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酷吏政治的罪魁:張湯

酷吏政治的罪魁:張湯    張湯是漢武帝時期最有名的酷吏,同時又是酷法的制定者,是漢武帝酷吏政治的急先鋒,事迹主要見於《史記·酷吏列傳》。但是,長期以來,從司馬遷開始,就有為他開脫的傾向,班固對他持褒揚態度,現在有人也把他當好的榜樣來宣傳。其實,酷吏政治代表反動,凡為酷吏唱讚歌的幾乎都沒好下場。  鑽營發跡 張湯是長安附近的杜陵人,父親是長安縣丞。一次,父親外出,回來時發現家裡肉不翼而飛,以為是他偷吃了,就把他狠打一頓。他覺得委屈,就去挖鼠洞,用煙來熏,鼠、贓並獲。於是,張湯就用司法程序,對老鼠進行立案、傳喚、起訴、審訊,最後判「磔刑」,即凌遲處死。之後,他把審判整理成文書,讓父親驗看。父親認為他像一個成熟的獄吏,感到「孺子可教」,就讓他跟自己學習法律知識。父親去世,張湯接班當了小吏。這時,田勝在擔任九卿時犯了罪,被拘押在長安監獄。張湯嗅到奇貨可居,對他悉心照料。田勝獲釋,被封為陽周侯,並引薦張湯交際上了長安所有的皇親國戚。張湯先被推薦給事內史寧成當秘書(書掾);因辦事幹練,又被提拔為茂陵尉。田蚡出任丞相,張湯被徵召為「史」,相當秘書或助理;接著,又被推薦給皇帝,補為御史。  酷吏酷法 元光五年,「陳皇后巫蠱案」,是他辦的第一個案子,一次殺三百餘人,酷吏本性昭然。後來,被晉陞為太中大夫。接著,他又受命與趙禹修改法律,新制定的律條,如:「見知法」,即官吏見到有人犯法,應馬上舉報,否則與該犯同罪;(與張湯論定諸律令,作「見知」,吏傳得相監司。)「廢格」和「沮誹」法(《史記·平準書》),「廢格」是官吏沒有不折不扣地執行皇帝的詔令罪,「沮誹」是「誹謗」罪;「故縱」和「監臨部主」法(《漢書·刑法志》),「故縱」就是追究執法官對犯人沒有從重處罰的罪過,「臨監主部」就是不管哪裡出了問題,主管官員如沒把犯法者立即懲處,應與罪犯連坐。由此,張湯和趙禹成了好友,趙禹是個老資格酷吏,他倆臭味相投,互相熏染。從此,拉開漢朝法制黑暗時代的序幕。  張湯辦案,主要是靠打擊別人,為自己邀功。他在主辦「淮南、衡山、江都王謀反案」時,株連處死的人達數萬,令人髮指。(《史記·平準書》:淮南、衡山、江都王謀反跡見,而公卿尋端治之,竟其黨與,而坐死者數萬人。)其中,嚴助沒有參與謀逆,漢武帝不想株連,也被張湯殺了。不過,他很快被升為御史大夫。  大農顏異,早年是濟南的一個亭長,因清廉正直升到九卿。漢武帝與張湯製造了白鹿皮幣,讓顏異發表看法,顏異說:「如今諸侯王朝賀天子用蒼璧,價值不過是數千錢,而作為墊襯的皮幣反值四十萬,有點本末不相稱。」漢武帝不高興。張湯與顏異平素不睦,這時有人告發顏異與朝廷唱反調,事下張湯審理。原來,顏異曾與客人閑談,當客人說到某法令頒布之初就有弊病時,顏異沒答話,客人以為他不同意自己的看法,就對他反唇相譏。張湯認為:「顏異身為九卿,見到法令有不妥之處,不向朝廷建言,而在心中誹謗,罪當處死。」顏異被誅,漢律也增加了「腹誹罪」。從此,士大夫都以阿諛諂媚來取悅於人了。