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論宇宙力與物質引力---民間高手理論

第三篇 論宇宙力與物質引力一、現代物理學引力理論的局限性 我們在上篇文章中就指出,宇宙存在模式的其中一個根本性問題就是宇宙天體作用力平衡的問題,但本文標題所指的宇宙力不是常說的普通天體的相互作用力,而是指整個宇宙給予物體的作用力。宇宙力不僅在現有的物理力學(包括天體力學)上都未曾提到過,而且在人們的意識中宇宙力並不存在,因為宇宙空間什麼也沒有,力從何來。但事實上,宇宙空間不僅存在宇宙力,而且與現有物理學定義的物質「引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同,所不同之處在於宇宙力來自於物質之外,物理學定義的物質「引力」出自於物質之內。我們在此要反過來說,物理學定義的物質「引力」並不存在,物質引力來自於宇宙,而不來自於物質本身。這是我們在研討大爆炸宇宙學說時以理論分析所得出的一個判斷,這一判斷對傳統物理學引力理論可能是一個根本性的改變。傳統物理力學理論對「引力」的最基本理解就是物質引力來自於物質本身,物質所產生的一切場力歸結於物質!以我們現在看來,這種理解是局限於地球物理學或普通物理學應用範圍的。愛因斯坦在早期就曾有過統一多種場力(萬有引力、分子、粒子引力、電磁埸力)的探討,但這種探討的技巧和方式仍然是以傳統的物理學引力理論為基礎的,這在原理上就決定了他不可能有根本性的突破。換而言之,如果我們引用宇宙力來取代物質引力,那麼解決統一物質多種場力的問題將會得出另一種局面和結果。 宇宙力在客觀上是存在的,理論上也是有依據的,問題在於思維方式和習慣,人們通常總是硬性地把宇宙的「有」與「無」即空與實獨立開來理解,把實物對實物的引力看作是各自所有的,與宇宙無關的,例如太陽有太陽的引力,地球有地球的作引力,月亮有月亮的引力,太陽與地球之間和地球與月亮之間的吸引是相互作用的,與宇宙無關的,等等,這種直觀的理念在普通物理學的應用範圍內是足夠合理的或不成問題的,但當抽象的物理學和宇宙學問題提出時就會出現無法解答的疑問,例如: 為什麼物質從粒子到宇宙星球星系都是旋轉的和保持一定空間距離的?是什麼原因使它們旋轉和保持獨立的空間距離?為什麼會出現高速渦旋星系?星係為什麼會出現超高等渦旋? 為什麼物質能夠將來自宇宙的能量吸引或封閉在物質內?而且又能夠很順暢地吸收、釋放或交換?為什麼物質碰撞時會釋放能量,而且再小的粒子碰撞也會釋放能量?是否可以認為物質是能量的,能量是物質的?愛因斯坦的質能轉換方程E=m.C2 是絕對的嗎? 為什麼光速是不變的?為什麼任何運動速度都不可能超越光速? 為什麼物質宏觀與微觀的結構距離會有不同的作用力強度和不同的力函數關係?如物質之間的萬有引力函數不同於分子之間的引力函數,分子之間的引力函數又不同於原子核之間的引力函數,而原子核之間的引力函數又不同於更小的粒子之間的引力函數?並且差別很大,即越小的物質引力越大?也就是說為什麼粒子的強大引力不直接反映到分子的引力上?分子的強大引力又不直接反映到物質外表上?而物質的外表卻只有弱小的萬有引力?為什麼萬有引力只遵循宏觀衰變規律(即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的規律),而微觀粒子的強力則不遵循這一規律?是什麼原因使微觀世界的強力封閉起來? 即為什麼物質越小越堅硬,越不容易分離?例如分離原子要比分離分子難得多,而分離粒子要比分離原子更難! 在現代物理學己經能夠用力函數關係來精確描述大到宇宙星球、小到物質量子的今天,人們對以上問題卻仍然一無所知,這不能不是一個遺憾。造成這一切困惑的根本原因不是別的,而是人們對於物質引力存在認識上的誤解,而這種誤解在普通物理學應用上是無關大礙的,只是當在研究抽象的基礎物理學問題和宇宙學問題時才會出現明顯的矛盾和無理現象。例如物理學上常提到的「分子鍵」就是一個混淆無理的概念,實際上「分子鍵」並不真實存在,這是人們解釋不了分子間的強引力結構而虛擬的東西。如果我們用宇宙力的觀點解釋「分子鍵」就不是困難的事。又說到大爆炸宇宙模型,實際也是一個僵硬的東西,人們以保守的地球物理學引力理論理解,宇宙星系是物質的,是存在引力的,因此宇宙就必然要有平衡星系引力的方式,這種方式必須是宇宙星系要麼收縮,要麼膨脹,現有膨脹中的宇宙只能是始於一點源於一次大爆炸而來的,正是這種想當然的大爆炸宇宙模型,創造了很多矛盾的神話,例如:大爆炸之前宇宙引力無窮大、質量和能量密度無窮大,而空間則無窮小,宇宙大爆炸後以超光速膨脹,宇宙空間是無限開放的,因此宇宙膨脹的結局是空間無窮大,能量和質量密度無窮小,等等。