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文·溫伯格作品《TO EXPLAIN THE WORLD》中文譯本中的翻譯問題

史蒂文·溫伯格作品《TO EXPLAIN THE WORLD》中文譯本中的翻譯問題  作者:LIN  理論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史蒂文·溫伯格2015年出版了新作《TO EXPLAIN THE WORLD》, 中信出版集團2016年出版了該書中文譯本《給世界的答案》,中文譯者為凌復華,彭婧珞。中文譯本中存在不少漏譯,誤譯,甚至完全與原文意思相反的翻譯。  首先書名譯為《給世界的答案》很牽強。序言中有下面一段內容:  「我並非不知道本書標題中「解釋」一詞會使一些科學哲學家產生疑問。他們指出,在「解釋」和「描述」之間難以做出精確的區分。(我在第八章中會對此稍作提及。)但這本書講的是歷史,而不是科學哲學。我用「解釋」一詞, 意味著承認其不盡精確,就像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試圖解釋一匹馬為什麼贏得比賽或者一架飛機為什麼墜毀一樣。」  因為中文譯本標題中沒有「解釋」一詞,這一段讀起來就不易理解。雖然譯者加了註腳,做了說明,但顯然不如直接就譯為《解釋世界》。  序言中的翻譯問題:  1. 中譯文:因此,這本書將以奧斯瓦爾德·斯賓格勒(Oswald Spengler)和阿諾爾德·湯因比(Arnold Toynbee)強烈反對的方式強調西方(包括中世紀的伊斯蘭世界)  原文:So this book will emphasize the West (including medieval Islam) in just the way that was deplored by Oswald Spengler and Arnold Toynbee  修正:所以本書所強調的西方(包括中世紀伊斯蘭)如同曾經被奧斯瓦德-施本格勒和阿諾德-湯因比所哀嘆的西方。  評論:湯因比1964年發表了《我為什麼不喜歡西方文明》。作者這裡是為了給「西方」這一說法提供限定。  2. 中譯文:但有些讀者或許能夠從中學到一些有關物理學和天文學的知識,因此我準備了這些資料。  原文: but some readers may learn a few odd bits of physics and astronomy from them, as I did in preparing them.  修正:但有些讀者可能會從中學會一些物理學和天文學的瑰麗知識,就像我在準備這部分資料時所學到的一樣。  評論:作者在準備這些資料時自己也曾有收穫。  3. 科學是漸進性的,每一種新理論都整合了先前的成功理論,並將其變為近似理論,而在近似理論起作用時,新理論甚至還能解釋其原因。  原文:Science is cumulative; each new theory incorporates successful earlier theories as approximations, and even explains why these approximations work, when they do work.  修正:科學是個累積過程;每個新理論都會吸納早期的成功理論,將其作為近似特例,而且對為什麼這些近似特例有效,在什麼條件下有效做出解釋。  正文中的翻譯問題:  4. 第五頁 那克西米尼進一步發展了米利都學派,也是該學派最後一位哲學家。  原文: with Anaximenes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Milesians comes to an end.   修改: 米利都人的貢獻到阿那克西米尼為止就到了盡頭。  5. 第十一頁 十二面體神秘地代表著宇宙,故不能以此方式構造   原文: The Dodecahedron, which mysteriously represents the cosmos, cannot be constructed in this way.  修改:神秘地代表宇宙的正十二面體不能這樣構成  評論:原文沒有「因為」—「所以」結構  6. 第十二頁第二段:漏譯第一句:我需要澄清我這樣說是什麼意思。  7. 第二十九頁 於1830年  原文: In 1830s  修改:十九世紀30年代  8. 第三十頁 在托勒密王國消亡後,博物館與希臘科學依然維繫時日。而且正如我們將要看到的,古代科學最偉大的成就,除部分出現在羅馬時期的希臘城邦,絕大部分都出現在亞歷山大。  原文:The Museum and Greek science outlasted the kingdom of the Ptolemies, and, as we shall see, some of the greatest achievements of ancient science occurred in the Greek half of the Roman Empire, and largely in Alexandria.  修改: 博物館和希臘科學遠比托勒密王國更為長久,我們將會看到,古代科學中的一些最偉大的成就就是誕生於羅馬帝國希臘領域,而且主要在亞歷山大里亞。   評論:亞歷山大里亞就在羅馬帝國希臘領域   9. 第三十三頁第二段: 空氣是實體  原文:air is real  修改:空氣真實存在  評論:空氣不應該是實體  10. 第三十三頁第二段:若將其斜扣入水中。使空氣能夠逸出,則水將流入瓶中並將其灌滿。  