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就知道吃粽子,五瑞與五毒你都知道嘛?
說到端午,
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粽子、龍舟和屈原。
不過據考證,
在屈原之前的春秋時期,楚、吳、越等地
就已經開始在五月初五舉行儀式性活動了。
我們現在仍能看到這些活動的影子:
佩香囊、掛菖蒲、焚艾草、飲雄黃……等等,
這些都是古時為了驅逐邪毒而採用的手段。
端午節期間正值初夏,天氣開始炎熱,而且多雨潮濕,細菌繁殖很快,蟲害又十分猖獗,人們稍不注意就很容易招來各種疾病。正如民謠所說:「端午節,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裡面提到的「五毒」,即蛇、蜈蚣、蠍子、壁虎和蟾蜍這五種動物,就是從端午開始孽生,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蛇
尖吻蝮(Deinagkistrodon acutus),俗名五步蛇、蘄蛇,是蝰蛇科蝮亞科的毒蛇。
雖然傳統中的「五毒之首」是蜈蚣,但是要論每年咬傷致死的人數的話,毒蛇是毒中之王——要知道全世界每年有約5萬人因遭毒蛇咬傷而喪命。
對於整個蛇類家族來說,有毒蛇類佔到的比例約為1/3到1/4。在我國分布的200餘種蛇類中,大約有50餘種有毒。對人造成威脅的蛇類主要集中在眼鏡蛇科(Elapidae)和蝰科(Viperidae)兩大類之中。
蜈蚣
少棘蜈蚣(Scolopendra subspinipes mutilans)又叫中國紅頭蜈蚣,主要分布於中國與日本,平均體長20厘米。
多足,恐怕是蜈蚣留給人們最為深刻的印象了,因此蜈蚣也有「百足蟲」之稱。不過一般來說,蜈蚣的足通常沒有那麼多。真正意義上的「百足之蟲」應該是同屬於多足亞門但歸於倍足綱(Diplopoda)的馬陸們,它們不但體節多,而且一節上有兩對足,足的數目可以輕鬆達到上百對。
令蜈蚣榮登毒蟲之列的是它第一軀幹節的一對特化的足——顎足。蜈蚣的顎足尖銳有力,並且和毒腺相連。在蜈蚣捕食時,先用前幾對步足抱握住獵物,然後用顎足刺入獵物體內並注射毒液。人若不慎被蜈蚣咬傷,則可能發生皮下出血、水腫、組織壞死甚至死亡。
蠍
帝王蠍(Pandinus imperator)是世界上最大的蠍子,體長達20厘米。相對於它的大小,它的毒性並不強烈。
蠍子是蜘蛛的親戚,它們同屬於節肢動物門、螯肢亞門下的蛛形綱(Arachnoidea),二者只不過分屬蠍目(Scorpiones)與蜘蛛目(Araneae)。
在我國西北部,東亞鉗蠍(Buthus martensi)算是比較常見的室內毒蟲了。不過幸好它算是毒力較弱的一位,被它蜇了大抵只是紅腫疼痛而已。而它的親戚們,例如以色列金蠍(Leiurus quinquestriatus)就不是那麼好惹了,由於它喜愛躲藏在衣服褶皺或鞋子里,因此常有被嚴重蜇傷的事例,對於兒童或虛弱的人來說有可能致命。
壁虎
多疣壁虎(G. japonicus)分布於中國、韓國與日本,是屋室內外經常出現的壁虎種類之一。
相比其餘幾位正兒八經的有毒傢伙,壁虎被列入「五毒」純粹是「躺槍」。在我國常見的諸如無蹼壁虎(Gekko swinhonis)、多疣壁虎、蹼趾壁虎(G. subpalmatus)等都是無毒的。壁虎被古人們誤認為是毒蟲,大抵是因為驚異於它們晝伏夜出、能在牆壁上爬行、受驚之後又會留下扭動著的尾巴等奇特本領罷了。
壁虎在尾巴被捉住或受到驚嚇時,尾部肌肉強烈收縮,使得尾椎骨間的斷裂面脫開,完成「斷尾」。斷裂的尾部由於內部自發的肌肉收縮而扭動,從而吸引捕食者視線,使得壁虎更有機會逃脫。對於斷尾的壁虎來說,雖然尾部能夠再次長出,但是新長出的尾巴內部不會再有椎骨,肌肉的分布也會發生變化,使得新長出的尾部不會再次斷掉。
蟾蜍
大蟾蜍(Bufo bufo)是我國常見的蟾蜍種類之一。
在古代,蟾蜍是一種讓人愛恨交加的動物。說恨,蟾蜍位列「五毒」之中,「癩蛤蟆想吃天鵝肉」也刻畫了人們對蟾蜍的鄙夷;說愛,人們又把蟾蜍看做吉祥的符號,尤其是三條腿的「金蟾」,被視作招財進寶的象徵。小時候老人們常說癩蛤蟆撒的尿會讓人長癬,而摸癩蛤蟆會讓人長像癩蛤蟆一樣的疙瘩。那麼蟾蜍的毒有這麼厲害嗎?
