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延伸試題主要類型備考
2012高考備考
閱讀延伸試題主要類型備考
作者:邢舉相
1、欣賞分析他人的評價
2、欣賞分析詩歌的形象(人物形象,自然景象)
3、欣賞分析詩歌的意境。(賞析特點,結合思想感情)
4、欣賞分析詩歌的表達技巧。(賞析作用,寫出什麼)
5、欣賞分析詩歌的語言風格。(賞析特點,清新飄逸,沉鬱頓挫)
1、欣賞分析他人的評價
(丰台)13、宋代梅堯臣評價「雞生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句:「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請結合詩句說說你的理解。(200字左右)
解題思路:
1)對梅堯臣評價的總的認識
2)結合詩句分析「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
3)結合詩句分析「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
4)總結
寫景的特點:景中含情
我贊同梅堯臣的評價[點明觀點]。//[角度一]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兩句,「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作者旅外早行,所見之景很多,所以難寫;/作者選取代表典型景物的五個名詞性短語,不著一個動詞,卻簡潔而又全面地描摹出旅途見聞,營造了悲涼孤寂的氛圍/。[角度二]這兩句「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表面上寫旅途景色,實際上既含有「早行」的條件,又含有旅途的艱辛和羈旅的愁思/,作者固然是「早行」,但板橋上的「人跡」,分明表示「更有早行人」,作者似乎在驚佩,似乎在懊惱,但都表達出急於歸家的迫切心情。//寥寥十字,言有盡而意無窮,能引起讀者強烈的共鳴。[總結]
優秀答案示例:
1、「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在藝術上和內容上都堪稱佳作。//(總評)一方面,作者通過描寫雞聲與清晨的寂靜氛圍有機結合,以有聲襯無聲。作者視角由仰視明月到俯視板橋,全方位地展示清晨鄉村的清寂景色。//(寫景的特點)另一方面,通過對雞聲、孤月、板橋、清霜的描寫,營造了孤獨寂寞的氣氛,完美地襯托出作者此時內心的情感。作者孤身一人,行走在孤月之下,清霜之上,一個行人的形象生動地躍然紙上。//(景中含情)雖著墨不多,卻字字珠璣,難怪連著名評論家梅堯臣也為之折服。(總結)
2、我贊同梅堯臣的評價。// [點明觀點]「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兩句,「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作者選取代表典型景物的五個名詞性短語,不著一個動詞,卻簡潔而又全面地描摹出旅途見聞,使人如臨其境。//這兩句「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表面上寫旅途景色,實際上既含有「早行」的條件,又含有旅途的艱辛和羈旅的愁思,作者固然是「早行」,但板橋上的「人跡」,分明表示「更有早行人」,作者似乎在驚佩,似乎在懊惱,但都表達出急於歸家的迫切心情。//寥寥十字,言有盡而意無窮,能引起讀者強烈的共鳴。[總結]
崇文:12.對「窮巷隔深轍,頗回故人車」有兩種理解。一種認為:居於僻巷,常使故人回車而去,和世人很少往來;另一種認為:車大轍深,此窮巷不來貴人,故人卻常來。你更認同哪種理解?結合本詩,並聯繫你學過的陶淵明作品,闡述理由。(200字左右)(10分)
附:評分標準10—8分,觀點明確,能聯繫文本和課本充分闡釋,表達通順
7—5分,觀點較明確,能聯繫文本和課本闡釋較充分,表達通順
4—0分,觀點基本清楚,能聯繫文本或課本闡釋,表達欠通順
每少20個字減1分,減到3分為止;關鍵錯字,每兩個減1分。
1答案示例:
