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空法師:地獄經歷()
老居士當時已經七十歲,我才二十六歲,他把我當作小朋友看待。他創辦「台灣印經處」,當時台灣的經書非常缺乏,全省印經、流通佛書只有三家。在台北就是老居士辦的印經處不定期出書,台中有瑞成書局,和台南的慶芳書局。佛書的種類、數量都很少,所以經書相當不容易得到。
朱老居士對我非常愛護,凡是台灣印經處出版的書,他都送給我一本。我對他非常感謝,也常向他請教。以後我辭去工作,老居士為我介紹認識懺雲法師與李炳南老居士。這是我學佛的一段很深的因緣。
老居士常跟我們講因果報應的故事,而這些故事都是真實的,是他自己親身經歷的。他是學財經的(財政經濟),抗戰期間曾經任職西康的稅務主管,抗戰勝利後曾任浙江財政廳長,是一位德學俱優的長者。
他告訴我,一九三一年他在一家銀行任經理,通常閑暇時,總有幾位朋友打打牌、聊聊天,其中有一位朋友是走陰差的,也就是晚上到陰曹地府上班的。他說,這是真的,一點也不假!他的職位並不高,好像是負責傳遞公文,替蘇州都城隍當差。在世間,蘇州是個縣,上海是特別市;但是在陰間,蘇州城隍稱為「都城隍」,好像省長(省主席)一樣,而上海的城隍只是個縣官,歸蘇州都城堭管轄。我們講的城隍還有分大小,都城隍管轄一個省。
他說,有一天上海城隍廟送來一批「生死簿」,呈報蘇州都城隍,是他接收的,他好奇的翻開來看看是那些人,結果令他大惑不解,其中名字多是五六個字的。第二天他和朱老聊天閑談時,就把這件事說出來;當時每個人都想不出原因。中國人的名字最多四個字(複姓的),但是也不可能這麼多,還有五六個字的,他們怎麼想也想不通。
三個月之後,一九三二年一月二十八日,日本兵在上海發動戰爭,國軍奮勇抵抗。這時他們才恍然大悟,以前上海送來的那一批生死簿,是日本兵在一二八戰役中的死亡名冊。從這裡就曉得「生死有命」,即使戰爭陣亡的人,三個月前,名冊已經送到蘇州都城隍那裡了。這就說明一般認為戰爭中橫死的,其實也是命中注定的;死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皆是註定的,確實是「一飲一啄莫非前定」。命里不該死的,槍林彈雨之中也沒事;命里該死的,甚至於流彈也會把他打死。這些都是事實。
朱老居士又講了一樁事,發生於清朝末年(一九一一年初)。當時他住在家鄉(浙江溫州),鄰村有一位舉人,是個獨生子,家境也不錯,所以中舉之後他沒有作官,在家中侍奉父母。此人很孝順,地方上對他都很尊敬。
有一天他午睡時,忽然有人喊門,他就起來了(實際上他是作夢,但是夢中境界太清楚了,不像一般作夢迷迷糊糊地,與真實的境界完全一樣)。當他開門之後,看到兩位差人牽著馬,手中拿著一封信,問他此地有沒有這個人。他一看信封上是自己的名字,便說,這就是我!當差的一聽很高興,說我們大將軍請你去談談。他一想不對,自己一生與官場沒有交往,尤其與武官更沒有往來,於是他說是不是搞錯了,也許是同名同姓的。這兩位差役不由分說,既然名字沒錯,你就跟我們去一趟,於是拉拉扯扯請他上馬,他也無法拒絕。
上馬之後,他感覺馬不是在地上跑,像在空中飛行。不多久到了一個地方,有很多人在那裡交頭接耳,好像在討論什麼,似乎是很重要的大事;於是他向旁邊的人打聽大將軍是誰,人家告訴他說是岳飛。他一聽,覺得不好了,岳飛是宋朝人,他找我,我豈不是死了?他非常恐懼,說這不行,我家裡父母年歲已大,太太還年輕,孩子年紀很小,我決不能死!不久岳飛升殿,見到他很歡喜,慕名已久,知道他是孝子,道德、文章都很好,特別聘請他入幕府,擔任幕僚工作。