原文:but if a hole is opened so that air is allowed to leave the bottle, then water will flow in and fill the bottle.  修正:如果給瓶子開個小口可以讓空氣離開,水就會流入瓶子並將之充滿。  評論:「若將其斜扣入水中」是誤譯  11. 第三十六頁第二段 會因被流體托起而比它的真實重量輕  原文:will be lighter than its true weight by the weight of the fluid displaced.   修改: 重量會輕於其真實重量,減輕重量等於排出液量  評論:這是浮力定律,應該譯精確。  12. 第五十一頁第二段:大角星與日共升  原文:at the heliacal rising of Arcturus  修改: 大角偕日升  評論:偕日升為天文專有名詞,不是與日共升的意思。  13. 第五十一頁第二段:而當昴星團集體出現在地平線時(在這一天的破曉前星團首次出現在地平線附近,在此之前無法在夜間觀測到,在此之後這逐漸從黎明提前到夜間出現)  原文:at the cosmical setting of the Pleiades constellation. (This is the day in the year when these stars first are seen to set just before sunrise; earlier in the year they do not set at all before the Sun comes up, and later they set well before dawn).  修改:應該在昴星團偕日落時播種。(在這一天昴星團在日出之前剛好從西方落下,早於這天昴星團不會在日出之前西落,而在此之後它們在拂曉之前已經西落。)  評論:這天昴星團位於西邊(秋天),日出時剛好落下。之前一直在夜空,不會落下。「無法在夜間觀測到」和「逐漸從黎明提前到夜間出現」都是錯誤的。  14. 第69頁 並非只有太陽和月球自西向東通過黃道帶,同樣運動著的,還有每天自東向西圍繞北天極較快運行的恆星。在一些古代文明中,人們注意到。在群星背景中,有五顆「星星」日復一日自西向東移動,其路徑與太陽和月球的路徑基本相同。  原文:The Sun and Moon are not alone in moving from west to east through the zodiac while they share the quicker daily revolution of the starts from east to west around the north celestial pole. In several ancient civilities it was noticed that over many days five 「stars」 travel from west to east through the fixed starts along pretty much the same path as the Sun and Moon.   修改:天空中中不只太陽和月亮每天環繞天北極與其他星星一起東升西落的同時也自西向東在黃道上穿行。古代幾個文明社會都注意到有五個「星星」與太陽和月亮幾乎在同樣的軌道上在背景恆星中自西向東穿行。  評論:這兩句翻譯與原文差別較大。原文第一句是為了引入行星,不是強調恆星。原文第二句也沒有說日復一日,而是說隔多天才能觀察到。  15. 第69頁 古希臘人稱其為流浪的星星或行星,並用神的名字為其命名:水星是赫爾墨斯,金星是阿佛洛狄忒,火星是阿瑞斯,木星是宙斯,土星是克洛諾斯,羅馬分別譯為墨丘利,金維納斯,瑪爾斯,朱庇特。希臘人仿效巴比倫人的做法,將太陽和月亮也歸為行星,這樣總共有7顆行星,並據此創立了星期制度。  原文:The Greeks called them wandering stars, or planets, and gave them the names of gods: Hermes, Aphrodite, Ares, Zeus, and Cronos, translated by the Romans into Mercury, Venus, Mars, Jupiter, and Saturn, Following the lead of the Babylonians, they also included the Sun and Moon as planets, making seven in all, and on this based the week of seven days.   修改:古希臘人稱之為遊星,或行星,並用神的名字將它們命名為:赫爾密斯,阿富羅底,阿瑞斯,宙斯和克洛諾斯,羅馬人譯為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另外他們採納了巴比倫的方法,將太陽和月亮也作為行星,這樣一共有七個行星,每周七天就是源自於此。  評論:第一句的翻譯沒有對應原文。第二句應該把每周為什麼是7天翻譯出來。  16. 第七十一頁第三段:例如太陽系儀可用來研究太陽的運動  原文: like the gnomon, for studying the motion of the Sun.  修改:例如用圭表來研究太陽的運行  評論:前面一直把gnomon翻譯為圭表,這裡譯為太陽系儀,可能出自不同譯者。太陽系儀英文為orrery, 是演示太陽系內行星運行的裝置。  17. 第七十一頁第三段:儘管托勒密曾深入研究折射和反射現象(包括大氣中的折射對星星視位置的影響),我們也將看到這一研究在天文歷史上起到的至關重要的作用,但他從來沒有意識到透鏡和曲面反射鏡可以用來放大天體的圖像(如伽利略的折射望遠鏡和牛頓的反射望遠鏡),這一點著實令人深感可惜。  