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大秦嶺》解說詞*第四集 高山仰止

《大秦嶺》第四集 高山仰止

每年到了四五月份,也就到了最能夠展示秦嶺生命力的季節。來自太平洋的暖濕氣流乘勢北上,沉默了一個冬季的茫茫群山,彷彿一夜之間就會變得滿目蔥蘢,迸發出無盡生機。  距今一千多年以前,被稱為中國古代醫藥學奠基者的孫思邈,就是在太白山腳下度過了48年的漫長時光,在這裡完成了他那部重要的藥物學著作《千金方》。  就在孫思邈被中國道教尊為醫聖之後,他在秦嶺隱居的動因被披上了神秘的色彩。無論怎麼說,孫思邈從小就喜愛「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的哲學智慧確是有據可查。據史書記載,孫思邈20歲的時候,就能把老子著述的《道德經》倒背如流。  天人合一,陰陽協調,辯證施治不單是孫思邈研究醫術的核心價值觀,同時也是中華中醫文化的精髓,而這種辯證思維哲學的創立者,就是中國道家思想的奠基人老子。  公元前771年的烽火之亂後,安享禮樂盛世275年的西周王朝,不得不放棄苦心經營的國都鎬京,東遷洛陽。  周王室如日暮西山,一天天走向衰微,中國歷史進入了諸侯紛爭,爭奪霸業的春秋戰國。公元前八世紀到公元前三世紀,雄心勃勃的各路諸侯,在以黃河和渭河流域為中心的華夏大地上,展開了持續500年之久的霸業爭鬥。  劇烈的變革和動蕩,為中國締造了一個具有思想解放,個性張揚與人格凸顯特徵的時代。一時間,儒、墨、道、法,諸子百家,擇木而棲,形成了中國歷史上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思想空前活躍的文化奇觀。  位於秦嶺山中的樓觀台,2500年前因為有了與老子的聯繫,自古至今聲名遠揚。直到今天,從四面八方來到這裡的遊人,還是要虔誠畢恭地給老子,這位和西方的蘇格拉底一樣,為人類思想夜空帶來犀利光芒的聖賢,點上一炷感恩的香火。  春秋戰國時期,中國社會雖然出現了歷史上難得一見的思想解放,但諸侯爭霸的硝煙四處蔓延,百姓生活水深火熱。  朝政腐敗,民不聊生,殺戮、流血、飢餓和死亡,讓老子痛感民間疾苦,王權殘暴。如何能夠使土地變得寧靜,如何能夠使人間變得太平,多年以後,他在《道德經》中寫道:「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老子是說,天地因為無心,所以是沒有所謂仁義的,但是它寬厚地養育了萬物,讓萬物合乎自己的本性去自生自長,這就是和諧。  為了探索禮樂之源,道德之旨,老子從楚國來到周都。  老子在東周王室做守藏史,掌管全國的圖書典冊和重要文檔。  公元前516年,由於宮廷發生內亂,早已對周王室心灰意冷的老子於是騎上一頭青牛,往函谷關以西的秦國而去。  就在老子離開洛陽,向函谷關進發的時候,一個後來和老子一樣,對中國社會產生重大影響的人,此時也乘坐一輛牛車,急匆匆奔走於列國之間,向各國君王宣講自己的經世之學。  這個人,就是魯國人孔子。  論年齡,老子應該是孔子的長輩;論學問,孔子自謙是老子的學生。早在老子在周朝做史官的時候,博學多才的孔子就已經被老子述而不著的「道」所深深吸引,他特意從魯國來到洛陽,向老子求教。  回到魯國,孔子向學生們講起他對老子的看法時說,老子學識淵深而莫測,志趣高邈而難知,是自己夢寐以求的老師!  當孔子再次向老子請教問題的時候,老子直言不諱地說:「我聽說,善於經商的人把貨物隱藏起來,好像自己什麼東西也沒有。君子具有高尚的品德,他的容貌謙虛得像愚鈍的人。拋棄你的驕氣和過多的慾望,拋棄你做作的情態神色和過大的志向,這些對於你自身都是沒有好處的。」  