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法 | 菩薩的布施:攝受眾生、成就佛道

竭誠期待您一起加入佛菩提道修行的行列,同沾法益,共入智海!

第二章 布施之論

第五節 施主的殊勝_大福從心生

第四目菩薩的布施:攝受眾生、成就佛道

布施修福除了可以當作往生人道或生天的資糧外(注3),還可以是出生二乘解脫智慧,乃至是菩薩般若智慧出生的資糧。 《大智度論》卷12〈序品〉: 若人布施,心不染著,厭患世間,求涅槃樂,是為阿羅漢、辟支佛布施;若人布施為佛道,為眾生故,是為菩薩布施。如是等種種布施中分別知,是為布施生般若波羅蜜。 注3《大智度論》卷12〈序品第 1〉:「若人布施修作福德,不好有為作業生活,則得生四天王處;若人布施,加以供養父母,及諸伯叔兄弟姊妹,無瞋無恨,不好諍訟,又不喜見諍訟之人,得生忉利天上、焰摩、兜術、化自在、他化自在。如是種種分別布施,是為菩薩布施生般若。」(《大正藏》冊25,頁153,上8-14) 也就是說,如果有人布施,心不貪著,厭惡這個世間,希望出離而求取涅槃解脫之樂,這樣的布施會成為阿羅漢或辟支佛果的資糧。而如果有人布施是為了成就佛道,是為了眾生的緣故,那這樣的布施就是菩薩的布施;所以說,布施也是菩薩成就佛道的資糧。 《大智度論》卷12〈序品第 1〉又說: 複次,菩薩布施時,思惟三事實相,如上說。如是能知,是為布施生般若波羅蜜。 複次,一切智慧功德因緣,皆由布施。如千佛始發意時,種種財物布施諸佛,或以華香、或以衣服、或以楊枝布施而以發意。 如是等種種布施,是為菩薩布施生般若波羅蜜。 意思是說,菩薩布施時,是從實相智慧中來觀察思惟三輪體空,這樣就是布施生起般若波羅蜜。因為一切智慧功德的因緣,都是由布施而來的。就像千佛過去無量劫前開始發心學佛時,也都是用種種財物布施諸佛,或用各種花、香、衣服等等布施眾生來累積福德。所以,菩薩在智慧上的實證,也是要從布施、攝受眾生、累積福德為基礎,有了福德作為基礎,才能支撐起佛道實證智慧的高樓。 平實導師在《優婆塞戒經講記》第二輯第188-191 頁中開示: 菩薩種姓的學佛人,一定是在具足二乘所證純無漏無為法以外,還要加修一切的無漏有為法;當一切無漏的有為法圓滿具足了,才能成就一切種智、四智圓明,否則必定無法成就一切種智,當然不可能成佛。因此菩薩要無量世在無漏的有為法上進修,否則一切種智具足親證的因緣就無法出現,一切種智當然就不能具足圓滿。除此之外,久學菩薩出現在人間,一定不會當窮鬼;有的人窮到鬼都怕,這種福德不具足的人,不可能當菩薩的;如果這一世當了菩薩,那一定是新學菩薩。久學菩薩一定會示現富裕之相:生活無虞,不必受人供養。這就是菩薩行施而得的可愛異熟果報。看看經中所講的大菩薩們,哪一位大菩薩是需要人家供養呢?……他根本不需要,他可以種種所需布施給一切眾生。西方的大勢至菩薩,那是多麼莊嚴,每踩一步都是無比的莊嚴;你們看看《觀經》怎樣的描寫,就知道那是很大的福德才能夠成就的。大家也可以看看文殊、普賢、維摩、地藏,這些菩薩哪一位是需要人家供養的?都沒有!甚至維摩居士妻妾成群,有才華的兒子很多,他又是巨富長者,這不都是有為法嗎?是的!菩薩生生世世布施(財施與法施),利益無量眾生,請問他們生生世世感得的福報會很小嗎?當然不會!這是什麼原理呢?後面經文中佛會詳細的開示。 