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詩詞世界》2011年第二期詩藝漫談欄目作品

周篤文填詞入門談之二——斟酌詞調

經營詞境,激情很重要。激情可以激發靈感。魯迅講過:感情冰結的人是不可以作詩的。除了要經營詞境而外,就是格調、格律,這是鐵門檻、基本功,要有敬畏的態度,不要輕言改革,輕言突破。作詞必須合律,熟悉詞譜變成了入門的階梯。填詞比作詩難,因為詞律結構遠較詩複雜,非下苦功記誦不可。應該說,名家詞無不諧之調。一調有一調的聲情,一調有一調的節奏、韻味與境界。往往是調愈澀,句愈拗,其韻味深長,情致愈高遠,境界愈幽曲。我們必須體味其神理,琢磨其節奏,涵詠玩味,逐步積累,運用自如的境地。先不妨從短小的平易的入手,如《浣溪沙》、《鷓鴣天》、《虞美人》、《臨江仙》、《生查子》、《菩薩蠻》、《蝶戀花》、《青玉案》等,大抵由五、七言絕句增減變化而成。有了這個基礎,再填較長、較難的調。要先熟悉名作,因為耳較熟,境較美,警句多,容易培養興趣,增加註意力。我們不妨提出一個量化的標準。比如,是不是先掌握三五十個詞牌,平仄各類的小令、中調多一點,長調少一點。要注意仄韻詞,因為好詞當中,押仄聲韻的不少於平聲韻。儘管這個調哼起來難一點,但是不能因噎廢食。讀詞不懂得一點入聲字,是不行的。而且這些基本的詞調希望能夠熟讀,大體能夠成誦,「腹有詩書氣自華」,如有幾十首詞調打底,寫起來也就自由多了,待它半年,反覆誦讀,以求熟稔於心,然後再填。填詞以前,先要學會寫近體詩,在近體詩絕句的基礎上,再進一步填小調,適當地填中調。先填熟腔順耳之調,反覆推敲,去掉生硬、平仄不順之字。久之自熟,然後再填點拗調。不論何調,至少連填三四次,才能漸悟神理。到現在為止,我沒有填過《鶯啼序》,《鶯啼序》二百四十個字,不是說一個都填不下去,但我總覺得花那麼大力氣,這麼翻過來、掉過去,恐怕要走味;再是詞不宜太長,太長易生厭,引不起欣賞興趣,超過一百字的,少作。過去古人出文集的沒有賦不行,文有了,詩有了,詞有了,擠也要擠一兩篇賦,詩詞文賦才算齊全。這個框框我們也可以不遵守。另外,手邊一定要準備一個詞譜,通俗的詞譜我向大家推薦龍榆生的《唐宋詩詞格律》,它簡要不繁,比較適合。對各調之字數、句數、韻味、平仄,必須嚴格遵守。對各調之聲情、色彩,要有一定的了解。何者纏綿,何者激越,何者和婉,何者拗怒,何者詼諧,何者和暢等等,應根據時地、心境擇而用之。如《浣溪沙》、《虞美人》流利如婉,宜於述情。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台,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將流光之空逝與往事低徊之嘆惋,表現得如此高華凄美,令人為之動情。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將懷念故國的悲情與對流年消逝的嘆惋對比寫出,在表現生命意識的無奈上,令人心魂凄黯、哀感無端。小詞也要寫得活潑詼諧。如李清照的《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以溫婉的對話語氣,將慧心的詞人與比較粗心的丫鬟觀察的差異曲折寫出,生動活潑,搖曳多姿.還有辛棄疾的《品令·族姑慶八十》。《品令》這個詞,多是開玩笑的。他的《品令》比前者就是另外一個景象了:不消說,便是個在世的觀音菩薩。甚今年,容貌八十歲,見底道,才十八。  莫獻壽星香燭,莫祝靈椿龜鶴。只消得,把筆輕輕去,十字上,填一撇。用詼諧的語氣寫出生活的情態,用口語押入聲字,能夠如此出彩,能有如此神奇的妙趣與藝術效果,令人拍案叫絕。詞也可以寫得悲壯,如陳亮之《水調歌頭》:不見南師久,漫說北群空。當場只手,畢竟還我萬夫雄。自笑堂堂漢使,得似洋洋河水,依舊只流東。且復穹廬拜,會向藁街逢。堯之都,舜之壤,禹之封。與中應有,一個半個恥臣戎。萬里腥膻如許,千古英靈安在?磅礴幾時通。胡運何須問,赫日自當中。  這首詞壯民族的正氣,聲情激烈,表現堂堂的正氣非常有吸引力、有感染力。建議有時間的詩友每天讀一首好詞,如果買龍榆生的《唐宋詞格律》,那都是好詞,每星期用早晚的閑睱時間背一兩首前代名家作品,日積月累,設身處地去體會,敢保你必有進步。