岳飛是國人敬仰的民族英雄,他此時確是受寵若驚。他向岳飛報告說,家中尚有老小,不能離開。岳飛說,我不是現在就要你來,我們正在籌畫北伐金兵,大約六個月後才徵召你,目前你還可以回去處理後事。他是個讀書人,想想人終歸一死,若死後能追隨民族英雄岳飛也很不錯,所以就答應了。再由帶他來的兩個小鬼送他回家,他就夢醒了!於是他告訴父母家人,說什麼時候要死。他的父親一聽,說他年紀輕輕怎麼說鬼話?他說不是的,這個夢不是普通的夢,境界跟真的完全一樣,不能把它當作一般的夢境看待,因此就準備辦後事。
半年之後,約定的期限到了,他就跟父親講自己要走了。此事傳遍鄉里,朱居士也聽說了,感到很好奇,這位年輕的舉人,又沒生病,看他怎麼走法。走的那一天,很多親戚朋友都到他家,他也接待賓客,跟大家辭行。時候將至,他躺在床上,他的父親很不高興的在房裡罵,「我只有這一個兒子,你走了,我孤苦零丁,還有妻子兒女如之奈何……」。時候到了,他就跟父親講,接我的人來了(其他人看不見),他們已經在門口了。最後他勸父親,人終歸一死,而我死後,你們知道我追隨岳大將軍,也是難得的事;並且這種事也得罪不得,如果敬酒不吃,吃罰酒,更沒有意思,不如讓我走好了。最後,他父親嘆了口氣說,好吧,你走吧!這句話才說完,他就斷氣了,也就是他父親同意,他就走了。
這樁事大約過了半年,武昌起義(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革命軍推翻滿清。朱老和他們才曉得世間還沒打仗,半年前,鬼道已經先發動北伐金人;金人就是滿清。這樁事是他親眼見到的,好好的人,一點事也沒有,說走就走,證明確實有鬼道。朱老居士以後學佛才曉得岳飛還在鬼道當鬼王,由於他一念瞋心未斷,雖然盡忠報國,還落到鬼道作鬼王。所以,學佛之後就曉得因果可畏,不能生天,不能脫離六道輪迴,去作鬼王了。
朱老居士是章太炎的女婿,章太炎是民國初年的國學大師,在文壇上很負盛名。那時袁世凱當權,他的岳丈因為得罪袁世凱而入獄。怎麼得罪的?
他說袁世凱不值得我罵,就是不肯罵袁世凱;這話傳到袁世凱耳里,袁世凱很生氣,就把章太炎關進監牢里。總也沒有什麼大罪名,於是關了一個多月便放出來。
出獄未久,有一天晚上睡覺,夢見兩個小鬼抬著一頂轎子,說東嶽大帝請他,他就上了轎。這兩個小鬼像飛行一樣,沒多久就到了東嶽大帝那兒。
中國大陸有五嶽,東嶽管五個省(江蘇的都城隍只管一個省),可見這是大鬼王。東嶽大帝聘請他作判官,地位好比現在的秘書長。但是他是活人,於是請他晚上上班,天亮時就送他回來。每天都去上班,所以他知道很多陰曹地府的事,沒事就跟朋友們聊天,談談昨天晚上辦了些什麼事。他說中國、外國都有陰間,但是陰間的言語相通,沒有隔閡,生活狀況跟人間差不多。但是不見陽光,天永遠是灰濛濛的,好像永遠是陰天濃霧的樣子。
他當東嶽大帝的判官,地位很高,有待遇,也有飲食,但沒有用處;因為他是活人。有一次他忽然想到,地獄裡的炮烙刑法太殘忍,可不可以廢除?東嶽大帝聽了笑笑,就叫兩個小鬼帶他到刑場去看看。走了一段路,小鬼就指給他看,他卻看不到。他是學佛的,於是恍然大悟,地獄乃貪鎮變化所現,就如《地藏經》所說的,如果不是受罪的人、不是菩薩,即使地獄在你面前也見不到。他才曉得這不是人力所能為的,不是殘忍不殘忍的問題,而是由自己業力變現出來的,閰羅王也無可奈何。一個多月以後,他用黃紙寫一份辭呈,然後把它燒掉,果然從此以後那兩個小鬼不再來接他了。
雖然朱老的老岳丈信佛,學佛也很有成就,作判官這樁事,他知道得很詳細,但是那時他的信心生不起來,好像聽故事一樣,並不以為然。
老居士講自己學佛的因緣是在抗戰期間,就是他主管西康四川兩省稅務的時候。有一天晚上,他跟幾個朋友打麻將,夜很深了才散去,大約是夜晚一、兩點鐘,回家要走一段好幾里長的路。抗戰期間,馬路上很遠才有一盞路燈,而且燈泡大概只有二十燭光,不像現在這麼明亮。走在他前面不遠處有一個女子,他也沒在意,他們走了相當長的時間,忽然之間他想起,深更半夜怎麼會有單身女子走在路上。這麼一想,立刻寒毛直豎,一身冷汗,仔細一看前面這個人,有上半身沒有下半身,嚇死他了!
