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職場人睡眠健康調查:九成人睡眠不足
06-15
http://www.sina.com.cn2011年04月01日17:22《小康》雜誌九成人睡眠不足 八成人睡眠亞健康文|中國全面小康研究中心 歐陽海燕調查顯示,只有6.5%的職場人堅持按時就寢,而推遲就寢時間的最大理由是休閑娛樂活動;逾八成人存在入睡困難、睡不踏實、多夢等「睡眠亞健康」狀況;近九成人感覺睡眠不足,其中廣告/傳媒人最缺充足的睡眠,相對而言,感到睡眠不足比例最少的一類群體是黨政機關公務員人世間最幸福的事情是什麼?睡覺睡到自然醒,數錢數到手抽筋。然而對於相當一部分職場人來說,前一個願望恐怕更難實現。本刊調查發現,每天清晨,能夠睡到「自然醒」的職場人還不到四成,近六成人要在刺耳的鬧鐘聲中做出艱難的決定。不止如此,睡不著覺、睡不好覺、沒時間睡覺的職場人大有人在。睡眠、飲食和性,是人的三大基本功能,任何一個功能受損,健康就會受到影響。然而快車道上的中國,生活節奏不斷加快,忽視睡眠、擠壓睡眠時間的人也越來越多。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2011年3月初,《小康》雜誌社中國全面小康研究中心聯合清華大學媒介調查實驗室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了「中國職場人士睡眠健康調查」。本次調查採用了基於實名制的NetTouch網路調研方法,在中國的東、中、西部抽取了14個調查城市,分別是北京、上海、廣深(廣州或深圳)、杭州、南京、鄭州、武漢、長沙、太原、成都、重慶、西安、昆明和呼和浩特。樣本的東、中、西部分布為:38.9%、27.5%、33.6%。調查選取了十個比較有代表性的中產職業人群,分別是:黨政機關公務員、金融/保險從業者、IT人士、廣告/傳媒人、醫務工作者、教育工作者、法律工作者、私營企業者、職業經理人、科研人員。受訪者的年齡以20歲至50歲的中青年為主,佔比92.4%,其中20~29歲、30~39歲和40~49歲的受訪者分別佔36.2%、35.2%和21%。受教育程度以接受了大學本科及以上教育為主,其中大學本科學歷佔52.6%,研究生及以上學歷佔22.9%。調查顯示,逾八成(83.9%)受訪者表示自己存在入睡困難、睡不踏實、多夢等「睡眠亞健康」狀況。近九成(86.7%)受訪者感覺自己的實際睡眠時間與理想睡眠時間有差距,睡不夠覺。其中,廣告/傳媒人在十個中產職業人群中最缺充足的睡眠,相對而言,黨政機關公務員感到睡眠不足的比例最少。休閑娛樂活動是推遲就寢時間的最大理由廣告/傳媒人、廣州/深圳人睡得最晚忙是現代人的特徵,因為忙,所以擠壓了很多事情。有些事情被擠壓了之後,會讓人產生愧疚感,比如擠壓了陪父母、陪孩子的時間;然而有些事情被擠壓了之後,卻在身體受到傷害的同時莫名其妙地產生一種精神勝利感,彷彿珍惜了時間,而做了更多更有意義的事情,比如擠壓了睡眠時間。本次調查中,只有6.5%的人堅持按時就寢,30.6%的人偶爾推遲預期就寢時間,而「有時」或「經常」甚至是「幾乎天天推遲」預期就寢時間的人竟達到62.9%,超過六成。對於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推遲就寢時間的受訪者來說,影響他們按時就寢的最常見的五大因素分別是:上網、看電視、看電影、看書等休閑娛樂活動(76.6%);工作、加班、趕活(60.7%);社交應酬(37.9%);生活煩惱(37.9%)和環境問題(18.6%)。可見對於更多的職場人士來說,他們佔用睡眠時間並不是被動地去應付工作,而是主動地用來消遣。但無論是主動還是被動地拖延就寢時間,往往導致最佳入睡時間被錯過。中國傳統養生學提倡睡「子午覺」,「子」是指夜間23至1點,「午」是指白天的11點至13點,認為睡「子時」可以養精蓄銳,而睡「午時」則可以順應陽氣的開發。然而本次調查顯示,近六成(56.9%)受訪者的就寢時間在夜間23時以後,其中在23點半以後的佔39.2%,近四成。在各個職業人群中間,本次調查顯示,廣告/傳媒人的平均就寢時間最晚,45.6%的從業者的就寢時間在23點半以後;各個城市之間,廣深地區的受訪者平均而言就寢時間最晚,23點半以後的就寢者佔比58.2%,近六成。「你是說晚上11點是最佳入睡時間嗎?哈哈!」程林笑了一會,說:「我通常在那時吃一天中的第二頓飯。」程林是廣東省深圳市的一位私營企業主,今年32歲。她擁有一家小型的外貿出口型企業,做手機電池、充電器以及手機周邊配件的生意。她的作息時間一般是這樣的:中午起床,吃第一頓飯,下午去公司開始工作,處理訂貨、運輸、安排發貨以及處理投訴等諸多事宜,一連工作10到11個小時,事情多的時候要連續工作15到16個小時,至午夜,吃第二頓飯。這樣的生活已經持續了六七年,在她看來很習慣,身體也沒有什麼不適。只是,晚上入睡的時候會感到焦慮,覺得應該睡了,但是睡不著。為了放鬆,她就看不費腦的動畫片,看著看著就睡著了,這段時間她正在看日本動畫片《大偵探柯南》。春節剛過的時候,她尤為焦慮。珠三角民工荒,她的加工廠招不到工人。現在好不容易招到了人,工人每個月的基本工資又比年前上漲了100多元,到每月1300元。勞動力成本上漲的同時,原材料的價格也在漲,美金卻在跌。