張其俊打破常規「三突破」創作「更上一層樓」

大凡愛好詩詞的詩友,誰不期望自己的創作能上一個新台階。「十年磨一劍」,豈非一朝一夕之功。這裡邊有著多方面的因素,這是後話。暫且撇開不說。單就當代詩壇的現狀而言,作品雖多,精品卻鳳毛麟角。究其因,也許還有這「三性」:即:創作思維的惰性(一般人都這麼想、這麼寫的嘛);表現手法的套路性(只慣用常見的明比與賦筆直書);遺詞造句的慣性(只沿用他人慣用的哪些詞語)。若要打破這種局面,就需力求來它個「三突破」。就此,我想給詩友們提個醒兒,出個招兒。這就是:從創作思維表現手法和遺詞造名諸多方面要有這麼「三招」:即虛著點兒,彎著點兒,倒著點兒。下面為了說明相關問題方便起見,不妨就構思和造語等方面從試改古人、或今人之例詩(抑或引若干例詩)入手闡述之。其一所謂「虛著點兒」:其實也就是說:不要寫的太平實,而要實中求虛,虛實相生。明代屠龍就曾說過:「……詩有虛,有實,有虛虛,有實實,有虛而實,有實而虛,並行錯處,何可端倪。」(《與友人論詩文》)這後面四句話,就是說的「虛實相生」:即實中有虛,虛中有實,既可並行,亦可交錯,變化無窮。(詳情則請參見拙著《詩藝管錐》)中之《善用「不即不離」,打造詩詞精品》,《「詩中有畫」說虛實》等文)。為了便於說明問題,偶爾也融入一點兒個人的創作領悟,比如我在「世博情懷」中寫《情有獨鍾咱國家館》(其一)初稿只寫了第一印象:「朱紅斗拱豁眸新,鶴立雞群冠插雲。盛世中華大手筆,揚眉吐氣壯國魂」。這個毛坯就寫得太實了,人云亦云。後來便從「虛著點兒」方面動了些腦筋,幾番推敲,便把它改成:「朱紅斗拱豁眸欣,鶴立雞群引項鳴。盛世中華揮彩筆,浦江飽蘸繪龍騰。」經過了這番虛化了些,其境界自以為較之初稿似乎是又上了一個檔次。故不惴冒昧,拿出來獻拙,其意在拋磚引玉。再請來試改一首柯展翅詩友的《走馬林場》詩:「涼熱一山分幾季,晴雨十里不同天。人生變幻常如此,世事沉浮只瞬間」。設想若將其後兩句改作寫實句:「山間氣候孩兒面,時笑時啼一瞬間。」請詩友們比較比較,原詩「虛著點兒」,是不是遠比這擬改作寫實之句更勝了一籌呢!其二,所謂「彎著兒點」:就是不要平鋪直敘,直來直去。宜於走一條「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而能讓人回味的新路。清代袁枚就說過:「凡做人貴直,而作詩文貴曲」(《隨園詩話》)。(詳情請參見拙著《詩藝管錐》)中之《詩宜曲徑暗通幽》篇)。此處僅取其中數個試改古人詩作之例證來做點表述。即如初唐詩人宋之問的《渡漢江》詩云:「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假若只將其後二句改動兩三個字,將「怯」改作「切」,又將「不敢」改為「急欲」。直白地表達其「急切」之心情,則淡然味矣!又如將賀知章那膾炙人口的《回鄉偶書·其一》的後半改作:「兒時舊友難相認,話到滄桑老淚垂。」也許是直白了些,卻遠不如用旁插法將一群天真活潑的兒童推出來作旁襯。