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西楚霸王項羽為什麼會失敗

早在上高中時學習了《鴻門宴》,就知道了歷史上有個西楚霸王項羽。項羽和謀士范增為了除掉沛公劉邦,擺下了鴻門宴。劉邦在張良、樊噲、項伯等人的幫助下,充分施展自己善辯的才華,用花言巧語將項王忽悠得暈了菜,忘記了眼前的劉邦竟是自己的政治對手,讓劉邦矇混過關,化險為夷,躲過了一劫。項羽錯失了一次除絕後患的絕好機會,讓人為其惋惜和痛心。以至於亞父范增接過劉邦送給的玉斗時,扔在地上,拔出劍來撞碎了,說:「唉!項莊這班小子沒法跟他們共謀大事,奪取項王天下的,一定是沛公了。我們這班人就要成為俘虜了!」在范增看來,項王不殺劉邦,日後註定要成為劉邦的階下囚。事實應驗了范增的判斷,劉邦在幾年後真的成了項羽集團的掘墓人。鴻門宴上,我們沒有看到力拔山兮氣蓋世、威震諸侯、驚破敵膽、破釜沉舟、叱吒風雲、所向披靡、橫掃天下的大英雄氣概,看到的一個優柔寡斷、目光短淺、自以為是、有婦人之仁的糊塗蟲。由於項羽的失誤,沒能把握良機,為自己最終傾覆埋下了伏筆。這裡有一個問題,項羽的失敗與沒有在鴻門宴上搞掉劉邦,有必然的因果關係嗎?或者說,如果項羽殺掉了劉邦,那麼他項羽就一定能坐穩天下嗎?我看未必,項羽的失敗絕非僅僅沒有殺掉一個劉邦,它是由突出的個人素質因素和深刻的社會歷史矛盾所決定的。

項羽的個人缺陷除了婦人之仁之外,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一是個人英雄主義迷信著他的大腦。項羽憑藉自己過人的威猛和軍事天才帶領各路諸侯,僅幾年的時間就踏平了強大的秦帝國,於是乎,這位項藉過多的相信武力能解決一切,過分的陶醉於自己戰無不勝攻無不取的「才華」,其他人,即使是各路諸侯,在他眼裡不過是任意宰割的羔羊。他之所以沒殺掉劉邦,就因為他壓根沒把劉季放在眼裡,在他看來,只要他一聲怒吼,就得把劉季這老小子嚇出尿來,殺了劉季,還顯得他不夠英雄,反損了自己仗義的名譽。在世上,誰還敢於他項王爭天下?於是,他自封為「霸王」,足見其霸氣和牛氣衝天。司馬遷在《史記》中對項羽評價的好:「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欲以力征經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尚不覺寤而不自責,過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豈不謬哉!」就是說項羽自誇戰功,竭力施展個人的聰明,卻不肯師法古人,認為霸王的功業,要靠武力征伐諸侯治理天下,結果五年之間終於丟了國家,身死東城,仍不覺悟,也不自責,實在是太錯誤了。而他竟然拿「上天要滅亡我,不是用兵的過錯」這句話來自我解脫,難道不荒謬嗎?這位霸王到死都不知怎樣死的,始終不認為有錯,反認為自己永遠是正確的。

二是荒唐滑稽的奮鬥目標左右著他的取捨。說項羽目光短淺,不是對他的貶義,而是一個抬舉,其實他壓根就談不上什麼政治眼光。在引兵進入關中後,一個叫韓生的勸項羽說:「關中這塊地方,有山河為屏障,四方都有要塞,土地肥沃,可以建都成就霸業。」可是這位項王卻說:「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綉夜行,誰知之者!」(《史記項羽本紀》)他認為呀,富貴了不回故鄉,就象穿了錦繡衣裳而在黑夜中行走,別人誰知道呢?那位韓生氣憤地說:「人說楚國人象是獼猴戴了人的帽子,果真是這樣。」項王聽見這話,把韓生扔進鍋里煮死了。原來,項羽推翻大秦帝國,其最大願望不過是回到老家炫耀自己的富貴而已,多麼滑稽和可笑。