(《史記·平準書》)  元鼎中期,徐偃奉旨到關東視察,假傳聖旨,同意膠東、魯國等地冶鐵煮鹽。回來後,他向漢武帝請罪,被降職為管理太廟禮儀的官。張湯認為他應被處死,但徐偃是公羊博士,就用《公羊》為自己辯護。於是,張湯就讓受聘於自己但也學《公羊》出身的終軍來詰難,終軍最後駁倒了徐偃,徐偃被判死刑。(《漢書·嚴朱吾丘主父徐嚴終王賈傳》)不過,該死刑沒被執行(《史記·封禪書》),但他想用「公羊」來處死徐偃是真。  舞智詐忠 張湯非常聰明,喜歡用智術駕馭別人。(湯為人多詐,舞智以御人。)他收到法律判決都予通過,不加複查,只是暗中記下其他官屬不被人知的過錯,以便對他們進行控制。(見文法輒取,亦不覆案,求官屬陰罪。)他每次上報判決的疑案之前,都先給皇上分析事情的原委。皇上認為是對的,他就聽從並記錄下來,作為以後判案的法規,還以廷尉的名義正式公布,並頌揚皇上的聖明。如果奏事遭到批評,他就表示認錯謝罪,順著皇上的心思,還一定要說:「其實,正、監和有的屬吏,本來都向我建議過,就像皇上批評的那樣,可我沒採納,真是愚蠢到了極點。」因此,他的過錯常被皇上寬恕。向上呈報奏章,有的皇上認為寫得較好時,他就說:「微臣我也不知道寫這奏章的是正、監、屬吏中的哪一位了。」他想向皇上推薦某人,就表揚該人的好處,並掩蔽其過失,不直說出自己的意見。他在處理案子時,每次都觀察皇帝的臉色,如果是皇上想要加罪的人,他就交給執法嚴酷的獄吏去辦,把該人往死里整;如果是皇上想要寬恕的,他就交給執法較輕且公平的獄吏去辦,以便使該人減輕罪責或開釋。他所處理的案子如果涉及豪強,則一定要細摳法律條文,巧妙地誣陷,將其從重處罰。如果是平民百姓或弱者,他常常口頭向皇上陳述,雖然按法律應當判刑,但要請皇上明察或裁斷。於是,皇上往往不忍加罪,就寬恕了這些犯人。  張湯還十分善於偽裝。這時,漢武帝正在尊崇儒家學說,張湯判決大的案子,就附會儒家觀點,因此就請研究《尚書》、《春秋》的博士弟子們,擔任他的尉史,幫他解決法律的疑點。(是時上方鄉文學,湯決大獄,欲傅古義,乃請博士弟子治尚書、春秋補廷尉史,亭疑法。)起初,張湯當小官時,喜歡以權謀私,曾與長安的富商田甲和魚翁叔之流的相勾結。當了九卿之後,他開始結交天下有名的士大夫,內心雖早已瞧不起他們倆了,可是表面卻仍仰慕他們。田甲雖是個商人,卻有一定品行,在張湯當了大官之後,發現張湯的品德道義方面有過錯,就予以批評,張湯表面也予以接受。同時,張湯標榜注意自身修養,主動與賓客交往,與他們吃飯喝酒,對於老友的子弟為官者及窮哥們,也特別照顧。他拜訪比他高的三公,不避寒暑;對比他官大的如庄助、朱買臣等,都畢恭畢敬。所以,他雖執法嚴酷,內心刻毒嫉妒,處事還不怎麼公平、公正,卻贏得了較好的名聲。尤其是,丞相公孫弘對他也非常推崇。  當時,漢朝正出動大軍討伐匈奴,開支巨大,山東又發生水澇和旱災,貧民流離失所,要依靠政府救濟,國家倉庫空虛。於是,張湯承接皇上的旨意,請鑄銀錢和五銖錢,壟斷全國的鹽鐵經營,嚴打富商大賈,制定「算緡」和「告緡」法,剷除豪強兼并勢力,玩弄法律條文,巧言誣陷,推行苛政。他每次上朝奏事,討論國家的財政情況,皇帝都十分重視。他們常常從早晨談到傍晚,天子都忘記了吃飯時間。