大爆炸宇宙論者之所以得出這一系列矛盾的結論,問題不在於他們對事件本身的邏輯推理,而在於他們過於依賴現有的基本物理學引力理論!而現有的基本引力理論又存在相當大的局限性和缺陷。 眾所周知,現代物理學已經搞清,微觀物質是由分子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組成的,而原子又是由更小的粒子(中子、電子、質子、夸克…)組成的,更簡單地說,物質是由粒子組成的。但物質中卻包含有數種微觀引力,如電磁力、分子引力、原子核和粒子引力,這幾種引力如果單個分別理解很難發現什麼問題,因為每一種微觀引力的強度與距離所對應的函數關係都精確無誤,例如:分子與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力和函數關係;原子核與原子核之間的相互作用力和函數關係,等等都無問題,但如果聯繫起來理解就會發現,幾種微觀引力的函數關係比例相差很大,即在物質中同時存在幾種強度與距離比例不同的函數關係,原子核之間的引力要大於分子之間的引力,原子核或粒子的總合引力要比分子的總合引力大很多,物質內的分子、粒子的引力之和要比表現在物質外的引力(萬有引力)大更多,一種微觀引力的作用只在某一區間有效,而超越這一區間則基本無效,這明顯不符合引力與距離成比例的邏輯關係。 這樣表述可能仍不夠清楚,現作一比喻說明:假設我們用某一力量將一鐵棒拉斷,用物理學的理論解釋,拉斷鐵棒的力量應當等於鐵棒內鐵分子和粒子的引力,如果這一內引力全部按距離比例轉變為鐵棒外的萬有引力的話,那麼這個萬有引力將有可能把數公里以遠的龐然大物吸引過來,然而事實並非如此,一條巨大鐵棒的萬有引力小得可憐,甚至連邊上的一顆灰塵也吸引不了,物質內分子和粒子的強大引力為什麼表現出很小的萬有引力,這些強力為什麼不與萬有引力等效,為什麼粒子的引力不反映到分子的層面上來,而分子的引力又不反映到物質外的層面上來,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它們相互隔絕或封閉起來? 又比喻說明,質量為一公斤的木材與質量為一公斤的鋼鐵,如果以現有的引力理論解釋,二者對第三者的萬有引力是沒有差別的,但問題是鋼鐵內的分子和粒子的引力要比木材內的分子和粒子的引力大多了,鋼鐵內分子和粒子的巨大引力卻未表現出來,對外的萬有引力與木材的萬有引力是一樣的,為什麼呢?這就帶來了現有引力理論的一個嚴重矛盾,即如果按照現有的引力理論理解,物質或物體的表面的引力是最大的,而物質或物體的中心引力是最小的,甚至於說是趨向於零的,因為越趨於物質或物體中心物質就越少,物質越少引力就應該越小,而不是越大。例如:地球表面的引力應是最大的,而中心引力應是最小的;依此類推,原子表面引力應是最大的,而原子中心引力應是最小的;粒子表面引力應是最大的,而粒子中心引力應是最小的,等等。然而事實恰好與引力理論相反,物質或物體越趨於中心的地方其「引力」越大,例如分子中心的引力就一定比分子表面的引力大,原子核中心的引力就一定比表面的引力大,而粒子中心的引力就一定比表面的引力更大,因為分離一個分子、原子或粒子的力量要遠比它們表面的引力大很多。 物體這種「越中心引力越大」的物理現象是與現有的引力理論相矛盾的,但這一物理現象反而符合我們所要建立的宇宙力理念的邏輯,這就是我們重新認識「引力理論」和建立宇宙力的理由依據! 歸納分析以上問題,我們發現物質引力有幾個重要特徵,即:各種引力的強度與每一種物質結構的緊密性有關,與距離關係不大,緊密性逾大的物質結構引力強度逾大,例如粒子結構的緊密性要比原子核結構的緊密性大,所以粒子的結構引力強度要大於原子核結構的引力強度,要打開粒子的難度比要打開原子核的難度大得多,而原子結構的緊密性要大於分子結構的緊密性,所以原子的引力強度要大於分子的引力強度,要分離原子核的難度要比分離分子的難度大得多,而分子的引力強度與整體物質的萬有引力強度就更不用比了,等等。為了形象的表述分子和原子核強引力狀態和特性,人們分別用強力構架和分子鍵來比喻,這顯然純屬是一種無奈的比喻,這種比喻產生了物質引力斷續理解的矛盾和問題,包括愛因斯坦在內的許多科學家們都試圖解決這種矛盾和問題,但由於抱著傳統的引力理念不放,因此矛盾和問題至今不能解決。 