三是不施仁德的粗暴作風影響了他的人脈。迫於項羽和秦朝廷的壓力,秦大將章邯投降了項羽,廣大投降的秦朝軍士因不滿項羽部隊將士的欺侮,議論紛紛,思想有很大波動,項羽聽說後,將二十萬投降秦軍坑殺在新安南城,慘無人道,其暴行亘古罕見。《資治通鑒》載:「居數日,項羽引兵西,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收其貨寶、婦女而東。秦民大失望。」項羽帶領楚軍進入關中後,屠咸陽、殺子嬰、燒秦宮、收財寶、掠婦女,可謂做孽深重,讓關中人們對這位項王大為失望。這裡值得一提的是,大家都知道秦始皇焚書坑儒,對中國文化來說,是一個大罪行。但是,秦始皇的罪過也只能負責一半,因為秦始皇只燒了一部分書,他把全國的書籍集中起來了,放在皇宮,不準民間有書看。就是這位項老兄一把大火,燒了三個月,把所有的藏書和大量的國家財富給化為灰燼,真是慘痛惋惜。所以,中國文化根基的中斷,項羽負有更大的責任,是強於秦始皇的「罪魁禍首」。可是後人卻把破壞文化的責任全推到了秦始皇的身上。至於項羽的責任很少有人提及,可能是由於對失敗英雄的同情吧。項羽將漢將王陵的母親抓來,想逼迫王陵歸降於他,王陵母親為了不使兒子歸降項羽便自殺了,項羽大怒,竟然煮殺了王陵的母親,人性皆失。原齊將田榮因為當年未幫助項梁出兵,所以項羽分封諸侯時,田榮沒有被封王,田榮因而對項羽懷恨在心,率先起兵反楚。項羽親自出兵鎮壓,漢二年冬天(前205年),項羽向北到達城陽,田榮也帶領部隊來與項羽決戰。田榮沒有打勝,逃到平原,平原的百姓把他殺了。項羽於是北進,燒平了齊國的城市房屋,全部活埋了田榮手下投降的士兵,擄掠了齊國的老弱婦女。項羽奪取齊地直到北海,殺死了許多人,毀滅了許多地方。齊國人被激怒,恨透了這個霸王項羽,紛紛聚集起來,一起造了項羽的反。看來,項羽不能以人為本,除了楚國人,對其他各國的百姓是全不當子民看待的,橫加蹂躪、濫殺無辜、不施仁義、推行暴政、作孽無道、民心向背,一個失去了民心的統治者焉有不敗之理。

四是漠視人才和猜忌吝嗇使其失去謀臣良將。有一次,高祖皇帝擺設酒宴,與群臣討論項羽因何失敗,他因何成功時,有過一個精彩的回答:「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餽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史記高祖本紀》)而高起、王陵回答說:「陛下傲慢而且好侮辱別人;項羽仁厚而且愛護別人。可是陛下派人攻打城池奪取土地,所攻下和降服的地方就分封給人們,跟天下人同享利益。而項羽卻妒賢嫉能,有功的就忌妒人家,有才能的就懷疑人家,打了勝仗不給人家授功,奪得了土地不給人家好處,這就是他失去天下的原因。」韓信起初跟隨項羽「幹革命」,但卻得不到重用,於是,不甘寂寞的韓信投靠了劉邦這個領袖;謀士陳平原本也效力於項羽,雖得到了重用,卻被猜忌,擔心被誅殺,便改投了劉邦這個主子。想當初,項羽手下文臣武將雲集,遠多於劉邦,由於他不會籠絡人才,一個個炒了他的魷魚棄他而去。項羽的統一戰線工作也做得不是很到位,許多盟友紛紛反水倒戈,最終落得個四面楚歌的境地。由此看來,項羽自己才是他真正的「掘墓人」。

