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民國女畫家逝世後,兒子深情回憶往事

郁風

2007年4月15日,著名畫家郁風溘然長逝,留下了大量精美畫作和述不盡的人生故事。為緬懷至親,郁風之子黃大威用飽蘸感情的筆觸,記錄了老人生命中一段特殊的歷程。

郁風和黃苗子

母親走了。十一天之後,中國美術館為她和父親舉辦了名為「白頭偕老之歌」的書畫展。其中相當數量的作品是他們在澳洲創作的。看到這些,不由浮想聯翩,彷彿又回到昔日……

郁風和黃苗子

母親早在二十世紀80年代初就訪問過澳洲,畫下了有名的悉尼歌劇院,名為《澳洲之蓮》。我是1987年去澳大利亞的。兩年之後,父母也受新南威爾士大學邀請,來澳講學。後來父親又被格里菲斯大學聘為客座教授,我在同一城市的另一所大學教書。我們一家五口,包括我的太太孩子,就在布里斯班定居了。一住十年,1999年父母回北京,2000年我也回國工作了。儘管爸媽以前也曾出國多次,但走馬觀花和長期生活是兩回事。我想,這也是母親一生中的一個華彩樂段。謹從一個兒子的角度寫出來,以慰媽媽在天之靈。

郁風和黃苗子

婚禮後回家的合影 前排左起 戴愛蓮、郁風、黃苗子之母、鄭安娜(馮亦代夫人) 後排左起 葉淺予、黃苗子、馮亦代

四十年代在香港看望張大千 左起:黃苗子、郁風、張大千、呂恩

郁風 在日本畫家竹內棲鳳故居(1992.3)

月是故鄉明

展覽會上,有一幅引人注目的《白屋人家》。畫的是母親家鄉富陽的民宅,但卻是她在遙遠異鄉畫的。

「白屋人家」,郁風,1994

從小,我們的外婆就給我們講富陽,講郁家。從太奶奶不給日本兵做飯而餓死,到外公(郁華)和外叔公(郁達夫)被殺害,要精忠報國的教誨伴隨著我們成長。外婆也講過,媽媽年輕的時候就愛畫畫。外公攢了一筆錢準備送她去藝術之都巴黎學畫。媽媽已經惡補了一段時間的法語,外婆也給她準備了一大箱子漂亮衣服。臨行前,為了抗日救亡運動的需要,她毅然放棄這一難得的機會,同郭沫若、夏衍等去廣州及香港辦《救亡日報》。「漂流從此始,憐爾已無家」(外婆詩)。

郁風作品

半個世紀過去了,73歲高齡的母親要在澳洲做長期生活的打算時,國內還有兩個兒子和眾多的親朋好友,其衝擊之大,可想而知。

郁風作品

在澳洲時,每天中午,父母都等待著郵差的到來。收到來信後坐下來,看到精彩的地方就念給家人聽,重要的地方還用紅筆勾出來。議論一番之後,就開始寫回信。母親自己戲稱寫信是「不給稿費寫稿子,還要倒貼郵票錢」。可以說,寫信和看信構成了母親在澳洲生活的一個重要部分。這些信件中的一部分,如《美比歷史更重要》《重讀苗子北大荒來信——致李輝》發表了。將來若可能,都收集起來,會是一部有趣的集子。

郁風作品

曾聽人講過,巨作要站到一定距離之外去看。我想,一個人對故鄉也是這樣。人如果一輩子沒離開過故土,他會對故鄉的一山一水都很熟悉,但他未必真正認識他的故鄉。套用一句唐詩:不識家鄉真面貌,只緣身在此鄉中。

郁風作品

來澳洲之前,母親曾多次回富陽寫生作畫,也多次畫過家鄉的白牆黑瓦,綠樹竹林。這次在澳洲,在一個安靜的環境里,老太太花了數月時間,在舊稿的基礎上畫出這幅大畫。觀眾可以看到:在暗色和秋天的背景下,一面牆反射著白光。而白牆前的翠竹,破石而出,生氣勃勃,婀娜多姿,而且長得超越了黑瓦,展示了秋天裡也有生機。

郁風作品

那時,我們在澳洲家中的花園裡,就種下了許多江南的竹子。

郁風作品

貓、蜥蜴和玫瑰木

澳洲的環境得天獨厚,民眾的環境意識也高。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媽媽對此深有感觸。

郁風作品

先從一隻小貓談起,它曾一度是我家的第六位成員。一天晚飯後,我們像往常一樣散步。忽然女兒妍妍發現了一隻小貓,蜷成一團,卧在路旁。發現我們時,先是害怕地跑開,然後又不緊不慢地跟隨著。我們到家了,它猶豫了一下,也跟了進來。燈下一看,是只灰色長毛貓,但四個爪子和鼻子是白色的。看上去也就剛剛兩周大。進得屋來,老太太正在看電視。一見小貓,先是抱怨:它到處拉屎撒尿怎麼辦?但小貓也很識做,一下子躥到老太太膝上,鑽到毛圍巾下,兩隻前爪一踹一踹,好像在給奶奶做按摩。