事實上人們應該能夠發現,微觀引力的大小與微觀物體的緊密性有關的特性不符合引力是物質本身內力的邏輯,物質「引力」不應該是物質本身的內力,而應是物質之外的力,即來自宇宙的宇宙力,因為也只有外作用力才會有這種特徵,才可能產生這樣的效果。宇宙力如同我們熟知覺的地球的大氣壓力(或壓力容器的氣壓力)是一樣的,對物體的作用原理和方式都具有基本相同的特徵和效果: 1、即兩物體之間所受大氣壓的合攏作用力與它們之間的距離無關,而是與它們之間的緊密性或真空度有關,例如常見的兩個吸盤,如果當二者距離稍遠一點時,似乎無「吸力」,外大氣壓力對它們相互作用很小,但當二者靠得很近時,它們似乎有一點「吸力」,但不大,特別是當二者中間的空氣被抽真空後就會出現強大的「吸力」,古代人不了解大氣壓力,還以為是吸盤吸力,後來才知道是大氣外壓力; 2、大氣壓力對單個物體或緊密性大的物體作用力很大,而對接觸不緊密的分開物體的作用力卻很小,小到我們幾乎就感覺不到大氣壓力的存在,顯然物體間的「吸力」與間距無關,與大氣壓力的大小也無關,而與物體的密閉性或真空度有關。 我們從大氣壓中物體與物體之間受到的壓力現象得到啟示,物理學定義物質具有的各種「引力」(包括萬有引力、電磁力、分子和粒子引力),實際上可能並不是物質本身具有,而可能是來自宇宙空間!否則物質「引力」就不會有類似如大氣壓力那樣的特性。這就是宇宙力存在的可能性。 二、宇宙力存在的理由依據 也許我們一提出宇宙力就會立即遭到人們的反駁,因為人們無法感受到宇宙力的存在,認為宇宙力的存在毫無根據!然而事實應當恰好相反,人們應當感受到宇宙力的存在,而不應當感受到引力的存在。比喻說,人們能夠發現月球被地球吸引的萬有引力射線嗎?能夠說明引力是如何作用被吸引物體的原理嗎?顯然不能!因為至今為止人們還無法證明引力射線或引力波的存在,所謂的「引力」不過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但人們應該能夠發現宇宙力存在和作用的無數個依據,例如來自宇宙四面八方的強烈的宇宙射線、恆星與恆星的熱膨脹力、星系與星系的熱膨脹力,等等,都是組成宇宙力的原因,但宇宙力遠不是這些。下面我們將對一些宇宙力存在的依據作簡要分析和介紹,同時我們也聯繫上一節提到的一些物理學問題展開討論。 (一)、宇宙物質膨脹空間與宇宙力 在上篇文章《論大爆炸宇宙學說及其模型》第一節中我們就明確指出,宇宙引力平衡問題成為宇宙模型必須解決的基本問題其原因在於人們對宇宙星系「引力」的誤解。因為人們總是習慣根據物理學引力理論認為,宇宙星系(或恆星)之間一定存在引力,而星系或星系物質要保持獨主的空間和分離的慣性狀態,宇宙就必須要有一種平衡引力的方式或原理,否則宇宙遙遠的星系就會因引力而粘結碰撞在一起。這種觀念最終導致人們建立大爆炸宇宙模型,以大爆炸的分離來平衡或抗衡星系之間的引力。 然而,自從在我們發現大爆炸宇宙模型的證據存在邏輯性的問題後,也就發現人們對於宇宙引力的認識以及對建立宇宙模型的思維方式存在問題。 首先是我們對星系中恆星與恆星之間似乎不受萬有引力規律的約束而產生質疑,因為圍繞星系旋轉的恆星無須相互繞轉,或無須依靠繞轉產生的離心力就能保持相互獨立的距離或空間,也就是說,在同一個星系的旋轉軸上可容納多個恆星的軌道和軌道平面,並且在同一軌道平面上又可容納多個恆星同時圍繞星系軸旋轉,它們各自有各自的空間,互不干擾吸引,互不碰撞,這種獨立性根本無須依靠相互繞轉。例如太陽的周邊的上下前後左右都有無數個恆星,它們與太陽並沒有相互繞轉的規律,但都能保持適當的間距或獨自存在的空間,這一現象是不好用引力理論來解釋的。 是什麼力量使恆星能夠不依靠繞轉離心力抗衡相互「引力」而保持獨立空間的呢?對於這是個問題人們從未有過解釋,可能是因為人們認為沒有大太的研討價值或者認為問題過於簡單吧,如果真是如此就不能不是天體力學的一大憾事了!因為這一問題的解答意義重大,關係到人們對物質引力根源的認識問題,關係到人們能否最終解決統一場力的問題。實際上這一問題的答案是顯而易見、眾所周知的:恆星是能量的產生體,大量熱能量的蒸發和輻射必然要在空間上形成一個熱力輻射埸,這個充滿熱力輻射埸的空間是具有膨脹和排斥力的空間,也是恆星之間保持相對獨立的空間。