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道家學派主要代表人物)

[zhuāng zi]莊子,名周,字子休(亦說子沐),宋國蒙[1](今河南商丘[2],一說安徽蒙城[3])人。他是東周戰國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形成了華夏重要的哲學學派庄學,為道家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4]莊周因崇尚自由而不應同宗的楚威王之聘,生平只做過宋國地方漆園吏。[4]史稱「漆園傲吏」,被譽為地方官吏之楷模。莊子最早提出「內聖外王思想」對儒家影響深遠;莊子洞悉易理,深刻指出「《易》以道陰陽」;莊子「三籟」思想與《易經》三才之道相合。他的代表作品為《莊子》,其中的名篇有《逍遙遊》、《齊物論》等。與老子齊名,被稱為老莊。[4]莊子的想像力極為豐富,語言運用自如,靈活多變,能把一些微妙難言的哲理說得引人入勝。他的作品被人稱之為「文學的哲學,哲學的文學」。據傳,又嘗隱居南華山,故唐玄宗天寶初,詔封莊周為南華真人,稱其著書《莊子》為南華經。中文名莊周外文名Zhuang Zhou別名莊子、莊子休國籍戰國中期宋國[1]民族華夏族出生地宋國蒙[1]出生日期約公元前369年[2]逝世日期公元前286年(一說公元前275年)[2]職業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辯論家信仰道家思想主要成就與老子並稱「老莊」道教祖師先秦七子之一代表作品《莊子》等思想主張天人合一、清靜無為後世尊稱南華真人目錄1人物生平2主要思想哲學思想 文學思想3主要貢獻道家文學 哲學4主要作品綜述 著作 書目5軼事典故濠梁之辯 鴟得腐鼠 材與非材 莊周夢蝶 鼓盆而歌莊子陪葬6寫作特點7後世評價8後世影響1人物生平編輯莊子,姓庄,名周。其祖上系出楚國公族,後因吳起變法致使

楚國發生內亂,先人避夷宗之罪遷至宋國蒙地。莊子生平只做過宋國的地方漆園吏,因崇尚自由而不應同宗楚威王之聘。後厭惡仕途,隱居著書,成為先秦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4]被後世尊稱為道教祖師、南華真人、道教四大真人之一。當時諸侯混戰,爭霸天下,莊子不願與統治者同流合污,便辭官隱居,潛心研究道學。他大大繼承和發展了老聃、楊朱學說,與老子並稱「道家之祖」。他把「貴生」、「為我」引向「達生」、「忘我」,歸結為天然的「道」、「我」合一。[3]2主要思想編輯哲學思想據《史記》記載莊周「其學無所不窺,然其要本歸於老子之言,故其著書十萬餘言,大抵率寓言也」。莊周喜托寓言以廣其意,「東施效顰」、「邯鄲學步」等著名寓言就出自他的著作。他在哲學思想上繼承和發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觀點,使道家真正成為一個學派,他也成為了道家的重要代表人物。[3]他繼承和發展老子「道法自然」的觀點,認為「道」是無限的、「自本子

