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太極拳內功與養生

太極愛好者

必關注

微信最權威太極百科每有十位太極愛好者

——就有九位關注我們

關注本賬號

進入太極論壇!

和眾多網友互動交流!

談談太極拳內功與養生一、太極內功習練太極拳不僅要有外在的形體運動,還應該有內在的意氣運動。外在的形體運動源於內而形於外,是一種表現形式;內在的意氣運動隱於內而不顯於外,內涵深厚,即我們所追求的太極內功。俗話說:「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作為內家拳典型代表的太極拳,十分注重內功訓練,講究功招合一。即所謂「功無招無以為用,招無功招法皆空」。因此可以說,習練太極拳的過程,就是調整形與氣的關係的過程。形是方法,氣是內容。習練太極拳不能只停留在外形姿勢上的標準與否,更要深人提高太極拳內功「氣」的層次,才能達到意、氣、形合一,才算真正掌握了太極拳運動的深層內涵。

習練者按照名師的指導修鍊太極內功,身體內部將會逐漸形成一種既綿軟而又沉重的奇特「內勁」,甚至在放鬆的運動狀態下,體內亦會產生膨脹感或熱脹感,這就是內勁在運行。與人推手時,這種「內勁」就會讓你步人「人不知我,我獨知人」,「神以知來,智以藏往」的絕佳境界。陳式太極拳大師陳發科先生與對手較技時,發力於無形,能在三五秒內完勝對手。他之所以出手不凡,就是因為他有深厚的內功功底做後盾。如果沒有內功相助,就是再好的外在形式,也難以發揮它應有的威力。正如武術諺語所說,打太極拳要的是「一功二膽三技巧」。否則的話,「拳無內功一場空」。

許多初始習練太極拳內功的人都會感到困惑,總認為自己特別笨。其實這並不是笨,而是因為太極拳內功心法的術語及用意不用力的要求,對於人們已建立的知識參照系來說,是個全新的理念和體驗,也許在這方面本身就是一張白紙,連個參照物都沒有。但你必須明白,太極拳內功心法的術語,以及用意不用力的要求,確是培養和激發內功功力的重要途徑,必須以一貫之。如果只顧儘快學會動作,然後再去追求動作的規範與否,就會與太極拳內功神意作主宰的要求越來越遠。縱使學練了幾年,甚至十幾年,也只不過是太極拳套路的外在形式,僅僅是活動活動筋骨而已,卻始終無法品嘗到太極拳內功的奇特韻味。據筆者觀察,在習練太極拳的人群中,大多數人僅僅滿足於演練拳架套路,以為一門心思的天天演練,功夫就可以上身。豈不知,太極拳還必須經歷修拳階段的身心捶鍊。所謂身心錘鍊,是把拳架套路拆開揉碎,把內功之術融入每個動作姿勢的運行與轉換之中。流行的太極拳練法,主要是把每個式子的應用作為特定階段的內容,諸如太極起式、雲手和提手上式等等是對付什麼招式的,應該如何練。而習練太極拳內功的重點,必須放在每個分解動作都依賴相應的內功心法的催發下自動運行,必須把內功心法和拳架套路揉在一起習練。這就要求習練者,必須糾正並逐漸杜絕只運動形體擺空架子的現象。只有意識到太極拳必須使「術」與「招」相融合,才能達到知行合一,「招中有術,術由招出」的意會境界,便能體會與感悟太極拳陰陽相合的奧妙。「術」與「招」相融合的關鍵是把每個拳架都拆開來默識揣摩,進而從心所欲的祛僵硬而求柔靭,祛招法而求內功勁法,祛刻意煩瑣而簡潔明了。何為太極拳「內勁」?那就是外柔內剛、柔中寓剛,屈伸圓活、勁不外露,神凝氣沉、功蘊於內:發時深沉渾厚,排山倒海;收時接勁化卸,悄然無息。