(一)我同意第一種理解。這首詩中詩人盡情表現他歸隱之後耕讀的樂趣,描寫樸實清幽的自然之美,在這種意境下,不應該有外人打擾。陶淵明遠離官場,昔日的朋友不再和他來往,表面上他們的豪華車駕被陋巷所阻隔,實際上正表現陶淵明與他們的人生追求不同。陶淵明在《歸去來兮辭》中曾說「請息交以絕游」「復駕言兮焉求」,在隱居生活中,他更願意和村民暢談農事,「歡言酌春酒」「悅親戚之情話」,因此,把「窮巷隔深轍,頗回故人車」理解為昔日朋友不再往來,更加符合陶淵明隔絕塵俗的喜悅心情。
(二)我同意第二種理解。這首詩中詩人主要描寫的是歸隱後的田園之趣。陶淵明遠離官場,官場中的人不再和他來往,他們的豪華車駕被陋巷所阻隔,用此與老朋友卻常常前來形成對比。陶淵明嚮往的生活是「悅親戚之情話」,本詩中也有「歡言酌春酒」之句,表明詩人並不是不願意與人交往,而是拒絕與官場中人來往,因此把這兩句理解為達官貴人不再往來,而老友頻來,更加體現陶淵明對「俗韻」的鄙視和對樸素生活的讚美。
2、欣賞分析詩歌的形象(人物形象,自然景象)
東城一剪梅(南宋)劉克莊
余赴廣東,實之夜餞於風亭 束縕宵行十里強,挑得詩囊,拋了衣囊。天寒路滑馬蹄僵,元是王郎,來送劉郎。 酒酣耳熱說文章,驚倒鄰牆,推倒胡床。旁觀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註:①實之:王邁,字實之,劉克莊好友。②束縕(yùn):捆亂麻做火把。 ③元:通「原」。④胡床:一種可以摺疊的輕便坐具。
這首詞刻畫了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請選擇其中的一個,結合詩句進行分析。(200字左右)(10分)
評分標準:結合詩句2分,概括詩人形象2分,分析合理4分,語言有特色2分。
1、本詞刻畫了劉克莊這樣一位豪放不羈的詞人形象。首句「束縕宵行十里強,挑得詩囊,拋了衣囊。」儘管寒風刺骨,但衣囊可拋,詩人心中的理想不能丟,這是何等的豪放與洒脫。「酒酣耳熱說文章」,詞人不與友人依依惜別,而是暢談文章,暢談理想,並「驚倒鄰牆,推倒胡床」,簡直豪邁之至。末句更是發出「疏又何妨,狂又何妨」的狂放之言詞人運用了反覆、反問的修辭,直抒胸臆,對那些旁觀者強烈地表達出自己的堅定態度,可謂狂上加狂,雄放恣肆,豪情激越。整首詞字裡行間奔涌的是詩人身上的一種熱情和豪邁,刻畫出一位極富個性與才情的狂人形象。
2、這首詩刻畫了一個豪放不羈,瀟洒自然的詩人形象。詩人捆亂麻做火把在黑夜裡行進十里長,挑著詩囊,卻拋了衣囊,可見其將書看得比衣物更加重要,豪放瀟洒由此體現。在天寒地凍,馬蹄都已凍僵的情況下,作者與好友王邁把酒說文章,「驚倒鄰牆,推倒胡床」,一句用了誇張手法,生動形象寫出了兩人作詩時的酣暢淋漓,脫口而出的文章的精妙豪放。「旁觀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便可感受到那種狂上加狂,豪放恣肆,豪情激越的詩人想像。整首詩豪放不羈,與作者鮮明的形象相互一致。
3、這首詞刻畫了劉克莊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寫出了一個飽受壓抑卻又不甘屈服的壯士形象。上片中「挑得詩囊,拋了衣囊」寫出了劉克莊壯志未酬,報國無門的憤懣,也表達出了他的滿腔豪情。下片中有「酒酣耳熱說文章」,寫出了劉克莊對理想的抱負遠大和心中滿滿的憂憤,豪情滿載。最後兩句「疏又何妨,狂又何妨」用強烈的語氣描述除了劉克莊的超脫與張揚,恣意張狂,使文章的情感更為強烈,也表達了作者的豪情萬丈。
4、欣賞分析詩歌的表達技巧
宣武:新城道中(二首選一)蘇軾
東風知我欲山行,吹斷檐間積雨聲。嶺上晴雲披絮帽,樹頭初日掛銅鉦。
野桃含笑竹籬短,溪柳自搖沙水清。酉崦人家應最樂,煮葵燒筍餉春耕。
[注]此詩是神宗六年春詩人在杭州通判任上出巡,於赴新城道中所作。銅鉦:銅鑼。西崦:西山。餉:犒勞。
13.對於這首詩第二聯即第三、四句的評價,存在不同看法。元代方回《瀛奎律髓》卷十四雲「三、四(句)頗拙耳」;清人紀昀也認為這兩句中的「絮帽」「銅鉦」的比喻太俗氣——「究非雅字」。你同意這種看法嗎?請以你所熟悉的古詩詞作品為例,寫一段賞析文字談談自己對「嶺上晴雲披絮帽,樹頭初日掛銅鉦」中比喻這一修辭運用的評價。要求:觀點鮮明,分析深入,表達得體,200字左右。(10分)[參考作品:陶淵明《歸園田居》(少無適俗韻);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白居易《琵琶行》;蘇軾《念奴嬌》(大江東去)……]