這決不是幻覺,因為他們一同走了很長的時間,決不是眼花。因為是自己親眼見到、親身經歷的,從此才相信佛教。過去聽到那麼多事,他還不以為然;這一次嚇得一身冷汗,才回頭看看佛書,才進入佛門。
朱老居士學佛的因緣說明,佛經里講的六道鬼神之事是千真萬確的事實,就跟《地藏經》上講的一樣。這些事在筆記小說里記載很多,而他為我們說出親身經歷,親眼所見的事實,啟發我們學佛的信心。老居士對我一直非常關懷,他往生十一年了;我們若能記住老人家往年的一席話,也算是對老居士的永遠懷念。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3/30194.html)-------------------------------------------------------------------------------------------------------------------------------凈空法師:六道說個實實在在的話,就是來消業的。發布:簡派 [] 日期:2011-12-19 13:10:00凈空法師:六道說個實實在在的話,就是來消業的。消,不再造了,才能真消得掉 具縛凡夫,這個縛就是煩惱,煩惱像繩索把我們綑綁起來動彈不得。這是真的,凡夫確實「一生皆是命,半點不由人」。佛在經上講得非常好,「欲知前世因」,我們前世造的是什麼因,「今生受者是」,你這一生所遭遇的就是,果報,這業報;「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你來世會得什麼樣的果報,這一生你所作的、你所行的就是,這一生造因,來生果就熟了。不學佛不知道,學了佛就明白了。來生縱然作轉輪聖王,作大梵天王、摩醯首羅天王,那福報大,出不了六道輪迴。天王壽命雖然長,終有到的時候,到時候還要死,死了之後還要墮落,他不能再往上升。福享盡了,過去生中所造的不善業又現前,他為什麼墮落原因在此地,你的惡業沒消掉。 我們在這一生當中所遇到一切不如意的事情,都要用感恩的心,為什麼?業就消掉了。如果用怨恨的心,不但不消,還得加重。你看就這一念之間。別人毀謗也好、侮辱也好、陷害也好,統統是消業障,不能不接受,好事,不是壞事!你這一生享福受的報,那也叫消業障,消什麼業障?消你善業的業障。業有善惡,享福就是消你修的善業,受罪就是消你不善的罪業,統統都在消業。業消盡了,你的清凈心就現前。什麼人消盡?阿羅漢消盡了,善惡業都消盡,才能出得了六道輪迴。你做了好事,著了相,出不了六道輪迴,要在三善道受報;做了壞事,三惡道受報,都出不去,這能不知道。你看看你享福,享福要不要造業?我們以人間來說,大富大貴人家,不說其他的,單單講飲食,餐餐都有眾生肉。佛經上講得好,吃牠半斤要還牠八兩,欠命的要還命,欠債的要還錢,所以不是好事。釋迦牟尼佛福報大,不出家是國王的身分,他出家,他托缽,有福不享,為什麼?消掉了。所以六道說個實實在在的話,就是來消業的。消,不再造了,才能真消得掉;一面消一面又造是永遠都消不掉,這個道理要懂。那我們要不要斷惡修善?要,斷惡不著斷惡的相,業就消掉,修善不著修善的相,要非常認真努力去做,同時又要能跟大三空三昧相應,業障就消掉了。(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102374.html)-------------------------------------------------------------------------------------------------------------------------------印光法師:世間人事務繁多對念佛有妨礙嗎?發布:念佛人 [] 日期:2011-5-1 10:50:00世間人事務繁多對念佛有妨礙嗎? 凈土法門,一切世間事務,均無所礙。但須各盡其分,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婦順,主仁、仆忠,而已。