這樣反主為客的寫法雖拐了彎兒,卻顯得更為活潑有趣,耐人尋味。大凡詠物之作,多有寄託,言在此而意在彼,總要你設法拐它個彎兒。有如齊白石的《題不倒翁》詩:「烏紗白帽儼然官,不倒原來泥半團。將你忽然來打破,通身何處有心肝?!」托物言志,以之諷刺舊社會官僚政客,又何其相似乃爾。其三,所謂「倒著為兒」,就是避開從正面單刀直入去描敘,變化一個角度去開拓。清人劉熙載有謂:「正面不寫寫反面,本面不寫寫對面、旁面,須如見影知午乃妙。」(《藝概·詩概》)譬如中唐李紳的《憫農》詩「其一」前三句為:「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若按常規順理成章推導下去,自當是「豐衣又足食」了。然而作者卻偏偏是「倒著點兒」說過來,得出了令人震驚的反常卻又合道的結論來:「農夫猶餓死!」這便不得不促使人們去反思問他們「為什麼」?這才正是作者所要表達此詩的意趣之所在。不由作者直道,而由讀者思考而得之,其藝術效果更好!又如今人歐陽鶴的《新疆行》:「朝雨輕車過渭城,舊詞唱膩換新聲。邊陲千里花如錦,西出陽關盡故人。」誰不知曉這是翻疊王維的《渭城曲》而來的,一經他這般顛倒過來寫,就覺得翻出了新意,有滋有味!同樣賀蘇的《香港回歸口號》:「七月還珠日,百年雪恥時。老夫今有幸,不寫示兒詩。」也一看便知這是翻疊陸遊的《示兒》詩而來的。這種感受別人也會有,但卻未必也能如此道得出來。以上兩首都是用典,明顯地看出是從前人名作中反其意而用之。而有些佳作則是從前人之作里受到啟發,感悟而來,不露痕迹。有如今人星漢的《泛舟布倫托海》:「上下天光共雪山,鷹銜雲影逐輕船。人間顛倒尋常事,鷹在清波我在天。」假期你晚唐唐溫如的《龍陽縣青草湖》:「西風吹老洞庭波,一夜汀君白髮多。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輕夢壓星河。」便知前者是深受後者啟發的,但並未顯露痕迹。而唐溫如的這首唯一的傳世之作亦如金昌緒的那首唯一的傳世之作《春怨》那樣,寫得更老道、更精彩、更經得起反覆推敲。他不僅善於做虛化、幻化處理,巧將神話傳說夢境與現實景象融為一體。且遺詞構象又巧於變形陌生化,讀之令人神遠,久久回味。總而言之,要想打破常規「三突破」(創作思維的惰性、表現手法的套路性、遣詞造語的慣性),創作「更上一層樓」,就不妨試試這「三招」——虛著點兒、彎著點兒、倒著點兒。而這「三招」又緊圍繞著一個核心招兒——「變」!誠然,要求「變」,還須得有個基礎,要個前提。「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而這個基礎就是生活經驗和知識技能的積澱,還要加上對生活的熱愛,對時事和周圍新事物的熱切關注,對人性的關懷,對詩藝的愛好與執著追求,才會在詩詞創作上體現出綜合素質來:境象獨探、慧眼獨識、感悟獨到、匠心獨運。才會「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才能領略到「無限風光在險峰」的愉悅!