天人合一 周國民書(4張)根」、 「無所不在」的,強調事物的自生自化,否認有神的主宰。他的思想包含著樸素辨證法因素。他認為「道」是「先天生地」的,從「道未始封」(即「道」是無界限差別的)。他看到一切事物都處在「無動而不變,無時而不移」中,卻忽視了事物質的穩定性和差別性,認為「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泰山為小;莫壽乎殤子,而彭祖為夭」。[3]他認為,天人之間、物我之間、生死之間以至萬物,只存在著無條件的同一,即絕對的「齊」;主張齊物我、齊是非、齊生死、齊貴賤,幻想一種「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的主觀精神境界,安時處順,逍遙自得,而學「道」的最後歸宿,也唯有泯除一切差異,從「有待」進入 「無待」。在思辯方法上,把相對主義絕對化,轉向神秘的詭辯主義。[3]莊子"著書十餘萬言,大抵率寓言也",現存的《莊子》有三十三篇,其中內篇七,外篇十五,雜篇十一,文字雄美,想像豐富,跌宕起伏,妙趣橫生,善於通過寓言故事來說理。《莊子》一書不但反映了莊周的哲學思想,而且顯示了他卓越的文學才華。文學思想莊子主張「天人合一」和「清靜無為」。他的學說涵蓋著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但精神還是皈依於老子的哲學。莊子曾做過漆園吏,生活貧窮困頓,卻鄙棄榮華富貴、權勢名利,力圖在亂世保持獨立的人格,追求逍遙無恃的精神自由。對於莊子在中國文學史和思想史上的重要貢獻,封建帝王尤為重視,在唐開元二十五年莊子被詔號為「南華真人」,後人即稱之為「南華真人」,被道教隱宗妙真道奉為開宗祖師,視其為太乙救苦天尊的化身。《莊子》一書也被稱為《南華真經》。其文章具有濃厚的浪漫色彩,對後世文學有深遠影響。莊子的散文在先秦諸子中獨具風格,大量採用並虛構寓言故事,想像奇特,形象生動。此外,還善於運用各種譬喻,活潑風趣,睿智深刻。文章隨意流出,汪洋恣肆,奇趣橫生。總體來說,莊子散文極具浪漫主義風格,在古代散文中罕有其比,贏得無數文人學士的仰慕。[5]3主要貢獻編輯道家後世道教繼承道家學說,經魏晉南北朝的演變,老莊學說成為道家思想的核心內容。莊子其人並被神化,奉為神靈。唐玄宗天寶元年(七百二十四年)二月封「南華真人」。所著書《莊子》,詔稱《南華真經》。宋徽宗時封「微妙元通真君」。文學莊周一生著書十餘萬言,書名《莊子》。這部文獻的出現,標誌著在戰國時代,中國的哲學思想和文學語言,已經發展到非常玄遠、高深的水平,是中國古代典籍中的瑰寶。因此,莊子不但是中國哲學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同時也是中國文學史上一位傑出的文學家。無論在哲學思想方面,還是文學語言方面,他都給予了中國歷代的思想家和文學家以深刻的,巨大的影響,在中國思想史、文學史上都有極重要的地位。哲學

莊子半身像「仁義」二字被視為儒家思想的標誌,「道德」一詞卻是道家思想的精華。莊子的「道」是天道,是效法自然的「道」,而不是人為的殘生傷性的。在莊子的哲學中,「天」是與「人」相對立的兩個概念,「天」代表著自然,而「人」指的就是「人為」的一切,與自然相背離的一切。「人為」兩字合起來,就是一個「偽」字。莊子主張順從天道,而摒棄「人為」,摒棄人性中那些「偽」的雜質。順從「天道」,從而與天地相通的,就是莊子所提倡的「德」。在莊子看來,真正的生活是自然而然的,因此不需要去教導什麼,規定什麼,而是要去掉什麼,忘掉什麼,忘掉成心、機心、分別心。既然如此,還用得著政治宣傳、禮樂教化、仁義勸導?這些宣傳、教化、勸導,莊子認為都是人性中的「偽」,所以要摒棄它。在莊子看來不滯,就是於自然無所違。不凝滯於任何思想、利益等任何事物,從而達到聖人不凝滯於物的境界。吾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限的生命去極端的追求無窮的知識、利益,而忽略身邊一切的美好這是滯礙郁滯的。莊子認為只有不滯於不滯,才可乘物以游心,而不被任何思想,利益所奴役,所累,才是全生。對中國後世哲學、藝術、各宗教經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作為道家學派始祖的老莊哲學是在中國的哲學思想中唯一能與儒家和後來的佛家學說分庭抗禮的古代最偉大的學說。它在中國思想發展史上佔有的地位絕不低於儒家和佛家。[6]4主要作品編輯綜述《莊子》約成書於先秦時期。《漢書·藝文志》著錄五十二篇,今本三十三篇。其中內篇七,外篇十五,雜篇十一。全書以「寓言」、「重言」、「卮言」為主要表現形式,繼承老子學說而倡導相對主義,蔑視禮法權貴而倡言逍遙自由,內篇的《齊物論》、《逍遙遊》和《大宗師》集中反映了此種哲學思想。行文汪洋恣肆,瑰麗詭譎,意出塵外,乃先秦諸子文章的典範之作。莊子屬於道家,從《莊子》中很容易得出這個結論。司馬遷評價:「莊子著書十萬餘言」,而今本《莊子》僅33篇6萬5千多字,分內篇、外篇、雜篇三部分。《漢書·藝文志》載「《莊子》五十二篇」,可能是在晉代郭象注《莊子》刪去了。以前一般認為《莊子》全部為莊子所著。各篇基本為先秦道家所作,秦簡亦可證。從宋代起,竟成問題,認為內篇為莊子本人所著,而外篇和雜篇是後人託名。總的來說,《莊子》一書其思想還是統一的。莊子寫書風格獨特,自己稱(《雜篇·寓言》)以不拘一格的寓言寫作。[7]著作莊子的代表作品《莊子》,名篇有《逍遙遊》、《齊物論》等,莊子主張「天人合一」和「清靜無為」。《莊子》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其文汪洋恣肆,想像豐富。氣勢壯闊。《莊子》共33篇,分內篇、外篇、雜篇。內篇7篇為莊子所作,外篇15篇和雜篇11篇一般認為是其門人和後學者的偽作。書目《內篇·逍遙遊》、《內篇·齊物論》、《內篇·養生主》、