簡單地說,只要沒有特別重大的外力作用,恆星與恆星之間相互獨立的空間會穩定存在,不會發生相互「吸引」碰撞和干擾的現象。恆星這種依靠能量膨脹存在的空間我們稱為能量膨脹空間! 如果把恆星能量膨脹空間這一概念應用來解釋大到宇宙星系小到微觀物質粒子的獨立性,那麼整個宇宙的獨立與統一就是理所當然的。 我們在上篇文章討論奧伯斯佯謬問題時就曾經提到,距離地球3至4光年以遠的恆星可見光強度與距離地球2至3百萬光年以遠的星系可見光強度相當,而可見光的強度與熱能量輻射強度的衰減比例是一樣的,因此從單個恆星能量與星系能量的比例以及從恆星間距與宇宙星系間距的比例分析,恆星之間保持在3至6光年(或更大範圍)的間距與宇宙星系之間保持在100萬至500萬光年(或更大範圍)的間距(或者與星系團之間保持在數千萬光年的間距)是合乎天體能量空間比例的,而現實的宇宙星系間距也仍在這一合理的比例範圍內。因此完全可以認為,依靠星系的熱輻射能量膨脹排斥力足以保持相互獨立的空間,根本不再需要其它外力(例如星系繞轉離心力、宇宙大爆炸膨脹力等)使它們保持獨立分離的狀態。從這一規律意義上理解,人們在建立宇宙模型時特意設立繞轉離心力以及大爆炸膨脹力來平衡萬有引力是多餘的,人們對於引力不平衡問題的擔心是不必要的,因為宇宙完全可能通過星系和恆星自身能量的膨脹方式來實現分離,這種能量空間是非常穩定的,不存在星系和恆星引力不平衡的問題,所以,曾有很多人(不乏有很多天文科學家)提出為什麼宇宙星系與星系不相互連在一起的問題,而這一問題的答案也正是恆星與恆星為什麼不相互粘連在一起的答案!這一答案與宇宙的有限和無限性毫無相關。 人們都認為物質內的分子和原子存在強大的「引力」,但對於為什麼它們能各自保持獨立存在的空間的問題卻無法解釋。其實物質內的分子和原子相互獨立的原理與恆星和星系的道理基本上是一樣的,都主要依靠能量的膨脹排斥力,而不主要依靠繞轉離心力(特別是分子與分子互不繞轉就說明這一點),所不同的是恆星和星系維持獨立空間的能量來自於本身能量的散發和釋放,而物質中分子和更小的粒子維持獨立空間的能量則來自於對宇宙(或外界環境)能量的交換和反射。這一重要結論進一步說明,分子和粒子本身沒有能量,它們隱藏的巨大能量和交換反射的能量完全來自於直接的外界環境(間接的宇宙),取決於外界環境(或宇宙)。物質的分子和粒子這種能量的貯存封閉、交換反射現象是不可能用「引力」來解釋的,它們之所以能夠貯存封閉、交換反射來自宇宙的能量,完全是外宇宙力的封閉作用,而不是物質內引力的作用。所以當物質外環境能量改變(如降溫或升溫)時,物質結構就會發生膨脹、收縮或鬆散的變化,等等,這都只能說明物質能量的聚集和封閉是宇宙外力的封閉作用。 可以認為如果沒有宇宙力,可能就沒有物質巨大的貯藏能量,也就沒有物質的強力結構! 沒有宇宙力和物質膨脹力的兩個力,也就不可能有宇宙物質既獨立又統一的特性! 行星也有能量膨脹空間,但行星的能量膨脹空間與恆星的能量膨脹空間會有很大差別,因為恆星的能量要比行星大得多,因此從能量空間的觀點看,人們把恆星的「萬有引力」與行星的「萬有引力」等同起來使用可能不準。有關問題我們將在以後有更多的說明。 (二)宇宙力與宇宙的新模式有關 既然宇宙所有物質都存在外受擠壓內要膨脹的空間,那我們就可以設想,現有的宇宙都可能處在一個外受擠壓內要膨脹的空間,但如果我們僅僅認為宇宙能量膨脹空間就是宇宙力產生的唯一依據的話,那麼這種觀點可能也過於單純了一些,為此我們進一步想像,宇宙力可能與宇宙存在新的模式有關。 新的宇宙模型應該是怎樣的呢?實際上從現代天文觀測的一些成果中就可略知一點,例如:天文觀測告知我們,在極其遙遠的天邊發現有大量的類星體,若按大爆炸宇宙學說理論解釋,這些類星體是大爆炸宇宙星系初期形成的前身,但我們在前面兩篇文章中都指出,由於光傳速度的原因人類不可能觀測得到大爆炸宇宙早期的類星體,現在天文觀測到的類星體極有可能發源於現有宇宙的邊緣,而不是大爆炸宇宙中心!根據這一分析使我們自然聯想到宇宙可能存在一種新模型,我們以後稱為有理性模型,在此簡單介紹如下(以後再詳談): 整個大宇宙可能存在二種宇宙空間(或天體):一種是帶有陰陽性的宇宙空間,這種宇宙空間是對稱於大宇宙的,稱為無理性宇宙空間,可能是趨於無限大的,也是我們不能感受得到的空間;第二種宇宙空間則是我們所能觀測或感受得到的物質空間,即為現有的宇宙空間,也叫有理性宇宙空間。所謂有理性宇宙空間在數理上肯定對是有限大的,被封閉於陰陽空間(或無理空間)之中間。