項羽的失敗還源於複雜的社會背景,在我看來,分封制的政治體制是決定西楚政權垮台的最根本的社會原因。秦朝末年,陳勝吳廣揭竿而起,打響了推翻秦王朝的「第一槍」。全國大地為之沸騰,積怨已久的反秦勢力如火山爆發一樣噴薄而出,勢不可擋,強大的秦帝國僅幾年時間便傾覆瓦解。在這些反秦勢力中,起主導作用的是原六國的貴族勢力,許多六國的王室後裔和將軍、大夫的後裔紛紛拉起了隊伍,自立為王或公或侯,投入到滅秦大業的浪潮中。他們十分痛恨秦始皇的郡縣制,嚮往以前的分封制。於是在推翻秦政權後,滅秦領袖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按照春秋戰國時的社會形態分封天下,對參加反秦的各路力量和有功的將軍封王封侯。各方罷兵息鼓,去往各自封地,天下似乎可以太平,百姓可以安定了。但是,這裡有一個重大問題,項羽給忽略了,此時的形勢與春秋戰國時期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經歷了秦始皇的統一,郡縣制的推行,經濟有了長足的發展,生產關係發生了深刻的變革,新興的地主階級已登上了歷史的政治舞台。此時的分封制已不適應社會歷史發展的需要,必將制約經濟社會的發展,阻礙生產力的提高,是倒行逆施,逆歷史車輪而動,必然被歷史所拋棄。這正如辛亥革命以後,袁世凱倒行逆施,恢復了帝制,結果眾叛親離,全國反聲一片,終被淹沒在歷史的垃圾之中。秦滅亡後,「秦人天下楚人弓」,各路英雄豪傑都想取而代之,都想成為大家的主宰。諸侯們雖然都回到了自己的封國,但心裡卻沒閑著,大多對天下垂涎三尺,自然對楚霸王的「管轄」心生不服,只是恐於霸王的厲害,暫時默不作聲罷了。事情就怕有挑頭的,田榮率先挑起反楚的大旗,並自立為齊王。漢王劉邦也趁機收復三秦。一下子全國硝煙再起,開始了長達四年的楚漢之爭。也許項羽當時還很納悶,為什麼諸王該封的封了,該給的給了,怎麼還反呢?其實他哪裡曉得,是他實行的「分封」的政治體製為西楚政權敲響了喪鐘。可以肯定的說,即使他在鴻門宴上殺了劉邦,他也不能長久的坐穩天下。

楚漢戰爭打了四年,最終劉邦集團取得了勝利。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們各自所代表了不同的利益集團。在反秦滅秦的洪流中,原六國勢力是領導力量,而其依靠的主體還是新興的地主階級和廣大窮苦百姓,由於他們共同的敵人都是暴秦,共同的目標都是推翻秦朝的統治,因此,他們很自然的就結合在了一起,成為了「同盟」。然而滅秦以後,在建立一個什麼形式或什麼性質的國家上,他們的目標卻有著本質的不同,這個「同盟」很快便瓦解。項羽所代表的舊貴族的勢力,想恢復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形態,支持者居於少數;而劉邦代表的是新興地主階級的利益,代表了歷史的前進方向,因而受到大多數人的擁護,加之劉邦的個人魅力,追隨的人越來越多,勝利的天平自然倒向了劉邦這一方。

通過社會變革,摒棄舊的制度和體制而建立新的制度和體制,是廣大民眾的心聲,是時代的呼喚,是大勢所趨,是歷史發展的必然。因此,能不能順應歷史的發展潮流,而不因循守舊、倒行逆施,能不能代表廣大民眾的利益和呼聲,以人為本,而不以個人好惡定是非,是回答劉邦為什麼成功而項羽為什麼失敗的最好答案。也是我們後人從歷史中應汲取的深刻教訓。

評論

4

點擊

1437

收藏

支持

71

反對

6

推薦閱讀:

[議論文]失敗何嘗不美麗
此人活得太失敗,被侄子鞭屍,被子孫掘墓,墓和寶貝全沒了!
婚姻失敗是誰的錯
「她」的失敗與偉大

TAG:項羽 | 失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