,提竿就得魚。這 種釣法,上鉤魚個體較大,小的極少。釣拱,全靠耳聰目明、手技動 作迅速,切忌釣翁群集,高談闊論。因魚受驚不起拱,所以防止各種 干擾很重要。應把釣位選在寧靜處,便於聽「吧噠」聲,觀察「凸包」 或「浮頭」。有時這些動態可能是青蛙所為,但它的特點是拱著浮萍 跑,一拱一條線,而鯽魚則是上下拱動。對此,要注意區別。<br><br>3、「春釣淺灘」。<br> 我國北方過了清明之後,在池塘的背風向陽坡下,可化出一塊無 冰明水區。此處水溫稍高,溶氧較足,經過漫長饑寒交迫「貓冬」的 鯽魚,常到此水域覓食或曬暖吸氧雖然個體較小,但警覺性很高,稍 受驚動就逃之夭夭。如果能找到隱蔽處,力求避免人影和釣竿晃動把 魚驚跑,可取得較好的垂釣效果。釣位只能選在背靠高坡的向陽背風 處,才有冰凍融化後的明水區。勘探明確、選准釣位後,最好頭天傍 晚喂好窩子,第二天的1O點鐘以後再去垂釣,往往能高興而去滿意而 歸。如果釣位前沒有沙丘或土堆供隱藏身體,最好人工架設草堆,或 用近似岸色的布或草袋等物措一個隱蔽所,否則,魚受驚後,打窩的 誘餌再好,它也不敢來吃。要根據地形或隱蔽所的距離,來選擇釣竿 的長度。如距水面近,用小短竿操作為宜,比較靈便。如距水面較遠, 竿也要相應加長。不用砣,不加漂,全憑手把竿的感覺來判斷提竿時 機。這個期間的鯽魚咬鉤輕微,必須選用小而鋒利的漁鉤,裝餌不超 過大米粒大,裸露鉤尖。隨著天氣漸暖水溫升高,可逐步向塘內延伸 釣點,同時加墜、加漂,可一直釣到在淺灘有雜草生長、小滿以後。 其釣獲量,也隨著水溫的不斷上升而增加。
推薦閱讀:
※別害羞!脫掉你的西褲換上牛仔吧|你該知道的混搭新技巧(二)
※學習! 不懂這些讓女人愛上你的撩妹技巧, 那你就註定光棍吧
※跟女生聊天的技巧 這5個技巧分享給大家
※超適合懶人妹子的穿衣技巧,照著穿進icon方陣
※2012寒春時尚保暖搭配技巧
TAG: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