(文鈔續編卷上復姚維一居士書)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7/69433.html)-------------------------------------------------------------------------------------------------------------------------------印祖故事:蔚如拜師法雨寺,印老指示皈諦公發布:心源 [] 日期:2010-4-2江南的三月草長鶯飛,氣候溫和。徐蔚如居士從乾燥的北京回到浙江感到十分高興。這高興不單是喜歡家鄉的氣候,還有好幾重原因。一是在永嘉周孟由師兄和江蘇的高鶴年師兄的幫助下,搜集到印光法師文章二十二篇,上個月在北京已刻印出500本,這次帶了一部分南下饋贈知心朋友。二是在北京同葉恭綽、江味農、蔣竹庄等師兄一起成立了戊午講經會,大家公推他南下迎請台宗高僧諦閑法師赴北京講經。三是多年來想拜訪印光老法師的願望快要實現了。去年春天曾回上海探親,本打算去普陀山拜訪印光老法師,可是家屬卧病,不能離開,未能成行。從張雲雷師兄那裡得知,周孟由師兄當時已經去拜訪了印光老人,並從老人那裡得到不少稿子。這次印的《印光法師文鈔》不少書信就是周師兄提供的。三月末,徐居士陪著老母親坐船來到普陀山,向位於後山的法雨寺走去,心情格外激動。想到自己由於家學淵源,從小就接觸佛法,但一直未找到切實修行的路子。幸運的是民國三年在《佛學叢報》上讀到署名常慚和普陀僧的幾篇論文,如《凈土法門普被三根論》、《宗教不宜混濫論》、《佛教以孝為本論》和《如來隨機利生淺近論》,慶幸有大善知識出世弘法。可是打聽兩年,直到民國五年夏才在上海狄楚青居士那裡打聽到常慚就是普陀山法雨寺的印光老法師。也是在這一年聽人講楊仁山居士自課為 「教宗賢首,行在彌陀」八字,為發猛醒。依此八字探究,始覺漸有軌轍可循。自是以後,日有定課。以普賢行願品偈每日清晨跪誦一遍,每願一拜。但楊仁山老居士已經於1911年生西,自己只能自署為私淑弟子。好在又找到印光法師這樣的明眼善知識,一定要拜他老為師。走進山門,知客師領徐母和徐居士來到來到藏經樓印光大師的房間。知客師介紹說:「印老,海鹽徐蔚如居士和他的母親來拜訪您來了。」徐母和徐居士跪下頂禮,口中說道:「頂禮師父」。大師說:「一拜,老夫人快快請起。」徐母和徐居士禮畢起身,印光大師請他們坐下說話。徐居士說:「從狄楚青先生那裡打聽到師父的下落後,一直想來,但是俗事牽纏,直到今天才來拜見師父,真是慚愧。」徐居士又介紹了自己家族信佛到自己這一代已經是第十代了,曾祖父雲鶴公(徐槐庭)七十歸田,專心凈業。臨終之前,預知時至,提前一日沐浴剃髮。步履如常,至時泊然坐逝。母親已囑咐自己刊刻大藏經典。印光老法師說:「十世奉佛,善緣聚會,十分難得。老夫人能夠以流通大藏經為己任,真是令我等出家人赧顏啊。」徐居士說:「師父過謙了,您在《佛學叢報》發表的論文讓我們居士耳目一新,真是代表了佛法的正知正見,這是大家公認的。對了,弟子把您的二十二篇文章刻印出來了,這次帶來了三十本。」徐居士從行李包裹中取出《印光法師文鈔》恭敬地捧給大師。大師接過文鈔,戴上眼鏡,翻看了目錄,說:「光愧無道德學問,只能依據佛、祖成法,傳言譯語,注重因果和凈土法門,居士把它刻印出來,誠恐貽笑方家,增我慚愧啊。」徐居士說:「師父過謙了,師父的著述,名言精理,語語根據大教,與從上祖師,如出一冶。弟子不禁為之五體投地哩。比如說,您復鄧新安居士書中說的"居士當以研究大乘經論開圓頓解為先導,信願持名求生西方為正行』實為不刊之論。弟子的心愿是和母親大人一起求師父收為皈依弟子。」徐居士一邊說,一邊跪在印老面前懇求。印老扶起徐居士說,「光,何德何能作你的皈依師父。這樣吧,諦公大法師為佛門津梁,大弘台教,我們是老朋友,居士也正要去迎請他講經,我看居士還是陪老夫人一起皈依諦公吧。」