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百問No.7:諾貝爾文學獎「虧欠」了哪些作家

  諾貝爾文學獎至今已經形成了陪跑年年有,爆冷時時新的格局,雖然它不是評判文學的唯一標準,還是不禁想要問一句:你認為諾貝爾文學獎「虧欠」了誰?你認為他們為什麼得不了諾獎?

  這是新浪讀書在微博上做的小調查

  1. 新浪讀書

    :#讀書百問# [第三十四問]你認為諾貝爾文學獎「虧欠」了哪位作家?

  那些萬年陪跑王

  不在人世的優秀作家也要提一提的

  不迷信諾獎權威的

  村上春樹還要陪跑多久

  村上春樹曾在《當我跑步時我談些什麼》一文中寫道:「小說家這一職業,至少對我來說,是無所謂勝負成敗的。書的銷量、得獎與否、評論的好壞,這些或許能成為成功與否的標誌,卻不能說是本質問題。」某些程度上這段話可以看做村上看待諾獎的宣言。村上春樹的陪跑記錄多少讓人失去了唏噓的興緻,然而每年開獎之際,無論是賠率還是話題上的種種揣測卻依然矚目。

  他沒有獲諾獎的理由有多種。一是近些年來,米蘭·昆德拉並沒有創造出令世人震動的新作,而是因襲自己已經穩定的風格。當然,這無損於他的成就。很多優秀作家,如普魯斯特,也並未獲過諾獎,卻依舊是偉大的作家。???研究人許鈞認為,對米蘭·昆德拉這樣敏感而獨立,對權力、控制、自由等比旁人更為敏銳的作家而言,一個獎項,或許遠沒有自由自在的思考更具魅力。

  另一種觀點認為,村上春樹的寫作過於現代化,寫作語言和風格上見不到多少「日本性」,這或許是導致諾獎與之擦肩而過的主要原因。施小煒認為:「事實上,村上春樹筆下的主人公,如,多崎作、青豆,都是非常典型的日本人。他們雖與川端康成筆下的日本人非常不同,但是,小說家在探究人性之時,不必拘泥於某一個地域吧。」

  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會長白燁認為,諾獎終歸關注的是歐美作家,他們的文學標準也是歐美的,偶爾讓亞非作家獲獎,一個重要目的,是體現諾獎的世界性。包括日本文學,諾獎評委一般也認為它是亞洲文學的一部分,儘管政治上,會認為日本是西方的一部分,所以村上春樹那種流行性的作品,與諾獎評委的歐美口味,還是有距離的,村上今年也仍可能當陪襯。所以,中國作家今年獲獎幾乎是不可能。

  冷落的不止作家還有國家

  在莫言獲獎後,今年中國作家再奪諾獎的概率幾乎為零。而在東亞其他作家中,村上無疑是最具知名度的。但瑞典學院的評委們沒有連續第二年青睞東亞作家嗎?

  除了被冷落的東亞,在全球經濟資源擁有相當話語權的美國的文學也屢遭「不公」待遇:1993年,黑人女作家莫里森有幸去了一趟瑞典,之後已有22年沒有一位美國作家能戴上諾貝爾桂冠。該獎早在1901年就開始頒發,可直到1930年,才有第一位美國作家獲獎,115年里一共只有11人有此榮譽。對此,美國文化界不少人士已經不悅多年,他們納悶、懷疑,以致生氣、憤恨,於是紛紛質疑、責問:「為什麼美國作家再也得不到諾貝爾獎了?」

  至於美國作家何時再次獲獎?這是一個難以回答的問題,卡羅爾·歐茨、托馬斯·品欽、菲利普·羅斯、唐·德里羅、鮑勃·迪倫,他們幾乎年年上榜,卻年年鏡花水月,而更大牌的約翰·厄普代克已於2009年永遠退出了競爭者的行列。不知剩下的五位,會不會同樣等到死。

  瑞典學院常務秘書霍雷斯·恩達爾的一個表態應讓中國幻想家們猛醒,他說:「有一個事實是無法逃避的,那就是歐洲永遠是文學世界的中心。」邊芹女士在《荒唐的文學「世界獎」》中指出「西方利益永遠是諾貝爾獎的中心,就是這麼直白」。

  諾貝爾文學獎越來越「小眾」?

  在二戰後,諾貝爾文學獎的評審更加偏向於具有創新的先鋒作家。二戰以後,我們開始關注相對而言並不是很有名氣,但是卻十分優秀的作家。如今,越是暢銷的作家越是沒有希望得獎。當然,並不是說暢銷作家並不是好作家,當然這個標準也不會成為好的暢銷作家得獎的障礙的。

  對於諾貝爾文學獎起的作用,前諾獎主席埃斯普馬克表示「對於相對沒有什麼名氣但又很出色的作家,我們讓他被全世界人知道,讓更多讀者知道他。」

  也正是因為,每年的諾貝爾獎都出現了一批批的我們所謂的「黑馬」。埃斯普馬克表示,「就像1978年我們評選諾貝爾文學獎一樣,當時幾乎沒人知道的猶太作家艾薩克·辛格,我們把獎項頒給了他,如今他的作品被翻譯成50多種語言。」

  「作家和詩人最好的朋友是翻譯家!當然我們要尊重諾貝爾遺囑的標準,但是在不同時期會有一些不同的標準,都是對遺囑的不同的詮釋。但是說到底,其實就一個標準,你他媽的必須是個好作家!」埃斯普馬克還說道。

(本文除微博外,亦綜合參考了網上相關報道)

(責編:chico)
推薦閱讀:

我讀書,我快樂作文500字15篇
倒著寫史,反著讀書
張五常:該怎樣讀書和思考,你的人生才能事半功倍?
【讀書故事】孟母斷織勸學
為什麼讀書?

TAG:文學 | 作家 | 諾貝爾文學獎 | 讀書 | 諾貝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