原文:It is ironic that Claudius Ptolemy, who had deeply studied the phenomena of refraction and reflection (including the effects of refraction in the atmosphere on the apparent positions of stars) and who as we will see played a crucial role in the history of astronomy, never realized that lenses and curved mirrors could be used to magnify the images of astronomical bodies, as in Galileo Galilei』s refracting telescope and the reflecting telescope invented by Isaac Newton.   修改:令人不解的是克羅蒂斯?托勒密雖然深入研究了折射和反射現象(包括恆星視位置受大氣折射影響),但他從來沒有意識到可以用透鏡和曲面鏡來放大天體圖像,就像伽利略?伽利雷的折射望遠鏡和艾薩克?牛頓發明的反射望遠鏡那樣。後面我們還會介紹托勒密在天文學史上起到的關鍵作用。  評論:「我們也將看到這一研究在天文歷史上起到的至關重要的作用」譯的不對。原文說的是托勒密在天文學史上起到的關鍵作用。  18. 第七十一頁第四段:事實證明,古代和中世紀天文學中的巨大爭議,並未發生在那些支持地動說或天動說的人們之間;相反,大多數人都認為太陽,月球和行星圍繞靜止的地球轉動,卻對運動方式有兩種不同的構想。  原文: the great debate in ancient and medieval astronomy was not between those thought that the Earth or the Sun was in motion, but between two different conceptions of how the Sun and Moon and Planets revolve around a stationary Earth.  修改:古代和中世紀天文學領域主要爭議不是地心說和日心說之爭,而是兩種關於太陽,月亮和行星圍繞靜止地球運行的不同構想之爭。  評論:原文要表達的是在古代和中世紀主要是兩種地心說理論--亞里士多德同心圓理論和托勒密本輪,均輪理論之爭,而不是地心說和日心說之爭。  19. 第七十一頁第一段:對內行星而言,赫拉克利德斯和哥白尼的唯一區別在於兩位天文學家觀點的不同—前者認為地球是宇宙中心,後者認為太陽是宇宙中心  原文:As far as the inner planets are concerned, the only difference between Heraclides and Copernicus is point of view-either based on the Earth or based on the Sun.  修改:對內行星而言,赫拉克利德斯和哥白尼的唯一區別只是視角不同—一個是基於地球,一個是基於太陽。  20. 第七十九頁第二段:在其最簡單的版本中,托勒密理論認為每顆行星都在一個被稱為「本輪」的圓周上運行,而本輪中心又在「均輪」上繞地球轉動。  原文:In its simplest version, the Ptolemaic theory has each planet revolving in a circle known as an 「epicycle」, not about the Earth, but about a moving point that goes around the Earth on another circle know as a 「deferent」.   修改:托勒密理論最簡單的模型是這樣的,行星在被稱為「本輪」的圓周上運行,行星不是圍繞地球運行,而是圍繞一個運動的點運行,該點圍繞地球在另一個被稱為「均輪」的圓周上運行。  評論:這段有漏譯。  21. 第七十九頁第三段:正如前文所述,赫拉克利德斯的理論效果很好,因為其等價於日心說,兩種理論的差別只在於天文學家的觀點。既然托勒密的本輪理論與與赫拉克利德斯的理論所呈現的水星和金星的視運動結果相同,前者能與觀察結果完美契合,也就不足為奇了。  原文:As already mentioned, Heraclides』 theory works well because it is equivalent to one in which the Earth and inner planets go around the Sun, the two theories differing only in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astronomer. So it is no accident that the epicycle theory of Ptolemy, which gives Mercury and Venus the same apparent motions as the theory of Heraclides, also works pretty well in comparison with observation.  修正:我們說過,赫拉克利德斯的理論之所以有效是因為其等同於地球和內行星圍繞太陽運行,兩個理論只是天文學家的視角不同。