徐居士見大師這麼說,雖然怏怏不樂,但也無可如何。徐居士又介紹了和一些師兄共同成立北京刻經處的情況,以後將以經辦刻經處事務為主。大師說:「這是好事,功德無量,前朝末期,屢經戰火,大家學佛要找一本佛經都很困難。你們諸大居士流通佛經,對於佛法貢獻很大。」大師又說:「蕅益大師選定的《凈土十要》經成時大師節略之後,有的地方語氣錯亂,意義不順,請居士留心幫忙搜集《凈土十要》各篇的原文,將來因緣成熟,可以流通原本。」徐居士說:「請師父放心,弟子謹記師父教誨,一定儘快搜集到原本。」徐母和徐蔚如居士就要告辭了,徐居士心中依依不捨,好在已經見到大師,以後可以經常請教。同時又從大師這裡得到好些篇書信的稿子,等收集更多一些,就可以刻印《印光法師文鈔續編》。徐母和徐居士再一次頂禮大師,然後離開,大師把他們送到山門外。目送他們向山下走去,霧氣已經散去,前面的千步沙岸邊海水泛起層層浪花。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3/28097.html)-------------------------------------------------------------------------------------------------------------------------------母子連心發布:心源 [] 日期:2009-11-9曾參是孔子的學生、《大學》的作者,也是一位出名的孝子,有關他的孝行故事很多。 有一次,他到山中拾柴,不巧剛好有客來訪,母親無法找到他,巴望著他趕快回家,可是等了很久仍不見蹤影,母親一急,用力咬了一下自己的手指。 曾參此時忽覺心痛,趕忙背柴回家,跪在母親面前,問道:「家中是不是有什麼事情發生?」 母親說:「有位客人來找你,我無計可施,便咬了一下手指,希望我的痛能讓你感覺到,快快回家。」 若非曾子平時對母親孝順有加,善解母親心意,又如何能彼此心靈相通呢?(《孝行今古圖說》)(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2/18418.html)-------------------------------------------------------------------------------------------------------------------------------無益的祈禱發布:心源 [] 日期:2009-11-9一位名叫伽彌尼的青年前來拜訪釋迦牟尼佛。 他問道:「佛陀!人如果做了壞事,向神祈禱,可以得到幸福嗎?」 佛沒有正面回答他這個問題,反問道:「如果把大石頭扔到河裡,你向神祈禱,它會浮上來嗎?」 伽彌尼搖頭答道:「不會的,佛陀!」 佛說:「人如果造了惡業,即使向神祈禱,也絕對得不到幸福,因為惡業一定是會墮落的。」 佛又問伽彌尼:「如果把油倒在河裡,你向神祈禱,它會沉下去嗎?」 「不會的,佛陀!」 佛接著開示:「所以,人如果造了善業,即使你向神祈禱,要他墮落,也是絕對不可能的,因為善業一定是會上升的。」(金明法師《道德教育》) 鬼神能知曉人的壽命及禍福,但並不能做任何改變,更不能主宰人的貧富貴賤,但卻能令人造惡殺生。(《譬喻經》)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2/18416.html)-------------------------------------------------------------------------------------------------------------------------------凈空法師法語:何必找個地方躲避發布:地水火風 [] 日期:2011-12-11 7:55:001 我們有幸遇到凈土法門,聽到這個法門,這一生當中能不能成就,說實在話,關鍵在於能不能放得下?只要肯放下,沒有一個不成就;凡是不能成就的,是他放不下!