早在1700年前,晉朝學者葛洪就指出:「道者儒之本也,儒者道之末也。」這就是說,老子的道家思想對孔子的儒家學說的創立所產生的影響是根本性的。對於兩種思想的關係,有人認為老子學說與孔子學說相輔相成,都是指引中華文化發展的重要經典;也有人認為道家哲學才是中國哲學的理論主體。  從十多歲到五十歲,孔子先後多次向老子求教,老子也為這位謙遜的晚輩大講其道法自然的宇宙觀,以及他的聖人之道、修身之道、治國之道。  直到今天我們從孔子留下的言論中,仍然可以看到,孔子對老子的感戴與崇敬之情。他對自己的學生說,老子就是那種神秘莫測,可以騰雲駕風,自由馳騁的神龍。  就在老子離開洛陽,到達函谷關之前,一個名叫尹喜的人,已經在那裡靜候多時了。據說,有一天尹喜觀察天象,一團紫色雲霧倏然升起,祥光四射。紫氣東來使尹喜頓覺天闊地開,內心澄明,隱隱感到會有不凡之人從函谷關經過。  不久,果然有一位鶴髮童顏的老者,騎一頭青牛,來到關樓之下。  這一年,老子56歲。  可以說老子是諸子百家中最為標新立異的一位。西行函谷關之前,他也只是向學生們口授表達過自己的哲學思想,除此之外,還從未著書立說。  沒有人確切知道,尹喜使用了怎樣的方法,最終能夠使心懷遁世理想的老子一改初衷,在函谷關停下腳步開始了《道德經》的寫作。  伴隨著秦嶺山中那飄忽不定的山嵐霧氣,昏暗的青燈之下,浩渺宇宙之間,天地萬物,相依相存,相剋相生,無窮無盡的自然法則,在老子的胸中升騰奔涌。他鋪開竹簡,用黝黑閃亮的筆墨,書寫下那足以令後人景仰與驕傲的第一行字:「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公元前516年,位於秦嶺腳下的函谷關,註定要成為世界文明史上,最值得記憶和回味的一個地方。因為在老子講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之前,世界上還沒有哪一個人能夠用如此簡潔明了的語言,深刻闡釋出宇宙萬物之間,這種相剋相生的哲學關係。  從這個意義上說,2500年前函谷關關樓上的那一盞光焰黯淡的青燈,卻註定成為照亮人類文明進程的不滅光焰。  就在老子寫作《道德經》的時候,西方宗教經典《聖經》,還孕育在襁褓之中。蘇格拉底的《對話錄》,100年後才在希臘出現。  十六世紀以後,《道德經》被西方的商船和傳教士帶到西方,很快被譯成各種西方文字,傳遍歐洲大陸。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茲看到《道德經》後,根據老子陰陽學說,提出二進位思想,並為老子學說取了一個洋名:辯證法。  從此,老子被推到了辯證法之父的位置。  老子也許不會想到,他那充滿智慧和辯證思想光芒的《道德經》五千言,如同一把鑰匙,為人類打開了通往宇宙的大門。  《道德經》蘊含的哲學思想,不但滋養了中華民族,而且在傳入歐洲後,為西方的哲學以及社會、科學的發展,注入了強大的思想動力。  幾百年來,《道德經》的外文譯本涉及17種語言文字,從被譯成外國文字的世界文化名著發行歷史來看,《聖經》的發行總量位列第一,《道德經》高居第二,由此可見,老子及其思想在世界範圍內的巨大影響。直到今天,西方世界依然認為,《道德經》和《聖經》並駕齊驅,是能夠規範人類思想、行為的哲學經典。  德國哲學家尼採在閱讀《道德經》之後說,老子思想「像一個不枯竭的井泉,滿載寶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樓觀台是隱身在秦嶺山中一座古老的道觀。說經台前這塊《大唐宗聖觀記》,是唐代大書法家歐陽詢所書。石碑記述的,是大唐皇族與老子攀親的事情。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唐朝建立後,唐高祖李淵為了溯本求源,把自己的祖脈,追到了李姓老子這裡。