有理性宇宙模型某些方面有些像大爆炸宇宙模型,例如有相似的起始時間和起始源點(或面),而且都有向外膨脹和擴張的空間。所不同的是大爆炸宇宙所擁有的物質和空間完全是產生一次宇宙大爆炸的,而且膨脹的空間是開放的和無限大的,不受任何制約的,但有理性宇宙則不同,所擁有的物質和空間不是一次性產生的,而是在無理性宇宙空間(或陰陽兩性空間)中由一個點或一個面逐漸產生或擴大形成的,而且其空間是封閉的和有限的,所擁有的物質和空間都是兩性天體綜合形成到天體,物質和空間的區別不是有與無的區別,而是兩性天體綜合密度大小的區別。也正因如此,我們所在的有理性宇宙有一大特點:所有物質有南北性、正負性或陰陽性! 由於有理性宇宙是膨脹的,但又被無理性空間封閉包圍、收縮擠壓著,於是產生了彈性振蕩,整個有理性宇宙空間是彈性振蕩的,宇宙空間的彈性振蕩產生了宇宙力,宇宙力其實是整個宇宙空間或天體的彈力或張力。宇宙力無處不在,充滿整個宇宙空間,並且是各向同性的,物理學上認為的各種力(萬有引力、分子、粒子引力、電磁力等)都是由宇宙力轉變而成的。 宇宙力不僅是萬力之源,而且也是萬物之源。 前面己講到,沒有宇宙力就沒有兩種可能:一是沒有巨大能量在物質中聚集和封閉的可能;二是沒有物質粒子強力結構的可能! 宇宙力與大氣壓力原理上是相似的,即對兩個分開的物體的作用力(或使兩物體合攏的作用力)很小,只等於人們常提到的「萬有引力」大小。但作用在物質單體上的力量則非常巨大,微觀上,可將宇宙能量封閉壓縮在一個很小的空間內,形成粒子、原子和分子等,組合成物質,宏觀上,可將宇宙能量聚集封閉在一個很大的空間內,形成恆星、星系和星系團,等等。宇宙力的作用大小與兩個物體的緊密性或真空度有關,例如原子核與原子核的緊密性要大於分子與分子的緊密性,因而宇宙力對原子核之間的作用力要大於分子之間的作用力,再有,宏觀物體與宏觀物體的緊密性要遠比分子與分子的緊密性小很多,「萬有引力」大小,而「萬有引力」又是非常微弱的力。 宇宙力對物質作用的強度與物質結構的密閉性有關,實質上也是與物質結構間隙(或空間)的真空度有關(這裡所指的真空度是相對宇宙力射線而言的),物質結構越緊密則空隙的真空度越大,而真空度越大則物質所受外射線壓力越大,宇宙力對於物質空隙來說是一種外壓力,由於外壓力對物質的作用大小取決於物質空隙的真空度,而物質中又存在多種不同真空度的結構,因此宇宙輻射壓力能夠在物質中形成各種各樣的分力(例如萬有引力、電磁力、分子引力、粒子引力等等),這些分力表面上互不相干,但實質上都是宇宙力的轉化結果!為什麼強大的微觀物質內力不體現在物體外表上,並且有多層次的力,根本原因就是微觀物質所受到的是宇宙外力,而不是內引力!只有宇宙力的原理,,才能解釋物質內既有多種力的存在又不向外顯露的現象,也才能解釋宇宙物質既是個別獨立的,又是整體統一的現象。 宇宙力作用原理與地球大氣壓力作用原理相似的方面還很多,例如當兩物體之間的距離不變但真空度不同時,空氣對物體的壓力是一種級別概念,當兩物體之間的距離不同時,空氣對物體的壓力又是一種級別概念,當兩物體運動速度不同時,中間產生的氣流壓力與外面氣流壓力之差則又是另一種級別概念。特別重要的是,當物質的間距達到足夠遙遠的程度後,無論大氣壓力多大,大氣對兩物質的作用壓力都將完全消失,即趨向於零。由此可推測,物質受到宇宙力的作用也不是無限遠的,也就是說兩物體的相互作用距離是有限的,這跟引力理論解釋不一樣,兩物體的萬有引力作用距離是無限遠的,如用引力理論解析宇宙,宇宙將難以平衡,要麼全部粘結,要麼爆炸分離,根本不可能形成既整體統一又單個分離的物質,大爆炸宇宙模型也正是這樣的思維結果。 下面是我們建立宇宙力的幾個基本概念: ·宇宙力是一種抽象隱形力,是宇宙空間(有理性天體)的膨脹力,也是負能量宇宙(無理性宇宙)對有理性宇宙天體的收縮力。宇宙力的傳遞和跟蹤速度不可能無窮大,而可能與光速相當,即每秒30萬公里。 ·物質的所有「引力」(包括萬有引力、分子引力、原子核或粒子引力等)實際上是同一種力,並且這種力並非出自於物質本身,而是來自於物質之外的宇宙空間,即宇宙力; ·宇宙力與物理學定義的物質「引力」(包括萬有引力、分子引力、原子核或粒子引力等)大小相等,方向相同,但宇宙力是物質外力,而物質「引力」是物質內力,二者作用面不同。 ·兩個單體物質所受到的宇宙輻射壓力的大小與它們之間的距離無關,而與它們之間的真空度或密閉性有關; ·物體(或物質)越趨於中心所受到的宇宙力越大,而按現有物理學引力理論理解,越趨於物體(或物質)中心的「引力」越小,這與客觀實際是不相符的; ·支撐物質獨立空間的是物質能量的排斥力,它與宇宙力方向相反,宇宙物質的動態平衡實際上是宇宙力與能量排斥力的平衡。