蟾蜍的眼後都有一個巨大的隆起,稱為耳旁腺。耳旁腺分泌的白色乳液——蟾酥,能夠促使心率增加,心搏增強,多具有致幻能力。但這些毒性成分只有接觸暴露的粘膜,被吸收入血後才能起到效果,對於皮膚來說角質層就能很好地隔絕毒液。
2001年,中國郵政發行了一套3枚《端午節》郵票,其中第2枚和第3枚郵票圖案就分別再現了「五瑞」中的艾草、菖蒲和「五毒」中的蛇、蜈蚣、蠍子、壁虎和蟾蜍的形象
既然「五毒」橫行,人們自然就會想辦法來驅除它們。於是乎,掛菖蒲、插艾草、飲雄黃酒等對策也就應運而生。按照傳統習俗,在端午節這天早晨,各家各戶均將菖蒲、艾草懸掛於門旁、屋檐下,以辟邪、防病、保安康。後來,人們在菖蒲、艾草之外,又加上石榴花、蒜頭、龍船花共合為五,並稱為「天中五瑞」,也簡稱為「五瑞」。1菖蒲菖蒲(Acorus calamus)與蘭花、水仙、菊花並稱為「花草四雅」,花寓意避邪鎮災。菖蒲喜長在清淺溪澗邊,以多年生草本球根繁殖,花形大而美,似翩翩起舞的美蝴蝶,又名玉蟬花,葉子形狀細長型態雍容如蘭,故俗稱福蘭。
菖蒲詩情畫意的模樣卻是全株有毒,又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有殺蟲滅菌的功用。長條而挺直的菖蒲葉片從基部生出,兩三指寬左右,長可達一米左右,中間有脊,兩邊有刃,像是一把青鋒寶劍。不管是植株的毒性和香氣的殺蟲滅菌的功用,或是菖蒲的蒲劍形象,都使得菖蒲成了「天中五瑞」的代表。
2艾蒿艾蒿(Artemisia spp.)作為野草在春天的中國鄉野隨處可見,而它在民間傳統中的影響力也許要高過其他很多野生植物。端午節懸在門前的艾蒿被認為有「辟邪」的功效。而在清明時節,它則是江浙一帶「清明果」的必備原料之一。
艾蒿強烈的氣味來自於植物體含有的一系列桉樹腦,艾草油,側柏酮,三萜類化合物和香豆素。這樣的「艾香」有抑制細菌的作用,也正因為如此,端午節懸在門前的艾蒿被認為有「辟邪」的功效。
3石榴花石榴(Punica granatum L.)原產西亞一帶,漢朝時就已經傳入中國。石榴有許多變種,花色多為硃紅色,可拿來當作紅色染料。古時婦女就常用它來染布,做成裙褲稱為石榴裙。
石榴果實是維生素含量極為豐富的水果,有止渴、生津、解酒、祛毒的功效,而且石榴的根莖皮都含有石榴皮礆,對於寄生人體的寄生蟲有驅蟲、殺蟲功效。此外,艷紅的石榴花正好在五月盛開,所以自然而然地成了「五瑞」之一。
4大蒜大蒜(Allium sativum L.)是百合科蔥屬多年生草本植物,秦漢時從西域傳入中國,原產亞洲西部高原。鱗莖大型,具6瓣-10瓣,葉基生,線狀披針形。
在古代,端午時節是疫病高發期,據說吃大蒜可以避「五毒」,至於吸血鬼懼怕大蒜,通常認為是因為吸血鬼擁有遠高於常人的嗅覺,大蒜的刺激性氣味令吸血鬼感到強烈不適。河南、江浙一帶至今還有端午節早飯吃大蒜和雞蛋的習俗。
5龍船花龍船花(Ixora chinensis Lam.)為茜草科龍船花屬常綠灌木,因為端午節划龍舟而得名的。相傳老百姓為了避邪驅魔、去病瘟、求吉祥,就把龍船花與菖蒲、艾草並插在門欄上,每年端午期間要舉行劃龍船活動,就會把此花用作辟邪,久而久之就把它叫做龍船花。
到現在為止,我國南方一些民風純補的地方,在端午節都還保留著掛龍船花,艾草、菖蒲、石榴花、蒜頭這5種植物,用於驅邪去疫的風俗。因此,龍船花在民間被認為是一種能夠避邪納福、保家庭安康的吉祥植物。
推薦閱讀:
※嫁沒嫁對人,養個孩子就知道了。
※凱特王妃就算會穿衣了?那你是不知道女王有多"美"!
※(55)你永遠不知道,未來的你會怎麼樣
※算命的為什麼一看就知道她是二婚命,原來這麼簡單!
※你可以窮,但你一定要知道有錢人都是怎麼富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