答題思路:
1.表明觀點。
2、分析此句比喻運用的俗處/不俗之處3、援引課內作品進行類比或對比4、總結。
【考場答案評析】
我不同意。《虞美人》中「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之所以成為千古傳頌的名句,是因為作者李煜巧妙地運用比喻,將自己的愁緒比作滿江春水,寫出了愁緒之多之深之重,讀者讀此句時能自然而然地體會到詩人此時此刻的心情。而「嶺上晴雲披絮帽,樹頭初日掛銅鉦」一聯中,把「晴雲」比作「絮帽」,「初日」比作「銅鉦」,形象地描繪出「山嶺上白雲朵朵,像給山頭戴上了棉帽一樣;而那太陽就像掛在樹上的銅鑼,光亮耀眼」這樣一幅的生動的場景,字裡行間流露出作者愉悅的心情。我覺得這樣的比喻生動形象,容易讓人理解,是很好的比喻句。
評價:1、不切題。未針對題干要求——比喻是否俗氣。2、順序不當。應先分析文本,後課內作品佐證。
答案快速評閱:
我不同意這種看法。我覺得「絮帽、銅鉦」的比喻更加符合此時具有的田園氣息,能更好地表達此詩中詩人寄託的感情。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帶著鄉間淳樸的氣息,讓人感到安寧舒適。作者在這種與世俗塵囂相遠離的地方獲得了安逸的生活,「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展開了生機勃勃的生活的畫卷,讓人能夠聯想到住在這裡的人的安居樂業。「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體現了這裡的寧靜與閑適。這些都表現了詩人終於重返田園的舒適與愜意。由此可見,此詩的比喻是並不「俗」的。評價:援引課內事例不是比喻句。
我不同意。《虞美人》中「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之所以成為千古傳頌的名句,是因為作者李煜巧妙地運用比喻,將自己的愁緒比作滿江春水,寫出了愁緒之多之深之重,讀者讀此句時能自然而然地體會到詩人此時此刻的心情。而「嶺上晴雲披絮帽,樹頭初日掛銅鉦」一聯中,把「晴雲」比作「絮帽」,「初日」比作「銅鉦」,形象地描繪出「山嶺上白雲朵朵,像給山頭戴上了棉帽一樣;而那太陽就像掛在樹上的銅鑼,光亮耀眼」這樣一幅的生動的場景,字裡行間流露出作者愉悅的心情。我覺得這樣的比喻生動形象,容易讓人理解,是很好的比喻句。
【優秀答案展示】:
1、我認為「嶺上晴雲披絮帽,樹頭初日掛銅鉦」一聯中的比喻不僅不俗,而且十分巧妙。作者寫雨後初晴,山嶺上白雲朵朵,好似披著絮帽一般,形象地寫出了雨後晴雲鬆軟、潔白的特點。而「樹頭」一句中把「初日」比喻成「銅鑼」也是恰到好處,銅鉦有著和初日一樣的顏色,一樣的形狀,另外銅鑼發出的擊鳴聲也是振奮的,用銅鉦喻初日也寫出了作者此刻愉悅的心情。這兩句中全都是用身邊常見的事物作喻體,與《琵琶行》中「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以「急雨、私語」為喻體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不僅不俗,而且是非常巧妙十分貼切的比喻句。
2、我不同意這種看法。在這兩句中,作者將晴雲比喻成山嶺上披著的絮帽,將初升的太陽比喻成掛在樹頭的銅鑼。我認為這樣的比喻頗為恰當。「絮帽」剛好符合雨過天晴的雲朵潔白團簇的特點,「銅鉦」剛好符合初升的太陽飽滿並明亮耀眼的特徵。以簡單的日常事物生動形象地寫出作者所見之景,正是作者的功力所在。正如「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一句中,作者將擊打在岸石上的浪花比喻為日常大家熟知的雪,使讀者更加直觀地了解到作者所寫之物,兩者異曲而同工,均是值得稱道的佳句。
不同意,我認為這兩個比喻大巧若拙。首先兩個喻體寫出了雲朵潔白、柔軟,初日圓圓的、黃燦燦的特點,形象生動,也蘊含了詩人喜悅之情。其次,本詩描寫的是質樸自然的田園風光,用絮帽、銅鉦常見的俗物做比,和詩歌樸素的風格一致。所以這兩個比喻恰到好處。《歸園田居》中也是用常見的「塵網」「樊籠」喻指官場,表達了詩人為官的痛苦,及回到田園的輕鬆喜悅之情。所以,比喻是雅是俗,不能單看物的雅與俗,還要看他表達的內容、情感和詩歌的整體風格。