名聞利養放不下,五欲六塵放不下,再一個什麼?不肯捨命,貪生怕死。放不下,這個沒有法子,功夫決定不得力。功夫得力也沒有別的,秘訣就是放下,這比什麼都重要。2 一定要懂得,這個世間什麼都是假的,沒有一樣你帶得去。人命無常,一口氣不來就要輪迴,非常之可怕!縱然你身體很健康,現在這個世間意外事故非常之多,你能夠保證自己不會遇到嗎? 遇到意外事故,人往往措手不及,如果不是真有功夫,意外死亡的,都不能往生。譬如,因遭遇車禍而死亡的,在臨終那一剎那,他是不是念阿彌陀佛?如果最後一念是念阿彌陀佛,他就能往生。3 念佛往生,是自己作主去的!出了車禍,人多半是驚慌失措,心裡一慌一亂一著急,跟阿彌陀佛的緣就斷掉了,那隻好隨著業力去投胎,自己作不了主。 你想想看,臨命終時,你能不能作得了主?大災-難現前,你能不能作得了主?如果你念佛功夫得力,大災-難現前,你依舊是一句阿彌陀佛,所謂不驚不怖,再猝然的災難現前,你也不會有恐怖。4 有同學來問我,如果第三次大戰爆發核武戰爭、生化戰爭,這時候我們怎麼辦?我們到哪兒躲去?不必躲避!我們的身毀滅了,我們的靈性不滅,我們有好地方去,何必要躲避?5 何況,人生死有數,所謂「在劫難逃」,逃也逃不了!所以,縱然核子彈爆炸,我們要像看放煙火一樣,不驚不怖。我們一心專念阿彌陀佛求生凈土,決定得生,何必去找個什麼地方躲避?(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101613.html)-------------------------------------------------------------------------------------------------------------------------------一心念佛有四忌發布:地水火風 [] 日期:2011-11-7 11:09:00 「一心念佛時,急遽不得,疑畏不得,放鬆不得,矜喜不得」,此四句共含八句,應分四層觀之,一層深一層也。茲為分別明之。 第一層,急者焦急,遽者匆遽。此初用功時也。博地凡夫無量劫來所造罪業,所有妄想,不啻恆河沙數,談何容易便得消除。而不知上此義者,妄希速效,見效不速,遂生焦急。焦急乃退悔之根也。實學道之大忌,故曰急不得。 又初發心人慕道切故,幾欲絕塵而奔,恨不將所有教理一旦全通,所有功德一朝做盡。今日見此經,得未曾有,遽欲誦之。明日聞彼咒,不可思議,復遽欲持之,全不思精神來得及否,與自己所修之法門不夾雜否,遂致終日忙忙,無從容自得之趣,頭緒紛歧,勞雖多而效寡。又每當做功課之前,宜先靜坐片刻,將游思打掃打掃,然後用功,此心較易乾凈。若一事甫畢,即匆匆進佛堂作功課,則心頭之亂也決矣。故曰遽不得。 第二層,疑者憂疑,畏者怖畏。此用功漸進時也。未念佛之先,自覺心中無雜念。即念佛之後,反覺妄想甚多。迨至用功久益勤,乃妄念竟隨之益增益長,不勝憂疑之至,曰此何故耶?殊不知念佛用功時,妄念實多不勝數,特汝自不覺耳。今汝日覺其多,正是汝心漸入寧靜之徵。譬如日處鬧市,雖車馬喧囂,不覺其鬧。夜深人靜,即蟲鳴鼠跳,亦嫌其擾,即此理也。誤起憂疑,妄念頗少,忽而明日妄念之多,竟百計排之而不肯去,此時不可強抑。惟有極力提起正念(即念佛之一念),或高聲念,或跪或拜念,久之彼力不敵,漸可退去。有時念佛正好,妄想忽生,恍若天外飛來,甚至此念乃窮凶極惡之念,為生平所未有者,切不可恐怖。須知此是多生以前曾作此事,八識田中留下種子也。今幸佛力冥熏,將其逼出,此時宜向佛前痛切懺悔,哀求加護,俾前造罪業根本拔除,是為最要。若生畏怯,大礙功行。又功夫加緊時,或忽覺眼前之山河大地,以及自己,空無所有,不必畏之。但極力念佛,求佛攝受,空境之有無,置之度外可也。要緊要緊,故曰畏不得也。 第三層,放者放任,松者輕鬆。此用功漸純時也。念佛至純熟之候,一句佛號衝口即出,本是佳事。然自以為已達無念而念之境,放開胸襟。任口念去。如俗所謂滑口讀過者,此又成病矣。其病為何?則求佛攝受之心不切是也。