宇宙力要比物質能量輻射斥力大得多,但由於物質能量空間的密閉性(真空度)對宇宙力的削弱,從而使物質能量輻射斥力與宇宙力得以平衡。物質能量有兩種,一種是物質自身產生和釋放的能量(如恆星和星系產生和釋放的),另一種是反射來自宇宙的能量(如分子和粒子能量)。 .宇宙能量定義:被宇宙力壓縮的宇宙天體所釋放的力量即為宇宙能量。我們常說的所有能量都是由宇宙能量轉化的! (三)物質的高速旋轉是宇宙力的作用結果 現有的物理學理論對很多物理現象基本上是無能解釋的,例如: 1、為什麼從物質粒子到宇宙星球都是旋轉的,並且所有旋轉都是統一規律的相互繞轉和公轉,它們有規律的旋轉原因何在? 2、為什麼星系、恆星以及行星系統的旋轉中心與周邊的旋轉不同步?為什麼中心的角速度普遍都大於周邊的角度速度很多? 特別是有些星系的中心旋轉線速度己接近光速,這種高速旋轉的加速作用力從何而來? 3、為什麼太陽系99%的質量集中在太陽,而99%的角動量卻在九大行星?這種恆星系的多餘轉動能量又從何而來? 4、為什麼行星的內部存在有大量的熱能量,這完全是放射性原素的作用結果嗎?如果是那樣,那麼火山灰為什麼未發現有大量的放射性物質? 5、恆星長久釋放的能量完全是核聚變的作用結果嗎? 如果以現有的引力理論來解釋原子核、恆星、星系以及所有空間物體的旋轉特別是高速和加速的旋轉是行不通的,道理是從力學作用的觀點理解,物質之所以旋轉,是因為物質內外力作用不平衡引起的結果,如果物質「引力」是物質本身上具有的,那麼物質本身就存在兩個力,一個是「引力」,另一個是能量膨脹力,這兩個力都是物質內力,並且永遠都在指向物質中心的一條線上,方向相反,一個拉一個推,因此這兩個力是平衡的,物質要旋轉特別是高速旋轉根本就缺乏著力點的依據,旋轉可能性很小。事實很明顯,如果宇宙物質是依靠引力產生旋轉動力的話,那麼就有可能物質旋轉中心的角速度與周邊的角速度是一致的,甚至周邊的角速度要快於中心的角速度,因為中心物質的旋轉要依靠周邊物質的帶動,而不是相反。然而人們從所有宏觀現象(例如行星系、恆星系、星系等等)都可了解到,都是中心角速度大於周邊角速度的。這些現象的存在與物質引力邏輯不相符。 但如果「引力」不是物質的而是宇宙的,那麼宇宙物質旋轉、高速旋轉以及中心角速度大於周邊角速度的現象解釋將要簡單容易得多。前面我們己講到,物質(從粒子到星系)的能量性本身就意味著對外具有輻射膨脹力或排斥力,這樣宇宙就構成了外壓內斥的兩種力,外壓力是宇宙力,它壓縮或封閉物質能量的膨脹,而內力是物質本身能量的輻射膨脹斥力,它是支撐物質空間獨立存在的力量,這是兩種方向相反的力,為什兩種方向相反的力能夠致使物質旋轉呢?其道理是眾所周知的,因為兩個方向相反的對頂力極容易發生力的不平衡偏轉,即是使兩個力的作用線發生彎曲,從而產生物體轉動。例如我們用兩個磁棒(條形或園形)的同極相互靠近,這時兩個磁棒的相互作用力是相反的,如果磁棒周邊如果沒有支撐的話,那麼兩個磁棒會很容易發生偏轉。這一道理能夠說明宇宙力和物質能量膨脹斥力是宇宙物質旋轉的作用原因,反過來說物質的普遍旋轉性證明了宇宙力的存在! 宇宙物質不僅普遍具有旋轉性,而且普遍具有旋轉中心角速度大於周邊角速度,例如:星系中心的旋轉角速度就都大於周邊恆星的繞轉角速度;恆星旋轉的角速度就都大於行星繞轉恆星的角速度;行星的旋轉角速度又都大於衛星公轉行星的角速度,在微觀物質中,原子核的旋轉角速度也大於周邊粒子的公轉角速度,等等。總而言之,這已是一個從宏觀到微觀的普遍規律,用現有的物理學引力理論是無法解釋這個規律的。 前面我們又指出,宇宙力對於密閉性大的物體或單個集中物體的作用是巨大的,而對於密閉性小的分散物質的合攏作用是很小的,星系中心、恆星系中心、原子核中心等的密閉性要比周邊旋轉埸的密閉性大得多,因此所受到宇宙力的作用肯定要大,中心的旋轉角速度大也就在所難免!這些宇宙力產生的物理現象有些象大氣壓產生的龍捲風、水中旋渦等,其中心角速度要大於周邊角速度,這明顯是外壓力的作用原因,而不是中心引力的原因!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人認為,被捲入旋渦中是旋渦的引力,其實是錯誤的,應該是外壓力才對。 