所以托勒密的本輪理論可以得出與赫拉克利德斯理論同樣的水星和金星視運行結果,而且與實測非常相符,不是巧合。  評論:這裡說的是內行星,不能說等價於日心說。第二句翻譯的邏輯不對。  22. 第八十頁第四段:如只到這裡結束,希臘天文學的故事將會非常完美。但不幸的是,既然哥白尼本人都清楚地意識到,其理論的最簡單版本對行星視運動的預測與觀測結果不甚相符,托勒密理論的最簡版本—與前者如出一轍—自然也不例外。  原文:It would be nice to end the story of Greek astronomy here. Unfortunately, as Copernicus himself well understood, the predictions of the simplest version of the Copernican theory for the apparent motions of the planets do not quite agree with observation, and so neither do the predictions of the simplest version of the Ptolemaic theory, which are identical.  修正:希臘天文學故事本可完結與此。遺憾的是哥白尼理論最簡單形式對行星的視運行預測結果與實際觀察並不完全相符,這點哥白尼自己也很清楚。托勒密理論最簡單形式預測結果也不符,兩種理論預測結果一致。  評論:原文中沒有轉折的意思,翻譯為「既然」 ---「自然」不合適。  23. 第八十一頁第二段:柏拉圖提倡勻速圓周運動,就我們所知,歷代古人都堅定不移地認為天體只能做複合圓周運動,只有托勒密願意在勻速運動方面做出讓步。  原文:Plato had called for circles and uniform motion, and as far as is known no one in antiquity conceived that astronomical bodies could have any motion other than one compounded of circular motions, though Ptolemy was willing to compromise on the issue of uniform motion.  修正:柏拉圖要求採用勻速圓周運動,就我們所知古代沒有人設想過天體非圓周運動,不過托勒密倒是願意在勻速運動方面做出妥協。  24. 第八十七頁第二段:科學哲學家皮埃爾?迪昂,在20世紀頭10年發表著作,在書中他支持托勒密的觀點,因為他們的模型與數據更為吻合,但是他不贊成西昂和阿德拉斯托斯為遷就模型而忽略真相的做法。  原文:Writing in the first decade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the physicist turned philosopher Pierre Duhem took the side of the Ptolemaics because their model fitted the data better, but he disapproved of Theon and Adrastus for trying to lend reality to the model.  修正:早期為物理學家,後來轉變為哲學家的皮埃爾?迪昂在其創作於二十世紀頭十年的作品中強力支持托勒密學派,因為他們的模型與觀測數據更相符,但是他反對西昂和阿德拉斯托斯試圖將該模型與真實現實相聯繫的想法。  評論:最後一句翻譯與原意相反。  25. 第九十五頁第三段: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法爾加尼對於地球周長給出了一個誤差較小的估測值,幾個世紀之後的哥倫布因此受到鼓舞,認為他可以從西班牙一路向西航行到日本--這或許是歷史上最幸運的誤算。  原文:Al-Farghani in particular reported a smaller circumference, which centuries later encouraged Columbus to think that he could survive an ocean voyage westward from Spain to Japan, perhaps the luckiest miscalculation in history.  修正:尤其是阿爾?法甘尼計算出的地球周長要更小,這在幾個世紀之後大大激勵哥倫布堅信他完全可以從西班牙向西安全航行到日本,這也許是歷史上最幸運的誤算。  評論:這裡是說法甘尼把地球周長算小了,誤導了哥倫布,而不是誤差小。  26. 第一百一十四頁第一段: 1091年,西西里島落入諾曼人之手,告別了阿拉伯人的統治,此後的眾多著作便直接從希臘文譯為拉丁文,不再先譯為阿拉伯語。  原文:After Arab Sicily fell to the Normans in 1091, translations were also made directly from Greek to Latin, with no reliance on Arabic intermediaries.  修改:諾曼人1091年佔領阿拉伯西西里之後,希臘文被直接翻譯為拉丁文,不再中間藉助於阿拉伯文。  評論:以前是將阿拉伯語譯為拉丁文,1091年後直接將希臘文翻譯為拉丁文,不再需要翻譯阿拉伯語作品。  27. 第一百二十二頁第二段之後漏譯一句:  Despite all his arguments, Oresme finally surrendered to the common idea of a stationary Earth, as follows:  補譯:儘管奧里斯姆有這麼多論證,他最終還是轉向大眾普遍接受的靜止地球觀。