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大寬 : 重評袁世凱(上)
今年恰逢民國百年,也說說民國的那些人。
通常說起民國,最多被提及的應該是被稱為「國父」的孫中山,以至現在逢年過節什麼的孫老還是會被請去廣場做客。如果說孫文算是民國的「親爹」,那第二任總統就該算是「繼父」。無奈這個繼父名聲一直不好,甚至背著「竊國」的罵名。平心而論老袁這麼些年有點冤。論文治武功,項城都可以說是不世出的人才。以致被後世所詬病的兩大罪狀,很大程度上也只能說是在歷史的岔道口沒看清楚路。
袁世凱從根本上說是個出色的舊官僚,從底層一點點爬到國家元首的位置。中國自古,能做到這一點的人並不多,而能做到這一點的人,必有過人之處。如果因為一個大錯而將其一生否定,實在有失公允。袁實在是一個非常有智慧且非常聰明的人,這點非常難得。智慧和聰明是兩碼事,有智慧的人能做好大事,聰明的人能做好小事。能同時有這兩個特點的人,堪稱人傑。袁的聰明和手段曾將他帶向輝煌,但他卻也最終栽在自己的「手段」上,真所謂「成也蕭何敗蕭何」。
早年間也曾糾結於到底是「英雄造時勢」還是「時勢造英雄」的問題,頗有些像「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怪圈。後來逐漸明白,英雄生於一個時代,天生具備一些性格因素,在那個時代摸爬滾打,磨練自己,最終有能力改變時代;而一個時代,又為這些英雄提供舞台,成就他們,並被他們改變。二者之間本就是相互作用,很難分開來看。這也是我為何不喜歡馬列主義史觀的原因。在那裡,一切都是必然,全然抹殺了人的個性,似乎只要精確分析當時社會的各個方面,就能推導出下一步歷史如何發展一樣。儘管從宏觀上看,馬列史觀還是沒錯的,但那也要以三五百年為一個單位去考察,而且不免有事後諸葛亮的嫌疑。在一個人短暫有限的生命中,想要靠馬列史觀預測歷史的發展,無異於痴人說夢。試想,如果孫中山在清廷駐英使館被秘密處決,如果攝政王載灃一念之差將前來暗殺的汪精衛斬首,袁世凱在朝鮮被日本人抓到,如果胡長保沒有替毛澤東擋那顆致命的炸彈,如果希特勒在一戰的前線被一顆流彈擊斃,歷史還會是今天這個樣子么?
歷史的宏大總是被語焉不詳的記錄,而具體的所思所為所言卻被淹沒在這宏大之中。每個被記載的人都看起來面目僵硬,甚至有些還會被臉譜化,全然體會不到那是一個個曾經真實存在過的個體。那些被歷史記住的人,都是不世出的人才,他們的一生無比有趣,經歷無比豐富,生活和內心不可能像書中記載的那樣乾巴巴。他們其實與你我一樣,會身陷困境,會迷戀姑娘,會吃喝拉撒。在他們的眼中,天也是藍的,草也是綠的,他們也曾如你我這般鮮活。其實,翻開書,去探究隻言片語背後的故事,才是讀歷史最有趣的地方。
二:袁氏起家
民國初年的歷史初讀起來就是一筆糊塗賬,牛人太多,你唱罷來我登場。通常,歷史上記載的這類人物個個都像奧特曼似的,一出場就會打小怪獸。常識告訴我們,沒有導演和編劇的現實生活一定不會是這樣子的,「人,生而牛逼」是一件一直聽說卻從未見過的極端不靠譜事件,再拉風的人生也是要一步一步成長起來的。一般說起袁世凱,通常世人對他最早的印象就是小站練兵。但一出場就被西太后欽點操練新軍,實在有點說不過去。