3、我同意這種看法。好的比喻應該形神兼備,這首詩第二聯的比喻確實有些俗氣。蘇軾將晴雲比作絮帽,將初日比作銅鉦,喻體為生活中常見之物,雖形象生動,卻也著實缺少了美感、新意。這樣的比喻只是取其形似,而沒有考慮到神似的方面。相比較而言,李煜的《虞美人》便略勝一籌了。「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將無邊的愁緒比作綿延不斷的江水,將抽象的情感具體化,不僅形似,神似的比喻也讓人不禁眼前一亮,耳目一新!這樣的比喻不僅能抓住外在的形似,同時準確地傳達了的情感,給人深刻印象。與之相比,「絮帽」「銅鉦」僅從形似的角度設喻,確實顯得失色很多。
5、欣賞分析詩歌的語言風格(賞析特點,豪放飄逸,沉鬱頓挫)
海淀:13.有詞評家說豪放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葉夢得的這首詞頗具豪放之風,請你任選一個角度(如景物描寫、人物形象刻畫、情感抒發等),對這首詞的豪放風格加以賞析。(200字左右)(10分)
【豪放詞的特點】:場面:闊大雄壯;形象:慷慨豪邁;情感:充沛激昂甚至悲涼。
1、這首詞的景物描寫超然大氣,盪人胸魄,確實極具豪放色彩。//「望長淮,依然繞孤城」寫遠眺之景:淮河橫卧,孤城一座,意境蒼涼;/ 「千載八公山下,尚斷崖早木,遙擁崢嶸」這一句有穿越時空之感,描寫了八公山亘古不變的崢嶸險峻,使人感到心胸蕩然,也似乎讓我們領略到了葉夢得吞吐千古,胸納千山的的豪放與大氣;/ 「漫雲濤吞吐,無處問豪英」寫雲海翻滾的雄奇壯闊景色,大氣磅礴,意境極為開闊。//全詩景物描寫充溢著一股英雄氣概,極為雄渾。
2、本詞對戰爭場面的描寫,頗具豪放之風。「烏衣年少,芝蘭秀髮,戈戟雲橫。」年少的將領驍勇善戰、精神飽滿,帶領全軍擺開陣勢準備迎敵,氣氛開始緊張起來。而後「驕兵南渡,沸浪駭奔鯨」一句則用比喻手法寫出了來犯軍隊的奪人氣勢,其來勢洶洶不可小視。一場戰爭一觸即發。「轉盼東流水,一顧功成」在少年將領的指揮下,大敗敵軍。這是怎樣的一幅令人閱後心情澎湃的畫面啊!作者對戰爭場面的描寫雖著墨不多,但卻處處彰顯大氣豪放之感,不愧為盡顯豪放之風的佳作。
3、我認為這首詞在形象塑造和場景描寫方面極具豪放之風。//「想烏衣年少,芝蘭秀髮,戈戟雲橫」,運用渲染的手法刻畫謝家子弟的英武形象。「烏衣年少,芝蘭秀髮」寫出了謝家子弟的年輕有為,意氣風發;「戈戟雲橫」寫謝家軍整肅的陣營和奪人的氣勢。/「坐看驕兵南渡,沸浪駭奔鯨。轉盼東流水,一顧功成」運用對比的手法,突出謝家子弟的軍事才能。「驕兵南渡,沸浪駭奔鯨」,符堅所率軍隊來勢洶洶,不可一世!而「坐看」一詞的運用和「轉盼東流水,一顧功成」的描寫,寫出了謝家軍的淡定從容。迅捷克敵,一舉成功,那是怎樣的神采和氣概啊!//這幾句詩,與《念奴嬌赤壁懷古》有異曲同工之妙,均極具豪放之風
4、我認為這首詞確是頗具豪放之風。「信勞生」一句體現了作者的豪邁。在自己被冷落的情況下,仍說「笑我來、何事愴遺情」,強烈地表達出對自己未被重用的不滿。這是一種氣魄,敢於表達自己的氣魄。「獨聽桓箏」看似苦中作樂,實是一種情感的寄託,雖有感嘆自己年華已逝,悲嘆自己被冷落,但有不失一種敢於直面「曲折」的氣魄。整首詞表達了期望為國效力的願望,這是一種有理想的氣魄。從詞人流露出的情,可以看出詞人的豪爽,他那豪氣十足的不滿與那豪邁的理想都預示著這首詞具有豪放之風。
此詞選取的景物並非鳥語花香之景而是雄渾豪放之景。從景物特點上看,此詞當之無愧為「豪放之詞」。開篇寫城邊江岸上長出的雜草,迷茫一片;淝水依然像當年一樣環繞這著孤城,奔騰不息。下片寫八公山上斷崖與草木相互交錯輝映。險象環生,崢嶸可怖。斷崖雜草給人以悲愴之感;奔騰的淝水給人以開闊之感。寥寥數字,將當年淝水之戰的場面展現的淋漓盡致。作者所選之景極具代表,將作者渴望為國效力的願望寄於雄渾之景。恐怕就是東坡的「大江東去,浪淘盡」也難以與此詞媲美了
推薦閱讀:
※古詩文鑒賞備考方略 (備課資料)
※古詩文鑒賞備考方略(一)
※2015名句默寫備考總匯
※德福高分學子備考心得
※雅思考試如何備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