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小腿抽筋一個穴位就能解決!

腓腸肌痙攣,中醫叫轉筋,俗稱「小腿抽筋」或「小腿肚子轉筋」。

是痛性痙攣中最常見的一種,其特點是腓腸肌突然發作的強直性痛性痙攣,牽掣、痛如扭轉,持續數十秒至數分鐘或更久,其痛楚難以名狀。當動脈發生硬化時,腿部血液循環會受阻不暢,血液供應減少,代謝產物不能被及時帶走,當達到一定濃度時,就會刺激肌肉收縮,引起疼痛抽筋,血流受阻血供減少後,局部組織出現缺血缺氧,生理生化機能發生紊亂也可致疼痛抽筋。

此症多由氣血不足,寒濕傾斜或局部肌肉過勞所引起。

  • 承山

    腓腸肌為足太陽膀胱經所過之處。《靈樞·經脈第十》載:「膀胱足太陽之脈······貫踹內······是動則病······踹如裂······是主筋所生病者······踹·······痛。」踹就是小腿肚,所以此處的疼痛轉筋都是足太陽膀胱經的病候。

    腓腸肌痙攣其病在筋,如《靈樞·經筋第十三》載:「足太陽之筋······結於腘,其別者,結於踹外·····其病······腘攣·······」對於經筋病的治療原則,經筋篇說:「治在燔針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輸。」「燔針」就是火針,「劫刺」就是刺火針時快入快出,以免疼痛或灼傷皮膚肌肉,「以知為數」就是不論次數多少,癥狀消失即停止治療,「以痛為輸」就是哪兒痛就診愛哪兒針刺。凡是經筋病的治療,都應該以局部取穴為主,所以《靈樞·始終第九》說:「在筋守筋。」《素問·調經論篇》說:「病在筋,調之筋。」《靈樞·四時氣第十九》也說:「轉筋於陽治其陽,轉筋於陰治其陰。」

    綜合上述而論,對於筋病的治療,我們應該採取的方法是:在取穴上,要以局部取穴為主,哪兒有病就在哪裡取穴,有經穴取經穴,無經穴則取阿是穴(壓痛點)。在針灸方法上要結合溫熱刺激,因為物體的一般規律是熱脹冷縮,陽氣具有溫煦的作用,即「陽氣者,揉則養筋」,可用火針,可用溫針灸,也可用針刺加上TDP等照射,可以用熱熨,如《素問·血氣形志篇》說:「病生於筋。治之以熨引。」在針刺程度上要直達筋部,不能太淺也不能太深,就是《內經》上反覆強調的「刺筋者無傷肉,刺筋者無傷骨」的含義。

  • 腓腸肌痙攣的部位正好是承山穴所在,所以臨床上多刺承山穴,用溫補手法,或溫針灸或加TDP照射等,均有療效,常一次見效,一般不會超過三次。

    如某次在治療一位病人,50歲,因骨外側皮神經炎來就診,經針刺癥狀基本消失。治療過程中又說每夜小腿肚抽筋,影響睡眠,為針承山穴,加TDP照射,只針一次,痙攣即止,半月後,又偶有抽筋,在刺承山,痙攣又止。

  • 承山屬於足太陽膀胱經,微微施力墊起腳尖,小腿後側肌肉浮起的尾端極為承山穴。取穴時應採用俯卧的姿勢,承山穴位於人體的小腿後面正中,委中與崑崙穴之間,當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時,腓腸肌肌腹下出現的尖角凹陷處即是。如下圖

  • 今天是春節,在新的一年裡,祝,給位朋友身體健康,萬事如意!本文中如有錯別字請在評論中指出,謝謝。傳播中醫治療之法,改善我們的生活。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推薦閱讀:

    腳上十大穴位按摩保健法
    【經絡穴位】腳上十個穴位祛百病 按摩厲兌穴通調腸胃
    學習賀氏三通必記的 十四經脈循行及穴位歌訣
    腰酸背痛怎麼辦?艾灸穴位來幫忙

    TAG:穴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