現在她以同樣的美金定價跟客戶結算,其實相當於降價銷售,企業的利潤明顯減少。在程林的周圍,她發現,很多中小企業主都帶有跟她同樣的焦慮,他們感到內地在跟沿海搶工人,而珠三角的低廉的勞動力優勢和政策優惠已經越來越不明顯了。像程林一樣的入睡困難者為數不少,本次調查顯示,35.4%的受訪者無法在30分鐘以內入睡,其中,30.7%的人要在30分鐘至1個小時才能入睡,另外還有4.7%的人要在1個小時之後才能入睡。而讓他們在床上輾轉反側、難以入睡的幾大心事,按得票率的高低排在前五位的是:收入、財務問題(64.9%);工作、業務方面的事情(62.2%);職業發展(51.5%);單位人際關係(38.4%);婚姻問題或婚姻危機(34.5%)。中醫認為,人體「入夜則寐、入晝則寤」的睡眠與覺醒現象,是人體適應自然界晝夜節律的一種自我調節的生理功能表現。這個規律誰也不能違背,「順之則生,逆之則害」。現代睡眠醫學研究發現,由生理、心理、精神、性格以及社會因素造成的睡眠疾病已多達近90種,心、腦血管病、糖尿病、肥胖、免疫力下降、罹患癌症風險等均與睡眠疾病有著密切的聯繫。為引起人們對睡眠重要性和睡眠質量的關注,國際精神衛生和神經科學基金會於2001年發起一項全球睡眠和健康計劃,並將每年3月21日定為「世界睡眠日」。2003年,中國睡眠研究會將世界睡眠日正式引入中國。中產職業人群五大「睡眠亞健康」狀況近五成人起床後感到疲倦、困頓程林的狀況——入睡困難,其實是「睡眠亞健康」狀況的一種。此外,「睡不踏實(醒來多次)」、「多夢」、「睡眠表淺(缺少深睡)」、「早醒」、「睡眠時窒息、憋氣」、「起床後疲倦、困頓」等也都屬於「睡眠亞健康」。本次調查中,超過八成(83.9%)的受訪者表示自己存在上述一種或幾種「睡眠亞健康」狀況,表示自己沒有「睡眠亞健康」狀況的只佔16.1%。對於中產職業人群來說,調查顯示,最常見的五種「睡眠亞健康」狀況是:起床後疲倦、困頓(46.2%);多夢(39.5%);睡不踏實(醒來多次)(36.5%);睡眠表淺(缺少深睡)(30.3%);入睡困難(24.6%)。而且,26.5%的人表示常年受此困擾,狀況維持「一周至半個月」的佔比23.9%,「大於一個月」的佔比22%。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那些認為自己有睡眠問題的受訪者中,近七成(68.6%)人卻從來沒有找過醫生諮詢或治療,而是選擇「自己挺著」;找過醫生諮詢或治療過的,只佔15.9%;又有15.5%的人選擇了「自行服藥」。天澤已經挺了4年了——白天不清醒,晚上睡不著。每天,他醒來的第一件事,就是恨自己。他的願望其實很簡單,就是每天把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條,恢復正常人的生活。天澤是北京一家雜誌社的編輯,來北京已經十年了。最近幾年,他的狀態很不好。「白天渾渾噩噩、心靜不下來,無法專註地做事情,晚上一到十點就精神,做事情也只能到十點以後才能做。」他說像他這種北漂大齡未婚男青年,生活的壓力是巨大的,還房貸、結婚、養孩子、贍養老人等等問題,都是他要考慮的,這些壓力是無形的,卻無時無刻不在壓迫著他。自己也35了,不再青春年少,在這個市場化的媒體中,他有很強的危機感——自己的前途在哪裡?每天晚上躺在床上,他就在想,十年以後的自己會是什麼樣子。「想著想著就覺得很悲慘。不知不覺天就亮了。」實在不願想的時候,他就拿酒把自己灌醉,換上幾個小時的沉睡。天澤說他現在最大的願望就是進山,在杳無人煙的地方大睡兩天,讓自己靜下來,想清楚一些人和事。「睡眠問題既是生理問題還是心理問題,但本質上是一個心理問題。」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服務中心主任史占彪說,睡眠障礙屬於心理生理障礙,即由心理因素所導致的生理障礙。厭食症、貪食症、性功能障礙,也都屬於心理生理障礙,看起來是生理問題,實質上是心理問題。睡眠問題更是一個社會問題。現代人的失眠大多是由於生活節奏太快,工作、生活壓力太大導致的。「20年前,失眠並不常見,而今睡眠障礙已經是普遍現象,甚至一些少見的睡眠障礙,也成為睡眠障礙門診的常見疾病。」中國中醫科學院的劉艷驕博士,是從事睡眠研究的資深專家。1999年,他在廣安門醫院出診的時候,一個上午看與睡眠相關的病人頂多4個,「現在只要我想看,一天看五六十個沒問題,但是限號,一個上午能看到30個左右。」劉艷驕認為,生活節奏越快,有睡眠障礙的人就會越多。中國睡眠研究會的一項調查顯示,中國約有38.2%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眠。「而且,趨勢是越來越嚴重。」中國睡眠研究會理事長陳彥方說,對於失眠,不要硬挺,應「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在做認知-行為治療的時候,他經常要給病人糾正的一個認識是——床是用來睡覺的,不是用來讓你思考問題的。近九成人感覺睡眠不足廣告/傳媒人最缺充足睡眠當天澤紅腫著眼睛迎接天邊的第一道曙光的時候,更多職場人床邊的鬧鐘撕心裂肺地響了。本次調查顯示,受訪者當中,有六成(59.8%)人每天早上是被鬧鐘「叫」醒的,自然醒的比重不到四成(36.5%)。