郁風作品

直到小貓感到安穩後,就在老太太的圍巾下,膝蓋上,呼呼睡起來。這下把老太太逗樂了,說它是個小暖水袋。後來又證明,這是只貴族貓。不知是先天遺傳,還是後來訓練,小貓知道自己上廁所拉屎撒尿。這樣奶奶也同意收留它了。沒幾天,它成了全家的明星。每天我下班回來,老太太都要敘說小貓的新本事。有一天它學著爬樹,爬到後園藤蘿架上不敢下來,直在上面喵喵叫,害得二老搬梯子為它「救駕」。可惜,好景不長,在一次散步中,小貓慘死在兩隻大狗的夾擊下。全家人都為它動了哀,葬在後院花園裡。父親還專門寫了一篇貓祭,記錄在案。

郁風作品

有一天早上,我去上班了。父親先起來,看見樓梯上有一泡屎,開玩笑地說:肯定是大威走得急,來不及上廁所了。不一會兒,老太太在書房裡哇哇大叫,父親過去一看,只見一隻大蜥蜴,昂首挺胸,吐著藍舌頭,瞪著老太太。原來它才是真正的罪魁禍首。還是老頭勇敢,手拿毛巾,將它活捉,送到旁邊小公園裡灌木叢中放生了。

郁風作品

布里斯班處於亞熱帶,一年四季花草茂盛。其中最為吸引母親的,莫過於名為玫瑰木的紫花樹。此樹很高大,可達12米。每年春天(北京的11月),就會開滿漏斗形的紫花,煞是好看,空氣中還瀰漫著一種淡淡的清香。和櫻花一樣,它的花期不長,花開花落之間也就是一個月左右。往往一場風雨,就會遍地紫花。在布里斯班看紫花,最好是新農場公園。每到這個時節,我們全家就會帶了吃的喝的,驅車到此,拍照、遊戲、畫速寫,留連忘返,樂此不疲。這次展覽會上,也展出了母親畫的紫花樹:在松柏樹的背景下,一棵玫瑰木盛開著紫花。深淺不同的紫色,象徵了在它短促的花期內,湧現出一浪接一浪的生命力。而地上的落英,反照出它生命的輝煌。

郁風作品

最近,我才在《劍橋百科辭典》中查到:「玫瑰木,原產阿根廷,現作為觀賞樹和行道樹廣泛種植於溫暖地區。屬紫葳科,藍花楹屬。」

郁風作品

歡樂之風,吹向世界

可能是因為母親長得高大,朋友們叫她大風。年輕時聽媽媽講過,有一次偶然的機會,母親上世紀30年代的朋友把她介紹給一個大人物,說:「這就是大風」。大人物隨口脫出「大風起兮雲飛揚」。年輕的我,覺得大人物就是大人物,多有氣魄!但現在想想,不對了。漢高祖劉邦是要「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說白了,對外保持閉關自守的「中央大國」,對內剷除異姓王侯,以保證劉家天下代代相傳。而母親的大風,不是為封建帝王們效力的大風,而是吹向世界的自由與歡樂之風。

郁風作品

父親常說,現在是科技拉著整個社會,包括文化,在飛跑。我是學科技的,明白互聯網的發展已預示了未來的世界註定走向大同。但反過來,大同世界不可能光靠科技之力而建成。這裡,各國家、各民族的文化的磨合與融合,將是至關重要的一步。這會是一個極漫長的過程。可能要十代、二十代人的努力,就像愚公移山。我想,父母在澳洲的十年里,雖然沒有驚天動地的影響,卻對於要移開隔在各民族文化之間的山,有較深刻的體會。

郁風作品

去年夏天,母親曾為明年在北京的盛會題詞,「歡樂奧運,世界同歌」。

郁風作品

善於形象思維的母親,也喜愛古典音樂。讓我們以貝多芬的《歡樂頌》作為她老人家的安魂曲吧:

歡樂女神

聖潔美麗

燦爛光芒照耀大地!

我們心中

充滿熱情

來到你的聖殿里!

你的力量

能使人們

消除一切分歧,

在你光輝照耀下

四海之內皆成兄弟……

(轉載自2007年7月《萬象》)

郁風作品

郁風作品

郁風作品

郁風作品

郁風作品

郁風作品

推薦閱讀:

此人是科學家,落魄之時得江青幫助,江青逝世此人祭拜五年
刻畫慾望與猶太人生活的美國小說家菲利普·羅斯逝世,享年85歲
親情家事里的周恩來|紀念周總理逝世40周年
(2)黛安娜逝世20年後,英國人還是只認這個王妃(現場報道)
阮玲玉逝世79周年祭聯祭詞

TAG:回憶 | 畫家 | 往事 | 逝世 | 兒子 |