莊子目錄(4張)《內篇·人間世》、《內篇·德充符》、《內篇·大宗師》、《內篇·應帝王》、《外篇·駢拇》、《外篇·馬蹄》、《外篇·胠篋》、《外篇·在宥》、《外篇·天地》、《外篇·天道》、《外篇·天運》、《外篇·刻意》、《外篇·繕性》、《外篇·秋水》、《外篇·至樂》、《外篇·達生》、《外篇·山木》、《外篇·田子方》、《外篇·知北游》、《雜篇·庚桑楚》、《雜篇·徐無鬼》、《雜篇·則陽》、《雜篇·外物》、《雜篇·寓言》、《雜篇·讓王》、《雜篇·盜跖》、《雜篇·說劍》、《雜篇·漁父》、《雜篇·列禦寇》、《雜篇·天下》5軼事典故編輯濠梁之辯《莊子· 秋水》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之上。莊子曰:「鰷(tiáo)魚出遊從容,是魚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雲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鴟得腐鼠《莊子·秋水》惠子相梁,莊子往見之,或謂惠子曰:「莊子來,欲待子相。」於是惠子恐,搜於國中,三日三夜,莊子往見之,曰:「南方有鳥,其名鵷鶵,子知之乎?夫鵷鶵發於南海而飛於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食不食非醴泉不飲,於是鴟得腐鼠,鵷鶵過之,仰而視之曰:『嚇!』今子欲以子之梁國嚇我邪?」材與非材莊子行於山中,見大木枝葉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問其故,曰:「無所可用。」莊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夫子出於山,舍於故人之家。故人喜,命豎子殺雁而烹之。豎子請曰:「其一能鳴,其一不能鳴,請奚殺?」主人曰:「殺不能鳴者。」明日,弟子問於莊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將何處?」莊子笑曰:「周將處乎材與不材之間。(《莊子·山木》)《呂氏春秋》:莊子在山中行走,看見一棵樹長得很美很高大,枝葉很茂盛,伐木者停在那棵樹旁卻不伐它。莊子問他這是什麼原因,伐木者回答說:「這棵樹沒有什麼用處。」莊子說:「這棵樹因為不成材,結果得以終其天年了。」莊子出了山,來到縣邑,住在老朋友的家裡。老朋友很高興,準備酒肉,叫童僕殺一隻鵝款待他。童僕請示道:「一隻鵝會叫,一隻鵝不會叫,請問殺哪只?」主人的父親說:「殺那隻不會叫的。」第二天,弟子向莊子問道:「昨天山裡的樹因為不成材而得以終其天年,現在這位主人的鵝卻因為不成材而被殺死,先生您將在成材與不成材這兩者間處於哪一邊呢?」莊子笑著說道:「我將處於成材與不成材之間。成材與不成材之間,似乎是合適的位置,其實不然,所以還是免不了遭到禍害。如果遵循道德行事,就不是這樣了:既沒有美譽,也沒有毀辱,時而為龍,時而為蛇,隨時勢而變化,而不肯專為一物;時而上,時而下,以順應自然為準則,在萬物的原始狀態中漫遊,主宰萬物而不被萬物所役使,那麼怎麼會遭到災禍呢?這就是神農、黃帝所取法的處世原則。至於萬物之情,人倫相傳之道,就不是這樣了。成功了就會毀壞,強大了就會衰微,鋒利了就會缺損,尊貴了就會受到傾覆,直了就會彎曲,聚合了就會分散,受到愛惜就會被廢棄,智謀多了就會受人算計,不賢德就會受人欺辱。怎麼可以偏執一方而加以依仗呢?」原文:莊子行於山中,見木甚美,長大,枝葉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弗取,問其故,曰:「無所可用。」莊子曰:「此以不材得終其天年矣。」出於山,及邑,舍故人之家。故人喜,具酒肉,令豎子為殺鴈饗之。豎子請曰:「其一鴈能鳴,一鴈不能鳴,請奚殺?」主人之公曰:「殺其不能鳴者。」明日,弟子問於莊子曰:「昔者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終天年,主人之鴈以不材死,先生將何以處?」莊子笑曰:「周將處於材、不材之間。材、不材之間,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道德則不然:無訝無訾,一龍一蛇,與時俱化,而無肯專為;一上一下,以禾為量,而浮游乎萬物之祖,物物而不物於物,則胡可得而累?此神農、黃帝之所法。若夫萬物之情、人倫之傳則不然:成則毀,大則衰,廉則銼,尊則虧,直則骫,合則離,愛則隳,多智則謀,不肖則欺,胡可得而必?」 《呂氏春秋》[8]莊周夢蝶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蝴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莊子·齊物論》)鼓盆而歌莊子妻死,惠子吊之,莊子則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與人居,長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莊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獨何能無概然!察其始而本無生,非徒無生也而本無形,非徒無形也而本無氣。雜乎芒芴之間,變而有氣,氣變而有形,形變而有生,今又變而之死,是相與為春秋冬夏四時行也。人且偃然寢於巨室,而我噭噭然隨而哭之,自以為不通乎命,故止也。」(《莊子·至樂》)莊子陪葬莊子將死,弟子欲厚葬之。莊子曰:「吾以天地為棺槨,以日月為連璧,星辰為珠璣,萬物為齎送。吾葬具豈不邪?何以加此!」弟子曰:「吾恐烏鳶之食夫子也。」莊子曰:「在上為烏鳶食,在下為螻蟻食,奪彼與此,何其偏也。」6寫作特點編輯莊子的文章,想像奇特,文筆變化多端,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並採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諷刺的意味,對後世文學語言有很大影響。其超常的想像和變幻莫測的寓言故事,構成了莊子特有的奇特的想像世界,「意出塵外,怪生筆端。」(劉熙載《藝概·文概》)莊周和他的門人以及後學者著有《莊子》(被道教奉為《南華經》),道家經典之一。《漢書·藝文志》著錄《莊子》五十二篇,但留下來的只有三十三篇。分為:外篇、內篇、雜篇。其中內篇七篇,一般定為莊子著;外篇雜篇可能摻雜有他的門人和後來道家的作品。