劉劍虹略談意境的創造和意象的運用

一、意境的創造什麼是意境?「意境」是一種藝術概念,指文學藝術作品中所描寫的生活圖景和所表現的思想感情相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種藝術境界。唐代司空圖說的「思與境偕」(《與王駕評詩書》),指的便是意境。清末學者王國維則說:「何以謂之意境?曰:寫情則沁人心脾,寫景則在人耳目,述事則如出其口也。古詩之佳者,無不如是。」他還說「境,非獨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人間詞話》)具體地講,意境是作者主觀方面的「意」(包括思想感情,意趣、理想、情操以及創作意向等)和客觀方面的境(包括景物、音響、人物、氣氛、色調等)的統一,也就是「意中有景,景中有意」,「情景交融」。如何創造意境?應自覺地從四個方面下大力氣:注情於景、以景托情、情景交融、傳神隱形。(1)注情於景:先寫了景、後抒情;緣景生情,使得景中有情,從而造成意境。例:《敕勒歌》,陳子昂的《登幽州台歌》。(2)以景托情:先抒情,後寫景,以景烘托其情,使情中有景,從而構成意境。例:崔護《題都城山莊》,李商隱《樂游原》。(3)情景交融:指抒情中有景,寫景中有抒情,使情與景相互為用,和諧交融。(4)傳神隱形,無跡而神。詩中意境總是以神為主,以形為客;以意為主,以象為客;以情為主,以景為客。許多詩詞名家按照心物同構,體異性通,天人合一的原則,在意境的營構上採取傳神隱形的寫法,以實為虛,化實為虛,化景物為情思,進入脫略形似的審美領域,力求主客融一,物我相忘,空靈而傳神,無跡而跡,無跡而神。詩的本質是抒情言志達意,詩人在社會生活中產生一定的感受、情感,「神與物游」,「思與境偕」,尋覓到與其相應的寄託物,,緣情憑境立意,確立一首詩的「意」,即題旨,主題思想,從而以「意」為帥,以意統「象」,營構詩中的意,即意境。《望海潮·榆林頌》是我在2009年「榆林頌」詩詞大獎賽中填的一首詞,被評為一等獎。因為我去過榆林,所以緊緊圍繞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榆林在經濟社會中取得的輝煌業績,來表達改革開放以後,榆林翻天覆地的變化,從而謳歌社會主義建設、謳歌改革開放的成功。為了表達這個「意」,我在整個構思和表達的過程中,緊緊圍繞這個「意」來尋覓、選擇、熔鑄、組合詩中的意境。從榆林的生態、農業、工業、交通、商業、建築和人們歡樂的生活場景,用準確、生動、形象的意象化語言,高度概括,凸現榆林改革開放後的新變化,突出了「信天游唱響中華」這個主題思想。這裡創造了一個以寫景開頭,以抒情結尾,中間以物象、事象、意象融合,情、理、形、神四者統一的詩歌意境。並以此激活讀者的想像和聯想,從而達到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藝術效果。這裡我想用陝西省散曲學會會長郭芹納先生的評論,剖析本詞,雖然是管中窺豹,可以略見一斑:這篇評論的題目就叫《信天游唱響中華》,是本詞中的最後一句話。郭說:「一等獎的另一首作品《望海潮·榆林頌》詞,與前面的律詩風格迥然不同。開篇從改革開放後的榆林風光入手,寫出榆林如帶之「柳煙」,滿目呈紫的「苜蓿花」,而後,一句「綠茵暗換黃沙」,將詩意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展現出今日榆林優美的生態環境,引領讀者遐思遙想。榆林地處毛烏素沙地和黃土過渡地帶,風蝕沙化和水土流失嚴重,是全國生態環境建設重點地區。「九五」以來,榆林人民艱苦勤奮地實踐著退耕還林、退耕還草的宏偉計劃,實踐著天然林保護,「三北」防護林等重點工程,堅持「南治土,北治沙」,大大減少了水土流失面積,林草覆蓋率達到30%,由沙進人退轉變為人進沙退。昔日黃沙蔽野,今朝綠茵連天。這是勤勞勇敢的榆林人民響應黨和國家「再造秀美山川」的號召,通過艱苦奮鬥所取得的偉大成果。「暗換」二字可謂「詞眼」,極為生動貼切,既顯示出榆林生態好轉之迅捷,又充分顯示出作者的欣喜之情。緊接著,作者又採用鋪排的手法,寫出「蕎谷浪翻,牛羊塞道,尤多脆棗甜瓜」,以榆林之特產來展現其物產之豐富,生活之豐足,而後總括一筆「卅載把雲拿」,並以「看」字領起,揭示出榆林卅載之龍騰虎躍,及「雨順桑麻」的必然因果,進而由此導入「笑語喧喧,小康金路樂家家」來收束上闋。