丞相被架空,只是個擺設,國家的大事都取決於他。由於百姓不能安心生活,騷動不寧,政府興辦的事,收不到實效,而貪官污吏卻一起侵奪,所以張湯就用嚴法查辦。上至三公九卿,下到平民百姓,都指責張湯。可是,漢武帝對他依然寵信。張湯生了病,漢武帝還親自到家去探望。(漢大興兵伐匈奴,山東水旱,貧民流徙,皆仰給縣官,縣官空虛。於是丞上指,請造白金及五銖錢,籠天下鹽鐵,排富商大賈,出告緡令,鉏豪強併兼之家,舞文巧詆以輔法。湯每朝奏事,語國家用,日晏,天子忘食。丞相取充位,天下事皆決於湯。百姓不安其生,騷動,縣官所興,未獲其利,奸吏並侵漁,於是痛繩以罪。則自公卿以下,至於庶人,咸指湯。湯嘗病,天子至自視病,其隆貴如此。)國家有什麼困難,漢武帝也都交由張湯辦理。如,有人上書:建議打通褒斜道以及漕運的事,漢武帝與張湯商議後,就任命張湯的兒子張卬為漢中郡的太守,開鑿褒斜道。但此事張卬並沒解決好,因為水流湍急且多石,不能漕運。  逞欲害人 一次,匈奴派人來請求和親,漢武帝讓群臣討論。博士狄山說:「和親有利。」漢武帝問他利在何處?狄山說:戰爭是兇險的東西,不可以一再發動。當年高皇帝以來採取「和親」政策,天下富裕和殷實。自從陛下開始攻擊匈奴,國內府庫空虛,邊境百姓極其困苦。漢武帝又問張湯,張湯說:「這是愚蠢儒生的說法,無知!」狄山很生氣,說:「我對皇帝固然是愚忠,不像你御史大夫張湯那是詐忠。你在處理淮南和江都王的案子時,嚴刑酷法,大肆詆毀諸侯,離間骨肉,使各諸侯王都自感不安。」漢武帝變了臉,對狄山說:「我派你守一個郡,你能不讓匈奴來搶掠嗎?」狄山說:「不能。」漢武帝又說:「駐守一個縣呢?」狄山說:「也不能。」漢武帝繼續說:「駐守邊境的一個城堡呢?」狄山想,如果辯論到無話可說時,皇上肯定要把自己交給獄吏治罪,只好說:「能。」於是,皇上就派遣狄山去守邊塞的一個城堡。僅過一個月,狄山就被匈奴砍了頭。此後,群臣對張湯都更加震恐。  御史中丞李文,河東人,對張湯的行為很不滿,經常從宮中文書里尋找可以用來整治張湯的材料。張湯有個要好的下屬叫魯謁居,知道此事後,就指使人以流言的方式向皇帝密告李文,案子交給張湯處理,張湯也清楚這是魯謁居在為自己出氣,就把李文殺了。後來,漢武帝感覺這件事可能有問題,責問張湯:「匿名上告李文是怎麼回事?」張湯假裝驚訝地回答:「這大概是李文的老朋友們怨恨他的緣故吧。」其實,汲黯早就當面譴責過張湯,後來還讓大行李息監督他,但李息不敢。(《史記·汲鄭列傳》)  這時,有人偷挖了孝文帝陵園的陪葬錢。張湯與丞相庄青翟(嚴青狄)商量:上朝時一同向皇帝謝罪。但上朝後,張湯就變了卦,認為只有丞相必須四季巡視陵園,自己沒有責任。庄青翟謝罪後,張湯建議要對丞相予以嚴查,漢武帝就讓御史去辦。可是,張湯卻勾結御史,想置庄青翟於死地,庄青狄很害怕。  機關算盡,反誤性命 魯謁居幫他害死李文,張湯自然心存感激。一次,魯謁居病倒在了同鄉主人的家中,張湯親自去探望,還為魯謁居做足療。趙國人以冶煉鑄造為業,趙王劉彭祖屢次同朝廷派來主管冶鐵的官員發生矛盾,張湯都打擊趙王。趙王就暗中尋找張湯的隱私,想以此整他。魯謁居曾檢舉過趙王,趙王對他也同樣怨恨。