《莊子》在哲學、文學上都有較高研究價值。它和《周易》、《老子》並稱為「三玄」。魯迅先生說過:「其文汪洋辟闔,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漢文學史綱要》)名篇有《逍遙遊》、《齊物論》、《養生主》等,《養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為後世傳誦。司馬遷在《史記》用精練的一二百字介紹了莊子的生平,並未提起莊子的字,字子休是由唐人提出的。說他著書十餘萬言,大抵都是寓言,如其中的《漁父》、《盜跖》、《胠篋》等篇,都是用來辨明老子的主張的。《莊子》共三十三篇,分「內篇」、「外篇」和「雜篇」三個部分(「內篇」七篇,「外篇」十五篇,「雜篇」十一篇)一般認為「內篇」的七篇文字肯定是莊子所寫的,「外篇」十五篇一般認為是莊子的弟子們所寫,或者說是莊子與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寫成的,它反映的是莊子真實的思想; 「雜篇」十一篇的情形就要複雜些,應當是莊子學派或者後來的學者所寫,有一些篇幅就認為肯定不是莊子學派所有的思想,如《盜跖》、《說劍》等。內篇最集中表現莊子哲學的是《齊物論》、《逍遙遊》、《大宗師》等。莊子的文章結構,很奇特。看起來並不嚴密,常常突兀而來,行所欲行,止所欲止,汪洋恣肆,變化無端,有時似乎不相關,任意跳蕩起落,但思想卻能一線貫穿。句式也富於變化,或順或倒,或長或短,更加之辭彙豐富,描寫細緻,又常常不規則地押韻,顯得極富表現力,極有獨創性。莊子文字的汪洋恣肆,意象的雄渾飛越,想像的奇特豐富,情致的滋潤曠達,給人以超凡脫俗與崇高美妙的感受,在中國的文學史上獨樹一幟,他的文章體制已脫離語錄體形式,標誌著先秦散文已經發展到成熟的階段,可以說,《莊子》代表了先秦散文最高成就。7後世評價編輯司馬遷(漢):其學無所不窺,然其要本歸於老子之言。故其著書十餘萬言,大抵率寓言也。善屬書離辭,指事類情,用剽剝儒、墨,雖當世宿學不能自解免也。

