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所錯過的鮑勃·迪倫
06-15
我們所錯過的鮑勃·迪倫李然 去年鮑勃·迪倫來華演出,在中國文化界掀起了一陣虛假的懷舊熱潮。很多人,帶著朝聖的心態,又或者是因為跟風獵奇,虔誠地坐在體育館裡。結果,只看到一個70歲的老頭,戴著寬檐禮帽,自顧自地唱了一個晚上,面容乾枯蒼老,皺紋如溝壑縱橫,發音混沌不清。 這就是那個偉大的鮑勃·迪倫嗎?沒錯,他就是那個20世紀美國最重要的民謠搖滾歌手、音樂家、詩人,也被視為20世紀60年代美國民權運動代言人。 今年6月,南京大學出版社引進發行了《沿著公路直行——鮑勃·迪倫傳》,作者是英國作家霍華德·桑恩斯,譯者余淼。這本書不同於此前鮑勃·迪倫寫的自傳,作者曾經是《星期日鏡報》的記者,擅長傳記寫作,下了許多考證工夫,寫作過程中對超過250人進行了不同形式的採訪,同鮑勃·迪倫生活中幾乎每一個重要人物都建立了聯繫,獲得了大量未曾公開過的資料。這種傳記寫作方式值得信任,就連未獲得鮑勃·迪倫本人授權這一點,也可以看作優勢,有利於作者保持足夠的客觀性。 讀這本書,你能夠看到鮑勃·迪倫與偉大並行的另一面。一般來說,時代偶像都被賦予了單向度的光輝,偉大似乎與生俱來,實際上並非如此,很多人的成功只是才華加偏執加運氣再加機緣的結果,鮑勃·迪倫也不例外,他的才華遇到了適合他的時代。 1962年,漂到紐約的迪倫終於等來了機會,發行了首張專輯《鮑勃·迪倫》,獲得一致讚譽,其中的《答案在空中飄揚》成為反戰運動的主題歌,這也是半個世紀之後的中國歌迷最熟悉的幾首歌之一。 在整個60年代,美國的民權運動和反戰運動佔據了年輕一代的生活。1964年1月,馬丁·路德·金髮表了著名演講《我有一個夢想》,四個月之後,迪倫發行了新專輯《時代變了》,其中便有很多的民權歌曲,專輯封面上的迪倫緊蹙雙眉,而在現實中,他也被公眾當做抗議時代的代言人。 沒有人比迪倫更適合代言人的角色,他雖然有點不修邊幅,個人衛生習慣也不敢恭維,但上天眷顧,長了一張略帶嬰兒肥的英俊面龐,說話幽默風趣,時而放任不羈,充滿無法解釋的個人魅力,很容易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 迪倫曾被視作充滿社會責任感的歌手,他的一些歌曲甚至完全是根據新聞報道寫的,這種積極介入現實的創作也影響到許多歌手,甲殼蟲樂隊的約翰·列儂便是其中之一,大家認識到,音樂可以影響人們的情感,也可以改變現實。 不過迪倫並不喜歡成為某種代言人,特別是在他能夠掌控局面之後。1965年,迪倫公開放棄純民謠路線,開始帶著搖滾樂隊表演,結果所到之處噓聲不斷。因為在那個年代,民謠不但是音樂,也是抗議,某種程度上擔負著「音樂時評」的作用,而喧鬧的搖滾樂則屬於享樂。 事實證明,迪倫又一次領先於時代,隨著越戰結束,社會矛盾逐漸化解,歐美左派激進主義日益式微,民謠也基本結束了它的抗議使命。 直至今日,鮑勃·迪倫仍在堅持巡演,這是一個奇蹟。2007年,鮑勃·迪倫憑藉「對流行音樂和美國文化的深遠影響,尤其是其充滿感情、極富詩意的作品」,獲得普利策委員會授予的特別榮譽獎。在2008年,他甚至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提名,這份殊榮,除了迪倫之外,還沒有歌手得到過。 閱讀迪倫對中國讀者來說會感覺很有趣,因為我們同世界隔絕了近三十年,在我們停滯倒退的時候,歐美經歷了一段深刻的矛盾、反思和變遷的階段,迪倫的歌聲參與了這一進程,他是那個時代最鮮明的標誌。 對我們來說,迪倫是一條通往歷史的捷徑,而不是懷舊。事實上,我們無舊可懷,而且,我們至今沒有出現一位迪倫式的歌手,或者說沒有出現的可能。可以說,我們的音樂沒有找到應有的力量和深度,便一頭扎進了消費時代,文化或許也是。 我們幾乎完全錯過的迪倫和他所代言的那個時代究竟如何,這大概就是《沿著公路直行》這本書所能告訴我們的。 《沿著公路直行——鮑勃·迪倫傳》 作者:(英)桑恩斯著 余淼譯 南京大學出版社 2012-06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有這些財運手相的女人不要錯過
※女人的三種求愛暗示,你曾經錯過了幾種?
※若只是路過,只是錯過
※薛之謙與前妻複合:你把我們的錯過,在現實中溫柔縫合
※好美膩的連衣裙,女神不容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