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內外儒家學者共話中華文明

海內外儒家學者共話「中華文明」 全人類共享的精神財富

年過八旬的美國夏威夷大學哲學教授成中英在美國等國講授了50多年的中國哲學、儒家倫理,如今,他的洋弟子中,用英文撰寫有關儒學、易學、道學的博士論文者大有人在。在成中英看來,中國文化中所包含的剛健進取之德與包含融合之道,既是人類原有的共同價值,也是人類可以發揮的共通價值,更是人類必須追求的理想價值。

成中英是在11月14日參加在山東中華文化學院舉行的「中華文明與人類共同價值」國際學術研討會上做上述表示的。

張豈之、陳來、成中英、辛意雲、貝淡寧、干春松、孫熙國等20餘位海內外知名學者,在參加由中央社會主義學院(中華文化學院)、中國孔子基金會、山東大學、山東中華文化學院聯合主辦的這場論壇時,圍繞「中華文明與人類共同價值」「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儒家思想與賢能政治」等主題進行了充分討論。

學者們認為,中華文明是一個永遠面向未來、不斷發展著的文明體系,中華文明必須也完全可以與世界其他文明,尤其是西方文明對話、碰撞和交融,為建構全人類共同價值貢獻力量。

儒學留下寶貴文化基因

清華大學國學院院長陳來認為,中華文化貢獻的人類共同價值包括五重境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和而不同」「以德服人」「天下為公」。這五點可以歸結為儒家的「仁」,即「仁道」,這是人類共同價值的最根本原理。

「儒學不是『神』的文化,而是以『人』為核心的道德文化,講如何做人,做有道德、有理想、有作為的人;與人講誠信,講相互尊重,講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年近9旬的清華大學雙聘教授、西北大學教授張豈之認為,儒學留下了許多寶貴的文化基因,需要代代守護,又要推陳出新。

中央社會主義學院(中華文化學院)黨組書記、第一副院長潘岳認為,中華文明既是中華民族獨特的智慧結晶,也是全人類共享的精神財富。中華文明為人類文明貢獻了獨特的「大一統」理念,具有無與倫比的「包容性」和難能可貴的「內斂性」等,這些偉大特性,使得大中華文化成為全體中華兒女共同的精神家園、海內外中國人的基本共識和基本底線。當代中國人需要從自身偉大的文明傳統中尋找力量、化解難題、彌合分歧、形成共識。

中國孔子研究院院長楊朝明認為,當看清中華文明的綿延之路、探悉中華文明的深遠遼闊時,就會看到,中華「先哲」「先王」站在人類發展的中心點,思考「人心」與「道心」的關係,為人類謀福祉,系統而完備。如果更多走近中國早期文明,更多了解中華文明,看到它的高度,了解它的深度,那麼,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之夢,就不僅是嘹亮的呼喚,更是洋溢的動力。

「儒家的核心思想在現今看來依然不過時,其倡導的講仁愛、重民本於現代社會仍有重要意義,但如何能適應今天的時代新變化,尤其是如何讓青年接受並喜愛,值得思考。」陳來說。

文明互鑒形成共同價值規範

在北京大學教授孫熙國看來,中華文明以其獨有的特性,是人類共同價值觀建構的一個有益的滋養。當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大會發言中提出「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是全人類的共同價值」的時候,這是中國共產黨人對建構人類共同價值的貢獻,而習近平主席所做的中國式表達,立足於中國傳統和實踐,同時具有世界眼光,其獨特作用是其他任何一種文化所不具備的。

學者們指出,文明和價值是人類社會的永恆主題,不同的文明背後往往蘊含著人類共同的價值追求。世界文明的勃興,正是源於文明間的對話和交流。只有世界各大文明相互借鑒相互融合,才能形成真正多元的人類共同價值規範;只有中華文明和西方文明攜起手來,才能更有效地為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找到正確出路。比如中華文明的整體思維和天下情懷,中華文明蘊含的孝悌、仁義、誠信、和合等核心價值,都為構建全人類共同價值提供了支撐。因此,21世紀中華文明的重構與復興,需要汲取世界不同文明的優秀經驗,而在構建人類文明的偉大事業中,中華文化、中國道路、中國模式也必將扮演重要角色。

旅美學者錢寧曾經重編《論語》,在這個過程中,他一直在思考,《論語》中有許多道理,千古以來,被證明顛撲不破,但是,許多「道理」,停留在道德的勸誡上,其中深刻的內涵,沒有進一步發展成為「定理」,面對具體問題時,往往失之空疏,常常拿不出具體解決方案。因此,他認為,孔子學說通向現代文明的路徑之一,是將「道理」發展成為「定理」。

中西方文明的交流互鑒還需要做一些具體推動,潘岳介紹說,成立於1997年的中華文化學院與中央社會主義學院是「一套機構、兩塊牌子」,是經批准成立的唯一以中華文化命名的最高級別教育學院。下一步,中華文化學院將立足於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創新,立足於推進中華文明的繼承與創新,立足於增強統一戰線成員的文化自信,立足於增強海外中華兒女的文化認同,立足於增進中西方文明的交流和互鑒,做好中華文化大文章。

中華文化學院立志於此,本次論壇的主辦方、身處齊魯大地的山東中華文化學院亦是如此。山東省社會主義學院(山東中華文化學院)院長孫繼業表示,要充分發揮齊魯文化資源優勢,準確落實中華文化學院功能定位,打造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新平台,不斷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增強統一戰線成員的文化自信,增強海外中華兒女的文化認同,增進中西方文明的交流和互鑒,努力做好中華文化大文章。

推薦閱讀:

為什麼說朱熹的學說是新儒學?
為什麼徐復觀認為馮友蘭對於孔孟「連皮毛都沒有沾上」?
新儒家:宇宙論者(下)
作為儒家代表人物的荀子為什麼會培養出韓非、李斯?
中國是憂樂文明,外中國是恐懼文明

TAG:儒家 | 文明 | 中華 | 中華文明 | 學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