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見小米刷屏!敲定赴港上市 雷軍要成首富?
來源:證券時報官方微信
小米的快速崛起,是近年來互聯網商業圈中一大現象級事件。
5月3日,小米集團(簡稱「小米」)向港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被認為將是今年全球最大規模IPO。招股書顯示,中信里昂證券、高盛、摩根士丹利為聯席全球協調人、聯席賬簿管理人兼聯席牽頭經辦人。
隨著招股書的公布,小米商業帝國的輪廓已經逐漸清晰,原來小米宣稱的「黑科技」產品,並不是要做什麼「科技界的無印良品」。雷布斯真正所圖的,是通過海量硬體,成就小米的物聯網霸業。
所以你一直覺得小米做的只是硬體手機嗎?NO!小米強調自己是一家互聯網公司,但互聯網雖大,留給雷軍的還剩下什麼?
BAT搶佔賽道,騰訊佔據了社交、遊戲,將人與人進行了強聯繫;阿里壟斷了人與商品的連接;百度統治了人與信息的連接;留給雷軍的只剩下物聯網了。
以硬體為核心,「小米系不但拓展了產業鏈,增加了銷售業績,提高了「小米之家的坪效,還通過小米生態鏈和文化娛樂、企業服務以及電子商務等多方面的布局,串聯用戶、建立了投資壁壘,打造了一個頗具規模的智能物聯網閉環,掌握著定價,重在參股不控股的投資模式,讓小米的產品滲透在生活的每一個環節。
物聯網養殖、智慧路燈、智能電器、掃地機器人、小米的「米家」APP……各種接地氣的應用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生活里。
總體看來,雷布斯的這條賽道,看起來通暢無阻。但它能撐起來小米的千億美元估值嗎?
小米在港遞交上市申請
就在港交所醞釀25年來最大變革之際,公布同股不同權的上市新政後,果不出所料,小米完成了IPO準備的最後拼圖,於5月3日在港提交了上市申請。市場估計其將於6月底或7月初正式掛牌,繼之考慮以CDR(中國預托證券)形式在內地上市。
小米董事長雷軍在公開信中表示,小米不是單純的硬體公司,而是創新驅動的互聯網公司,具體而言,小米是一家以手機、智能硬體和IoT平台為何核心的互聯網公司。
從「鐵人三項」商業模式,到通過「生態鏈」公司集群,從「用戶參與的互聯網開發模式」,到小米線上線下的新零售之路,小米在BAT的夾縫中找出了另外一條路。
雷軍認為,小米之所以能夠突圍出一條求生之路,主要源於其商業模式,儘管硬體是小米重要的用戶入口,但並不期望它成為小米利潤的主要來源,通過打通上下游產業鏈,更多以參股方式入局沒有品牌效應的智能硬體公司,通過資源整合以及小米的品牌的溢價,切掉其中不必要的成本,進而通過自有或直供的高效線上線下的新零售渠道直接交付到用戶手中。
所以,小米到底獨創的是一種怎樣的商業模式,小米硬體到底賺不賺錢,小米生態鏈是如何構建,募集資金用途等,我們或許能從招股書草擬本中管中窺豹,得到答案。
1、A股小米概念股盤中出現異動但未出現大面積漲停現象
小米即將登陸港股的消息也刺激了一眾概念股表現。
普路通、精達股份等盤中大幅上漲,勁勝智能、卓翼科技盤中也一度表現,不過盤中暫未出現漲停的概念股。
有分析認為,這可能與小米上市預熱已久,相關概念股已提前反應所致。另外,不同的概念股因受益程度存在差別,股價表現出現較大差異也在情理之中。
根據交易所互動平台,普路通為小米的供應鏈服務商,公司表示,小米產品的銷售量向好對公司會產生積極的影響。
勁勝智能今年3月在互動平台表示,公司為小米客戶供應手機精密結構件。
卓翼科技則表示,公司與小米有良好的合作關係,合作產品主要涵蓋了小米移動電源、騎行碼錶、小米智能手環、小蟻智能攝像頭、空氣凈化器、小米手機等。就手機業務,小米多款型號手機都是與公司合作生產的。隨著公司與小米合作的不斷深入,合作的領域也在不斷豐富。
2、2017年收入爆髮式增長,為何財報還顯示巨虧?詳細解讀如下
小米最近三個完整年度關鍵財務數據情況
2015年~2017年,小米的具體的核心財務數據如下:
收入
數字:分別為668.11億元、684.34億元、1146.25億元。
解讀:2016年較2015年收入近乎停滯,但2017年再次迎來大爆發,較上一年幾乎翻倍。
研發開支
數字:分別為15.12億元、21.04億元、31.51億元。
