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四公子"之張伯駒 變賣家產阻文物流失(圖)

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09-04-09

年輕時的翻拍資料照片世事變幻,充滿著偶然。上個世紀前半葉,中國動蕩不已,如果沒有張伯駒其人,《平復帖》、《游春圖》等很可能落入無知之人手中,得不到珍惜,更可能流落國外,成為中國文化的又一段傷痛。那個年代,不知道多少國寶遭遇這樣的命運。說起來,張伯駒與國寶的緣分,有很多的偶然性,一條老規矩改變了他人生的軌跡,促成了他與古字畫的不解之緣。張伯駒1898年出生於項城閻樓,他的父親是張家老六張錦芳。作為家中的長子,他最大的可能是繼承父親的遺產,成為項城的一個鄉紳,但他的命運因另外一個人而改變。在他出生前六年,張家老五張鎮芳考中進士,離開家鄉做了京官。張伯駒的這個伯父官運亨通,似乎無往不利,但人生不如意事常有,他的兩個子女先後夭折,眼看年紀已四十開外,生子無望,傳宗接代的事,令他十分苦惱。在傳統中國,有一條不成文的老規矩:一個人若沒有兒子,兄弟中兒子多的就該過繼給他一個,為他傳宗接代、養老送終,同時繼承他的家業,可說是兩全其美。當初袁世凱就過繼給了他的叔父、淮軍名將袁保慶,後來袁世凱科舉落第,正是由於袁保慶之結拜兄弟、名將吳長慶的提攜,袁世凱才得到施展才華的機會。按照這個老規矩,張鎮芳兄弟把目光瞄住了張伯駒。1905年,張錦芳帶著兒子離開閻樓張家,遠赴天津,將7歲的小伯駒過繼給了張鎮芳。從此,張伯駒遠離家鄉,成為張鎮芳的兒子,一直在天津、北京、上海生活。張鎮芳一生處於政治漩渦之中,雖然歷經沉浮,但他也積累了大量的人脈關係,按照他的願望,張伯駒最大的可能是進入軍界、政界,或者金融界,但偏偏他對那些都沒有興趣,而是愛上了琴棋書畫,愛上了文人雅士的調調,成為著名的「」之一。1926年,一個偶然的機會,他愛上了古代字畫,從此一發不可收。值得慶幸的是,在一系列的偶然之後,100多件文物因張伯駒的出現,避免了流散海外的命運。這可都是些蘊含中國傳統文化精髓的珍貴文物,如果它們呈現在我們的面前,民族文化自豪感想不油然而生都不可能。愛因斯坦說:「沒有僥倖這一回事,似乎最偶然的意外都是事有必至的。」為了讓更多古字畫留在國內,張伯駒傾注了自己的全部精力、智力、財力,不惜賣掉家產,不惜舉債,不惜被人斥為「敗家子」。在很多人眼中,他成了「張大怪」。擺脫政治漩渦1905年,7歲的張伯駒離開項城老家,來到天津,成了長蘆鹽運使張鎮芳的兒子。小伯駒眉清目秀,聰明伶俐,用濃濃的河南話叫了聲「爹、娘」,張鎮芳夫妻頓時眉開眼笑。在以後的日子裡,文靜、俊俏、懂事的張伯駒,贏得了夫婦倆的厚愛。不久,張鎮芳就開始考慮兒子的教育問題。當時科舉考試剛剛廢除,新式學堂匆匆興起,張鎮芳大量捐款興辦新學,但對自己的兒子,他仍願沿用舊式家塾教育,請來名師為張伯駒啟蒙。「學須靜,才須學;非學無以廣才,非靜無以成學。行義要強,受諫要弱。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張伯駒流暢地背誦《增廣賢文》,讓老師大為驚嘆。