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河上桃葉渡,六朝金粉繁華處。
金陵,秦淮河,「六朝煙月之區,金粉薈萃之所」,更兼十代繁華之地,「衣冠文物,盛於江南;文採風流,甲于海內」,被稱為「中國第一歷史文化名河」。河畔的夫子廟、江南貢院、烏衣巷等名勝,繁華了六朝十都多少載。
古秦淮,烏衣巷,江南貢院列兩岸。漫步古街上,兩旁各種小吃店鋪和工藝品商場,街上遊人熙熙攘攘,隱然回到了當年六朝古都繁盛時。
沿河信步行,不覺間走到了一個所在。
咦,此為何處?有何來頭?帶著這一串的問號,走進去瞧一瞧。
奇怪,為何在庭院花園間,會有個如此的一塊碑坊?細問當地人才知道,這就是當年南京古名勝之一,位列於金陵四十八景內,且比杭州西湖的斷橋、揚州瘦西湖的二十四橋,更具浪漫色彩,演繹了無數浪漫的傳說和催人淚下的故事的金陵「古桃葉渡」。
據傳,此處得名,皆因在東晉時期,秦淮河與古青溪水道兩條河的岸邊栽滿了繁縟的桃樹,春天起風的時候就會有接連不斷的桃葉輕浮水面,被風吹得四處飄零,撐船的艄公望那滿河浮泛的桃葉,笑謂之桃葉渡。
而另一說法卻是:東晉書法家王獻之有個愛妾叫「桃葉」,她往來於秦淮兩岸時,王獻之放心不下,常常都親自在渡口迎送,並為之作《桃葉歌》:「桃葉復桃葉,渡江不用楫;但渡無所苦,我自迎接汝。」從此渡口名聲大噪久而久之南浦渡也就被稱呼為桃葉渡了。
究竟何種說法為實,無從考究,但如今的桃葉渡,卻是歸屬吳敬梓故居內,並且有橋無渡,究竟又是為何?原來是一位「好心人」辦了件「壞事」:清順治年間,孝陵衛人金雲南遷居渡口,看到桃葉渡的人太多,常有人落水而死,就主動出資修了一座橋,題名"利涉橋"(取便利涉水之意),康熙二年(1663年)易木橋為石橋。自然是有橋無渡了。只留下幾塊石碑和幾片枯黃的落葉,讓後人回味千年前的浪漫。
既然如此,那隻好在古渡附近轉悠了。如今的古渡,更像一個花園,隨處可見各種花卉,當地人介紹,近二十年,桃葉渡幾經修葺,已初見當年的舊觀。
尤其是近年來,全面規劃提升了古渡的人文與景觀特色,沿河兩岸,亭、台、榭、廊、軒、館、橋等傳統小築,楹聯牌匾、詩碑浮雕等歷史文化點綴其間,真正是「六朝清雅再現,明清古風猶存。」
------------------------The End----------------------------------
推薦閱讀:
※【古都南京】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
※淮河、台兒庄與外線殲敵,徐州會戰中的地理元素
※10 秦淮河
※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
※十里秦淮河 六朝金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