不說別的,光說一個餓字;有時看見一條餓狗,我們買個肉包子布施給它;不曉得現在肉包子一個要幾塊錢,如果以十塊錢計算,佛說可以得到來世百倍之報,那麼布施的菩薩在來世可以得多少世間福,你們自己算算看。做這個生意最好賺了!哪裡還有比這個生意的利潤更好的?一般的大企業,譬如統一企業好了,如果每年的歲後盈餘有百分之八或百分之十,他們就很歡喜了!但是你布施給不能回報的無福眾生,來世還得百倍之報,有什麼生意比這個更好做?而且還可以帶到未來世去,這一世的錢財都還帶不去呢!你想,菩薩生生世世布施下來,他應該是生生世世都不愁吃、不愁穿、不愁住、不愁行,什麼都有。所以有的菩薩說:「我這一生乾脆賺到這裡就好,剩下的福報留到下輩子再用。」這一輩子仍然繼續在布施,累積來世更多的福德,作為成佛的道糧。菩薩就是這樣子做啊!一直累積!累積到後來無量的福德滿足了,三十二相便成就了!這時終於可以成佛了。 因此,菩薩布施,目的在於未來世的可愛異熟果報,可以無所遮障的繼續順利學佛。這種可愛的異熟果報有兩種:一是正報,生而為人,而且生在有福報的地方,不要生到窮鬼所住的地方。二是依報,自身富有資財,不必受人供養。這就是菩薩的世世可愛異熟果,凡是久學菩薩都有這種異熟果。如果不具備這種可愛的異熟果,就不能稱為久學菩薩,因為他沒有生生世世努力布施,導致世間法上的福報不具足。那麼可愛異熟果若沒有圓滿具足,三十二大人相當然不可能圓滿,也就不能成佛,因為福德仍然欠缺的緣故,所以不要一味的排斥有為法。 有為法既然分為無漏的有為法和有漏的有為法二種,諸位對此就應要有所理解,不能夠一直要去追求純無漏無為的法,而去排斥無漏的有為法;如若不然,菩薩道一定不可能成就,佛道更無法成就。這就是說,在無漏有為法上來為大眾宣說,說十方諸佛一定都是福德滿足、慧學滿足,才能成佛,如果其中的一種有絲毫的欠缺,就無法成佛。以上是講世間相上的無漏有為法,可是還有一切種智中的無漏有為法,那就是如來藏本身的無漏有為法,這種有為法是純無漏性的,因為都不與貪瞋痴相應。不過這部分你得要破參了,才會知道少分,我們這裡不可以明講。至於多分的了知,得要等到入地時;全部的了知,則是佛地的事。 所以布施對菩薩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而我們布施或供養三寶時,也要勸導眾生一起來作,譬如《優婆塞戒經》卷5〈雜品第 19〉中云:【善男子!若人多財,無量歲中供養三寶,雖得無量福德果報,不如勸人共和合作。】 平實導師在《優婆塞戒經講記》第六輯第158 頁中也開示: 「如果有人錢財很多,他在很多年中不斷的供養三寶,都是自己在做;雖然未來世可以得到無量的福德果報,但是自己做不如勸別人共同和合來做。」所以修集福德不必全部自己一個人做成,能分一部分給別人共同來做最好;而自己節省下來的部分,另外再尋找別的植福因緣,再找別人一起做;這樣做的人,未來世不但很有福德,而且還會有非常多、非常多的世間法及佛法上的眷屬,未來世做事時絕對不會是孤單一個人,所以親眷、法眷都很多,所以佛說「不如勸人共和合作」。 因此我們除了自己布施以外,也要勸導眾生一起來布施,讓大家都可以成為有大慈悲心的菩薩!

未完待續

原文地址:

http://www.hymzw.net/epaper2/103/ep10307.htm#jtss-qzone

推薦閱讀:

電影受眾接受淺分析
3.7 如何尋找合適的受眾?

TAG:成就 | 菩薩 | 受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