而他們起床的時間,41.1%的人是在早上7點之前,7點半之前起床的佔66.9%。職場人士較為集中的起床時間段在早上7點至7點半之間,約有1/4的人在這個時間起床。各個職業之間,醫務工作者的平均起床時間最早,超過半數(52.3%)的從業者7點之前就起來了;被調查城市當中,南京人的平均起床時間最早,一半該地區的受訪者起床時間在7點之前。睡眠時間沒有一個固定的量,因為每個人的需要不同。對於大部分成年人來說,每晚7至8 個小時是最佳的睡眠時間,有些人的需求少一些,每晚只需睡6個小時以下,而有些人則可能長一些,每天要睡10個小時以上。所以「睡沒睡夠」完全是一個主觀感受。對於本次調查的受訪者來說,睡8個小時感覺充足的人佔比最多,為39.2%,近四成;其次是7個小時,佔26.9%,近三成;再次是9個小時,佔比16%。那麼相對於每個人感覺「睡夠」的理想睡眠時間,他們的實際睡眠時間達到了嗎?調查顯示,只有13.3%的受訪者表示,自己每天的實際睡眠時間與理想睡眠時間「沒有相差,很充足」,剩下的近九成(86.7%)人都表示睡眠不足,即實際睡眠時間沒有達到理想睡眠時間,其中「相差1~2個小時」的佔比最多,為37.3%;其次是「相差1個小時以內」,佔比35.8%;還有13.6%的受訪者表示「相差2個小時及以上」。在被調查的十個中產職業人群中,感到睡眠不足的比例最高的五種是:廣告/傳媒人(91.1%)、IT人士(90.8%)、教育工作者(89.7%)、職業經理人(87.6%)和科研工作者(86.5%)。相比較而言,感到睡眠不足比例最少的一類群體是黨政機關公務員(81.4%)。「做媒體的就是勞碌命,既要拼腦力,又要拼體力。」天澤說自己現在睡眠不好,一部分原因是過去在周刊時,每周都要熬一個通宵找最新資訊,養成了晚上睡不著的習慣。相對於編輯來說,一線記者就更勞碌了,遇到重大新聞事件發生,通常是連軸轉,整個人處在一種輕躁狂狀態,精神、體力嚴重透支,經常以濃茶、咖啡和煙來補充能量。研究表明,長期的睡眠不足可以造成一系列的機體危害,包括注意力、判斷力和記憶力及完成日常工作能力的下降等。失眠症的存在還可增加患抑鬱症的危險。目前,「睡眠剝奪」現象在一些職業群體當中司空見慣,但其危害性,卻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在睡眠不足職業榜上,科研工作者排在第五位,位次在法律工作者、私營企業主、金融/保險從業者、醫務工作者以及黨政機關公務員之前。「這不奇怪,我們確實睡不夠。」楊利說,「我們經常熬夜出成果。」「而且就我而言,壓力很大,躺下也睡不著。」楊利在某事業單位從事社會發展、民生方面的研究工作。他的壓力主要在於收入比較。同一個單位,在各個研究所之間,存在著很大的貧富差距。「產業所、能源所的研究人員,一年拿到手裡的錢怎麼都有六七十萬。他們承擔的多是地方政府委託的課題,錢多。這些部門的行政人員,一年的收入都有20多萬。」楊利說,而他,一個從事社會發展、民生研究的,去年一年拿到手裡的錢只有15萬。「所以,以GDP為中心的發展觀,影響是極其深遠的。」楊利說。他經常在床上翻來覆去,想的都是如何拓展自己的領域,特別是如何同經濟接軌,拓寬賺錢的門路。如今的「十二五」規劃,特別重視民生方面,這也給了他一些信心,今後他的課題可能會多起來。(感謝中國睡眠研究會理事長陳彥方老師、中國中醫科學院劉艷驕老師、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史占彪老師為本文提供的理論支持)五大睡眠不足的中產職業人群1.廣告/傳媒人2.IT人士3.教育工作者4.職業經理人5.科研工作者中國職場人士五大「睡眠亞健康」狀況(N=1026)序號 項目 票數 比例1 起床後疲倦、困頓 474票 46.2%2 多夢 405票 39.5%3 睡不踏實(醒來多次) 374票 36.5%4 睡眠表淺(缺少深睡) 311票 30.3%5 入睡困難 252票 24.6%(該題為多選題)「中國職場人士睡眠健康調查」,問卷由《小康》雜誌社中國全面小康研究中心設計,調查由清華大學媒介調查實驗室執行。本次調查採用了基於實名制的NetTouch網路調研方法,在中國的東、中、西部抽取14個調查城市,即北京、上海、廣深(廣州或深圳)、杭州、南京、鄭州、武漢、長沙、太原、成都、重慶、西安、昆明和呼和浩特。同時,為保證樣本的代表性,本次調查對職業、年齡段、性別等配額進行了控制。問卷調查全國執行時間為2011年3月,清華大學媒介調查實驗室對每個調查城市的實名固定樣本組進行隨機問捲髮布,最終回收有效問卷量為1026份。採用統計學誤差估計公式進行估算,本次調查在95%的置信度水平上,可將估計誤差控制在3.2%。問卷同時在「新浪調查」推出,2000多位網友參加了調查,所獲數據用於參考。中國職場人士不能按時就寢的五大影響因素序號 項目 票數 比例1 休閑娛樂活動 735票 76.6%2 工作、加班、趕活 582票 60.7%3 社交應酬 363票 37.9%3 生活煩惱 363票 37.9%5 環境問題 178票 18.6%(參訪者總人數為1026人,其中不能按時就寢的人數為959人,該題為多選題)中國職場人士無法安睡的五大心事序號 項目 票數 比例1 收入、財務問題 237票 64.9%2 工作、業務方面的事情 227票 62.2%3 職業發展 188票 51.5%4 單位人際關係 140票 38.4%5 婚姻問題或婚姻危機 126票 34.5%(參訪者總人數為1026人,其中因思考各類問題在床上輾轉反側、難以入睡的人數為365人,該題為多選題)「第二天太陽升起來的時候,我看著太陽都覺得很恍惚,覺得渾身軟綿綿的,好像站在懸崖上,就快要跌下去了。」