袁家祖上讀書做官,祖輩四兄弟皆中功名,袁甲三甚至做過曾國藩的同學,平定太平天國期間又和李鴻章一起辦過安徽團練。袁世凱幼年時正值項城鬧捻軍,袁氏家族修堡寨防止捻軍來搶地主家餘糧。小袁同學從記事起就生活在寨子里,看慣了真刀真槍的砍殺,驕矜膽大也就是情理之中。等到小袁七歲時,被過繼給叔父袁保慶做子嗣,生父袁保齡則一直受李鴻章器重,官至二品,結交到不少如劉銘傳、丁汝昌這樣的高級將領。作為如假包換的官二代,一般說來花錢大手大腳,倒也能結交到不少朋友。不過小袁同學運氣實在不錯,仗義疏財竟然還籠絡到了二十多歲的落魄秀才徐世昌,從此收為謀士。有時讀史書不得不感慨,牛人們真的是從年輕時就扎堆出現的。從劉邦青年時聚集起來的班底,到朱元璋從軍營帶走的那一小撮人,再到青年毛祖結交的朋黨,那些年輕人在當時並非獨一無二,有些甚至是落魄苦逼,誰能想到數十年後都是名垂青史的人物。
少年袁世凱也是想過要考取功名,走父輩祖輩老路的。無奈實在不是考試的料,屢考不中。但要是就此認為袁世凱不學無術那就大錯特錯了,袁屬於那種典型的「非考試型人才」。儘管連清末名士張騫都教不會這個學生寫八股,但好在人家課外書看得多,兵書時文讀起來沒日沒夜,一天只睡五、六個小時。仗著家裡有背景有關係,安排一下工作是沒問題的。1881年,懷著「考場不留爺,爺去投八路」的悲壯心情,22歲社會青年袁世凱,以本科畢業之齡,投奔淮軍統領吳長慶。
第二年6月,袁世凱隨吳長慶率領的軍隊入朝平定「壬午之亂」,從此正式登上歷史舞台。吳長慶曾跟袁保慶「訂兄弟之好」,想必是從小看著小凱凱長大的。自家叔叔大爺,照顧一下也是人之常情,更何況這個侄子還聰明伶俐辦事靠譜,屬於提拔的起的。三年後,吳長慶辭世。這時候人才在小公司任職的好處就體現出來了,袁世凱一躍成為大清國駐朝鮮總理交涉通商事宜的全權代表。當時朝鮮實際掌權的是閔妃,袁年輕時也是一表人才,遠不是後來那個胖子的造型。據說兩人還有一段私情。都是年輕人,誰還不犯點生活作風錯誤。這段私情必然是不能寫入正史的,不過既然連日本史學家兼袁世凱在朝鮮的跟屁蟲佐藤鐵治郎都一口咬定,再看看小袁後來在朝鮮收沈舜澤的婢女,此事恐怕也並非子虛烏有。另外插一嘴,袁雖然花,但誰能想到後來的「洪憲皇后」竟是他17歲迎娶的原配夫人?比比同時代的其他領袖,袁幾十年不離不棄,我們又相信愛情了。
不過光憑女人緣當然不可能有他後來的成就。袁世凱在朝鮮治軍還是相當有一套的。部隊嘛,都是大小夥子,軍營里漫天飛舞無處安放的荷爾蒙,撒出去的大兵調戲個把姑娘也是常有的事,駐朝的軍官們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唯獨這個袁項城,絕不手軟,連自己的馬夫都因為這類事給斬了。做他刀下鬼的還有主將吳長慶的廚師。連老大的人都敢殺,這種人想要訓練出一支軍紀不嚴戰鬥力低下的軍隊也難。至日本人侵朝時,袁的部隊力敵日軍,戰鬥值遠高出當時普通的中國軍隊。當了朝鮮太上皇的袁世凱仗著年輕力壯,大小政務一手抓,頗有當年勞模朱元璋的風采,他處理政務的能力也由此可見一斑。那一年,袁26歲。看著現在滿街啃老的26歲青年,不得不感慨,做人的差距咋就這麼大呢?
