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寶寶聽的音樂
06-15
對孩子的音樂啟蒙並沒有嚴格的時間規定,生活中處處有音樂,只要您稍稍用心,就可以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音樂啟蒙環境。不少年輕媽媽在懷孕時就開始注重對孩子的胎教,其中也包括讓胎兒聽音樂,那麼,在寶寶出生後,讓我們正式開始他的音樂啟蒙吧! 第一步:讓適時的音樂刺激成為每天的生活內容。 養育孩子的生活是非常有規律的,在這種有規律的生活起居中,適時地給寶寶提供音樂信息的刺激,可以強化孩子對各種音樂情緒和音樂旋律的記憶。 ●給寶寶餵奶 在給寶寶餵奶時,您可以選擇優美抒情、節奏平緩的曲子,這樣的音樂是不是很像您在高級餐廳里進餐時的背景音樂?對了,進食是一件愉悅又放鬆的事情,寶寶吃奶可不是在吃快餐,讓他好好享受吧! ●逗寶寶玩 在您和寶寶玩興正濃的時候,放一些輕快活潑、節奏跳躍的音樂,他會很自然地把音樂中所表達的情緒和自己當時的心情聯繫在一起,而這種對音樂感受又會很自然地被記憶。日積月累的音樂印象,能提高寶寶對音樂旋律的感受。 ●哄寶寶睡覺 每天晚上寶寶入睡前的時光是非常溫馨的親子時刻,給他聽安靜柔和、節奏舒緩的音樂,同時,講一兩個溫馨的睡前小故事,不僅有助於孩子的睡眠,也刺激了孩子對音樂的感覺。輕柔的搖籃曲是最佳選擇,媽媽也可以自己輕輕地哼搖籃曲催寶寶入睡,對寶寶來說,媽媽的聲音就是天籟! ●寶寶的音樂時間 寶寶情緒不錯的時候都可以是他的音樂時間。在這段時間內,讓寶寶經常聽一首曲子,再穿插著聽和這首曲子形成對比情緒的曲子。例如,搖籃曲和進行曲所表達的情緒就是明顯不同的,讓寶寶聽完搖籃曲後聽進行曲,接著再聽搖籃曲。讓他嘗試著說出對這兩首曲子的不同感受。兒時對旋律的記憶是深刻的,就像爸爸媽媽們小時候學唱的兒歌,到成年時還記得很牢一樣。 第二步:讓寶寶對生活中的聲音多長個「心眼兒」。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無論唱歌、彈琴、跳舞都需要耳朵去聽辨正誤,去合上節拍。可是,要把握唱歌時的音準,對孩子來說是比較困難的,因為唱歌需要聽覺和發聲器官密切配合,要用嗓音來展示聽覺的結果,再用聽來糾正唱的準確度,而幼兒的聽覺和發聲器官都處於發育期,要兩者協調配合,難度就增加了。 其實,除了樂曲,生活中的其他聲音對寶寶的聽覺來說,也是一種非常好的「訓練」。只要利用各種聲音環境(雜訊除外)對寶寶進行刺激,也可以提高寶寶把握音準的能力。 ●聲音再現 我們的生活中有各種具有音高和音調的聲音,例如日常生活中的叫賣聲、小鳥的叫聲、蛙鳴、水滴聲、有節奏的不同音色的敲擊聲、玩具八音盒發出的聲音等。爸爸媽媽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寶寶去聽、去模仿,鼓勵寶寶用自己的嗓音把這些聽到的聲音再現出來。 ●聽唱練習 如果寶寶喜歡唱歌,不妨讓他進行聽唱練習。您可以要求寶寶用嗓音哼出耳朵聽到的音調旋律,久而久之,孩子對音準的把握能力就慢慢提高了。當然,這樣的練習,孩子越早進行,收效會越好。 第三步:讓寶寶的生活充滿動感。 大多數的寶寶們都會喜歡用動作來表達他所感受到的音樂情緒,爸爸媽媽正可以利用這一特點,來引導孩子協調他的動作和音樂節拍,這對培養孩子的節奏感很有幫助。 ●晃身體 2歲以下的寶寶以大動作為主,媽媽可以給寶寶聽各種節奏的樂曲,讓寶寶隨著音樂的節拍晃動身體,全身都動起來! ●踏步走 給寶寶聽二拍子的進行曲,然後讓他邊聽邊隨著節拍踏步走。二拍子的進行曲節奏非常鮮明,音樂也很有感染力,寶寶大多會喜歡這樣的練習。 ●打拍子 您可以給寶寶聽三拍子的圓舞曲,然後讓他邊聽音樂邊隨著節奏拍手或敲打帶有響聲的玩具,您還可以幫助寶寶揮動手臂,一起跟著音樂打拍子。寶寶有節奏的動作漸漸地就會和音樂的節奏相吻合,久而久之,寶寶對各種節奏的跟隨能力也會增強,慢慢形成音樂的節奏感。 小提醒: 1、有意識地對寶寶進行音樂聽覺啟蒙,對孩子早期音樂能力的建立大有好處,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給寶寶聽的音樂作品,無論是樂曲還是歌曲,內容必須健康,情緒積極向上,符合孩子的身心特點,成人化的歌詞和激烈怪誕的節奏對孩子來說都是不適合的。 2、由於孩子的聽覺還處在發育階段,所以播放音樂作品的音量要適中,長時間受到強音量的刺激,反而會使聽覺的敏銳度降低,容易造成孩子聽覺疲勞,甚至損傷聽覺。 3、給寶寶聽的音響資料應該注意其音準質量,如音不準的玩具樂器、存放已久走調的錄音帶、電量不足的八音盒等都不應再使用。如果音響資料的音不準,容易造成孩子音樂聽覺的混亂,阻礙他對音準的把握。 全面開發寶寶的音樂感 在寶寶學會用耳朵「聽」音樂後,您就可以全面開發寶寶的音樂感了。孩子的音樂感直接制約著他參與音樂欣賞和音樂表現活動的能力。孩子對音樂的感受力、音樂的表現力、音樂的想像力和音樂的記憶力等諸多音樂能力都是建立在音樂感之上,以音樂感為基礎的。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