文|中國全面小康研究中心 蘇楓在城市白領工作之餘喜愛混跡的一個網站,常常有人發起各種投票。在一個名為「80後、奔三、沒房、沒車……你都占哪個?」的投票頁面里,胡然把自己的票投給了「80後」、「沒房」、「沒錢」、「沒車」、「沒異性」、「沒關係」、「沒背景」、「沒人要」、「奔三」、「沒結婚」、「沒戲」。胡然是來自南方小城的80後典型北漂族,目前供職於一家體制外報紙,作為記者,她是個工作起來十分賣力的姑娘,常常因為趕一個稿子通宵不睡。她的睡眠質量本來就不太好,讀本科時曾經因為入睡困難去校醫院看病,醫生給她開了幾瓶「安神補腦液」,喝下之後,毫無作用,胡然就此放棄了求醫之路。而市面流行的說法諸如熱水泡腳、喝牛奶、聽輕音樂……等等方法,胡然也一一試過,沒用。胡然認為,自己的睡眠質量直線下降,很大一部分原因來自房子。夢碎北京城2008年夏天,胡然剛來北京的時候,曾想讓家裡出個首付,買個小房子先住著。這遭到了當時男朋友的強烈反對:「到時候結婚還得賣掉換大的,多折騰。」胡然聽男友的話,租了個一居。2009年下半年,男友被派往國外工作,胡然路過樓下房產中介機構,常有一日三秋的感覺。眼見兩家人準備的首付從買兩室淪落到買個偏遠一室,她開始感慨:「難道以後我的一輩子要趕著去掙因時間而莫名失去的一百萬?」年底時,男友回北京後提出分手,對胡然說他不想買房,不想承受壓力。當時她覺得很絕望。屋漏偏逢連夜雨,下半年的最後幾天,原來就不太景氣、已經連續三個月沒發工資的單位徹底倒閉,胡然在一個月內丟掉了愛情和工作。2010年,胡然幾經糾結和掙扎,決定留在北京。那個春天真是不堪回首,因為壓力太大,她原來的睡眠問題更嚴重了,常常整夜睡不著覺。睡不著的時候,她會在獨居的小屋裡洗衣服、看小說、上網玩遊戲、看電影、吃東西、喝酒。「有一天晚上,我在網上連著看了三個喜劇片、一個恐怖片,吃了泡麵、牛奶、酸奶、元宵、香蕉、薯片,一直吃到天亮。第二天太陽升起來的時候,我看著太陽都覺得很恍惚,覺得渾身軟綿綿的,好像站在懸崖上,就快要跌下去了。」胡然回憶著那段日子,苦笑著。胡然在這個城市輾轉月余,找到了現在的工作,接著跟朋友合租了一個兩居室,以節省開支。當時有朋友勸胡然道,該買房傍身,也作投資。她當時故作張揚說,置裝做臉,一樣是投資。這種想法變於去年秋天。胡然去朋友家做客,朋友的小貓搖頭晃腦出來迎客,知道是自家地盤,自在昂揚。且白色腳爪白得十分鮮明。「當時,我想起自己養的貓咪小寶瑟縮怯弱,搬一次家要自閉周余,雖然我每次都關上廚房門,它也有本事進去蹭得一身灰頭土臉。我覺得,應該買個房了。」此時房產新政調整,7折取消,利率上揚。從那起,便有很多人建議胡然早出手。她卻一直拖延。月入三千,她沒錢還貸。2011年初,胡然過年回家拿了父母的幾十萬。朋友們紛紛教育她,要廣開中介,實地看房。然而,世事難料,正要交出父母一輩子的血汗錢之際,房產新政出台,在京納稅需滿五年才有權買房。胡然工作剛滿三年。買房夢再次破滅。「其實我就想買個總價百萬的小房子,不考慮升值,只是為了住。我再無法幻想自己一個人也能獨立自在地在北京生活下去,除了找一個有北京戶口或一個有房的男人,生活還有什麼可能性?」「憑什麼我開桑塔納,你開寶馬?」不只是胡然這種體制外人士存在睡眠問題,活在體制內的人們,也有很多睡不好。長發披肩的李倩和胡然同樣生於1982年,是大學同班同學。上個月同學聚會的時候兩人聊天,發現除了都有睡不著的毛病,其他方面已經沒有共同點。同樣是碩士畢業,李倩非常堅定地信守了父輩的一個信念:必須吃上公家飯。為了落實這個信念,李倩早在大學本科二年級就開始自學國家公務員的考試教材,上各種輔導班,直到畢業前夕,她為了這口「公家飯」拼盡全力,每晚熬夜做題。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層層選拔,李倩在2008年終於考入了位於首都核心區域的某個國家正部級單位。從開始上班的那天起,李倩的命運拐向了與同學胡然截然不同的一個彎。由於工作性質比較特殊,李倩的工作時間是這樣安排的:每個月前兩周連續上夜班,後兩周則可以連續休息,如此循環。李倩的工作日作息表是:每天睡到下午三點,然後去單位旁邊做個美容或者健身一小時,回單位後先去食堂簡單吃點東西,晚上七點開始上班,直到夜裡兩點。下夜班後去食堂吃單位提供的免費夜宵,如果不想吃或吃不完可以打包帶走,然後回到單人宿舍睡覺。問題是從這時候開始的——李倩漸漸發現,每個月工作的前兩周,她都活得比較舒適自在,而幾乎完全沒有工作的後兩周,她卻很痛苦。痛苦的源頭之一是睡不著。因為前兩周習慣了每天下午起床、半夜入睡;當後兩周她想「像個正常人一樣」在晚上12點前入睡的時候,她發現,很困難。因為後兩周不用工作,李倩會去未婚夫劉海洋家裡住幾天。有一天晚上,李倩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乾脆爬起來到客廳嗑起了瓜子。劉海洋半夜起來上廁所被嚇了一跳:黑漆漆的客廳里,長頭髮的女朋友穿著睡裙盤腿嗑瓜子,這個場景讓劉海洋驚嚇之餘,覺得很心疼李倩。睡不著,不只是因為顛倒混亂的生物鐘。