解讀:研發方面,小米的開支在逐年上升,2017年已是2015年的兩倍。小米的研發開支佔總收入的比重在科技公司中不算特別高,但目前總的研發支出已成規模。
經營利潤
數字:分別為13.73億元、37.85億元、122.15億元。
解讀:經營利潤逐年快速上漲,顯示其主業經營績效總體持續提升。
年度利潤(虧損)
數字:分別為虧損76.27億元、盈利4.92億元、虧損439.89億元。
解讀:2017年財報上顯示出現巨額虧損,主要是因「可轉換可購回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項目下出現540.72億元的巨額扣減所致。若扣除此項因素影響,2017年利潤較2016年大幅提升。
如何理解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所產生的虧損?分析指,這種虧損一般只會出現在以國際會計準則(IFRS)彙報的公司,只是一種會計處理,對公司的實際持續經營不會產生影響,且其受到公司上市前估值的影響,估值漲越多,公允價值帶來的虧損就會越大。另外,由於優先股一般在上市時會被轉換成普通股,該項目產生的虧損在上市後下一財年會消失。
對於很多在香港上市的公司而言,財務報表都受到可轉換可購回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影響,在小米之前,受此項目影響最顯著的一家公司便是在港上市的美圖。
資料顯示,美圖2016年度虧損為62.61億元,其中可轉換可購回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一項就貢獻虧損56.06億元。但到了2017年度,美圖虧損大幅減少至1.97億元,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2017年未再產生可轉換可購回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虧損。
美圖2017年財報和2016年財報關鍵財務數據對比
3、雷軍說的5%的綜合凈利潤是高還是低?
雷軍在公開信中表示,小米創辦之初,就有一個宏大的理想:要改變商業世界中普遍低下的效率。從2018年起,小米每年整體硬體中業務的綜合凈利率不會超過5%,如有超過部分,我們都將回饋給用戶。
此前時報君就已經分析過,企業所謂凈利潤率,就是用企業營收減去成本、費用和企業所得稅等後,得到的一個最終財務數據。意味著剔除與硬體產品相關的成本和費用,而「綜合」二字則顯現了成本和費用不僅僅指硬體產品本身的物料和生產成本,還包括研發、營銷、管理等在內。
那麼5%的綜合凈利潤率,對於國產手機行業來說很低嗎?
我們將小米的這個數據與華為進行比較。華為是近年來國產手機廠商的領頭羊,營收和利潤都表現不錯。2017年華為營收6036億元,凈利潤475億元,凈利潤率為7.87%。眾所周知,除手機業務外華為的業務包括通信設備、企業業務,後兩者的利潤較高,華為手機業務的凈利潤率其實不到7.8%,而小米以智能手機為主業,它如能達到雷軍所說的5%凈利潤率,那麼將有望和華為手機業務的凈利潤率相當。
不難看出,雷軍設定的5%純利潤率,雖然聽起來很低,但絕不是國產廠商踮起腳尖就能夠到的,需要企業付出極大努力才能實現。
4、小米「鐵人三項」商業模式
招股書顯示,小米獨特的「鐵人三項」商業模式由三個相互協作的支柱組成--1、創新、高質量、精心設計且專註於用戶體驗的硬體2、高性價比的價格銷售產品以及高效新零售3、豐富的互聯網服務。
具體來看,硬體是小米提供系列自主或與生態鏈企業共同開發的硬體產品,專註於創新、質量、設計和用戶體驗,產品包括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智能電視、人工智慧音箱和智能路由器等。截至2018年3月31日,小米連接了超過1億太設備(不包括智能手機和筆記本電腦)這些產品互聯互通,既改善了用戶生態,又為小米互聯網服務提供了專屬平台。