下半闋進一步描寫榆林改革開放後的新變化,新面貌。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國家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大道連天,高樓接日;商貿四海,貨通五洋。在這樣的歷史大背景之下,榆林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經過改革開放30年的發展,榆林在現代化建設的道路上,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她以其豐富的能源礦產資源,被譽為中國的「科威特」,煤炭、石油、湖鹽、岩鹽的儲量極為豐富。這裡建成了我國陸上最大的天然氣田,建成了現代化的煤炭基地,建成了亞洲最大的天然氣凈化裝置,天然氣源源不斷輸向北京、上海、西安、銀川等十幾個大中城市。初步形成以煤炭、油汽、電力、化工、建材、輕紡為主的工業體系,成為國家西煤東運、西氣東輸、西電東送的重要源頭,正在實現著由資源大市走向經濟強市的宏偉目標,成為著名的東方明珠。作者以「油煤氣電堪誇」振起,既突出而充分地展現了榆林油、煤、氣、電等自然資源的豐富,又為下面的「正傾心開發,光映雲霞」諸句蓄勢,進而便有了「高速廣鋪,車通貨暢,貿商直接天涯。樓廈頂呱呱」的一氣呵成,接著便是登樓遠眺,臨窗縱目,自然是但見「滿苑奇葩」。此句以但字領起,以「滿苑奇葩」形象而概括地描繪出榆林的新貌。末句一筆叫醒,意味深長:「小曲悠悠,信天游唱響中華」,既突出獨具特色,享有盛譽的陝北信天游,又展現出榆林人民的歡樂心懷,道出了榆林在祖國現代化建設事業中的重要作用及其深遠的影響。全詞行文環環相扣,步步升華,巧妙自然,相互映襯,讀來有大氣宏闊,雄豪高邁之感。」二、什麼是意象,如何運用意象?詩歌中的藝術形象,可以具體分為事象、物象、意象三類,他們的融合形成詩歌的意境。事象與物象都融入了詩人主觀的情意,如果某種形象與特定的情意構成了固定的關係,比如說到「明月」,就與思鄉、思人相聯繫,說到「清秋」,就與悲傷、悲愁相聯繫,那麼這裡的「明月」、「清秋」就成了一種具有特定意味的形象,這種含有特定意味的藝術形象,就是詩歌中的意象。又如「流水」的形象代表一去不返之意象,「楊柳」是關乎離別的一個意象,甚至某種色彩,也會具有相關的特定意義。如「青」、「綠」常常用來表現傷感的情調。如白居易的《長恨歌》,其中寫到李隆基馬嵬坡事件後心情悲傷,有「蜀江水碧蜀山青,聖主朝朝暮暮情」,白在《青門柳》詩有「青青一樹傷心色」。李白《菩薩蠻》一詞有「寒山一帶傷心碧」。王維《送元二使安西》有「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之句……意象一般不能獨立運用,他要與事象、物象結合在一起組成篇章,而具有意象的作品往往更含蓄蘊藉,耐人尋味。比如,我在《巨變》這首詩中這樣寫道:「全然無覓舊時蹤,誰靚朔方今日容?黃水歡歌描嫩綠,賀蘭起舞著新紅。鶯銜湖畔杏花雨,燕剪河邊楊柳風。大廈入雲驚巨變,飛車跨越看長虹。」此詩首聯以提問的方式開頭,頷聯以「描嫩綠」「著新紅」這兩個意象,突出寧夏山河的新面貌、新變化、色彩明麗、形象生動:賀蘭起舞,黃河歡歌。頸聯以鶯銜「杏花雨」,燕剪「楊柳風」這兩個物象,進一步描寫了寧夏湖河、生態的新風貌,很生動,顯示了寧夏改革開放後的勃勃生機。此聯的「動」和上聯的「靜」結合起來,融合出一副盎然春意的景象。尾聯實寫,切入主題。以「大廈如雲」「飛車跨越」這兩個物象和「驚巨變」、「看長虹」這兩個事象,高度概括出寧夏巨變後人們的精神面貌和驚喜心情。情遠不止此,還要希望象徵經濟社會發展,象徵改革開放這個「飛車「」跨越「式前進,亦即跨越發展。還要希望看到更大的成績——色彩美麗的長虹,以此使詩歌升華,給人們以無限的遐想,達到「言在此而意在彼」、「言雖盡而意無窮」的藝術效果。本詩除了注意意象、事象、物象的巧妙組合外,還十分注意「煉」字,使所用之字、詞,盡量準確、生動、鮮明。特別是注意動詞的運用,如「描」、「著」、「銜」、「剪」、「入雲」、「跨越」等動詞,使所描寫的形象十分生動、鮮活,收到畫龍點睛之功效。