「當看到單位的同事們都在為『上去』而拚命工作、巴結領導、四處奔走的時候,我在被窩裡真的躺不踏實。」令李倩感到痛苦的另外一個源頭,是表面穩定的工作背後隱約附著的對她人身自由和精神自由的剝奪。行政工作瑣碎庸常,一切繞著領導轉,雖然不需要時時刻刻在崗,但手機必須保持24小時開機,電話隨時會響起,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被領導召喚……這些都使她常常質疑自己所做工作的意義。更要命的是,除了工作本身,還有一堆複雜的人際關係要處理。或者說,處理這些錯綜複雜的關係本身就是工作的重心。李倩的頂頭上司是個啰嗦的五十歲禿頂男人,常常在半夜想起什麼事情就給她一個電話交待工作。因此,當李倩煩不勝煩的時候,常常在心裡罵「真該死」。但同時,李倩很明確,自己是該上司最信任的下屬之一,今後在單位的升遷,「很有可能他一句話,我就上去了。在這種單位,跟領導的關係比個人能力要重要。所以,我只能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雖然外人看來,李倩的生活一直順風順水——聰明漂亮,家境優越,從小學開始當班長一直到大學的學生會主席。未婚夫劉海洋是北京一所著名院校的講師,工作比李倩更穩定,雖然工資不高,但福利很好,即將買到一套一百多平米的經濟適用房。另外,劉海洋的父母為他們兩人的婚事早早準備好了一套位於市中心的新房,又給李倩買了一輛嶄新的桑塔納2000作為禮物。但是,李倩還是常常覺得「不開心」。「我覺得自己是一個始終存在『壓迫感』的人,總是想要好上加好。我想『上去』、想要更大的房子、想更漂亮。」堵在北京的二環路上,李倩握著桑塔納的方向盤,指指前面那輛黑色的寶馬X5,「我總是想,憑什麼我開桑塔納,你開寶馬?」有了沙發,能多活5年體制內外的分別造成了兩個老同學的不同際遇,雖然一個生活動蕩一個活得安穩,但其實,她們活得都很累。與胡然和李倩相比,生於70年代初的史占彪的心態相對比較平和,雖然生活和工作的壓力同樣存在,但他已經在多年的磨練中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生活哲學。雖然同樣不能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但至少,在有空睡覺的時候,他總能睡得很香。史占彪是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服務中心主任、心理學博士,曾經因為工作原因沒空睡覺的他,現在開始學著放開懷抱,享受生命。2008年的汶川地震,史占彪作為專業人士在第一時間趕赴災區,一呆就是一年。他回憶說,那年12月之前,夜裡2點之前他都沒睡過覺。白天四處跑,講座、報告、談話,晚上督導志願者,12點之後寫每日戰報,向上級彙報工作,「是一種燃燒的非理性狀態」。第二天則是不到六點就起床,連軸轉工作。在災區的日子裡,他一直處於一種輕躁狂狀態——思維奔逸、情感高漲、行為活動增多。這些過度消耗精神能量和身體能量的日子讓他變了不少,當他半年後回到北京家裡,又黑又瘦的他一下子把剛滿周歲的兒子給嚇哭了。2010年,剛剛要恢復體型的史占彪,因為災後心理援助工作,去過四次玉樹。在玉樹的時候,他學會了形成自己的節奏,適度的關注自己,努力給自己爭取時間、空間和境界,「因為如果完全被工作的力量和速度所牽引,根本就扛不下去。」現在在北京,他是另外一種忙法。「我是做服務的科研工作者,既要服務,又要做科研。服務包括接待、辦講座、寫書、寫報告、跟基金會打交道……白天要面對單位的各種大會小會,處理各種雜事,根本幹不成正經事,所以只能靠晚上出成果。」他基本不休周末,陪孩子也陪得少,他掰著手指頭算了算,平均每兩天,他能騰出一個半小時給兒子講睡前故事。史占彪的辦公室一角,放著一張淡綠色的長沙發,這裡是他每天午休和偶爾晚上加班後睡覺的地方。「沙發是我今年送給自己最好的禮物。平常盡量保持午休,這個時間留給自己,手機靜音,哪怕是十分鐘,也爭取打個盹兒。」在北京,他一般在晚上12點後睡覺,早晨7點起床。但每逢忙碌的日子,他會在辦公室工作到半夜,然後倒頭睡在這個沙發上。「這麼大的城市,如果回家,路上至少一小時,早晨上班又要花一個多小時,加起來近三個鐘頭,這麼多時間浪費在路上,不如就在辦公室湊合了。」史占彪說,今年單位建起新辦公樓後,買沙發在科研人員里成了時尚。「有了沙發,我從今以後肯定多活5年。」他笑呵呵地說,「這個社會是個複雜的大系統,大系統越複雜,人體小系統越需要穩定,必須努力把持住自己。在這個大系統里,我會盡量當個『三好先生』——把課題做好、把書寫好、把病看(心理治療師的職業)好,除此之外,就需要把持住自己,爭取讓自己有點自由時間和空間,有點自由的節奏。」不敢笑的小朋友當許多職場人士因為心事過重、慾望太多或者壓力太大無法成眠的時候,一個小朋友正在面臨的睡眠問題,更加讓人觸目驚心。8歲的張銘胖胖的嘴巴里叼著一個桔紅色小氣球,頭髮凌亂。他目光獃滯地看著大夫,不太高興。他得的「發作性睡眠病」,不僅少有人知,而且很難治。張銘看這個世界的眼神,總是愣愣的,沒有神采,充滿厭倦。這是他第五次在父母的陪伴下來北京看病。張銘來自遼寧的某個偏遠農村,從去年春天開始,不管走著還是坐著,他都會不自覺的打瞌睡,每天至少十次。一開始,他聽課的時候,老師發現他總是犯困、睜不開眼睛。