於是,趙王就上告說:「張湯是高官,其屬下魯謁居有病,他竟然給魯謁居做足療,我懷疑他倆之間一定有大的姦情。」事下廷尉處理,魯謁居恐懼,生病而死,但事情還牽連到他的弟弟,於是就把他弟弟拘禁在了導官的衙署。張湯到導官署來審理別的囚犯,看到了魯謁居的弟弟,打算暗中幫助他,但外表假裝對他不理睬。魯謁居的弟弟不知內情,因此怨恨張湯,並揭發了李文之死的真相。此事被交給了酷吏減宣處理,減宣同張湯也有嫌隙,接了案子,很快就查出了實情,但他沒敢立即上報。  此時,由於張湯想陷害丞相庄青翟,激怒了三長史,朱買臣、王朝和邊通。朱買臣是會稽人,學《公羊》和《楚辭》出身,是庄助(嚴助)讓人推薦當的官。他為太中大夫時,張湯還只是個小官,在朱買臣等面前只能下跪和聽候差遣。張湯升為廷尉,殺了庄助,朱買臣對此心存怨恨。王朝是齊國人,學「術」出身,曾任右內史。(王朝,齊人也。以「術」至右內史。邊通,學《長短》,剛暴強人也,官再至濟南相。)邊通學「長短術」出身,為人性格剛強暴烈,從前兩次官至濟南國的國相。三長史過去都比張湯的官大,現都因過被降為代理長史,對張湯都要卑躬屈膝。張湯本來就已架空了丞相,更不把三長史放在眼裡,不斷對他們進行欺凌。  因此,三長史對庄青狄說:「開始張湯同您約定一起向皇帝謝罪,緊接著他就出賣了您,現在又要用『宗廟盜竊案』來置您於死地,他這是想搶奪您的丞相位子。我們知道張湯的隱私,現在就告發他。」於是,三長史就派屬吏逮捕了張湯的好友田信等人。據說:過去,張湯在向皇帝上奏經濟改革建議之前,田信他們都預先知道,於是就囤積物資,發財致富,與張湯分贓。漢武帝聽說後,問張湯:「為什麼我要做什麼經濟改革,一些商人都預先知道,老是囤積那些貨物,好像有人泄密一樣。」張湯沒有謝罪,卻假裝驚訝地說:「應該說是一定有人泄密。」這時,減宣上奏了張湯和魯謁居合謀陷害李文的事。漢武帝果然認為張湯心懷巧詐,欺騙皇帝,把他逮捕。  但是,漢武帝派了八批使者,按記錄在案的罪證,審問張湯,他什麼都不承認。於是,漢武帝只好改派趙禹來審理。趙禹責備說:「張湯啊,皇上怎能不知你的情況呢?你辦案時,被夷滅的家族有多少人啊?如今人家告你的罪狀都有證據,天子不好直接判處你的案子,想讓你自己想法了斷,為何要作那麼多的對證和答辯呢?」於是,張湯只好在獄中自殺。對張湯的死,老百姓毫無思念之情。(《史記·平準書》:張湯死而民不思。)後來,漢武帝得知汲黯早就讓李息監督張湯,詔令把汲黯的俸祿提高到諸侯王國相待遇的級別,同時判令李息抵罪。(《史記·汲鄭列傳》)張湯在死前,給皇帝寫謝罪書,說:「我沒有尺寸之功,起初只是個文書小吏,因為陛下的寵信,才位列三公,現在都認為我有罪,我有口難辯,然而陰謀害我的是三長史。」張湯死後,抄家發現,家產不過五百金,都是所得的俸祿和賞賜,沒發現其他來路不明的財產。他的兄弟和兒子想厚葬張湯,他母親說:「張湯是天子的大臣,被人陷害而死,怎麼能厚葬呢!」就用牛車,拉著沒有槨的棺材,將他草草埋了。漢武帝聽到後,說:「不是這樣的母親,不能生出這樣的兒子。」於是就將三長史以誣告罪被處死,丞相庄青翟自殺,田信無罪釋放。漢武帝給張湯兒子張安世升了官。  