袁世凱前後總共在朝鮮呆了12年。這12年間,日本完全無法染指朝鮮。腫么樣,有沒有點袁崇煥守遼東的意思?直到1894年朝鮮東學黨起義,日本醞釀已久,一萬多人扛著大炮雄赳赳氣昂昂跨過日本海過來抗清援朝,袁才傻了眼。不過在絕境中他也沒少了好主意,請求葉志超派兵圍住皇宮,讓日本人乾瞪眼。無奈葉志超一邊打點行裝準備跑路一邊回信「別理我,煩著呢」,那就神仙也沒辦法了。袁一生手腕甚多,每逢絕境總有良策,恐怕也是從小不讀迂腐之書的緣故吧。
三:小站練兵
儘管在朝鮮表現不俗,不過畢竟是在小公司,人才少,回到大清就不同了。你一個科舉不第無奈投軍的毛頭小子,誰把你當回事啊。不過袁世凱之所以是袁世凱,就必然有他的過人之處。
要說小站練兵,得先從大清軍隊私有化講起。軍隊本應該是國家所有(不許聯想),怎麼到了清末軍閥們都各個擁兵自重了呢?要說大清第一支成氣候的私有軍隊是曾國藩的湘軍。太平天國起義年間,八旗軍沒有丟了中國歷史上末世軍隊的優良傳統,把「不堪一擊」這一技能發揮的淋漓盡致,而且一時半會還看不到技能冷卻的趨勢,半壁江山拱手送人。朝廷不得不令民間辦團練。當然了,朝中有人好辦事,作為朝廷命官的曾國藩操練起軍隊來自然是得到了清廷的大力支持,湘軍勢力也不斷做大,最終平了天平天國之亂。只是,軍隊聚起來難,解散就更難了。百十來萬上過戰場砍過人的傢伙,一下失業散落到民間,朝廷又一時製造不出那麼多就業崗位安置,只能等著再被造反了。不過曾國藩也是明白人,怕朝廷覺得自己擁兵自重,分了不少勢力給李鴻章和張之洞。但不管怎麼分,也都還是私人軍隊,一時解散不了。這時候軍隊儘管實際上私有,但基本還是聽中央政府調遣的。當然,作為另一支優秀的末世軍隊,湘軍淮軍毅軍也沒丟掉老傳統,戰力急速下滑,甲午一戰全線潰敗。朝廷當然是捉急的,好不容易有點能打仗的軍隊了,還是這個德行,外敵又打到家門口了,腫么辦?木法辦,再建一支新軍吧。於是就著手準備在小站編練新軍。
這時候恰逢有志青年袁世凱從小公司調任到總部,自然對這一新開設的前途光明的部門很有興趣的。當然,公司的高層領導也是要結交的。因為在朝鮮出差期間工作出色,李鴻章對袁世凱頗是賞識。小袁也會來事,早請示晚彙報各種馬屁拍的領導心花怒放。時任直隸總督北洋大臣的榮祿,也是相當欣賞袁世凱。本來嘛,工作出色又會來事的員工誰不喜歡,加上又是公司急需用人之際,人之常情,人之常情。
早在光緒十二年十月(1894年11月),胡燏芬就已經受命開始編練定武軍了。原本人家屁股已經坐在這個位置上了,應該就沒袁世凱什麼事了。相傳小袁那時重金買通賽金花,從王修直那裡得兵書一套,李蓮英也從中幫忙,讓袁世凱在慈禧太后面前句句說的都是老太太愛聽的,再加上在朝鮮有帶兵的經驗且出手不凡,甚至還幫朝鮮訓練過「新建親軍」,比廣西按察使胡燏芬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愣是把人家給PK掉了。
亂世英雄,手裡一旦有兵權,就算蛟龍入水再也不回淺灘了。新軍編練,朝廷要錢給錢要政策給政策,槍炮足量供應。袁世凱帶兵也確實有一手。作為從底層爬上來的官僚,對軍隊惡習是相當熟悉,所以每次發餉都親自監督營官。由此看來,基層工作經驗是多麼重要。縱觀歷史,真正能做成事的,都須熟悉底層官僚是在制度內怎麼個玩法。那些身居高位卻整天憑空想像的,終究會見識什麼叫人民群眾的智慧。以袁多年的工作經驗,深知一盤散沙的軍隊到戰場,除了給對手平添勝率和經驗值之外毫無作用,於是思想政治工作也要抓一抓,在軍營里特彆強調士兵的絕對服從意識。這樣一支軍隊的戰力在當時的中國無人能出其右。