老師找到張銘的父親告狀,認為這個男孩聽課不認真。張銘的父親回家後把張銘狠狠地揍了一頓,以為這個事情就此可以告一段落。沒想到,張銘連走在上學的路上也會睡著,而且摔倒過好幾次。張銘的父母心裡犯了嘀咕:兒子難道是得了怪病?2010年夏天,父母帶著張銘進了城。在市裡的醫院,經過各項檢查,發現張銘的腦電圖異常,但究竟這是什麼病,醫生說不明白。乾脆,去大城市吧。一家三口馬上去了瀋陽,在一所公立大醫院住了一個月,住院期間,張銘吃了各種各樣的激素、抗生素和中藥,體重迅速增加了30多斤,由一個瘦小的男孩變成了一個小胖墩,病情卻好像更嚴重了。張銘一笑,眼睛就睜不開,渾身發軟,動不了。所以他現在很少笑,每次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或者看動畫片的時候,一笑就來回晃,腿發軟,然後一下子跪倒在地上。張銘的父親對著醫生重重嘆氣:「您看,他現在根本就不敢高興。」張銘現在的主治醫師、廣安門醫院睡眠門診的主任醫師劉艷驕,是一位從事睡眠研究的資深專家,臨床見過各種各樣的睡眠障礙患者,他對《小康》記者說,前些年,中國孩子有張銘這種病的是非常少的,但最近三四年來越來越多,原因不明。劉艷驕在看專家門診的時候,一上午的三十個病人裡面,就有六個是得這種病的孩子。劉艷驕說,「發作性睡眠病」目前在學界缺乏深入研究,也沒有引起社會的足夠關注。發作性睡眠病的患者存在於中國各地,劉艷驕治療過的就有來自遼寧、陝西、河北、河南的孩子。這些孩子往往先由家長帶著在地方醫院看病,但由於地方缺乏專業的睡眠門診和醫生,孩子們經常被誤診,耽誤了治療。張銘入睡後會渾身亂動、咬牙、驚叫、說夢話、做夢跟別人打架,常常驚醒,特別是下半夜,會醒六七次。劉艷驕說,這些都是「發作性睡眠病」的癥狀。張銘的成績曾經很好,得病後雖然不能按時上課,也還保持在中等水平。劉艷驕說,好像得這種病的孩子讀書成績都不錯。最近,張銘的父母每月帶他來北京複查一次,張銘的病情正在好轉。張銘之前在地方的醫院,每周的檢查費和藥費加起來要1000多元人民幣;自從改到北京吃中藥後,每月在治療方面的花費只需要700多元,但是增加了住宿和交通費用,家庭負擔仍然很重。(應受訪者要求,部分人名為化名)睡不著,不只是因為顛倒混亂的生物鐘。當看到單位的同事們都在為「上去」而拚命工作、巴結領導、四處奔走的時候,李倩在床上真的躺不踏實。中國人的睡眠質量越來越不好。為什麼很多人會焦慮、煩惱、糾結、睡不著?就是因為對未來不確定。焦慮不安、提心弔膽,是不可能睡踏實的。工作混亂、生活凌亂、人際關係雜亂、一切都不確定,腦子怎麼能鬆弛呢?文|中國全面小康研究中心 蘇楓飛速的經濟節奏塑造了現代中國人奇怪的生物鐘。早飯,從中午開始;入夜後,錦衣夜行,工作、玩樂。朝九晚五的辛苦工作後,很多職場人士的第一選擇不是睡覺,而是犧牲睡眠時間投身到夜晚轟轟烈烈的娛樂活動中——由此誕生了城市午夜時分燈火通明的足療店、KTV、撞球廳、酒吧街和小吃街……拚命工作、拚命玩樂,在這個時代,人人都是拚命三郎。GDP增速越快,人類越睡不著,似乎已經成為定律。上世紀60年代的美國、70年代的日本和80年代的新加坡都曾經因為GDP曲線的不斷走高而睡不著覺。中國政府剛剛把今後五年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年均增長目標設定為7%。這是否意味著,「十二五」期間,中國人會隨著GDP的增速而越來越睡不著?對此,《小康》專訪了中國睡眠研究會理事長陳彥方、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睡眠門診主任醫師劉艷驕和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服務中心主任史占彪,他們從不同的角度,分析了中國人的睡眠問題。社會越發達,有睡眠障礙的人就越多《小康》:越來越多的中國人睡不著、睡不好,睡眠問題到底是醫學問題,還是社會問題?劉艷驕:睡眠問題既是醫學問題也是社會問題。睡眠障礙首先是醫學問題,國際睡眠障礙分類已經明確屬於睡眠障礙的疾病已多達89種。全身各種器官的疾病都可能引起睡眠問題,而不良的精神刺激更是導致睡眠障礙的常見原因。我們的生活節奏加快了,睡眠障礙的發生率增加了,持續性人為地剝奪睡眠時間,導致人們出現各種睡眠問題和心理問題,甚至出現精神障礙。睡眠問題、睡眠紊亂、睡眠疾病正在由醫學問題變成社會問題。社會越發達,有睡眠障礙的人就越多。美國的睡眠障礙發生率比我們高,全美有400多家像樣的睡眠中心,我們國家沒有那麼多,現有的睡眠中心遠遠不能滿足人們對解決睡眠障礙的需求。史占彪:心理有問題的人常常睡不著覺,所以睡眠問題本質上是一個心理問題。睡眠障礙是屬於心理生理障礙——由於心理因素所導致的生理障礙,類似於厭食症、貪食症和性功能障礙。現在很多人的問題是由心理問題造成的,但是中國人不願意承認自己有心理問題,反而更願意承認自己有生理問題。因為總感覺心理問題會被人恥笑,而生理問題會被人關懷。睡眠是心理健康、生理健康的一個重要指標。在中國快速發展期,城市化節奏和工業化進程加快,睡眠是生理、心理、社會三重矛盾的聚焦點,所以睡眠可以作為一個靈敏的指標,很多問題都可以從睡眠當中找到答案。吃好、睡好是人類的本能,以前沒東西吃,現在有吃的,吃不好;現在的床比原來的床好多了,怎麼反而睡不著?一定是複雜的社會關係、社會矛盾衝突把它扭曲了。