二、太極拳與養生太極拳從屬於中華武術的範疇,也可以說是中國醫學的組成部分。通過習練太極拳,不僅可以增強禦侮自衛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提高健康水平,以充沛的體力、精力和潛能幹好工作,充分享受人生最大的樂趣。為了證明太極拳的保健作用,北京運動醫學研究所進行了長期的調查研究,認定太極拳是一種合乎生理規律,輕鬆柔和的健身運動。它對中樞神經系統起著良好的影響,加強了心血管與呼吸的功能,能減少體內瘀血,改善消化作用和新陳代謝過程。太極拳的架勢比較平穩舒展,動作要求不僵不拘,符合人體的生理習慣,並且沒有忽起忽落的明顯變化和激烈的跳躍運動。特別適宜於不同年齡,不同性別和不同體質的人經常習練,是一項易於普及的群眾性健身運動,是一項為全人類謀福祉的健身運動。太極拳是在傳統「導引術」和「吐納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獨特健身運動。其特點是輕鬆柔和、連貫均勻、圓活自然、協調完整,主張「以意導氣,以氣運身」。要學好太極拳,就要掌握好意識、呼吸與動作的密切結合,「練意、練氣、練神」,內外統一。「始而意動,繼而內動,再之外動」,形成剛柔相濟,快慢有節,蓄髮互變,以內勁為統馭的獨特拳法。習練太極拳,體內體外皆須「放鬆」,使「氣道通暢」,總以放鬆、沉氣為主,配合呼吸,遂行開合等等。因此,在練拳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放鬆並調整呼吸,每次練拳後才會心情舒暢,精神飽滿。身體微有汗出,促進了肌體的新陳代謝,從而起到祛病強身的健身功效。運動生理學告訴我們,任何運動項目都應具有一定的強度,且能較長時間的持續,才能對人體的循環系統產生較大的影響,從而增進人體健康。

從中國傳統醫學角度來說,有一種被中醫稱為「上盛下衰」的生理病理狀況。何為「上盛下衰」?指的是中老年人肝腎兩虧,陰虛陽浮,出現血壓升高、心虛失眠、畏寒怕冷、四肢發涼、食滯便秘等癥狀。乍一看,患者也是紅光滿面,並無病容。然而,他的氣血虛虧,腿腳發軟,行動不便,走路時間一長,易導致足後跟痛、膝關節發硬、腰酸背痛、渾身乏力。中醫認為,人過四十,肝腎易虧,猶如根枯而葉黃。澆水灌肥應從根本著手,滋肝補腎,乃是養生保健之秘訣。除了服用一些有滋補作用的食品和藥品外,重要的是加強人體丹田部位和下肢的運動。因為人體丹田與命門之間(即小腹部位),正是人體吸收能量和氣血循環運行化為精血的最關鍵最根本的部位。曠日持久地習練太極拳,可增強小腹、腰和襠部及下肢的運動機能,正是促進人體消化吸收和氣血循環最基本的重要環節。腰脊和腿部功能增強了,血脈自然流暢,精神旺盛,從而消除或避免「上盛下衰」諸症。在習練太極拳的整個過程中,不僅強調肢體放鬆,還特別要求精神放鬆,使大腦中樞神經的抑制與興奮相結合,有利於平衡心態。綜上所述,太極拳是以中國古代太極思維為引導,以人類自身意念、氣機為統馭,以松沉圓活,螺旋纏繞,剛柔相濟的肢體語言,體現養生與技擊的最大效能。只有真正徹悟太極內功之深層奧義,且加以勤練,方可「登堂入室」,方可顯收祛疾療傷,益壽延年之奇效。

文/方奎明

太極愛好者必關注--長按下面二維碼即可關注本賬號關注「本賬號」,進入太極論壇。與大家互動交流!↓↓↓
推薦閱讀:

月夜歸航04-【氣功】內功實修-萬行上師
形意拳內功怎麼練
內功太極秘傳!無極樁功教學!必須收藏的傳統國術秘籍!
武當松溪派內功
5至15天手掌有氣感的技擊內功 秘不外傳的天岳派天罡氣功

TAG:養生 | 太極拳 | 太極 | 內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