私塾教育,本從《三字經》、《千字文》等學起,小伯駒記憶力驚人,幾乎過目成誦,老師看到他聰穎異常,又特意增加了《朱子治家格言》等書,但他仍很輕鬆。這位塾師不由得對張鎮芳贊道:「此子聰慧過人,日後必成大器!」張鎮芳聽後,心中大悅,對兒子的培養更加上心。到了9歲,張伯駒已能寫詩,一部《古文觀止》倒背如流,一時贏得「神童」之譽。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當時袁世凱的家屬多在項城,傳聞有人慾對他們不利,袁世凱即命全家分批遷居天津,將諸子教育之事託付給近代著名教育家嚴修及親戚張鎮芳。袁之四子克端、五子克權、六子克桓、七子克齊、八子克軫都進入新學書院讀書。這是一所完全按照牛津大學模式創辦的新型學校,袁世凱曾為之捐巨款。為了獲得與袁世凱的兒子親近的機會,張鎮芳讓張伯駒走出私塾,進入新學書院,與袁氏諸子成了同學。日後,他們真的成了很好的朋友。雖然隨著袁世凱的倒台,這種關係政治潛力全無,不過,張伯駒的收藏及名士生涯與諸袁大有關聯。張鎮芳為兒子做的鋪墊不止這一樁。像今天的父母一樣,眼看兒子年紀漸長,為他的前途考慮,需要選擇一個有潛力的「專業」方向。身在政界高層,張鎮芳敏銳地看到,在亂世之中,軍權高於一切,軍界是當時最佳就業領域。於是他為兒子謀劃在軍界的發展。1914年,袁世凱採取了一個重大舉措——創立培養軍官的陸軍混成模範團。他自己以總統身份親任團長。此舉顯然是為了培養私人實力,長期控制軍隊。模範團的軍官,從北洋各師和第一批畢業生中精選,均降級使用。士兵則精選忠誠可靠、身強力壯、當過正職軍官、有過戰爭經驗者。張伯駒這年剛剛16歲,顯然不符合模範團的選材標準。但在張鎮芳的安排下,他破格進入模範團的騎科。不過張伯駒並沒有按照父親安排的道路走下去。模範團畢業後,他先後到安徽督軍倪嗣沖、川閩兩湖經略使曹錕、陝西督軍張鎮華等處為幕僚。以父親的人脈關係,在軍界混下去,不會沒有前程。但那些年軍閥混戰,國事日壞,與他建功立業的理想相去甚遠。在軍界,看多了上層人物在權貴面前奴顏婢膝,對百姓敲骨吸髓,彼此之間爭權奪利,張伯駒遂「將熱心腸冷了下去」,大有「秦關百二,悔覓封侯」之嘆,認為「內戰軍人身份,殊非光榮」,於是不顧父母反對,退出軍界,回到家中。面對父母的責怪,張伯駒從不頂撞,卻也沒有聽從之意。但母親的絮叨,也令他十分困惑、苦悶,終日不言,唯一的樂趣就是讀書,古代的經典,給了他一方天地,浸潤其中,足以遠離喧囂。3000多卷的《二十四史》,他二十多歲時便已讀了兩遍;354卷的《資治通鑒》,他可以從頭講到尾,如數家珍;唐詩宋詞,更是脫口而出。最使他感興趣的古代典籍是《老子》、《莊子》等。讀著老莊,回想父親的沉浮起落以及清朝的瓦解、袁家王朝的崩潰,超然物外的意緒逐漸深入骨髓,眼前天高地闊,很多原本以為重要的事情變得微不足道。於是,在別人的眼中,他的言談舉動不循常規,十分「怪異」。一些朋友送給他一個綽號——「張大怪」。文章來源: 大河報責任編輯: 悠悠
推薦閱讀:

亞馬遜千萬級大賣家必修課:如何監視你的競爭對手
一個好的標題,勝過補100單,適合所有賣家,一步步跟著落地實操
亞馬遜千萬級大賣家必修課:推廣listing的7種方式

TAG:文物 | 物流 | 賣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