這是在一定階段,人類社會發展進步過程中的必然代價。連睡覺的權利都剝奪了,活著還有什麼尊嚴《小康》:根據我們的調查,大部分職場人都不能按時就寢。您如何看待職場人拖延睡眠時間的問題?陳彥方:中醫講究天人合一、陰陽平衡的自然生態情況。而現在的生活節奏不是天人相應的。人體有生物鐘,有本身的生物節奏,白天是陽,夜晚是陰。現在很多人的生物鐘都被工作或者被娛樂活動打亂了。現在的趨勢是,中國人的睡眠質量越來越不好。一個原因是社會保障系統的不完善,所以很多中國人缺少安全感,幸福感不高。飲食、性和睡眠,是人的第一層需求,第二層需求就是安全感、幸福感。幸福感包括被人尊重、有社會歸屬感、個人價值能夠得到承認和體現。《小康》:很多人即便是躺下了,也睡不著,思緒翻飛。史占彪:我們不像發達國家,這些地方制度相對完善,規則清晰,套路明確,有板有眼,所以人們活得有預期、明確、踏實、有安全感;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一切都在變化發展之中,既要講規則,更要熟悉潛規則,強調原則性和靈活性相結合,有時候靈活性比原則性更重要。因為不懂得靈活,不熟悉潛規則,可能就沒有機會給你去講規則了。因此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會感到很多方面的不確定,因此衍生出諸多焦慮、煩惱、糾結,因而也就放鬆不下來,當然就睡不著了。《小康》:有一種現象非常普遍,許多職場人士並非不能按時睡覺,而是有拖延工作的習慣,在白天正常的工作時間拖拖拉拉,這樣到了晚上他就必須熬夜工作。拖延症為什麼會在職場蔓延?史占彪:拖延是時代的陋習。整個社會都在製造拖延。明明是一年的活,現在非要讓你三個月幹完。不拖延,不拖延就會得高血壓、糖尿病、癌症,只有拖延才能活下來。所以要學會在應付工作和享受工作中找到平衡。我們正在共同被社會的一種力量牽引,不管作為一個組織還是一個個人,要學會在這個快速發展的社會裡面,根據自己的規律、特點,尋求科學的發展。不要純粹迎合社會的需要,在保持社會規則,符合社會習俗的前提下,還要有自己的彈性。不要把個體犧牲掉了,去換取GDP的增速。如果連睡覺的權利都被工作、社會責任等等因素剝奪了,人類就沒有真正的尊嚴了。現代人的生命質量不高,我們需要喚醒自己對基本睡眠權利的尊重和關注!中老年工作人群易受失眠折磨《小康》:什麼樣的人容易發生睡眠問題?史占彪:現在人睡不著有幾個原因:有心事、過於關注自己、睡眠節律紊亂。對一般人來說,吃飽喝足以後就出門折騰去,折騰成什麼樣就什麼樣!而對於心事過重的人來說,總想花最少的時間做出最大的成績,老是在琢磨和糾結,這個想的過程非常消耗心理能量,會睡不著。有時候知識分子不如農民兄弟的幸福感強,老是想把自己光鮮亮麗的一面展現給大家,過於關注自己了。睡眠節律紊亂的人,一會少睡,一會多睡,一會不睡,身體就會很迷茫,這主人叫我幹什麼呢?領導太亂,下屬沒法干。長期生活不規律,睡眠會受到影響。陳彥方:中老年人是睡眠障礙的高罹患群體。今年世界睡眠日,中國睡眠研究會提出「關注中老年睡眠」的主題,以喚起全社會對該群體睡眠健康的重視。中老年工作人群失眠的主要原因依次為:工作及精神壓力大、作息無規律、各類疾病及不良生活方式等。長期失眠導致精神萎靡、情緒不穩、生活和工作質量下降等。《小康》:根據調查,職場人士的「睡不好」主要表現為起床後疲倦、多夢、睡不踏實、缺少深度睡眠和入睡困難。這些外在的表現能說明什麼問題?史占彪:還是工作負荷和心理壓力所致。解決方法是減負。入睡困難跟焦慮有關;睡時多夢跟神經衰弱有關;早醒跟抑鬱有關。緊張不安、提心弔膽、焦慮、糾結、鬱悶、無聊……這些現代人的通病都會導致睡不好。睡眠專業醫師少,睡眠研究落後《小康》:普通人如何判斷自己的睡眠質量?陳彥方:早晨起來問自己四個問題:一是昨天我睡好了嗎?二是,一覺醒來,昨天的疲勞恢復了嗎?三是頭腦清醒嗎?四是,我對今天充滿信心嗎?普通人的失眠有兩種:一是正常心理反應造成的,比如有人中彩票後突然睡不著;二是有些白領、官員因為工作生活的壓力睡不好,這是比較長期的,多數屬於亞健康。在醫學上,衡量睡眠問題是否已經成為一種疾病有四個標準:一是癥狀標準:入睡困難,半小時內無法入睡;易醒;比平時早醒一小時以上;或自己對睡眠的質、量感到不滿。二是嚴重標準:自己感到痛苦、感覺失眠明顯影響了自己的社會功能。三是病程標準:每周至少三次失眠,持續一個月,就屬於疾病。四是排除標準:不是由於其他疾病引起的睡眠問題。《小康》:很多人對睡眠問題有誤解,認為只有睡不著才是睡眠問題。請問醫學界對睡眠問題和睡眠疾病的區分?劉艷驕:幾乎所有的人都會出現睡眠問題,這種睡眠問題並不等於睡眠疾病,出現睡眠問題的幾率大概在40%~45%左右。從事行政管理的或者大公司高級管理人員大概有1/3左右都會出現嚴重的睡眠問題,甚至睡眠紊亂,很多人需要長期吃安眠藥。《小康》:作為個人,如何為自己營造良好睡眠?已經出現問題的如何治療才科學?陳彥方:良好的睡眠是身心健康的基石。醫學實踐證明,擁有健全的心態、強健的體魄、良好的生活方式以及合理營養的膳食等,是營造良好睡眠的基本要素。一要學會睡子午覺,就是中午後最好小憩一會。二是晚上11點以前要睡覺,因為11點後人的內分泌等都會變化。三是建立、營造睡眠小環境,床就是用來睡覺的,不要在床上打遊戲、工作等等。