現在我們終於可以解決另一天文物理難題了,那就是為什麼大陽系百分之九十九的質量集中在太陽,而百分之九十的轉動慣量分散在九大行星?其動力何在?我們應該這樣理解,整個太陽系應看作是一個能量膨脹空間,這個空間的膨脹輻射斥力與宇宙力作用產生整體旋轉,太陽中心的密閉性大,受到的作用也大,旋轉角速度肯定快於周邊行星旋轉的角速度,而行星旋轉空間的密閉性要小,旋轉角速度肯定就小,由於旋轉動力來自於宇宙,而不來自於太陽本身,因此儘管行星旋轉的角速度小於太陽系中心,但角動量卻大於太陽系中心,這並不奇怪! (三)、行星和恆星的部分能量是宇宙力的作用結果 陽光能量能夠被植物吸收轉化為植物能量,宇宙空間輻射能量能夠被物質吸收轉化為物質能量,對於物質的這種聚能功能,以現有物理學的引力理論是無可理解的,因為引力理論只能說明引力對相對靜止物質有吸引的作用,而不能說明對光輻射能量有吸收、聚集、固定的作用。 現有兩個具體問題就更不可理解: 1、行星(指具有一定體積的)內部為什麼有多餘的熱能量?不斷噴發的火山能量從何而來? 2、恆星能夠不斷燃燒的能量從何而來?完全是因為恆星本身的氫元素核聚變連鎖反應所產生的能量嗎? 現有的物理學理論是這樣認為的:1)、行星內部的能量可能是由於行星中心引力的作用,放射性原素(或物質)會向中心移動和堆集,又由於放射性元素的集中發熱,產生高溫將行星中心物質溶化,並不斷噴發溢出行星表面,行成火山; 2)、恆星之所以能夠長時間不斷燃燒釋放巨大能量,完全是因為恆星本身的氫元素核聚變連鎖反應產生的。 如果我們用宇宙力的理論來解釋以上兩個問題應該不是很困難的。 前面我們己講到,宇宙力對於集中於一點的或密閉性大的物質或物體的作用力是非常巨大的,也正因如此,宇宙力能夠在宇宙空間聚集、固定輻射能,合成製造能量團、物質元素和分子,最後組成物質團。特別是宇宙力對於星系中心、恆星和行星中心的作用力就更是巨大,因為星系中心和恆星以及行星中心是非常密閉的地方。在宇宙力的巨大作用下,不僅星系和星球的中心都可能有聚積能量和產生新物質的可能,而且在每個星系周邊的宇宙空間都有新產生的未形成星球的物質星雲,這些星雲極可能都是宇宙力的新生物質,這些新生物質將可能源源不斷地組成新的恆星或星球,使星系新陳代謝生機勃勃地長久生存下去。 恆星之所以能夠經久不熄地燃燒,除了依靠本身氫物質的核聚變能量外,宇宙力也以很強的輻射和波的形式間接和直接地向恆星中心內壓縮聚集能量,並在中心內不斷生成新的物質。也就是說,恆星的能量通過輻射向宇宙空間擴散,反過來宇宙力也將強大的空間能量向恆星中心移送,如果僅依靠恆星本身的物質能量是不足以維持數百億年燃燒的,特別是不能形成穩定的燃燒和能量釋放的。生物在地球上安穩生存數十億年不僅充分證明太陽數十億來一直穩定燃燒,而且擴散溫度也非常穩定,但如果太陽的能量全部是依靠自身氫物質核聚變的話,那麼太陽在數十億年(以生物存在的30億年為例)的燃燒過程中,由於燃燒資源的消耗,必然會引起很大的球直徑的變化,球直徑的巨大變化,也意味著太陽熱量散發麵積和散發總量的巨大變化,即必然引起地球公轉範圍內的空間溫度的巨大變化,這對地球生物的生存幾乎是無可承受的事情。然而情況並非如此,地球生物數十億年來一直生活很好,這說明太陽數十億年來溫度非常穩定,太陽溫度的穩定也說明太陽的直徑、質量、能量數億年沒有很多的變化!這間接說明太陽的能量不止來自於本身,而且也來自於宇宙! 再說到行星之所以持之以恆地從內向外噴發熱溶岩,爆發火山地震,這也無不與宇宙力在行星中心聚集能量有關,不僅星系和恆星是宇宙能量的聚焦點,而且行星也是宇宙能量的聚焦點,越大的行星所聚宇宙能量越多。多數人以為這是行星內部的放射性元素產生的熱能,但我們認為這一觀點缺乏事實依據,因為:第一在行星噴發的熱溶岩和灰粖中並無發現有大量的放射性物質;第二行星引力不足以將地表分散的放射性元素引向地心。而唯一能到達行星地心的也只有宇宙輻射能量!宇宙能量在行星中心聚集到一定程度時,又以噴發熱融岩漿的方式向外釋放能量。 總而言之,恆星和大行星中心不僅是宇宙能量聚集的地方,而且也有可能是新物質產生的地方,因為恆星和大行星中心的密閉性很大,溫度很高,所受到的宇宙力肯定很大,在高溫和大作用力下,新物質的產生是可能的,行星的體積在不斷生長和增大也是可能的,我們將在下篇文章《宇宙存在的模型》中還會詳細談到。 三、光速不變性原理的理論依據 愛因斯坦在很早的時候就在相對坐標繫上明確說明光速是不變性的,這一重大原理已被現代科學實驗多次驗證,光的極限速度(每秒30萬公里)是宇宙間最大的運動速度或傳播速度,是不可超越的速度! 