公元620年,李淵專程來到樓觀台禮拜,尊老子為李氏皇室先祖,封樓觀台為皇室祖廟,由朝廷撥款擴建,賞賜供養。  《大唐宗聖觀記》記述的,就是李淵斥資修繕樓觀台的歷史。  被《道德經》綻放的智慧光芒所深深吸引的尹喜,這時已辭掉函谷關令,追隨老子,此時他心中的最大願望,就是要老子親口對眾人宣講《道德經》。  終於在尹喜的再三懇求下,老子面對秦嶺,駐足樓觀台,宣講了他那「萬物之至根,王者之上師,臣民之極寶」的《道德經》。從此之後,老子便去向不明,再無消息了。  司馬遷在《老子韓非列傳》中寫道,老子「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而去,莫知其所終。」  老子的去向始終為後人留下了一個不解之謎,可是老子的道家思想卻影響深遠,為後人所銘記。  公元前206年,從秦嶺南麓漢中崛起的劉邦,建立了西漢王朝。  連年戰亂的中國大地,滿目瘡痍,民不聊生。西漢第四個皇帝漢文帝崇尚黃老之學,不僅生活節慾自持,在政治上,也貫穿了老子無為而治的思想,勸課農桑,減免稅賦,其目的是讓老百姓休養生息。  唐玄宗的後半生,是在一片詬罵聲中度過的。但不可否認的是,早年的唐玄宗,卻是把大唐王朝推向貞觀之治巔峰的重要人物。  唐高祖李淵追認老子為先祖,老子學說開始大行其道。開元三年,公元715年,唐玄宗下詔,以農曆二月十五日為老子誕辰,並確定這一天為全國假日。  東漢末年,中國歷史又走到了一個重要關口。剛剛享受了四百多年和平陽光的華夏大地,再次陷入軍閥混戰,群雄割據的動蕩之中。  這時候,又有人把目光投向了老子。  這一次想起老子和《道德經》的,不是君臨天下的皇帝,也不是獨霸一方的諸侯,而是西漢開國功臣張良的第八代孫張道陵。  公元191年,獲得漢中控制權的張魯接手五斗米教後,開始奉老子為太上老君,作為道教至高無上的尊神,供教徒朝拜。  就這樣,那位在函谷關前為人類留下充滿哲學智慧光芒的老子,這時被捧上了神聖的宗教祭壇。  老子是中國道家學派的創始人。道教在漢代開始尊奉老子為祖師,並以老子的《道德經》為教義理論最高經典,道家由老子在春秋末年創立,而道教則形成於東漢末年。經過幾千年的歷史傳承,道家哲學已經成為中華民族思想文化發展的源頭之一;而道教這棵枝繁葉茂的文明之樹,也已經深深紮根於中華沃土之中。可以這樣說,道家歷史先於道教而存在,道教學說則以道家思想為源頭而創立。  《史記·老子列傳》中始稱:「老子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這是老子著書立說的最早記載。今天,我們所能看到的《道德經》最早的古本,是1994年湖北荊門發現的竹簡《道德經》,它成書於公元前300年以前,比1973年長沙出土的馬王堆帛書還要早100多年。  正是兩千多年前,尹喜與老子在秦嶺山下的結緣,使《道德經》這部偉大的著作從這裡得以流傳,這一切都為秦嶺這座看似普通的大山平添了不同凡響的豪邁,也註定了秦嶺與中國道家思想和道教文化相交相融的歷史夙命。  撥開歷史的雲霧,博大寬厚的群山就像是一個巨大的搖籃,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2500年前,就在老子宣講《道德經》的地方,如今早已是人去樓空,只有那巍巍秦嶺,青山依舊,寧靜安詳。

您已欣賞本文


推薦閱讀:

秦嶺之心
秦嶺圖記·濕漉漉的山林
秦嶺的動物居民們(圖)
秦嶺美景 盡在商洛
陝西利盛源帶你了解『中華蜂』

TAG:解說 | 秦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