歷史反思 司馬遷說:張湯與其他酷吏有區別:他懂得觀察君王的喜怒哀樂,投其所好,使皇帝能與他的想法合拍,並在屢次辯論國家大事的得失時,能提出一些對國家有益的建議。(張湯以知陰陽,人主與俱上下,時數辯當否,國家賴其便。)他以後的酷吏,則只是法網嚴密,辦案嚴酷,使政事逐漸敗壞荒廢了。  班固說:張湯不是酷吏。續寫《史記》的馮商說,張湯與張良同祖,司馬遷沒有記載,所以現在知道的不詳細。張湯雖然執法酷烈,蒙冤而死,但生前能推賢揚善,應有好的後代。張湯的兒子張安世是個有德行的人,封富平侯,他的後人也很好,與張湯積了陰德有關。(《漢書·張湯傳》)《漢書·五行志》又說:張湯死的那年三月(元鼎二年),平地下了三尺厚的雪,表明張湯是被冤枉的。《漢書·嚴朱吾丘主父徐嚴終王賈傳》還說:「世人都說張湯陷害庄助(嚴助)。其實,庄助是因為出入皇宮,暗結諸侯惹的禍,罪當處死,怎麼能說是張湯陷害的呢!」  現在,一些學者表面承認張湯是酷吏,但對他繼續褒揚,甚至把他說成「能臣」,把他的死說成「一命換四命」,很值。  我們認為,張湯是酷吏政治的罪魁,而酷吏政治是反動的,不值得褒揚。張湯也沒有真正薦賢,提拔的多為酷吏,如王溫舒、杜周都殺人成性。王溫舒因為春天不能殺人了,急得直跺腳,嘆息說:「唉!如果冬季能再延長一個月(當時漢代只能冬季殺人),我還能殺個痛快!」(溫舒頓足嘆曰:「嗟乎,令冬月益展一月,足吾事矣!」)司馬遷批評說:他喜歡殺人、施展威風以及沒有愛民之心,竟達到了這種地步!(其好殺伐行威不愛人如此。)杜周當了廷尉後,老是窺測皇上的心思判案,門客責備他說:「為皇上斷案要公平,您不遵循三尺法律文書,卻專以皇上的心思來斷案。是執法官員應當做的事嗎?」杜周說:「三尺法律文書是怎樣產生的?從前的君主認為對的就寫進了法律,後來的君主認為對的也被寫進了法令。只要適合當時的情況就是對的,何必要按過去的法律辦事呢?」(周為廷尉,其治大放張湯而善候伺。上所欲擠者,因而陷之;上所欲釋者,久系待問而微見其冤狀。客有讓周曰:「君為天子決平,不循三尺法,專以人主意指為獄。獄者固如是乎?」周曰:「三尺安出哉?前主所是著為律,後主所是疏為令。當時為是,何古之法乎?」)徇私枉法到了極點。在批判張湯的同時,還要批判董仲舒,他的《公羊董仲舒治獄》(《漢書·藝文志》)是產生酷吏的溫床。三長史拚死張湯具有積極意義,如清代袁枚的《朱買臣》詩說:「採薪歌罷雪花飄,五十登朝氣轉豪。殺得張湯刀筆吏,一行功已敵蕭曹。」即,「一邊冒著風雪砍柴,一邊背書學習;五十歲後,終於成為朝廷高官。拼出性命,除掉酷吏張湯;值此大功一件,就可與開國元勛蕭何和曹參相比美。」司馬遷同情張湯,後被酷吏處「宮刑」;班固為張湯翻案,被酷吏整死在獄中。(《後漢書·班彪傳》)為什麼一些人至今執迷不悟?
推薦閱讀:

以人類現在的軍事水平,第三次世界大戰會是什麼樣子?
張歆藝為就醫風波道歉,網友紛紛不買賬,你怎麼看?
我認為「制度可以改變一切」,不知道大家怎麼看?
英國新首相特蕾莎最近的排華以及懷疑中國公司的言論怎麼看待?
如果戈爾巴喬夫及早除掉葉利欽,能阻止蘇聯解體么?

TAG:政治 | 酷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