當然如果只做這些,也不符合他老謀深算的工作作風,個人勢力也是要培養的。有次袁視察士兵操練的時候趕上下雨,手下趕緊給領導撐傘,被袁呵退。士兵看到老大跟他們一樣站著淋雨,心裡的感動真是烏央烏央的,啥也別說了,跟著老大好好乾吧。再看看今日有些領導讓手下給撐傘還自我感覺良好的熊樣,頓生感慨:沒出息的玩意。其實人民群眾要的並不多,能給個公平,他們就能賣命干。新軍士兵出操前,也要訓話:「咱們吃誰的飯?」「咱們吃袁宮保的飯!」「咱們給誰出力?」「咱們替袁宮保出力!」至於手下的軍官嘛,生於亂世,跟著袁宮保能打勝仗能活命,封賞也捨得給,自然沒有生二心的道理。所以即使後來袁世凱被開缺回原籍,全國上下也依然只有他能調動北洋軍。
四:鎮壓拳亂
先說一句:如果有人認為義和團是革命行為不是暴亂,請自行閱讀相關文獻書籍,基礎教育工作不打算在這篇文章里做。至於想爭論袁世凱鎮壓拳亂是反動舉措的高中以上學歷者,請將滑鼠移至屏幕右上方那個小紅叉,並輕輕點擊。
還是那句話:作為一個能帶大軍的成功官僚,只要有錢有政策,他想守哪塊地,對手就休想染指。
當時山東的拳亂非常嚴重,袁世凱手裡的兵又是有限的,要是換個草包「處處有匪,處處增兵」,齊魯大地就算被折騰死了。所幸當時山東來了個好巡撫,百姓才得以安寧,生靈才免遭塗炭。
袁在山東平亂,頗有如今「維穩」之風。先是發公告予以取締,當然了,公告是沒用的,要是有用還要手下的軍隊幹嘛。不過公告一發,算是確立了義和團在山東為非法組織的性質,法理上佔了優勢,動起手自然就方便許多。畢竟1898年11月,朝廷發諭令,效仿平定太平天國的舉措,責成四省辦團練,義和團在當時還是個合法組織,不方便鎮壓。(其實現在「維穩」也是一個道理嘛,先要招告百姓,你們雖然按照憲法有集會自由的權利,但這次是境外反華勢力操控的,不一樣,再鬧事就別怪國家機器很黃很暴力。)之後再發一篇告示,說如果你們真的是扶清滅洋、愛國的話,那麼天津前線更需要你們,你們趕緊上天津前線,誰不去的話那誰就是偽團,需要開刀鎮壓。發過公告後就是設兵丁盤查,取締非法集會,懸賞群眾舉報,挑動群眾斗群眾,稍有常識的官僚一貫都用這個手法,不足為奇。能讓人稱奇的是袁宮保與義和拳大師哥們的那頓鴻門宴。
話說袁項城換走草包巡撫毓賢走馬上任後,就請義和團的幾個大師哥赴宴。席間袁宮保要幾位大師哥當場表演傳說中的「刀槍不入」,希望能開開眼。當然他是不信的,當然大師哥們也是沒這個本事的,所以理所當然的大師哥們都被洋槍打了個透心涼,估計死前特後悔來吃這頓飯。首惡已死,拳民們也知道此人不好惹,於是一行人馬捲鋪蓋走人,在哪不是混嘛。其實說實話老袁這招挺缺德的,但如果僅憑這點小聰明,那也就不是他袁世凱了。大師哥被打死後,拳民們也是相當憤怒,發誓報仇也是情理之中的情節。不過一想到那近萬人的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的軍隊,怒氣瞬間就消了,紛紛表示情緒穩定。加上之前的種種措施,義和團之亂在山東破壞是最小的。
政治正確,兵力調配得當,手段高明,軟硬兼施,未殺得滾滾人頭,對社會破壞小。總之,做的滴水不漏,不由得你不暗暗佩服。
推薦閱讀:
※為什麼張作霖見了袁世凱,當即跪下三拜九叩?
※七政四餘傳習錄之袁世凱
※皇后問袁世凱:怎麼退位?袁世凱:這12字要寫上!4年後也應驗!
※親人記憶中的袁世凱,意想不到!
※怎樣扳倒政敵?一百年前的權謀高手袁世凱,想出了個絕妙的主意
TAG:袁世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