在新零售方面,全渠道新零售分銷平台是小米增長策略的核心組成部分,小米官網一直專註於產品的在線直銷,根據IDC統計,2017年第四季度小米在中國大陸和印度的線上智能手機出貨量均排第一。2015年以來,小米之家門店擴大了線下零售直銷網路,打通了線上線下銷售渠道。
而在互聯網服務方面,截至2018年3月31日,小米基於安卓的自有操作系統MIUI擁有1.9億月活躍用戶,構成一個開放的平台並提供一系列互聯網服務,包括內容、娛樂、金融和效能工具。
5、小米生態鏈的搭建:占股不控股
招股書顯示,為了維持小米的高速增長以及產品定價權,小米必須與更多合作夥伴高效合作。截至2018年3月31日,小米通過投資和管理建立了由超過210家公司組成的生態系統,其中超過90家公司參與研發智能硬體和生活消費產品。
招商證券研究報告中指出,截至2017年年末,小米IoT已接入超過800種智能硬體,物聯網設備綜述達到8500萬台,日活躍設備超過1000萬台,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智能硬體IoT平台。
自小米決心布局生態鏈起,對外投資力度大幅增加,截至2018年2月底,小米累計對外投資達到了199筆,集中於智能硬體46筆,文化娛樂32筆和遊戲服務21筆等領域並全面布局IoT。
在小米生態鏈布局中,沒有延續一般公司採取的通過產業資本對行業內相關產業進行投資併購或者戰略合作擴張的方式,在小米看來,無論是收購型所導致的生態鏈企業失去獨立性,或是戰略合作型中互相設防的條款都降低效率,小米對生態鏈布局採取的是「投資+孵化,占股不控股」模式進行IoT布局。
6、小米估值幾多,雷軍要成首富?
5月2日,根據財聯社消息,小米IPO定價基本確定在1000億-1200億美元,基石投資者定價在800億美元以上。
事實上,按照市場主流的券商觀點,小米的估值不超過1000億美元。招股書草擬本關於小米股權架構的部分顯示,Smart Mobile Holdings Limited與Smart Player Limited的全部權益由雷軍及其家屬持有,所有權百分比共計31.4124%。其中包括429,518,772股每股面值0.000025美元的A類股,每股可以投十票。
以IPO小米市值1000億美元計,雷軍31.4124%的持股,對應至少314億美元的身價。但這個數據,離目前的首富仍有一定差距。
此外,根據招股說明書,小米採用同股不同權,分為兩類股份權利,A類股份每股可投10票,B類股份每股投一票。A類股份受益人為雷軍和林斌。
其中,小米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持股31.41%,如計入總部本ESOP員工持股計劃的期權池,則雷軍持股比例為28%,通過雙重股權構架,雷軍的表決權比例超過50%,為小米集團控股股東。
7、小米上港股後,還會上A股嗎?
不出意外的話,小米應該是港交所新政施行後首家上市的新經濟公司。與此同時,國內A股的CDR也消息不斷。
今年年初,CDR傳聞沸沸揚揚。有多家中國互聯網上市公司大佬有表態將要回A,小米也被傳將會香港+CDR實現港股和A股同時上市。傳說紛紜,已經被猜成年度懸疑劇了。
現在小米赴港上市,讓傳聞先確定了一半。接下CDR的消息近期會不會有消息?招股書依然沒有明確提出。
8、小米上市,前1000號員工實現財務自由?
據招股說明書顯示,2015年、2016年和2017年,五位行政人員的最高薪酬為人民幣251萬、281萬和196萬元,上述薪酬包括了底薪、房屋津貼、其他津貼、退休計劃供款等。
而行政開支由2016年的人民幣9億元增加31.2%至2017年的人民幣12億元,主要是由於行政管理人員增加導致薪酬及福利增加。
根據小米的人力資源策略,小米向僱員提供具有競爭力的薪酬待遇,截至2018年3月31日,5500多名僱員持有以股份為基礎的獎勵。
有傳言稱,小米員工的身家,大致可以根據工號來判斷,早期進入小米的都有期權,如果不出意外,前100號員工未來都可能成為億萬富翁,前1000號員工未來也可能成為千萬富翁。
推薦閱讀:
※梁穩根身家700億成中國新首富
※李嘉誠選中長子 李澤鉅將成為華人新首富
※【美女麗影】華夏第一首富美女 楊惠妍
※各省首富
※粵西首富之老太祖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