但嚴格地說,為什麼光速是不變的和不可超越的?現有的物理學理論也還不能從根本上完全解答。由於人們始終認為光傳播是獨立的,不需要任何傳播媒質的,因此是與宇宙無關的,人們的這一理念也正如物質「引力」與宇宙無關的理念一樣,必然把光速不可超越的問題帶到像似解答但又不能最終解答的境地上去! 在宇宙間,一切事物的存在和變化都是相互聯繫的,都是與宇宙空間有關的,包括光的產生、傳遞和被物質吸收最後消失都不能例外。前面我們也闡明,物質引力其實是宇宙力,也只有宇宙力的概念才能解釋動態空間能量被封閉於物質內的現象,包括光子被封閉於物質內以及由物質內發射出光子的事實也恰好能夠說明宇宙力的存在和作用,而不是物質本身「引力」的作用。 為什麼光波或光子在宇宙空間傳遞的速度是不可超越的呢?這其實也是一個與宇宙力有關的問題。前面我們也講到,宇宙力在宇宙空間是四面八方各向同性的,宇宙力相交或集中於一點的作用力是非常巨大的,而使分開的兩點合攏的作用力是很小的,對於在宇宙空間傳播運動的光子或物體來說,所受到的宇宙力是巨大的,但由於宇宙力對運動光子或物體的作用是各向同性或各向均衡的,合力始終為零,並且宇宙力的傳遞和跟蹤速度不可能無窮大,只可能為標準光速(應為最大每秒30萬公里),所以高速運行的光子或物體在光速範圍內不會表現出受力的存在,但若要運行光子或物體超越宇宙力的傳遞和跟蹤速度(每秒30萬公里),那麼在運行光子或物體前進的方向上就可能會失去一個正向宇宙力,而只剩下一個反向宇宙力,可以想像反向宇宙力是巨大的,運行光子或物體要克服反向宇宙力是不可能的,因此,要超越宇宙最大速度(每秒30萬公里)也是不可能的!這一數理概念很明顯簡單: 設作用在光子或物體運行方向前的宇宙力為F前,方向後的宇宙力為F後。 由於宇宙力的傳遞或跟蹤速度為光速,在常態速度下,宇宙力對運動物體的作用合力為零,即:F前 二F後,但如運動物體速度達到或將要超過光速時,則宇宙力F後將趨向於零,F前將趨於無限大,因此,要想運動物體克服F前使速度達到或超越光速就必須產生一個外力f,而且必須f≥F前,但宇宙力F前是巨大的,要對運動物體產生一個大於宇宙力的外力是絕對不可能的!這一道理有些像超音速飛機在空中飛行,當飛機低於音速飛行時,飛機後面的大氣壓力是存在的,而且是飛機前進的外推力,這一推力一直跟蹤飛機,因此這時飛機發動機的內推力消耗要小很多,但如當飛機的速度要超越音速時,飛機後面的大氣壓力將趨向於零,即飛機後方等於失去外推力,正前方必須克服大氣阻力,因此飛機發動機的內推力消耗要成倍地不成比例地增加,超越音速要比正常行駛難得多。根據這一道理可以肯定,光子光波和任何物體在太空中的運行速度都不可能大於宇宙力的傳遞速度一一一30萬公里/秒!因為宇宙力是巨大的,甚至是無限大的,要克服宇宙力幾乎是不可能的。 光速不變和不可超越性反過證明宇宙物質引力的不存在!因為如果宇宙物質引力存在的話,那麼F前將變為運動物體的正向拉力,而F後將變為反向拉力,當運動物體速度接近或達到光速時,F後(反向阻力)將趨向或等於零,F前(正向動力)趨向無限大,運動物體的前行只有加速力而沒有阻力,所以運動物體在引力埸中速度越快越利於加速,要超越光速應該是很容易簡單的事情,但至今為止,無數科學實驗和探討均未發現宇宙中有超越光速的現象!由此證明,光速不變的根本原因在於宇宙力的存在,物質「引力」的不存在! 光速不變和不可超越性不僅說明宇宙力的存在和物質引力的不存在,而且我們在第一篇文章《宇宙時空的觀測界限及哈勃常數》就指出,光速不變性也恰好證明宇宙是各向同性的和慣性的,這與各向同性的實際天文觀測結果是一致的。但大爆炸宇宙必須是各向異性的和非慣性的!因此大爆炸宇宙模型是違反客觀存在和事物邏輯的。這幾個結論對徹底解決大爆炸宇宙的理論爭論將具有關鍵性的意義! 我們將在下篇文章《宇宙存在的模型》中設想一個新的宇宙模型,希望讀者給予關注。 待續。 作者QQ郵箱2603518808
推薦閱讀:

【交流】《高手過招》系列之十九:慢性胃炎
他才是金庸武俠劇《連城訣》中第一高手,武功在梅念笙、狄雲之上
成為圍棋高手的十個台階
從此無剮蹭 ,成為開車高手的秘密!
如何成為一個溝通高手?

TAG:宇宙 | 理論 | 物質 | 引力 | 民間 | 高手 | 第三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