他說:  評論:這是承上啟下的一句話,沒有該句話就無法理解後面一段話的內容。  28. 第一百四十二頁第一段之後漏譯一段:  Whatever individual clergymen may have thought about a heliocentric theory, there was no general Protestant effort to suppress the works of Copernicus. Nor did Catholic opposition to Copernicus become organized until the 1600s. The famous execution of Giordano Bruno by the Roman Inquisition in 1600 was not for his defense of Copernicus, but for heresy, of which (by the standards of the time) he was surely guilty. But as we will see, the Catholic church did in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put in place a very serious suppression of Copernican ideas.  補譯:不管個別牧師如何看待日心說,基督教新教並沒有壓制哥白尼理論。天主教在十七世紀之前也沒有有組織地反對哥白尼。著名的喬爾丹諾?布魯諾1600年被羅馬宗教裁判所處死事件並不是由於他捍衛哥白尼,而是由於他的異端學說,(按那時的法規)他確實有罪。但是後面我們會看到,到十七世紀天主教會開始大規模禁止哥白尼觀點。  29. 第一百六十五頁第三段:在滿月(太陽在地球和月球之間)時減小。  原文:and decreased at full moon, when the Moon is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Earth from the Sun.  修正:在滿月時—月亮位於遠離太陽的地球另一面—公轉速度減慢。  評論:這個明顯的誤譯應該在校對時發現,太陽怎麼會位於地球和月球之間?  30. 第一百六十八頁第二段:除了懲罰褻瀆或背叛行為的某些國家  原文:With the exception of those Islamic countries that punish blasphemy or apostasy  修正:除了一些伊斯蘭國家會懲罰對上帝的褻瀆或叛教  評論:這裡沒有把伊斯蘭翻譯出來  31. 第197頁第二段:光只是通過稜鏡被增加到白光之中  原文:colors were simply added to white light by the prism.  修正:顏色只是由稜鏡增加到白光之上  32. 第198頁第二段:無物的空間  原文:empty space  修正:真空  33. 第198頁第二段:根據反射角等於入射角的定律以及斯內爾折射定律,惠更斯給出了一種新的推導,無須依賴於費馬提出的光線取最短時間路徑的先驗假設。  原文:He gave a new derivation of the equal-angles rule for reflection, and of Snell』s law for refraction, without Fermat』s a priori assumption that light rays take the path of least time.  修正:他重新推導了反射等角率以及斯涅爾折射定律,他的推導不需要費馬的光線沿最少時間路徑的預先假定。  評論:惠更斯對摺射和反射定律做了重新推導,而不是依據這些定律。  34. 人們不難猜測,使物體落向地球的重力隨著物體到地心距離的減小而減小。雖然我不知道任何人曾明確地提出過這一點。另一方面這種力與行星運動之間是否有關係卻非顯而易見。  原文:It was an old idea that the force of gravity that causes objects to fall to the Earth decreases with distance from the Earth』s surface. This much was suggested in the ninth century by a well-traveled Irish monk, Duns Scotus (Johannes Scotus Erigena, or John the Scot), but with no suggestion of any connection of this force with the motion of the planets.  修正:導致物體落向地球的重力隨著與地面距離增加而減小的觀點早已存在。九世紀旅行家愛爾蘭修道士鄧斯?司各特提出過此設想,但並沒有將這種力與行星運行聯繫起來。  評論:第一句是誤譯,校對時應該可以發現,明顯與重力定律相反。第二句的翻譯與原文根本不對應,不知道來自何處。(XYS20161210)
推薦閱讀:

世界人權宣言中譯本
《了凡四訓》最新譯本:上(免費結緣)
明吳應箕《讀書止觀錄》(註譯本)
《了凡四訓》慧通譯本(第四篇謙德之效)

TAG:翻譯 | 譯本 | 作品 | 問題 | 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