此時必須聲聲著實,字字靠緊,謂當聚精會神,一心悲仰,字字皆從心中懇切流出。然後生西心愿,庶幾著實有憑耳。故曰放不得(初念佛時生處要熟,至此熟處要生)。 功夫念到念純之時,心無渣滓,遍體輕快,異常安適,此佛經所言輕安是也。然切不可一味悠遊自在,必須緊緊著力,益加勇猛;否則不進則退,並此輕安而失之矣。夫欲逆生死流而出輪迴,豈可片刻鬆勁乎?故曰松不得。 第四層,矜者矜張,喜者欣喜,此用功漸成時也。綿密用功,精勤不已,忽而妄念暫銷,心光發露,得睹聖境,此時只可向真善知識密求印證,切忌逢人輒道,亦涉張揚。蓋此事即張,則頌聲競起,自思幾經勤苦,今何幸而獲之。此心若起,即是自矜,矜心作而我慢隨生,則前功墮矣。故曰矜不得。 既不矜張,仍復勤密用功,久之久之,自見己身趺坐大蓮華上,或睹三聖金容,或蒙彌陀放光摩頂,或復己身儼列清凈海會,如此聖境,或經一日二日,乃至數月經年,現前不散。此時切不可欣欣自喜。喜心若起,念佛之心即已不一,不一則亂,念佛三昧垂得而失。故曰喜不得。(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97076.html)-------------------------------------------------------------------------------------------------------------------------------索達吉堪布:孔子學琴與學佛次第發布:地水火風 [] 日期:2011-12-10 14:29:00 學習任何知識,應圓滿以後再放下。做事情要先做完一件,再做另一件,否則,如同走路時一隻腳尚未站穩,另一隻腳就抬起來,這樣人會跌倒的。 從前,孔子跟從師襄子學琴。師襄子教了一首曲子後,孔子每日彈奏,絲毫沒有厭倦。過了十天,師襄子說:「這首曲子你彈得很不錯,可以學新曲子了。」孔子說:「我雖學會了曲譜,可還沒有掌握一些高難度的技巧。」 又過了許多天,師襄子說:「你已掌握了彈奏技巧,可以學新曲子了。」孔子說:「我還沒有品味出這首曲子的神韻。」 又過了許多天,師襄子說:「你已領會了這首曲子的神韻,可以學新曲子了。」孔子說:「我還沒體會出作曲者是怎樣一個人,尚未深入他的內心世界。」 又過了很多天,孔子莊重地向遠處眺望,說:「我現在知道作曲者是什麼人了。這人長得黑,身材魁梧,胸懷大志,要統一四方,一定是周文王。」師襄子聽後,立即離席行禮,說:「這首曲子就叫做《文王操》啊!」 我們學習應如「孔子學琴」般深入。有些人看書總是看一半,這本讀了幾頁,又翻翻那一本,那本掀了幾章,又換另一本……這樣一來,書桌上攤滿了要讀的書,可是一本也沒有讀完。曾國藩說:「桌上不可多書,心中不可無書。」否則,桌上放的書太多了,說明你心不專一,肯定學不好、學不精。 有人可能問:「既然讀書要專一,那我們上學時,同時要學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等好幾門功課,這是不是不合理呢?」也不是。剛開始學文化知識時,需要對各種學問廣泛涉獵,以增加自己的見識。但到了最後,還是要專學,像現在的大學,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專業。 實際上,學佛也要如此。剛進入佛門時,對顯宗、密宗,包括世間知識,都要廣聞博學,以博採眾家之長。然後在此基礎上,你可以選擇一門專修,要麼念佛,要麼參禪,要麼修大圓滿。就像一個人,從小學到高中的知識全部學完後,上大學時可以鑽研自己的專業,因為他已經學過了語文、數學、物理等各種學科,故從中選出一門「專」學即可。但如果沒有這些基礎,他從未學過數理化,那即使讓他去「專」,他也不一定「專」得進去。我們學佛也是同樣,先要通過廣泛聞思,遣除相續中的各種懷疑,然後聞思到量之後,就應像無垢光尊者所說,所知猶如天上繁星般學不盡,故應選擇最具有實義的法,終身行持。因此,藏傳佛教也提倡專修。 