李白(唐):「萬古高風一子休,南華妙道幾時修。誰能造入公牆裡,如上江邊望月樓。」白居易(唐):庄生齊物同歸一,我道同中有不同。遂性逍遙中一致,鸞鳳終較勝蛇蟲。(《讀(莊子)》)王安石(宋):清燕新詩得自蒙,行吟如到此堂中。吏無田甲當時氣,民有莊周後世風。庭下早知閑木索,坐間遙想御絲桐。飄然一往何時得,俯仰塵沙欲作翁。(《題蒙城清燕堂》)蘇軾(宋):吾昔有見於中,口未能言。今見《莊子》,得吾心矣!徐渭(明):莊周輕生死,曠達古無比。何為數論量,死生反大事?乃知無言者,莫得窺其際。身沒名不傳,此中有高士。(《讀(莊子)》)金聖嘆(清):認定為「天下奇書。」郭沫若:秦漢以來的每一部中國文學史,差不多大半是在他的影響之下發展的: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國古代哲人中,實在是絕無僅有。《魯迅與莊子》魯迅:其文則汪洋捭闔,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漢文學史綱要》聞一多:「中國人的文化上永遠留著莊子的烙印」李澤厚:「中國文人的外表是儒家,但內心永遠是莊子。」胡文英:莊子眼極冷,心腸最熱。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腸熱,故感慨萬端。雖知無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熱腸掛住:雖不能忘情,而終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莊子獨見》)于丹:如果一定要用一種色彩形容《莊子》的話,我看《莊子》是白色的,如果用一種溫度形容莊子的話,《莊子》的溫度比論語要低。說得有點玄妙,卻沒有跳出儒道相爭的泥潭。8後世影響編輯先秦諸子百家都是在探求真理,即探求世界萬物的根據和原則中建立各自的

莊子-逍遙遊(2張)理想和學說的,但是在儒墨道各家及後學支脈中,莊子明顯地不同於其他諸子,甚至於不同於老子。[3]老子學說中有鮮明的政治傾向和政治目的。莊子雖然也有自己的社會觀、人生觀,但他的中心,他的至足之處卻是形而上學的、純粹抽象思辨的哲學本體論。[3]莊子是以抽象思辨的本體論,而非具體某種政治主張,來實現他對宇宙萬物的根據和原則的探求的。莊子對於中國古代文化的最重要貢獻,也正是在於他對於抽象思辨的哲學本體論的獨到關注。[3]儒學在孔子之後,尤其是在「罷黜百家」之後,支脈層出,義理更生,孔、孟、荀雖不盡同卻能源遠流長,而莊子卻只有後世對他的不理解,對他的改造。[3]在中國古代,沒有任何一個朝代,沒有任何一個學者,能對莊子核心內容的形而上學本體論予以發明、發展。戰國時期的形而上學的莊子是真實的存在的,但莊子的後世繼承卻是一條虛線。[3]詞條圖冊更多圖冊◆

莊子(2張)

天人合一 周國民書(4張)

莊子目錄(4張)

莊子-逍遙遊(2張)

詞條圖片(5張)1/2參考資料 1. 《史記·老莊申韓列傳》記載:「莊子者,宋國蒙人也,名周。」2.志行高潔——莊子 .河南省人民政府網 [引用日期2014-10-30] .3.莊子 .中安在線 .2006-09-04 [引用日期2014-11-4] .4.國學漫步:從莊子的逍遙觀透視道教 .鳳凰網 [引用日期2014-11-8] .5.生平 .古詩文網 [引用日期2014-10-16] .6.莊子 .中國網 [引用日期2014-10-16] .7.金聖嘆的「天下六才子書」 .國學網 .2012-07-22 [引用日期2014-08-26] .8. 莊子論道 .古代歷史網 [引用日期2015-01-26] .
推薦閱讀:

《老子》註解.第三十、三十一章
萬萬想不到 《道德經》對西方世界的影響居然如此之大
盤古化三清
細胞世界的生產體系
道家八字終南秘典 1 ~2

TAG:人物 | 道家 | 莊子 | 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