出現失眠問題後,要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現在個人在出現失眠問題後濫用藥物的情況比較嚴重。要正確使用藥物,吃安定類藥物要有醫生的指導。失眠症的治療應該是心理治療結合軀體治療,是內科、神經科、精神科等等科室共同參與的綜合性診療程序。《小康》:從宏觀角度看,目前中國在睡眠研究領域存在哪些問題?應該如何解決?劉艷驕:我們國家的睡眠醫學的專業醫師太少,真正進行過系統培訓的睡眠專業醫師不足5000人,面對日益增長的睡眠障礙,我們有些措手不及。我們還沒有足夠的、專業的睡眠醫學科或睡眠中心。我們目前的睡眠中心,基本上都是醫院自己搞的,現在基本上是這個科掛一點那個科掛一點,神經科、呼吸科、針灸科、中醫科、心理科,都在看睡眠障礙。睡眠中心在中國是一個灰色地帶。從學術的角度,中國比國際上落後10到20年,對睡眠的基礎研究和臨床研究很少,面對國際上蓬勃發展的睡眠醫學,有關政府部門應當充分發揮學術組織的作用,積極開展睡眠醫學專業醫師的培訓;科研管理機構要增加睡眠研究的科研經費;醫政部門在開設睡眠醫學科或者睡眠中心方面給予更多的幫助和政策支持。2010~2011中國生命小康指數:77.2文|中國全面小康研究中心2011年3月,《小康》雜誌會同有關專家及機構,對我國「生命小康」進行了調查。經過對調查結果進行加權處理,並參照國家有關部門的監測數據和大量社會信息,得出中國生命小康指數為77.2分,比上一年度增加1.1分。《小康》生命小康指數主要從居民健康滿意度、居民健康水平、居民健康保障和措施等三個方面來衡量。其中,居民健康水平指標包括:平均預期壽命、孕產婦死亡率、嬰兒死亡率,被稱為居民健康的「三大指標」;居民健康保障和措施指標包括:每千人口醫療機構衛生技術人員、每千人口醫院衛生院床位、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覆蓋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等。本年度生命小康指數的特點為:1.居民健康滿意度達63.2%,比上年度有所提高,但仍然較低。主要是因壓力較大、工作時間較長以及睡眠不好引起。2.從衡量居民健康水平的「三大指標」看,平均預期壽命、孕產婦死亡率和嬰兒死亡率來看,逐年好轉,甚至好於中等收入國家。2010年,我國人口平均預期壽命達73.5歲,比2000年提高2.1歲;2010年,我國孕產婦死亡率和嬰兒死亡率分別由2005年的47.7/10萬、19.0‰下降到2010年的30.0/10萬和13.1‰。3.居民健康保障和措施都有所改善。至2010年底,全國醫療機構數達92.7萬個,比上年增加20171個;醫療機構床位數達478.7萬張,比上年增加37.1萬張;醫療機構衛生技術人員達560.9萬人,比上年增加32.9萬人;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的人數43206萬人,比上年增加3059萬人;全國有2678個縣(市、區)開展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6.3%,比上年提高2.1個百分點。(感謝國家統計局統計科學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呂慶提供的支持)權重 2005年度 2006年度 2007年度 2008年度 2009年度 2010年度 2011年度 2011年度增減居民健康滿意度 30 58.1 55.0 56.7 56.9 59.8 62.4 63.2 0.8居民健康水平 40 91.3 92.4 90.1 90.4 91.0 91.2 91.3 0.1居民健康保障和措施 30 74.3 68.4 62.5 63.1 66.7 69.8 72.3 2.5中國生命小康指數 100 74.0 71.5 71.8 72.2 74.4 76.1 77.2 1.1( 河北醫科大附屬第三醫院 > H-呼吸睡眠科 > 王菡僑醫師編碼: 0340101性別:職 稱: 副主任醫師擅 長: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症與心血管之間關係上具有很深的造詣簡 介: 王菡僑副主任醫師,在世界一流的加拿大多倫多中心醫院睡眠診療中心完成三年博士後訓練工作,並協助完成加拿大安大略省住院醫師睡眠知識的普及教育工作,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症與心血管之間關係上具有很深的造詣,是世界上第一位提出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症可導致心衰患者死亡率增加的人,其科研成果發表在著名的美國心血管雜誌上。)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古人留下的「睡眠十忌」,記住了你也能一覺到天亮
※睡前半小時可以做哪些有趣或有意義的事?
※春季養肝,睡眠為先
※我們為什麼會失眠,失眠了該怎麼辦?
※每天十二點過後睡覺,是什麼樣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