《莊子》中說:「夫道不欲雜,雜則多,多則擾,擾則憂,憂而不救。」一個人若懂得太多了,有時會流於表面、博而不專,考慮問題時也特別複雜,給自己徒增困擾,如此一來,煩惱會越來越多,痛苦會越來越大,最後連自己都救不了,更何況他人了?這樣的人好像什麼都學過,但真要他去做件事,又什麼都不行。誠如薩迦班智達所言:「智者學習諸知識,究竟一門通世間,愚者雖是見識廣,不能照明如星光。」 對於這種「多才多藝」而又樣樣「稀鬆平常」的人,《荀子》中講到了一個很好的比喻——鼯鼠。書中說:「鼯鼠五能,不能成一技。」它能飛,卻飛不過屋頂;能攀,卻爬不上樹梢;能游,卻渡不過小水溝;能跑,卻趕不上人走;能藏,卻蓋不住身體[ii]。鼯鼠有五種技能,但沒有一樣拿得出手,這是它的悲哀。有些道友背書也是如此。《親友書》背了一點,《中觀莊嚴論》背了一點……每部論典都只背了一點,沒有一部是從頭到尾背完的,最終自己一無所成。 因此,學習任何知識,應圓滿以後再放下。《君規教言論》和《入菩薩行論》中都講過,做事情要先做完一件,再做另一件,否則,如同走路時一隻腳尚未站穩,另一隻腳就抬起來,這樣人會跌倒的。 今年,我講了前行、凈土、般若三部論典,原本是要求一門主修,其他兼修或不修也可以。但聽說很多人全部在修,沒有主次之分,結果佛號也沒念完,加行也沒修完。儘管你們精神可嘉,像有些人所說「全部都聽一聽,可以種下善根」,但最好還是抓住一個重點。 學習不在多,而在於精。希望大家學有所專、修有所成,切莫像野牛吃草一樣,貪多嚼不爛,好像什麼都懂,但什麼都不精通。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101577.html)------------------------------------------------------------------------------------------------------------------------------------------------------------------------------------------------------------------------------------------------------------------------------------------------------------------------------------------------------------------------------------------------------------------------------------------------------------------------------------------------------------------------------------------------------------------------------------------------------------------------------------------------------------------------------------------------------------------------------------------------------------------------------------------推薦閱讀:
※凈空法師文集 了凡四訓電視弘法講記 (第四卷)
※凈空法師:佛氏門中有求必應,這個話是千真萬確,但是要如理如法的求才有求必應
※凈空法師:貪佛法也是貪,只要有這個貪心在,佛就不來
※凈空法師:我們有使命、有義務、有責任好好的教下一代
※凈空法師:佛菩薩的無為之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