詠物寄意7書訊《中國書史九百韻》歡迎郵購

  辛烈編著,中國書協理事、陝西省書協主席、著名書法家雷珍民審定的書法史詩《中國書史九百韻》由陝西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發行。  辛烈筆名力石,宋庄國際書畫院終身院長、中國國際交流出版社特約顧問編委、上海世博會特邀題賀書家。書法詩詞作品流播海外多國,入編《中國書畫家大典》等百數十種典籍辭書,榮獲建國60周年中國文學藝術最高成就獎、中國改革開放文藝終身成就獎、國際奧林匹克藝術銀獎等多種獎項。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學研究院、中央文史館、文藝報社等機構曾分別授予榮譽稱號。  《中國書史九百韻》是辛烈先生積十年心血的傾力之作。該作用994句七言詩敘寫了漢字的誕生、書法藝術的形成過程和源流,評介了各個歷史時期書法藝術發展的狀況和特點、傑出書家和經典碑帖。注釋精當,並收錄50餘幅古迹遺址和銘文器物插圖。正文之後附錄《歷代傑出書家名錄》和《歷代經典書跡選讀》。本書規格為國際大16開,290頁碼。封面250克銅版紙彩印,沙油壓凸,內文100克進口雙膠紙精印。總觀全書圖文並茂,美觀大方,內容充實,語言生動優美,不失為一本學詩、學史、學書,悟世、悟道、悟人的好教材。  該書定價56元,現向詩界、書法界朋友九折優惠,每本收取50元,免收郵掛費,一次性夠足10本者加贈1本。並可要求編著者簽名。

  聯繫地址:西安市緯29街經貿小區107信箱   郵編:710016  聯繫電話:029-86268164 18991222456   聯繫人:王 華

  葉嘉瑩教授是蜚聲海內外的學者,顧隨先生作為她的授業恩師,對其人生學問的影響自不待說,而聽顧隨講課的八本筆記一直被葉氏視為一生治學之圭臬,《顧隨詩詞講記》則是根據葉嘉瑩先生20世紀40年代的課堂筆記整理而成。顧隨先生的女兒之京女士又從新發現的葉氏筆記中整理增補《古詩中的夏天》、《說竹山詞》等一萬多字篇幅,講記包括顧隨在課堂上泛談的詩歌妙理,以及詩人詩歌的專論。「先生所講授的乃是他自己以其博學、銳感、深思以及豐富的閱讀和創作之經驗所體會和掌握的詩歌中真正的精華妙義之所在,並且更能將之用多種之譬解,作最為細緻和最為深入的傳達。」(葉嘉瑩)。  《顧隨詩詞講記》每本30元(含挂號費)  匯款地址:101100/北京市通州區101100信箱10分箱·鄧建(收)  本部還有少量詩詞方面的詩集,目錄如下:  《唐詩一萬首》定價108元,優惠價98元。  《宋詞一萬首》定價128元,優惠價110元。  《聶紺弩舊體詩全編》上冊《散宜生詩》定價35元。  《戊子吟儔唱和三集》(周篤文、張福有主編)定價35元。  《王力別集·詩經韻讀 楚辭韻讀》定價28元,另加3元挂號費,共31元。  《古今絕句三百首品鑒》定價36元,優惠價18元。  《陳毅詩詞選集》(人民文學出版社)定價0.76元,售價380元。  《片石集》(趙朴初著)(人民文學出版社)定價0.80元,售價400元。  《天安門詩抄》(人民文學出版社)定價0.83元,售價415元。  《古今詩壇》(丁國成著)定價1.80元,售價180元。  以上全部挂號或快遞郵寄。歡迎郵購,款到即寄。  聯繫電話:010-57174452

更正啟事

  本刊2010年第9期第32頁詩《加入中華當代文學學會抒懷》作者應為張嘉潤。特此更正,並向讀者、作者致歉。

推薦閱讀:

王國維詩詞
詩詞專輯 | 卿影:聞香尋石卧,瓏月出新涼
丘處機詩詞集
親子|看詩詞大會光羨慕?腹有詩書氣自華!一生要背會的千古名句(轉給孩子)
我喜歡的古詩詞第128首

TAG:世界 | 詩詞 | 作品 | 2011年 | 2011 | 第二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